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民俗博物馆旅游景点介绍
广州民俗博物馆前身为资政大夫祠,于2010年的12月7日正式改名。博物馆坐落在广州市花都区的三华村,建于清代同治二年(1863年)。是广州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古祠堂群,建筑整体坐南朝北,占地面积2210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
广州民俗博物馆是展示、收藏、研究、休闲和体验广府民俗风情为主题的专题性博物馆。
2015年,正式对广州民俗博物馆进行建设,于2017年底竣工。博物馆按照国家“4A”级旅游景区标准建设,功能布局明确,规划分为资政大夫祠建筑群、新展馆、湖心景区、民俗广场和停车场。
广州民俗博物馆历史沿革
广州民俗博物馆的前身为资政大夫祠,于2010年的12月7日正式改名。博物馆坐落在广州市花都区的三华村,建于清代同治二年(1863年)。清同治年间,三华村徐方正、徐表正堂兄弟俩人共同任职兵部,均得到朝廷赏识,同治皇帝封赠了徐方正的祖父徐德魁和父亲徐时显为“资政大夫”,把徐表正的父亲徐时亮封为“奉直大夫”。为了感念皇恩,他们建造了资政大夫祠和南山书院。为赞先哲盛德,他们的后人又续建了亨之徐公祠。
2015年正式对广州民俗博物馆进行建设,于2017年底竣工。
广州民俗博物馆建筑特色
广州民俗博物馆的古建筑群以其规模之大、建筑之美、保存之好,在花都、广州乃至广东全省都是极为罕有的,可以说是我国岭南民间艺术建筑的又一典型。
广州民俗博物馆建筑布局
2015年正式对广州民俗博物馆进行建设,于2017年底竣工。博物馆按照国家“4A”级旅游景区标准建设,功能布局明确,规划分为资政大夫祠建筑群、新展馆、湖心景区、民俗广场和停车场。
博物馆的主体建筑为资政大夫祠建筑群。整体建筑为砖木结构,陶塑瓦脊,五彩斑斓,两边采用线条优美的锅耳山墙,墙脊上盖陶瓦。
广州民俗博物馆其他介绍
广州民俗博物馆位于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三华村107国道旁,原为资政大夫祠,建于清代同治二年(1863年),至今已有近150年的历史。
清同治年间,三华村徐方正、徐表正堂兄弟俩人共同任职兵部,均得到朝廷赏识,同治皇帝封赠了徐方正的祖父徐德魁和父亲徐时显为“资政大夫”,把徐表正的父亲徐时亮封为“奉直大夫”。为了感念皇恩,他们建造了资政大夫祠和南山书院。为赞先哲盛德,他们的后人又续建了亨之徐公祠。
广州民俗博物馆的古建筑群以其规模之大、建筑之美、保存之好,在花都、广州乃至广东全省都是极为罕有的,可以说是我国岭南民间艺术建筑的又一典型。
广州民俗博物馆的古建筑群是目前广州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古祠堂群,建筑整体坐南朝北,占地面积2210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整体建筑为砖木结构,陶塑瓦脊,五彩斑斓,两边采用线条优美的锅耳山墙,墙脊上盖陶瓦。两座造型各异的牌坊,分别矗立在资政大夫祠和南山书院的前院天井,牌坊通体采用花岗岩条石砌成,坊上雕刻的人物、宫殿和各式花卉纹样、文字记载均用镂雕、浮雕、圆雕和阴刻等,手法夸张,工艺精细。厅堂内集广东民间建筑装饰艺术之大成,砖雕、石雕、木雕、灰雕、陶雕、彩画,活灵活现,细致玲珑。上上下下,随处可见一些民间艺术大师的艺术杰作。有以各朝代的历史故事为内容的墙上壁画,如:竹林七贤、太白醉酒等;有民间神话传说的九老图、醉乐瑶池等;有象征吉祥如意的福禄报喜、松旨益寿、福白天来等;还有形色多样风格别致的各种图案花纹,花鸟书法等,充满了浓厚的民间艺术气息,美不胜收,是一座集广东民间建筑装饰艺术之大成的典型清代古建筑群,具有典型的岭南特色。前院天井内的圣旨牌坊是最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物。牌额正反两面镌刻同治皇帝所颁诏书,封徐德魁为资政大夫的诰命,正反诰命之上分别刻有“圣旨”、“覃恩”竖牌。
景区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三华村107国道旁
乘车线路:广州市内乘9、花都9、31路公交车在资政大夫祠站下车即到。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广州民俗博物馆”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