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城洪门湖国家湿地公园南城洪门湖国家湿地公园地处江西省南城县境内,规划面积4313.34公顷,主要包括南城县境内的洪门水库、黎滩河以及周边一定的区域。该湿地公园以洪门湖库塘湿地、黎滩河永久性河流湿地、洪泛平原湿地等构成的自然人工复合湿地生态系统,在我国东部中亚热带低山丘陵地区具有一定典型性和代表性,丹霞地貌景观下的湿地形态自然,岸线优美,湿地景观独特,观赏性极强。洪门湖(洪门水库)属江西省大型水库,位于南城县东部16公里处。其水域面积7余平方公里,总库容量12.16亿立方米,大小岛屿千余个,有赣东“千岛湖”之称。洪门湖神秘洪门岛库内曾是西汉南城县治所在地,文化底蕴深厚;数万亩丹霞地貌,各具特色。附近既有1933年红军战场遗址,又有明代益藩王墓区,更有神秘莫测的圣地洪门,是集度假、休闲、观赏、娱乐为一体的旅游胜地。…详情 ▷
万年桥(聚星塔)。万年桥始建于崇祯八年(1635年),迄今已有37年的历史,全长411米,为江西省最长的一座古代石拱桥,1957年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聚星塔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是江西省罕见的一座斜塔,塔高3米,为空心飞檐式砖塔,七层八角。1987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景点位置南城县26国道南…详情 ▷
麻姑山仙都观也称麻姑庙,1992年重建,整个园林建筑占地万余平方米,是一座典雅、古朴的仿古建筑群,主要建筑有三清殿、元君殿、偏殿、被誉为“天下第一楷书”的颜真卿《麻姑山仙坛记》碑亭以及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澳门、新加坡、日本等地名家手迹的2米长的书法碑廊。麻姑山位于江西南城县西,离城约十余华里。这里山势秀丽,万木葱笼,鸟语花香,物产丰富,不仅有奇特壮观的飞瀑“玉练双飞”,还有千古流芳的“鲁公碑”,著名的“半山亭”、“仙都观”、“神功泉”、“龙门桥”、“丹霞洞”,仙境依然,故《名山志》上说“中国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分布在九州四海,唯独麻姑山,既有洞天,又有福地,秀出东南。”据《云笈七签》卷二十七《洞天福地》记载,麻姑山为道教三十六小洞天之中的“第二十八洞天”,名曰“丹霞洞天”,是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中的“第十福地”。从进山石坊走过,就可以找到鲁公碑亭,这是座石柱飞檐四角亭,亭边宽7米,中央置放着颜真卿撰书的《抚州南城麻姑山仙坛记》大字碑,高2.7米,宽3.9米,碑亭正面有现代书法家崔学路先生题写的匾额“鲁公碑亭”,青色花岗岩石…详情 ▷
潮音洞石龛窟位于南城县岳口乡伏牛村,东临盱江,是古代人工所开凿的一处石龛窟,建于明代,已有3多年的历史。洞外一龛,洞内石壁浮雕罗汉佛像二十尊,头部均被砸掉,另有一尊脚踏莲花的观音,有一定的石刻艺术。为江西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从潮音洞口俯视盱江,可见盱江水中有一状如盘珠的巨石,正好与潮音洞口相对,每当夜深人静之时,在潮音洞内可听到盱江中巨石下发出涨潮与退潮之声,其声如海潮之涨落,故名“潮音洞”。当地传说“打出潮音洞,修起万年桥”,万年桥的石头即来源于此洞。万年桥始建于明崇祯八年(1635),竣工于清顺治四年(1647),潮音洞亦成于同时。潮音洞内呈长方形,宽1米,深2余米,空气清新,气候清凉。内建楼阁雕梁画栋。石壁上有1余尊罗汉佛像浮雕,形态各异,形神兼备。另有一尊脚踏莲花,手持云帚的观音塑像,立于洞中。洞口有副对联,饶有情趣:“神庙朝朝朝朝朝朝应,江水长长长长长长流”。上联一、二、四、六的“朝”,读作,三、五的“朝”读作;下联一、二、四、六的“长”,读作,三、五的“长”读作。它运用“朝”、“长”二字的多音多…详情 ▷
祥岗山(又称万寿宫)旅游景区位于南城县株良镇镇政府所在地,景区面积12亩。万寿宫始建于明末清初,是一座道佛同宇、宗教文化类旅游景点。祥岗山—万寿宫其道教方面,主要是纪念晋代著名道教人物许逊真君的殿宇群;其佛教方面,主要是祭祀观音、地藏、韦陀三尊佛佛。风景秀丽,是赣东南和闽粤间朝圣旅游的一颗明珠,也是一个全国少有的道佛同宇祭祀场所。明清以来,每年农历“八月十九日”祥岗山万寿宫的祭祀日,八方香客祭祀者、游客络绎不绝。…详情 ▷
太平桥位于江西省南城县东门外盱江上,又名“留衣桥”。原为浮桥,后改建为石桥。为半圆形石拱桥,共14孔。江西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太平桥原名“万寿桥”,始建于宋嘉佑五年(16)。宋嘉定十三年(122)毁。元至元十九年(1282)募建,改名为“太平桥”。明万历八年(158)桥毁,明益藩捐金首倡重建,“往来称快”,改名“东郭虹桥”、“虹桥”(明罗汝芳《太平桥记》:“庚辰(万历八年)腊月桥北民舍灾,延及桥……事闻益藩潢南殿下,捐金首倡”)。清康熙《南城县志》卷1《形胜》:“东郭虹桥即太平桥,在郡东门外江之上……县东北五里乌龙潭”。明嘉、万间,益府诸王对太平桥迭圯迭修,“厚帤藏以助”地方“佐驾太平之桥”,使得南城东江诸桥皆“朱家造就”。专家考证,此实为明益藩江东“洪门”茔山墓事而为。虹、红、洪声同韵通,太平桥一名“虹桥”,与天地会簿“红桥”、“洪桥”史谣义贯音通,揭示了南城“太平”桥与明益藩“洪门”墓事及天地会簿“洪桥一洪门”之间的微妙关系和史学百年之谜。太平桥后屡毁屡修,清顺治二年(1645)、康熙元年(1662)迭毁于火。据清康熙《南城县…详情 ▷
益王家族墓群,位于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洪门镇洪门岭。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万历二十九年(161),洪门、岳口被划定为益王家族墓区。洪门墓区上至徐田、庄上,下至铺前,方圆2里。据南城县志介绍,益王家族墓群为明代皇帝朱见深之子益端王系墓葬区,包括益端王朱祐槟、益庄王朱厚烨、益恭王朱厚炫、益末王朱慈炱及其子孙的历代墓茔。这些王墓的墓室是规模宏大的“地下宫殿”,有的为砖室结构,有的为石灰结构,上面盖以数吨重的石板,再用石灰糯米汁浇浆封固,墓前设神道及神道碑,神道两旁竖有文武官吏、石人石马。还筑有护墓围墙,竖有“益王墓葬地方,百姓不准在此葬坟放牧狩猎”的禁牌,设有专人看管。洪门明代益王墓群在2世纪7年代被发掘,出土器物中,除一批金、玉器之外,还有全副仪仗俑11件,为研究明代藩王礼制规模提供了珍贵参考资料。现已保存在省博物馆。…详情 ▷
坐落在南城县东南五公里的从姑山,临江竖立,气势雄伟。整个山系,皆岩石结构,交相组合。从姑山分东西两峰,东峰为“飞鳌峰”,西峰为“天柱峰”。两峰之间有素称“从石天光”的一线天,中间架一天桥,长约2米,宽1米,沟通两峰。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思想家罗汝芳曾在此建立“从姑山房”,接待四方来和他共同讲学的人。明代伟大的戏曲家汤显祖曾求学于此。从姑山在古时为文人云集之地。据《山志卷十二附从姑山》记载,在此挥毫题句者,达四十三处。至今“飞鳌峰”、“洗心池”、“玉立”、“高山仰止”等,仍一一镌刻石崖之上。尤以罗汝芳题的“飞鳌峰”三字赫然在目,笔力超群,疑非人力所致。从姑山石刻1983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地理宝方禅寺,位于江西省南城县严和乡上蓝村,距县城约六十公里,与黎川县接壤,寺侧有公路通达南城、黎川两县,交通便利。历史宝方禅寺始建于唐高宗麟德二年(六六五年),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该寺初名“上蓝院”,是曹洞宗二世祖禅锡别院,旧址在今上蓝村委会东张家窠村,距相宝方寺约两公里,后改为宝方院,宋英宗治平元年(一年)敕封为包房禅寺,此寺名一直沿用至今。宝方禅寺占地总面积为四千六百八十一平方米,其中寺殿房舍占地面积为三千三百九十八平方米,花园、晒谷场占地面积一千两百八十三平方米,共有水田、旱地、山林面积共四十点五亩。该寺坐北向南偏东,三面环山,气候宜人,风景优美。寺前翠竹掩映,溪水潺潺;寺后松林葱郁,古树参天,云雾缭绕。寺后侧有保留完整的化身窑、佛塔林(其中有清康熙年间所建云净禅寺塔、母女塔两座)。整个寺院建筑雄伟,工艺精巧,其中的的法堂、禅堂、斋堂、观音殿、大雄宝殿等建筑均红墙绿瓦,雕梁画柱,是南城、黎川两县修复比较完整的一座古佛寺,被列为省重点寺庙之一。上蓝院自盛唐建成后,传了数代,几成废墟。后有住持僧德稠和徒文善,共发奋诚募,遂…详情 ▷
长源庙阻击战旧址:位于南城县沙洲镇境内。1932年11月至1933年1月间,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指挥的红一方面军在南城接连进行了渭水桥、黄狮渡、长源庙三次战斗。1933年1月,红5军团在黄狮渡左侧的长源庙吸引和箝制3倍于己之敌,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在已胜利完成箝制任务,战斗即将结束之际,1月8日,红五军团副总指挥、参谋长赵博生赵博生在指挥战斗时不幸右额中弹,壮烈牺牲。目前此战斗遗址已挂牌,成为南城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详情 ▷
醉仙湖(原洪门水库),素有赣东“千岛湖”之称,位于南城县东部16公里处,其水域面积达7多平方公里,散布大小岛屿千余个,数万亩丹霞地貌各具特色。库内曾是西汉南城县治建昌古城所在地,又有方圆2公里明代益藩王七世八代近千名王子王孙的墓葬群淹入水底世界。近年有专家考证出洪门镇乃洪门策源地,附近洪门古老的“过桥”仪式中的万年桥、太平桥、“望柱”和石像。这一神秘莫测地带,给考古学家和“洪门”考证者留下太多的谜,也为游览观光者带来了许多好奇与刺激。景区位于抚州市南城县,依托洪门水库而建,景区面积114.97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46.45平方公里,属于水库型水利风景区。洪门水库总库容12亿立方米,是一座以防洪、发电、灌溉为一体的大型水库。近年来,景区管理单位开展了水资源保护和水生态修复行动,有效保护了生物多样性,水质保持在类。景区所在区域为典型的丹霞地貌,其中醉仙岩、象鼻山、千年龟、仙人手印、狮子山、回音壁、黄金海岸、世纪之吻、一线天等各式各样的象形石都别具特色。…详情 ▷
山石刻(含一勺之多、月泉、玉练双飞)位于江西南城县,石刻时代为明、清。原名仙都观邓真人墓及石刻造象等,观、墓、造象已毁,现存“一勺之多”、“月泉”、“玉练双飞”。为抚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江西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山属武夷山系军峰山之余脉,海拔不到一千米。相传唐代邓紫阳真人在山习道修练,道士相争来此讲学,名流贵赫往来不绝,成为东南一带道教中心。秦时,大学者华子岗遨游万里来到麻沅著书,华子岗有他藏书的石室。南宋诗人谢灵运曾慕名而来,看到了华子岗留下了不少赞美山的诗篇。悬崖上的碑额、摩崖造像和雕刻工艺,达到了非常精妙的地步。晋时,大医学士葛洪炼丹登临山,称赞“神功泉”是他走遍天下名山大川少有的好泉水。唐代抚州刺史颜真卿游历山时,亲自撰文并书《仙坛记》,是仅次于王羲之《兰亭集序》的天下第二书;北宋思想家李觏在山“十贤堂”讲学时,前来听讲的各地学生达百十人,无怪乎明朝广西付使王华在《集序》中这样写道“吾盱为江右之名郡,山水之秀天下称焉。而又郡山之特殊者,故晋唐宋以来逮我朝诸名公闻人,慕其名者,未必不一游。”唐大历三年(768),书法家颜真卿任抚州…详情 ▷
麻源三谷属丹霞地貌景区,形态各异的丹霞地貌引人入胜。现主要景观有老人峰、绣球石、龟峰、合掌岩、华子冈、灵谷山、廪山、铜山、卷石岩等,于24年7月被国家水利部批准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详情 ▷
半山亭革命纪念地、危家祠堂毛泽东旧居:位于建昌镇麻姑山村。半山亭始建于宋代,古时供上下之人歇息避雨之用。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率领红军主力转战南城,取得了“南城战役”和黄狮渡、长源庙等战斗的重大胜利。据史料记载,1932年8月22日,毛泽东率红一军团部分官兵从宜黄越过芙蓉山来到南城,途经麻姑山半山亭处,时值正午,曾歇息用餐于此。他观察了周边的地形,果断地作出了不攻打县城的决定。然后匆匆下山,在危家祠堂住了一晚。危家祠堂现在仍保存完好。毛泽东曾经歇息过的半山亭(又名垂玉亭)现已修葺一新。…详情 ▷
闽赣省建东县县委、建东县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龙湖镇王坪村。1932年1月,红一方面军攻克黎川,随之建立了建(宁)黎(川)泰(宁)根据地。为了打通中央苏区与赣东北苏区的联系,1933年初,建(宁)、黎(川)苏区党组织派贺来龙、贺洪标等人到南城硝石一带发动群众,开展打土豪分田地斗争。4月,建立了中共硝石区委,由贺来龙、贺洪标、赖保秀先后任区委书记。1月下旬,硝石区委在龙湖王坪召开代表大会,闽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邵式平在会上宣布了省委关于建立中共建东县委的决定。…详情 ▷
中共金南特区、金南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沙洲镇水口村。1932年11月至1933年1月间,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指挥的红一方面军在南城接连取得渭水桥、黄狮渡、长源庙三次战斗的胜利,为金南根据地的建立创造了有利条件。1933年2月初,赣东北苏区领导人邵式平率领红军再次攻占资溪,并随之派人来到南城与金溪的边境地区开辟根据地。不久,中共金南区委成立,隶属中共资溪县委领导。2月12月,邵式平到南城、金溪、资溪三县边境地区视察工作,并在欧溪桥召开苏区工作会议,提出在金(溪)、南(城)、资(溪)三县边境地区建立金南特区。3月1日,中共金南特区成立,区委机关设在水口村。…详情 ▷
临坊王氏宗祠是抚州市保存较完整的古宗祠,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宗祠始建于明洪武十三年,总占地面积58平方米。门前立有四柱三间五楼石质门楼,正中圣旨牌竖刻有“龙光”二字,下面横刻有“王氏宗祠”四字,立柱和额坊上有双龙戏珠、仙鹤以及各种花卉图案。牌门楼雕刻工艺精湛,书法浑厚有力。祠堂分前院、正屋两部分,前院西门上书“三槐名第”,东门书“临坊世家”。宗祠东侧建有古戏台一座,至今保存完好。…详情 ▷
聚星塔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重修于乾隆十九年(1754年)。塔高3米,共7层,呈八角形,塔檐锯齿形,塔身自下而上逐层内收,叠托而上,基部砖石皆用糯米汁浇浆垒砌而成,塔梯在内外塔身夹墙之中,分左右盘旋而上,全塔根据地势、风向、风力设计成略向北倾斜的斜塔,虽经2多年风雨侵蚀,仍巍然屹立。聚星塔是空心七级八角飞檐式砖塔,高3米,塔基为八方形,基部外径围25.6米、内径围6.8米,塔梯夹其砖壁中,分左右两个石梯迂折而上。古代工匠根据地势和风向、风力对塔身的影响,把它建成稍许朝北偏斜,以保持平衡。…详情 ▷
硝石,位于南城县洪门镇境内,1933年1月,蒋介石纠集5万兵力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五次“围剿”。先是9月28日,敌北路军第八纵队周浑元部(3个师兵力)侵占中央根据地的北面门户黎川。掌握红军领导权的博古、李德等人,摒弃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在前几次反“围剿”中克敌制胜的正确战略战斗,而采取“御敌于国门之外”、“堡垒对堡垒”、“阵地战”等一套错误打法,他们震于黎川失守而急于收复,于是严令东方军攻打南城的重镇——硝石镇,意在截断周浑元纵队与南城之敌的联络,并乘胜收复黎川。其地形条件构成了硝石易守难攻的特点,而驻硝石之敌24师黄子咸部(约4个团兵力)以碉堡、交通壕沟构筑了两道严密的防线。此外,还构筑联系工事,硝石街则以工事完全,这就使红军进攻尤为困难。1933年1月8日攻击硝石的各红军部队进入预定位置,9日凌晨,东方军司令部发布攻击令,当天,红军猛烈冲击四次,其中肉搏两次,守敌以汽油棉絮制成火球照明,进行顽抗,红军攻击未能奏效;1月1日至11日,红军仍然多次冲击,都因硝石之敌防御防线的坚固而失利。直到1月13日,在南城之敌3个师向硝石增援的情况下,毛…详情 ▷
黄狮渡大捷纪念碑:位于南城县(原属金溪)沙洲镇黄狮村,建于1964年7月。“黄狮渡大捷”是红一方面军在第四次反“围剿”之金溪战役中取得的第一个大胜利。南城人民为了纪念这一大捷,在黄狮建有纪念碑一座,上镌有毛泽东同志的名言:“杆子里面出政权”。黄狮渡、金溪战役:1932年12月3日,国民党赣粤闽边区“剿匪”总司令部下达对中央苏区进行第四次“围剿”的作战计划。陆续调集了4多个师、计4万人的兵力,决定分左、中、右3路发动进攻,以顾祝同为总司令,陈诚为前敌总指挥。陈诚指挥的蒋介石的嫡系12个师约16万人为中路,执行主攻任务;蔡廷锴指挥的第19路军6个师又1个旅为左路军,余汉谋指挥的广东部队为右路军,分别担任福建和赣南、粤北地区的“清剿”,并策应中路军的行动;第23师为总预备队;还有4个师又2个旅分布在南城、南丰、乐安、崇仁、永丰等地担任守备。1933年1月1日,国民党驻抚州的前敌总指挥陈诚,按照蒋介石关于先期“清剿”金溪附近的红军,巩固临川,继以主力向赣南推进的计划,令第2纵队总指挥吴奇伟调第14师周至柔部、第27师孙连仲部(上次被歼后重建)、第9师吴奇伟部集结临…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