白楼位于漳江镇建设路桃源师范内,1912年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宋教仁倡议,在县城边街创建湖南省第二女子师范学校(即现在的桃师),白楼建于此时,现代著名女作家丁玲曾在此就读,贺龙率领的红二、六军团也曾在此楼设临时指挥部。楼坐北朝南,平面呈曲尺形,长54米,宽4米,砖木结构,为仿欧洲哥特式建筑。白楼不仅建筑风格别具一格,且具有较高的革命传统教育意义。…详情 ▷
周家岗遗址位于剪市镇白鳞洲村周家岗台地上。距县城西南15公里,与桃花源水府阁隔河相望。白鳞洲四面环水,浮现江中,俨然颗翡翠明珠镶嵌沅水之中。潇湘八景之“渔村夕照”即指此处。昔人曾用“日有千人拱手;夜有万灯照明”描绘渔民捕鱼景象。遗址座落在白鳞洲周家岗台地上。年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发现,属新石器时代大溪文化遗址,距今年左右。遗址表土为耕作层,文化层呈灰褐色砂土,采集标本有磨制石锛、石斧、石球、陶网坠、陶罐等。陶系以泥质红陶为主,兼有彩陶。陶器上饰以水波纹、人字形纹、条带纹、印纹等作装饰,纹饰图案充满生活气息。211年1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试掘,遗址分墓葬区、石器加工区等,出土器物打制石器,磨制石器,器型有石璜、陶釜等。反映了古代先民“依水而居,逐鱼而生”的生活环境。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详情 ▷
三元村楚墓战国墓葬。位于桃源县木塘垸乡三元村砖厂工地。1985年发掘。墓为土坑竖穴,葬具为两椁一棺。头箱和边箱中放置鼎、壶、剑、矛、戈、镜等铜器和耳杯、俑和透雕笭床等。其中一件长矛,通长2.26米,矛头锋刃犀利,柲髹黑漆,色泽如新,与铜镦结合紧密。保存十分完整,系国内罕见。铜鼎两件,形制相同,一件口沿篆体铭文11字,内容为年号、鼎名和容积。铜壶两件镂刻细密的卷云纹图案,铸工异常精美。铜剑3件,一件保存有漆剑鞘,一件格上和首部有错金的鸟篆文,工艺细致美观。铜戈的内部刻有猛虎与怪兽搏斗的图案和手心纹,形制与四川的巴式戈酷似。2件漆耳杯,底部有画纹,笔画纤细而不规则,内容似为作坊名和工匠名。该墓葬对研究楚周的历史地理、度量衡制度和沅水流域楚文化的特征及楚文化与巴文化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资料。据考证,其时代为战国晚期。…详情 ▷
桃源崖墓群地址:桃源县凌津滩、钟家铺、牛车河、黄石、龙潭、佘家坪等乡镇时代:汉~明…详情 ▷
美丽的星德山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热市镇明星村境内,地处桃源、石门、慈利三县边沿,热市、广福桥、蒙泉三镇的“三三”交界处。是点缀在省道181线至常慈公路上的一颗明珠。此山高842.5米,与慈利道教圣地五雷山隔山相望,是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体且文化底蕴极其深厚的道教名山。星德山上的星子宫,是座古色古香的道观。明初,道教名师张道会在星德山顶峰筑宫,明洪武三年(137)建成,明末再度扩建。宫有3重大殿,6间偏殿;两厢有火工殿、寝宿殿、问事殿、三生殿及观星坛、望月楼、百子堂等建筑。整个主体建筑几乎全用条石砌成,上覆生铁铸瓦,气势雄伟,结构牢固,雕刻精湛)。星德山旅游资源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四奇”——奇观、奇松、奇石、奇峰,尤其以奇观最为突出,所以功能定位在以观赏和体验博大精深的道教文化为主。星德山更是历久弥新的道教名山,人称“道兴紫覆之地”,与誉为“中国南武当”的慈利县五雷山隔山相望,互为犄角,山中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绵延数十公里。据学者考证,此地的宗教活动“始于唐而盛于明”。明朝洪武三年(公元137年),道教名师张道会慧眼独具,在此潜心修行,修筑了三元宫…详情 ▷
在湖南省桃源县的沅水岸边,有一处地方,名叫马石。这里有许多人工雕凿的洞,最著名的有七星洞、马援石室等。均为东汉时期伏波将军马援进军“五溪蛮”时所凿。经越千年风雨,至今依然保持完好。周桂成图文…详情 ▷
月形山古墓群位于桃源县西南91公里的西安镇大水田村同心组月形山海拔432米的山岗。在面积约1平方米的范围内分布大小古墓几十座。皆为陈氏家族墓地。部分墓葬树桃源石石碑,雕刻精湛,工艺考究。其中“清例赠修职郎”陈今奇夫妻合葬墓规模宏大,墓碑为四封三间式,四周由一块块青石雕刻合围砌成墓园,石板浅浮雕龙、凤凰、麒麟、鹿等图案。虽年长日久,雕刻栩栩如生。墓碑立于清光绪七年。是研究当地陈氏家族史的实物资料。…详情 ▷
灵岩洞崖刻位于常德市桃源县漆河镇,年代为清。219年,灵岩洞崖刻被批准为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圆通寺禁闭石室位于桃源县架桥镇栖枫山圆通寺旁东北8米处,为圆通寺附属物,用青石条砌成。入口为.7米正方口。垂直深约3米,下为长方形石室。长3米宽1.5米。为历代禁闭犯戒僧人而设。圆通寺始建于唐武6年(公元623年),香火鼎盛时期,佛寺绵延数十里,被誉为禅宗丛林。后历经兵灾屡废屡兴,现仅存石室一间。…详情 ▷
水府阁亦名黄闻阁,位于桃川万寿宫西南5米。传为黄洞源黄道真二人闻道处,旧阁建于明末清初,万历年间改建,为三层砖木结构古典建筑,曾祀杨泗将军,毁于1961年。近年重修,占地174平方米,高36.3米,为重檐歇山式四层楼阁。水府阁高踞于黄闻山吻顶,悬崖如削,壁位千仞。杰阁宝顶耀金,琉离呈丹,鸱啄空,与高举阁南北相望,与潇湘八景之一“渔村夕照”隔江对峙,下瞰桃川,前临白马,东望洞庭,西顾壶头;木排飘摇,渔舟唱晚,江天空阔,气势雄深。誉为“潇湘第一阁”。…详情 ▷
位于湘西北的沙坪古镇,已有近2年的历史,那里曾是桃源到安化茶马古道的起点,风景优美,古迹众多。尤其是纯木质的吊脚楼、四合院为一大特色,曾是《铁牛镇》、《竹山青青》、《葫芦晃悠悠》、《西去北丈峡》等多部影视作品的拍摄地。周桂成图文…详情 ▷
湖南桃源沅水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湖南省桃源县城东南方向,距离县城约15公里,地理坐标:11125”19—11128”51,2847”35—2851”24,面积751.79公顷,属沅江的一段,以维护湿地生态系统平衡、保护湿地功能和湿地生物多样性为前提和基础,以开展生态旅游为导向,充分利用湿地公园生态旅游资源,合理布局适度开发建设,为人们提供旅游度假、科普宣教和文化娱乐,充分发挥其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最终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一个集湿地保护与修复、文化展示、科普宣教、科研监测、生态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湿地公园。物资源生物多样性明显。记录到的维管植物有63科13属154种。其中,蕨类植物11种,分属于9属7科;裸子植物3种,分属于3属2科;被子植物14种,分属于118属54科。按植物性状区分,乔木树种28种,灌木树种21种,草本植物15种,其中藤本植物1种。主要乔木有枫杨、樟树、紫弹树、簇序润楠、响叶杨、山枫香、构树、水杉和八角枫等。记录到的动物有:软体动物6科3种;鱼类9目15科99种;鸟类11目29科54种。重点保护动植物…详情 ▷
中国工农红军红二、红六军团桃源指挥部旧址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无产阶级革命家贺龙、萧克指挥红军在桃源与国民党反动派作战、创建革命根据地留存的红色遗迹。1934年12月16日,红二、红六军团为策应中央红军长征,从大庸出发,远袭桃源,并于12月17日取得浯溪河战斗的胜利,占领了浯溪河、陬市和桃源县城等桃源县境大部分地区。红二、红六军团指挥部随之设立于县城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在此期间,贺龙、萧克指挥红军开展了一系列的革命活动。派部袭击常德守军,迫敌不能动弹。召开群众大会,宣传红军政策和抗日主张,破除了国民党反动派散布的“红军杀人放火、共产共妻”的谣言。打开桃源监狱,救出地下党员和无辜群众。广泛发动群众,扩红数千,筹饷百万。打开官仓,救济贫苦百姓。就地镇压恶霸。红军的革命活动,得到了桃源人民的拥护。红二、红六军团在桃源的革命活动,影响甚大,意义深远。它有力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配合了中央红军的战略行动。在红军的影响下,广大桃源儿女为追求光明,甘洒热血,以实际行动支援了红军。红军的革命活动和桃源人民的有力支持相得益彰,共同谱写了桃源革命斗争史的壮丽篇章。这壮丽的史篇生动地映照了…详情 ▷
翦伯赞故居始建于清咸丰年间,文革时期被破坏,21年经中央批准按原址原貌修复。211年被确立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13年4月14日正式对外开放。翦伯赞故居主体为具湘西北民居风格的木制瓦房,建筑面积822平方米,整个故居占地18亩,故居分为南北两个院落,整体呈“卐”字型。坐北朝南,建有小院墙,南院正门上有“翦伯赞故居”牌匾,由司马义达瓦买提题写。大小房间18间,其中南院9间为翦伯赞故居复原,北院9间为翦伯赞生平陈列。…详情 ▷
桃花源古建筑群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城西南15公里沅江南岸水溪。这一带约5平方公里地区风光秀丽,相传因东晋诗人陶渊明作《桃花源记》而著名。自唐代始建寺观,宋时鼎盛,元末毁于火,明景泰六年(1455年)重建殿宇,明末又毁于火。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重修渊明祠,沿山配修亭阁,按陶诗文取名。后屡有修葺。现存集贤祠、桃花观、方竹亭、蹑风亭、探月亭、水源亭、菊圃、千丘田等。1959年,桃花源古建筑群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6年5月,该建筑群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桃花源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虽是虚构但实有其地它就位于湖南省桃源县。桃花源南临滔滔沅江北倚武陵群峰境内古树参天修竹婷婷寿滕缠绕花草芬芳有石阶曲径、亭台牌坊装点宛若仙境。这里每年的3月28日举办桃花节推出各种具有文化特色的活动如果你此时去桃花源将会留下浪漫的回忆。桃花源分桃花山、桃源山、桃仙岭、秦人村4个景区其中桃花山、秦人村为桃花源的中心有桃花山牌坊、桃花溪、桃树林、穷林桥、菊圃、方竹亭、遇仙桥、水源亭、秦人古洞、延至馆、集贤祠等7余处景点。寻访桃花源车至桃花山牌坊下车。坊在公路南侧始建于1943年后倾塌1973年按原貌修复坊上石刻介绍了桃花山的概况。牌坊两边的柱上有“红树青山斜阳古道桃花流水福地洞天”对联一副概括了桃花源的主要景致。过牌坊上桃花山迎面有一条小溪这是桃花溪。溪的右侧是桃林穷林桥便隐藏在这片桃林的深处。桃花溪一带的景致有如《桃花源记》中的描述:“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三月桃花盛开时这里桃花盖头千树万树如织就的云锦令人陶醉。…详情 ▷
乌云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南省西北部的桃源县南部,地处雪峰山脉的东麓、洞庭湖之沅水的南岸,地理位置为东经1117”2””~11129”2””,北纬283”4””~2839”47””之间。保护区东西长36.,南北宽16.5,东与常德市鼎城区相连,南与益阳市安化县接壤,西邻桃源县太平铺乡,北与桃源县桃花源风景名胜区相望。1998年桃源县环境保护局以桃环通19983号文的形式成立了黑山自然保护区领导小组,并成立了相应的办公室,同年随后成立了黑山县级自然保护区(包括牯牛山国营林场);2年1月,湖南省人民政府正式发文批准建立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鉴于保护区要保护的大型猫科动物是以保护区内的乌云界为栖息活动中心并向四周辐射,23年经省政府批准同意更名为乌云界自然保护区;26年2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建立湖南乌云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338182,其中核心区163852,缓冲区76552,实验区97782。215年11月,国务院批准了湖南乌云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和功能区调整,调整后的保护区总面积为33339.…详情 ▷
时代:战国至汉战国采菱城遗址位于沅水风光带下游西岸黄楚,金鸡两村毗邻之处,为春秋末叶至汉代城址。位于桃源县茅草街乡(今青林回族维吾尔族乡)黄楚、金鸡二村。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城址平面为长方形,南北长83米,东西宽约6米,面积达5万平方米,为湖南目前所见规模最大的一座先秦时期古城址。城垣为黄褐色黏土夯筑,北墙可见版筑痕迹,现存残墙1段。墙残髙7米123169米、宽3米123167米,其中以东南角保存最为完整。转角处向外凸出,似为城内瞭望制高点设施。护城河宽约2米,清晰可辨。城址中部为台地,应为大型建筑台基,曾出土绳纹以及素面的圆形下水管、瓦当。清同治年间《直隶澧州志》载:“(城)为楚平王出巡时所筑。”《左传昭公十九年》记载楚平王六年(前523)为舟师以伐濮,可证该城为平王沿沅水南进征伐居湘西丘陵的濮人时所筑。1984年在北面城外2米的狮子山发掘一处楚墓群,其时代自春秋晚期一直延续至西汉时期。其年代上限距楚平王时代甚近,证明文献记载基本可信。从1982年到1985年,省、市、县文物考古部门对城址进行了调查和试掘,在城内采集到…详情 ▷
杨祠昌(1588—1641)字文弱,明武陵人(今常德)明万历进士,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武陵民间有“杨阁老”“杨相”之称,崇祯十四年三月(1641)病逝于湖北沙市,葬于沅江(今沅江市)月形山,后改葬于桃源金厂溪月虹山(杨氏族谱载),墓坐北朝南周围茂林修竹,前有西溪流淌,墓前立石碑一方,墓碑高1.4米,宽.7米,厚.5米。212年12月,被常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翦八士墓位于桃源县枫树维回乡民族团结示范园清真古寺内。翦八士原名哈勒八十,原籍新疆回部哈密人。为朱元璋麾下一名得力干将,屡建奇功。后又征剿云、贵等处叛寇。由于在征战中,开疆扩土,功勋突出,朱元璋赐姓“翦”。翦八士是湖南常德一带维吾尔族始祖,其墓在枫树穆斯林心目中占有崇高的地位,211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15年初,对翦八士墓进行修缮,目前修缮工作已完成。…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