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粤通衢”是又叫镇武楼,旧称元帝阁,位于石城县城廓头街,始建于明万历庚戌年(1610),清康熙丙辰(1676年)重修,并署其门曰“闽粤通衢”;乾隆甲申(1764年)复修,并加勒其名于门额。清代以前是石城旧城北关门楼。该楼建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10年),门额上刻有“闽粤通衢”四个大字。镇武楼是一座造型独特的城楼。楼内通长12米,有0、瞭望窗,上下关联,气势雄壮。廓头街,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长约1千米,宽23米。顺琴江水南北通向,分上、中、下3个街段,各街段都挖有古水井,供街民生活之用。角头街自古以来一直是北边上水片人进入县城的必经之路,街上还有多处古庙、拱桥、水井、古建筑遗…详情 ▷
宁都赣江源水利风景区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依托大型水库团结水库工程而建,属于水库型水利风景区。景区面积60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11.25平方公里。团结水库水利枢纽是赣江源头上的重要工程,发挥着防洪、发电、灌溉等综合效益。景区水利工程景观雄伟壮观,大坝泄洪奔腾咆哮、气势磅礴。库区水质优良,山水相依,四季特色各异,冬春碧波荡漾,风景如画,尽现江南水乡风韵。…详情 ▷
屏山红三军团司令部旧址地址:石城县屏山镇屏山村事件发生年代:1934年屏山红三军团司令部旧址位于屏山镇屏山村镜面排组。建于清道光年间,为天井式客家民居建筑。座西朝东,砖土木结构,悬山顶,面宽69.4米,进深22米,占地面积1526.8平方米,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1934年8月下旬至10月中旬,红三军团受命驻守中央苏区北部石城,与进犯中央苏区的敌军进行过英勇顽强的战斗,史称“石城阻击战”。为迟滞敌军向中央苏区中心地域的进犯,保障中央机关和主力红军的安全集结与战略转移,赢得时间,红三军团遵照中革军委的命令,在石城以北约五十华里的纵深地域内,设置了三道防线,展开了石城阻击战。整个战斗十分惨烈,红军战士英勇奋战,国民党军伤亡惨重,沉重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阻击战于10月7日胜利结束。红三军团为取得石城阻击战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1934年10月7日石城阻击战结束后,红三军团奉命撤离至观下、屏山地域集结休整,其司令部就设在屏山镜面排陈氏民居中。旧址内保存了许多红军标语,它的保存对于研究石城阻击战、红三军团及苏区革…详情 ▷
石城通天寨位于距离石城县城7公里的大畲村,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其中景点以各种形似人或物的山石为主。游览通天寨途径有二,一是沿南门拾阶而上,上山路比较难走,但返程不累;二是从北门步梯而下,较为轻松,返程须另辟蹊径。通天寨不算大,景区景点相对集中,在方圆2公里的核心区内,集中分布有大畲荷花观光园、古民居南屋、通天寨生态乐园、通天岩、玉盂寺、净土岩、试剑石、石笋干霄、钟鼓石等景观,整个游程大约两三个小时,有较为完善的游步道和指示牌。山上的看点,一是一阴一阳的“生命之门”丹霞地貌奇观,二是天然形成的千佛丹霞,三是比较少见的岩面龟裂地貌。山上有一处玻璃观景台,可站在透明玻璃上观景拍照,体验凌空的感觉。若是七八月来到通天寨,山下的荷花盛开,在荷花园里以荷塘为前景拍通天寨丹霞山体的全景照,景致最佳。通天寨,是久负盛名的丹霞地貌风景区,位于距石城县城七公里的大畲村。因寨上主岩外如两指相箝,内若两掌半合,仰视苍穹通天而得名。寨上怪石如林、犹如丹霞横空;满寨龟裂石板,美称仙人犁田;寨中清泉四季流淌,竹木青翠如海;寨下碧水环绕,四周青山连绵。奇特的山水,秀美的风…详情 ▷
陈联围屋位于石城县木兰乡陈联村,是典型的客家古民居。该围屋为当地一温氏富户建于清道光年间,占地24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该围屋独具特色,结合了方围、天井式民居、府弟式民居、苏杭园林风格四大特色,共99间半房间,为砖木结构,一楼通道为鹅卵石式青石板铺设,二楼为木质走马楼,回廊曲经通幽。布局设置极为合理,整个屋宇呈回字型格局。墙壁用石灰涮面,并绘有栩栩如生的各类彩画。所有屋檐为观音斗拱状,木质结构上有许多极为精致的彩绘和雕刻图案。内墙窗户有十余种不同图案的花格窗,窗棂雕刻精细,建筑工艺极为精湛。最外墙为土墙,将内墙围在里面,外观上形成一栋方围。陈联民居始建于清道光年间,为温姓大户人家所建。整个建筑占地2193.75平方米,建筑面积4100多平方米,内有大小房间百余间,只有三道门进出,为封闭式回字型走马楼式建筑。墙基、门窗均用花岗岩条石砌筑,外墙用黄泥、沙石、石灰拌红糖、米汤混合垒砌而成,十分坚固,部分内墙和门楼用青砖砌筑。飞檐采用斗拱式结构,檐口有各种图案的彩绘,窗棂别致,颇具江浙古建园林风格,门楼、走廊、墙壁、梁柱上雕龙画凤,人物故事,飞…详情 ▷
梅福红十二军军部旧址(石城县苏维埃政府旧址)地点:石城县琴江镇梅福村事情发生年代:1930年1933年旧址位于琴江镇梅福村,俗称“红麻条屋”。该旧址中间是黄姓香火堂,两边为厢房,建于清代嘉庆年间,是典型的客家民居建筑风格。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331.48平方米。1930年6月22日,根据毛泽东“红军要协助地方党组织发动群众,组织地方革命武装,建立革命政权”的指示,红十二军在代军长罗炳辉、政委谭震林率领下,从长汀来到石城。6月25日,抵达石城龙岗,接着向石城县城挺进。27日凌晨,进占石城县城,军部驻于该旧址内。6月28日,红十二军与石城地方革命武装在县城西门庙召开群众大会,宣布成立石城县革命委员会,隶属赣西南苏维埃政府赣南革命委员会,谢学明任主席。7月6日,红十二军离开石城后,县城很快被靖卫团攻破,革命委员会被迫解散。1931年2月,红十二军再次攻克石城,县革命委员会随之恢复。机关初驻于明公祠(原县人民政府院内),1933年秋迁驻红麻条屋。该旧址是赣南苏区中目前唯一保存完好的县级苏…详情 ▷
李腊石,原名“迎恩石”,是古代迎接朝廷圣旨的地方。古时曾有一李姓知县常在该处狩猎,后将该山改名为“李猎石”,因在石城白话中,“猎”与“腊”音相近,后人也称之为“李腊石”。李腊石山海拔398.9米。该山从北端看为一块完整的巨石,山体四周围悬崖绝壁。山体南端为连绵丘陵,与西华山风景区相连。山体植被良好,空气清新。李腊石山脚、山顶各有一座寺庙;山脚为中华庵,山顶为中华寺,香火旺盛。沿山体南侧另有一条通往山顶的步行栈道,为沿山壁开凿,现已失修,但仍保留栈道痕迹。李腊石是石城阻击战最后一道防线的主战场,现在山顶现仍保留有几百米长的旧战壕遗址。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指导,第五次“反围剿”战斗一开始便陷入了被动。1934年8月30日,地处广昌、石城之间的战略要地驿前(与石城小松毗邻)被敌占领,中央革0据地及中央红军已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为迟滞敌北路军向中央革0据地中心地域瑞金进犯,赢得时间保障中央机关和主力红军的安全集结与转移,中革军委电令红三军团在石城北部设防阻击敌人,当时红三军团的军团长为彭德怀,政委为。1934年9月26日拂…详情 ▷
石城烈士纪念馆位于石城县李腊石森林公园。石城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苏区的核心区域、中央苏区21个全红县之一、中央红军长征的出发地。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生活。石城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革命政权,有3.3万人参加革命,1.9万人参加红军,其中1.6万人参加长征。1934年4月,广昌保卫战和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彭德怀率领3万人在石城北阻击国民党军10万人进攻,激战12天,取得全胜,此战为中央苏区机关和中央红军主力战略转移赢得宝贵时间。为纪念牺牲的烈士,纪念馆于1956年始建,2009年迁至李腊石森林公园的石城阻击战纪念园内。纪念馆是江西省省级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详情 ▷
梅福红一军团医院旧址地点:石城县琴江镇梅福村年代:1930年1933年旧址位于琴江镇梅福村,俗称“紫荆山房”。该旧址中间是黄姓香火堂,两边为厢房砖木结构建于清代道光年间,是典型的赣南传统客家民居。占地面积2086平方米,建筑面积3577.39平方米。1931年冬,红四军奉命在石城拔除白色据点,参与拔除白色据点的有红四军十师、十一师和十二师,同时宁都起义部队开赴石城进行整训。为配合部队作战和整训,红一军团医院驻扎于此,期间先后收治了伤病员近2000名,救治当地民众近千人。同时配合石城县苏维埃政府为群众开展医疗救助和卫生宣传工作。旧址内保存了大量的红军标语,该旧址对于研究红一军团及苏区革命历史具有较高的价值。2018年3月被公布为江西省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海藏寺始建于宗元丰年(10781086)间,久废。至清顺治年(16441661)间建,“文革”时期大部已毁,今修。寺后有一瀑布。瀑布边石崖上刻有清代僧智犁行书“琴江奇观”四个大字,石刻长4.4米,宽1.17米,前勒小字“印道修”,尾款“智犁立”。寺内现藏有清康熙36年(1697)住持僧龙山沛题节的“海藏寺”石刻门额,知县万丹诏撰文并书的“重修海藏寺碑记”,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海藏寺肇始沿革碑记,雍正三年(1725)记功智犁经手购置田产的“海藏寺山田碑记”等石刻4通。海藏寺摩崖石刻,笔力雄健,苍劲洒脱,其历史和艺术造诣深厚,经300多年的水流飞瀑冲刷未见侵蚀。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科学研究价值。1983年4月列为石城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永宁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石城县高田镇岩岭管理区上柏昌水口,距县城约60公里,永宁桥是典型的阁式瓦桥。桥身用麻石砌成,单孔,横跨溪流,长30米,宽5.3米,跨度10.6米,桥身始建于清乾隆三年(1738年)。同治五年(1866年)于桥上增建亭阁,祀关羽像,阁分五段,中段最高,两边逐级降低,中段建庙,两边设靠栏木凳,供人憩息。桥身坚实,格局古朴,为南方山区特有的建筑。廊桥合一的建筑风格,省内少见,为我县仅存。2000年7月被公布为第四批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丹溪少共国际师石城阻击战指挥部旧址(含李氏家庙、许氏宗祠、许氏家庙)地址:小松镇丹溪村事件发生年代:1934年旧址位于小松镇丹溪村祠堂坪。由李氏家庙、许氏宗祠、许氏家庙组成,均为清代建筑,客家祠堂建筑风格,砖木结构,占地3000多平方米。1934年8月底,奉命参加石城阻击战的少共国际师(红一军团第十五师)在小松桐江、丹溪一带布防,以配合红三军团阻击国民党北路军进军步伐。少共国际师司令部驻扎于此地并设立指挥所,1934年9月26日石城阻击战正式打响,10月6日胜利结束。少共国际师从石城北部撤至石城南部的珠坑、横江一带集结休整,9日、10日从驻地出发,于16日到达于都段屋、宽田地域。该旧址的保存对于研究红军长征及其苏区革命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2018年3月被公布为第六批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赣府发[2018]4号)。…详情 ▷
地点:石城县高田镇田心村(现高田中心小学院内)年代:清同治十年(1871)鳌峰书院建于清同治十年(1871),由乡绅温和羹等人捐资建造。砖土木结构,悬山顶,面阔27.8米,进深23.6米,占地1500余平方米。书院门楣题额“鳌峰书院”四个大字,院内建有魁星阁、讲堂、书舍等建筑。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设小学堂,民国初年改为鳌峰高等小学,1935年设第五区中心小学。中央苏区时,红军后方医院设于此,1934年赤水县(1933年8月设,辖原石城县驿前、木兰、高田等9个区,1934年6月,赤水、广昌两县苏维埃政府合并成立广赤县苏维埃政府)苏维埃政府迁此办公。现为高田镇中心小学,仍发挥着教书育人之功效。它的保存对于研究我县教育发展及苏区历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2018年3月被公布为第六批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宁都起义部队秋溪整编旧址位于横江镇秋溪村背屋,2006年11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旧址由赖氏家庙明烟堂和孔良公祠秩序堂两座赖氏祠堂组成。明烟堂由赖氏源重公建于宋至和年间,坐南朝北,砖木结构,占地面积335.36平方米,由前后两进厅组成。孔良公祠(秩序堂)建于明中期,坐南朝北,砖木结构,占地面积406.5平方米,两座建筑物前后相连,左右为邻,中间有11.5米宽空地分开。两座建筑物均为硬山顶,因为赖氏祠堂族人多次募资修缮,目前保存尚好,基本保持了历史原貌。1931年12月14日,原国民党二十六路军在我党的正确引导和该军将领赵博生(中共党员)、董振堂、季振同、黄中岳的率领下,成功地举行了宁都起义。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决定和部署,起义部队于12月17日入驻石城的横江、秋溪、龙岗一带,开始为期两个月的整编,整编总部设在秋溪屋背岭。这次整编是我党历史上第一次改造旧军队的大胆尝试和成功范例。通过整编,起义官兵的政治素质和军事素质显著提高,以崭新的姿态投身于革命的洪流之中,为中国工农红军增添了一支劲族,壮大了红军实力。2006…详情 ▷
清同治三年(1864年),天京(南京)沦陷。太平天国幼天王洪天贵福(洪秀全长子)在干王洪仁轩等人的保护下,率太平军余部南下,10月9日途经广昌与石城交界处杨家排古岭脑时遭党清军席宝田部伏击,10月23日幼天王被清军捕,即囚禁于桂花屋花厅。月初,幼天王被押抵省城,28日被江西巡抚沈葆祯杀害于南昌。该客家民居与太平天国诸多巧合,时间巧合:该民居修建于1851年,落成于1864年,与太平天国起义、沦陷时间一致;地点巧合:起义于花都,建都于南京(石头城),终结于石城;人物巧合:该民居五个马头墙与太平天国五王石城蒙难巧合。幼天王曾用毛笔在侧室南面墙上提诗一首“有志攘夷愿未酬,七旬苗格得难谋;足跟踏开云山路,眼底空悬海月秋。桂花屋是县城唯一保存较好的客家民居,是清代客家民居的典型代表,体现了独特的客家建筑文化,该屋为砖木结构,悬山顶,三堂两横式民居,中有天井,后为正房,两边厢房,前0院,门额楷书阴刻“永怀”二字,年款为“咸丰辛亥年”(1851)。该屋系当年石城富豪黄性存所建造,占地面积约为1500平方米,有70余间,分三进:前厅、中厅、后厅,两侧是厢房。整个建筑富丽堂皇,高墙…详情 ▷
古樟毛泽东旧居地点:石城县琴江镇古樟村事情发生年代:1929年3月旧居为熊氏民居,牌楼大门,砖土木结构,坐北朝南,悬山顶,分前后厅,面阔11.75米,进深21.15米,厢房、横屋共14间,前有庭院,占地面积378.3平方米。1929年3月7日,毛泽东、朱德同志率领红四军从广昌向赣南闽西进军途中,首次来石城,居住于此。红四军进入石城当天,在古樟村召开了劳苦群众大会,号召劳苦大众团结起来,进行武装斗争,建立红色政权,扩大红色根据地,粉碎敌人围剿。为石城红色政权的建立起到重要积极作用。旧居是一代伟人革命实践的历史见证物。它的保存,对于研究毛泽东的革命实践活动和石城人民革命史有着重要意义。2018年3月被公布为第六批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江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坊亭合一的建筑。位于石城县小松镇杨村燕交坪,距县城约20千米。坊式亭为清代所建,用麻条石、青光石和红细质条石砌成亭状。南北端各置亭门,亭门正方各砌石牌坊,亭坊结合,中有通道。牌坊勒“圣旨”字,还雕刻人物故事,南进门额上有“三英战吕布”、“空城计”浮雕,北门是“八仙过海”、“郭子仪拜寿”。边饰蝙蝠和变形奔兽图案。底边饰香草龙和如意花卉图案,两端雕刻内容形式有异有同。亭坊合一建筑,便于坊主给行人施茶解渴和避风雨,含旌表节孝行善之意。坊亭设计独具风格,图案雕刻逼真精致,旌表姓氏拱边框,为菊花枝叶连续图案,四季花、如意古钱、双凤牡丹、荷花出水、水鸟双鹊栖梧,构图新颖、变化多姿、刻划细腻、刀法流畅。…详情 ▷
友联红五军团司令部旧址地址:石城县友联村虎尾坑事件发生年代:1931年友联红五军团司部旧址位于横江镇友联村虎尾坑赖氏香火堂。建于清中期,座西朝东,砖土木结构,悬山顶,二井三厅,面阔五间,二舍二横屋,建筑面积1800余平方米。1931年12月宁都起义部队整编后组建红五军团,军团司令部就驻此处。通过整编组建的红五军团全体官兵的政治素质和军事素质显著提高,在中革军委的领导下,以崭新的姿态投身于革命的洪流之中,成为我工农武装的一支雄师铁军。红五军团在攻打漳州以及中央苏区第四、五次反“围剿”等历次战斗中屡立战功,以勇猛顽强、善打硬仗恶仗著称;长征中,以其顽强的阻击和悲壮的牺牲为自己赢得了“铁流后卫”的称号。1932年1月其钢炮营配合红四军成功攻克白色据点红石寨。旧址内留下了当年的红军标语、漫画多处。它的保存对于研究红五军团及苏区革命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2018年3月被公布为第六批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赣府发[2018]4号)。…详情 ▷
红四军军部旧址位于江西省石城县横江镇秋溪村红家垄赖氏祠堂,建于1908年,土木结构,一直两进。1931年9月,红军第三次反围剿胜利结束,中央革0据地扩大到5万平方公里,总人都达250万左右。其时,残存的反动武装如土豪劣绅纷纷转移到一些工事坚固,地势险要的土楼山寨,企图保存实力,等待时机,破坏革命政权,阻碍革0据地的巩固发展。10月初,红一方面军部署主力铲除分散于中央苏区的白色据点,肃清反动武装。10月上旬,红四军第十、十一、十二师奉命从宁都、瑞金分三路进军石城,军部即设于此。1931年9月,红军第三次反“围剿”胜利结束,中央革0据地扩大到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达250万左右。其时,残存的反动武装纷纷转移到一些工事坚固,地势险要的土楼山寨,企图保存实力,等待时机,破坏革命政权,阻碍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10月,红一方面军部署主力分散于中央苏区消灭白色据点,肃清反动武装。上旬,红四军第十、十一、十二师奉命从宁都、瑞金分三路进军石城,军部即设于此,军长,政委聂荣臻。红四军军部驻扎在此后,毛泽东主席、、左权等专门从瑞金来到红家垄,主持召开了军事会议,会议分析了当时政治形势和…详情 ▷
五龙岩摩崖石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距县城西约4公里,位于琴江镇西外村,西华山南麓。长150米,最宽处约3米。岩中石刻多处。宋陈孝荣题刻:行书阴刻“清胜五龙岩”五字,繁体。“清胜”二字在上,长120厘米,宽57厘米。“五龙岩”三字在下,长180厘米,宽57厘米。左下阴刻竖行楷书“嘉定己卯结夏日邑人陈孝荣书”数繁体字。陈孝荣系陈敏第七子,官武经大夫,殿前司催锋军统制。宋赵东之七律《停骑》诗刻;诗后有文曰:“嘉熙戊戌上已,邑令三山赵东之来访灵迹,偶得句,因笔于石。”元李克家诗刻:诗共两首,即五言诗《昔人题诗》,七律《一枝绿竹》。诗前有引言曰:“天历二年己巳冬十月,朝观五龙岩。昔贤留题,追和二首,丰城李克家。”岩中另有石刻一方,仅存“岁次”两字。五龙岩摩崖石刻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科学研究价值。1987年12月被公布为第三批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赣府字[1987]122号)。龙岩瀑布为古琴江八景之一,文人雅士多有吟诵。…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