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畲乡古道起讫(途径)地点:西起景宁东坑镇,途径泰顺县石角坑,至文成县铜岭山森林公园终点达文成县西坑畬族镇。总长度:35公里概况及主要特点:文成县畬乡古道始建于明清时期,旧时是文成县西坑畬族镇及周边村村民通往景宁县、泰顺县的重要交通要道。该古道沿途森林、村庄、山坡、梯田等自然景观,空气清新、环境幽雅。森林植被主要由毛竹、杉、松、茶叶等组成。信息来源:浙江省林业局…详情 ▷
吴布村,距景宁县城东北16.9公里,取吴村、布袋后两村名第一字得名。”据吴村的老人介绍,4多年前这里只有3户人家,一户由附近的郑山头村迁入,另外两户是兄弟俩,他们沿着广东——福建——包凤,最后迁入吴村。吴村原本是吴姓人的村庄,后来由于各种原因,吴姓人陆续搬出村庄,村名却一直沿用了下来。现在的吴村全村村民均姓雷,是纯正的畲族村。吴布村较完整地保留了畲民原生态生活模式,传承和保留了畲族的炼火、织彩带、唱山歌、着传统服饰等生活方式,被形象地称为“生活着的畲族博物馆”。站在山腰,放眼望去,田间的房舍、袅袅的炊烟、劳作的人群,恰似一幅浓郁的山水田园画。群山绵延,田布山间,人在其中,顿觉心清气爽,如入世外桃源。自驾:景宁高速出口—庆景青公路—郑坑乡吴布村。…详情 ▷
东坑下桥、莲川大地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清公布时间:25年3月16日木拱廊桥。东坑下桥东北西南走向,建于清乾隆二十八年(1689年),桥长29米,拱跨21.8米;莲川大地桥东西走向,建于清嘉庆8年(183年),桥长41.5米,拱跨31.1米。两桥结构基本相同,均由木拱架和廊屋两部分组成,木拱架单孔,外观呈八字形,由上下两层系统组成,其“三折边”、“五折边”、“剪刀撑”及端竖排架的木撑拱构架已趋成熟,比较科学地解决了廊桥受力的问题。廊屋造型简朴,通体鳞叠铺钉“风雨板”,梁架用九檩四柱,五架抬梁,较为简素,两次间多设桥凳,供行人休憩之用。景宁现留存古代木拱廊桥17座。东坑下桥和莲川大地桥是其中历史较为悠久,跨度较长,造型优美的木拱廊桥,保存现状基本完好,是研究木拱廊桥重要的实物例证。信息来源:浙江文物网…详情 ▷
大赤坑(),位于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大均乡东南部,发源于澄照乡漈头与大漈乡交界处(炉西岭南侧)。自西向西北流经漈头折北经澄照乡后,流入大均乡大赤坑口村注入小溪。名称:大赤坑属地:澄照、大均流经:发源于——澄照乡漈头与大漈乡交界处(炉西岭南侧)。自西向西北流经——漈头折北经澄照乡——最后流入大均乡大赤坑口村注入小溪。景点位置浙江省丽水景宁畲族自治县…详情 ▷
景宁孔庙位于景宁县鹤溪镇,年代为清。景宁孔庙建于明景泰三年(1452)于县城西北里余,呈对称式结构,占地99平方米。后几经迁建至现在的地方,距今已有564年。在近现代史中,景宁孔庙曾灾难重重、几经风雨。29年,景宁畲族自治县县委、县政府决定全面修缮孔庙。遵循历史文化记载,结合原来孔庙风貌,精心设计与施工。从21年1月28日开工,筹建修复了义路、礼门、棂星门(照壁)、泮池、状元桥、东西庑(厢房)、大成门和大成殿等建筑。并将发掘出土或者保存的古代文物归位安置。工程历时一年,至211年竣工。景宁孔庙修茸一新,矗立在鹤溪街头,朝晖夕照,红墙青瓦,雕栏画栋,气宇轩昂。背负石印青山,胸怀沐鹤之溪,与鹤溪古城、小街楼肆等浑然一体,熠熠生辉,再现古鹤溪之物泽天华。景宁孔庙是丽水市范围内唯一一座保存较为完整的孔庙。在5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守护着古老的畲乡文脉,成为景宁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标识。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认为:景宁孔庙建筑规模宏大,构件精美,对研究封建社会官宦建筑及儒家文化传承均有很高的研究价值。21…详情 ▷
敕木山村畲族民居位于景宁畲族自治县鹤溪镇,年代为清。相传宋高宗南渡时,山神汤仙女显厥灵异,运木于朝以资国用,高宗大喜,降敕褒封,山因之名,村以山名,故名敕木山村。村落依山而建,建筑呈阶梯状布置,民居建筑简陋朴素,房屋墙基低矮,多为泥墙,内墙以薄木板构筑,居室狭小,为畲族传统的建筑形式。今敕木山村以蓝、雷两姓畲民聚居,唐永泰二年,雷姓畲民迁居景宁叶山头村,明万历四十年,蓝姓畲民从福建罗源迁入澄照乡,清代中期再迁入敕木山村定居,是畲族民风民俗保存较完成的代表村落。211年1月7日,被公布为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惠明寺位于景宁县敕木山亚峰惠明泉山上。建于唐咸通二年(861),因惠明和尚而得名。清嘉庆十九年(1814)重建正殿,同治四年(1865)造后堂及左右轩,今仅存山门、石道及两侧残墙,天井原正殿木门残破,1982年后重建。据传当年寺僧与畲民在寺院周围辟地种茶。誉满全球的“金奖惠明茶”即产于此。…详情 ▷
景宁畲族自治县寨山烈士陵园,占地面积2余平方米,是我县弘扬革命烈士精神的重要场所和教育基地。陵园内有三年游击战争时期红军挺进师烈士遗骨、闽东红军独立师烈士遗骨、追击国民党败军李廷年部牺牲的人民解放军烈士遗骸和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中为国捐躯的景宁儿女烈士遗骨。为了纪念这些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先烈,1952年,在县城西郊寨山建立革命烈士纪念塔。上世纪7年代,纪念塔因风化倾倒重新修建,1988年将纪念塔扩建为烈士陵园。1995年,寨山烈士陵园被列为丽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13年12月,景宁县政府投资1余万元,启动寨山烈士陵园修建工程,对烈士墓室、纪念碑、地面护栏、灯光绿化等基础设施进行全面的修缮。该陵园是景宁人民缅怀革命先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每逢清明节、建军节、建党节等重要节日和活动期间,全县干部职工、人民群众、中小学生等各届代表和单位,纷纷前往开展纪念瞻仰、入党宣誓、廉政教育、党性教育、群众路线教育等活动,深切缅怀和悼念革命先烈。为进一步完善寨山烈士陵园的管理,我县相关部门制定了详细的管理制度和各类预案,落实专…详情 ▷
金仙寺,旧址位于浙江省景宁县城,鹤溪镇金仙路中段(即景宁农场)。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初名回向寺,旋改崇仙寺。宋咸平元年(998)重建,治平二年(165)改称金仙寺。1314年建浮图塔于左寺,塔身七层,中空,每层铺木板,楼梯旋转而上,顶置万斤铁顶。明、清间屡加修建。清同治十一年(1872)浮图塔焚于火,铁顶坠地,只剩塔身,光绪后殿宇倾圮,现无存。殿堂于2世纪5年代改建农场,如今仅存“放生池”一口,后殿靠山一处残墙仍依稀可见,还有小量的柱石与断头石板在遗址四周。如今,金仙路原寺院四周大片农田及山地,被新建成景宁气象局和“金农”居民区,远远看去是一片现代繁华都市景象……民间传说景宁金仙寺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年)。1314年建浮图塔于左寺,塔身七层,中空,每层铺木板,楼梯旋转而上,顶置万斤铁顶。明、清间屡加修建。1952年,金仙寺塔在风雨中倒了,结果压死了很多居住在塔里的八哥,受惊的八哥此后就离开了景宁。据生物学者调查,直到26年,八哥才在景宁重新出现。史料记载据《景宁畲族自治县宗教概况》记载:金…详情 ▷
潘家老屋(鹤溪镇大众街4448号·清)坐北朝南,三合院,清道光1年(183),潘氏老屋建筑占地面积约44多平方米。老屋门楼为砖雕三间三楼,门楣有“爱得我所”,脊饰堆塑精美。主屋面阔五间,进深七间,悬山顶,明间梁架为穿斗式,前檐带东西厢房,面阔二间,进深三间。天井,用鹅卵石铺砌成梅花图案。建筑整体保存较完整,对研究景宁清代建筑风格,具有一定的文物保护价值。…详情 ▷
中国畲族博物馆始建于26年,馆址坐落在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鹤溪镇人民南路鹤溪河畔,占地面积34平方米,建筑面积3554平方米,展厅面积15余平方米,临展厅面积6平方米,总投资3万余元。建筑外观以畲族建筑文化为原素,具有鲜明的造型特点。进入博物馆,宽敞的大厅,精美的装饰,把你带入历史的空间。该馆是一座既反映畲族文化历史为切入点展示中国畲族文化和民俗风情的博物馆。该馆共分两个展区:第一展区向世人展现的是悠久而极具魅力的畲族民俗文化,展厅分布为序厅、起源与迁徙、环境与聚居、生产与交换、饮食与服饰、社会与风习、信仰与崇拜、文化与艺术等;第二展区为璀璨而亮丽的畲族服饰文化,展厅对畲族服饰文化有着全面而系统的体现。中国畲族博物馆以畲族的发展史为主线,通过大量的文物、实物和图片,通过现代的高科技表现手法向人们讲述畲族的发展史和畲族的灿烂文化。中国畲族博物馆是一座既反映畲族特色风貌和灿烂文化,以闻名于世的畲族特色文化为切入点展示中国畲族文化和民俗风情的博物馆,是人们了解畲族人文历史,解读畲族民俗的重要窗口,成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畲族文献资料展示和查…详情 ▷
严氏节孝木牌坊位于景宁县大漈乡小佐村东南侧,年代为清。梅氏节孝坊,位于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大漈乡小佐村,建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为儒童严起尚之妻梅氏孺人立。梅氏节孝坊,主体木结构,坐东北朝西南,三间八柱,重檐悬山顶,高5.3米,面宽7.8米,进深5.1米。梅氏节孝坊,四周设石基土墙,夯土地面。面阔三开间,进深三柱五檩,穿斗式结构。木构柱子用料粗大,檐口梁枋、牛腿木刻精美,雕工细致,花卉、人物、吉祥动物、云纹等等主题雕刻得栩栩如生。明间自下而生依次设下枋,花枋,上枋。下枋较宽,中间有墨书“为儒童严起尚之妻梅氏孺人立”十三个字,下面左右设雀替承托,以减少下枋跨度,雀替为镂空雕刻的云龙。花枋正面中间阳刻“节孝”二大字,左右两边均竖着阳刻请旨的地方官员名录,右边刻:“總督閩浙等處提督軍務兼理糧餉鐘祥,巡撫浙江等處提督軍務兼管鹽政烏爾恭额,欽命內閣學士提督浙江全省學政史評,詳請,旌表”。左边刻:“浙江布政使司布政使兼管海防事錢寶琛,分巡溫處兵備道兼管水利事務曹貽桂,特授處州府知府加六級鄂克敦布,處州府景寧縣知縣加三級鄭邦涟,處州…详情 ▷
潘家大屋位于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鹤溪镇东南老城区(鹤溪镇百岁门戏台后15—16号)。始建年代不详,约建于明代,建筑坐北朝南,建筑占地面积约8平方米。整体建筑通面宽2.5米,通进深51米,占地面积145.5平方米。前后三进,四合院式布局,自南向北依次为门楼、门厅、轿厅、正堂。第一进由门楼、天井和门厅组成,门楼门眉上砖雕三爪龙与仙鹤,门前有旗杆石,天井以卵石铺砌图案,门厅面阔五间,进深两间,屋面檐口瓦当精美,硬山顶,施封火山墙,后檐隔墙二小门通往二进;第二进为轿厅,前檐带两开间东西厢,与西侧厢房相通的垂花门,面阔进深均为一间,轿厅面阔五间,进深两间,悬山顶,明间为三进正堂之通道;第三进为正堂,前檐带三开间东西厢,后檐带两廊,正堂面阔五间,进深两间,悬山顶。门厅、轿厅、正堂明间梁架均为穿斗式。潘家大屋为明代潘琴故居。潘琴(14241514),字舜弦,号竹轩,鹤溪人。明正统十二年(1447),举荐入国子监。天顺元年(1457)殿试赐进士出身,授南京吏部稽勋司主事、兵部武库职方员外郎,后任福建省兴化知府,为官清廉,著有《招鹤辞》、《竹轩集》、《山居录咏》。嘉靖年间,曾建…详情 ▷
畲乡绿廊水利风景区位于丽水市畲族自治县,依托瓯江支流而开发,景区面积86.93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8.25平方公里,属于自然河湖型水利风景区。景区管理单位通过鹤溪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堰坝桥系景观改造及河道“三改一拆”等措施,将水利工程建设与“中国畲乡、养生福地”建设相结合,深入挖掘利用山水生态、水电清洁能源等资源,形成了水资源丰沛、河湖生态健康、水质优良的水系网络,景区水质达到类标准。景区现已建成畲族博物馆、彩带绿道、国家4级旅游景区—“中国畲乡之窗”等,特色节庆“中国畲乡三月三”影响力较高。信息来源:水利部…详情 ▷
大漈距景宁县城西南4余公里,位于海拔16米的高山盆地。境内丘陵起伏多姿,田园村落景致宜人,四周有陡峻山岭如云梯向天而架,攀缘其上恍若天外有天,向称“三透天”。景区内以“雪花漈”为代表的“大漈十景”是大漈风景的主体。雪花漈高达百米的高崖飞瀑形似雪花,故名雪花漈,气势雄伟,声如雷鸣。雪花漈由七支水流汇集而成,顺崖斜扑而出,迸散成无穷朵洁白的水花,纷纷扬扬,似漫天飞雪。水声如雷,气势磅礴。雪花漈以北的“龙舌漈”别具一格。在一株参天古树下,有一大石形如龙舌,清洌的山泉顺翘起的舌尖飞下,在阳光的映照下灿如珍珠,故又名“龙舌喷珠”。大漈景区以“时思寺”为主体的古建筑群也引人瞩目。尚有明、清所建的马仙宫、五显殿、胡桥等。时思寺前有长达百米的“古柏长廊”和“柳杉王”,柳杉王遭雷击成空,内可容纳2余人,胸径4.47米,为全国之最。大漈还拥有景宁县最高山峰上山头,海拔1689米,有猴头杜鹃千余亩。地址: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景宁大漈乡类型:山乡村等级:…详情 ▷
导游时思寺原是宋绍兴年间的梅元屃守墓庐,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创为时思道场,明宣德间又改为寺。因此时思寺是一处佛道合一的宗教建筑。时思寺前沐鹤溪自北向南汩汩流至不远处直泻深谷,形成百仞飞瀑,名“雪花漈”。寺前彼岸为狮山,附近有“石马潜渡”、“友舌喷珠”等景点,与时思寺合称为大漈八景,曾被誉为“雾中桃园”。寺北侧巨杉与山门内两株参天古柏与时思寺相映生辉,更具古刹幽邃的意境。时思寺目前保存完整,它既有宋代建筑遗风,又受福建地方建筑之影响,构造与形制独特,是浙江元明建筑体系中一组独立的类型。时思寺位于景宁县大际乡(大漈)西二村,海拔1多米的白象山上。为宋元时期建筑。建于宋绍兴十年(114)。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相传梅氏一六岁幼童守祖父墓,居庐三年,不离其侧,宋高宗闻报,旌表其人为“孝童”,其庐为“时思院”。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刘基书额“时思道场”,明宣德元年(1426)改院为寺。餐饮住宿购物梅峰小宾馆5元天,卫生间、洗澡都不错,但是没有空调。雪花漈旁的“龙谷仙峰”,578566398。交通交通…详情 ▷
大均畲乡之窗景区,该景区位于距县城13公里的大均乡政府所在地大均村,是浙江省景宁县生态示范点,29年被批准为国家级景区.大均古村始建于唐末五季初期,一千多年来始弹簧是瓯江支流小溪流域的水陆交通枢纽,商贸经济较繁荣,耕读风尚也很注重,形成了大均人重“三杆”的民俗,即笔杆、秤杆、竹杆(撑篙),靠写契、写文书、做生意和撑船撑排谋生。在建筑上形成具有明清风格的古朴的前店后院式山区商贸古街风貌和石板街面,有“小溪明珠”、“景宁最高学府”、“浙南芙蓉镇”之美称。旧时曾有古樟迎客、澄潭印月、龙岗叠翠、成美廊桥等旧十景。该景区以此为依托,以畲族风情为载体,融自然山水、人文古迹于一体,一期开发出畲族婚俗、浮伞仙漂等项目,建成以休闲度假、水上活动、游览观光为主要内容的城郊生态旅游风景区。1998年开通并投入使用的大均漂流项目,是我县一项重点的旅游项目内容,曾被省航道漂流专家组评为全省下大漂流航道中最为惊险的一条漂流道。竹筏漂流全程有十潭九滩四壁一礁群,形成滩潭相接的水上奇绝风光;橡皮艇漂流更是有惊无险,急流险滩,撞浪翻腾,飞流直下,有着百分之百的狂飙感受,同时…详情 ▷
导游这里也有畲族风情表演,65元一场,同样不接待散客。此外,这里还有“观音阁漂流”。观音阁位于大均村西,危崖腾空而起,阁前绝壁下是一碧如镜的大均澄潭,有“澄潭映月”之趣。漂全程45元人,半程35元人。介绍位于县城以西17公里,是一条著名畲族风情街,这里的畲族风情比县城要浓郁许多。交通交通:乘往英川方向的中巴前往,半小时一班车,车资11元。…详情 ▷
小佐村位于景宁畲族自治县大漈乡西南六公里处,与标溪、雁溪乡接壤,素有“江南第一梯田”美誉。“改庄姓严”的严氏后人,小佐始祖千七公,从严州至龙泉柱平乡鸡婆岭后景宁大漈,几经周转,长途迁徙,最后选择了定居于“泽沛渣溪”之地小佐村,子孙繁衍,耕田兴业,遂成村落。小佐村朝落山形似笔架,畈中三峦成品字形,一转一个弯,秀色娇姿,构成文人书案状。当年,这里人文荟萃、名贤辈出,严氏族人曾出一门五贡生,有全省会考第一、雅峰书院主持、清代诗人严用光、清代景宁三大书法家严品端等,均是景宁历代名贤中的杰出代表。此外,严品良、严瑜等均在景宁从事教育和水利兴业,在景宁历史上写下了灿烂的一页。清道光十七年(1837)圣旨敕建的节孝木牌坊,八柱三间三楼式,雕饰着精美的垂柱和牛腿,不过也已遭受偷盗,牌坊的额枋正面有浙闽总督落款的“节孝”、“为儒童严起尚之妻梅氏孺人立”等字样,背面是“芳流百世”的题刻。清乾隆庚子道光十五年间(178年),小佐村严氏族人着手修建宗祠,于丁未年竣工,历时7年,占地面积4平方米。门外还立着四对旗杆石,是明清时期小佐村的“四贡”所留,当中属清…详情 ▷
梅家老屋门楼(鹤溪镇大众街21号·清)梅家老屋建筑占地面积38平方米,坐北朝南,三合院布局,整体建筑自南向北依次为门楼、天井、厢房和主屋组成。天井以卵石铺砌图案,主屋面阔五间,进深六间,前檐带东西两厢,面阔二间,进深一间。门楼为砖雕三间四柱三楼,门楣有“宣城衍庆”及精美瑞兽祥草的砖雕,整体保存较完整,对研究景宁清代砖雕门楼的建筑风格,具有一定的文物保护价值。…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