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景点>广东省>阳江市>阳春市旅游景点

通真岩摩崖石刻

通真岩摩崖石刻属于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通真岩摩崖石刻景点照片

通真岩摩崖石刻旅游景点介绍

阳春市春湾镇境内石刻

  通真岩摩崖石刻,内容丰富、题材各异,观岩壁上保存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广东转运使祖无择题名、广东转运副使许彦先题诗及明清文人的摩岩石刻20题,使绝壁处处生辉。是阳春保留历史年代较早的石刻群。1989年6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通真岩摩崖石刻主要景点

  我们沿台阶蜿蜒而上,台阶的尽头,拦着一道砌石门楼,门额上从右自左刻着“通真岩”三个遒劲的大字,门框边一幅石刻楷体对联:“通灵古石仙遗迹;真赏名岩御赐书。”靠东面的悬空石壁上,石刻“歌台暖响”的上方,有一幅清晰的人物画像,经考证是中国禅宗初祖达摩祖师像,以已有的文字资料也认同为隋代作品,是珍贵的古佛像文物。此画描绘达摩“只履西归”的故事。达摩祖师悠然坐于途中石上小憩,回眸东顾,人物与石壁背景融为一体,画像具现梵相,状若罗汉,额头高广,双目炯然,大耳环,身披僧服。锡杖倚肩,锡杖上端长长的飘带系着一只鞋,人物头部及衣衫着淡彩,线条简括飘逸,禅意盎然。只履刻意细描,头部及衣着淡彩。线条简括飘逸,气势非凡。画幅纵横98厘米。

通真岩摩崖石刻地理环境

  真岩原名铜石岩,位于阳春市春湾镇东南方约1公里的铜石山上,是古代铜石寺的遗址。这里山峰奇秀,景色迷人。铜石岩山势宏伟,寺庙建与半山上的岩洞中,分中岩和玄鹤岩两岩。各深数十米,高20至30米不等。

通真岩摩崖石刻其他介绍

  北宋—民国 阳春 通真岩摩崖石刻位于阳春市春湾镇东南面的通真岩内。通真岩是由于宋真宗赐名“通真岩”而得名。原名铜石岩。岩内隋大业年间(605-618年)建有“德慧寺”,铜石禅林曾享誉全国。通真岩摩崖石刻琳琅满目,原有石刻因受破坏,现保留宋至民国时期石刻仅20题。其中宋代4题,明代5题,清代6题,民国2题,无年代3题。石刻字体隶、楷、行、草均有。宋真宗赐名“通真岩”三字,镶嵌在寺门,为三通大理石所刻,每块一大字,字径0.35米。相传唐景龙年间(707-710年),广西贵县刘三姐到此定居传歌,后得道升仙。宋真宗皇帝闻知甚悦,将宋太宗御书藏于洞中,并赐名“通真岩”,意为通向仙境之岩也。石刻最早为北宋皇祐二年(1050年),广东转运使祖无择刻于岩寺顶层崖壁上的留题。文曰:“予因按部税驾此山。皇祐二年仲冬月十九日,范阳祖无择记。”石刻高0.41米、宽0.45米,四周饰直线纹围绕,直书楷体四行,满行六字,字径0.07米。落款直书楷体三行二十字。其正文与落款非一人手书。岩壁还有宋熙宁二年(1069年)著名理学家、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周敦颐到岩洞一游的题名。另有广东转运副使许彦先于宋熙宁十年(1077年)到岩洞一游的题诗,刻于顶层岩壁上,此刻直书行文殊异,由左至右,与众不同。通真岩摩崖石刻,内容丰富、题材各异,是阳春保留历史年代较早的石刻群。

  1989年6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通真岩摩崖石刻”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

  春湾镇——春湾镇位于漠阳江上游,是全市农业大镇之一。全镇农业人口51876人,总耕地面积53364亩,其中水(旱)田35867亩,旱地17497亩。山地面积211478亩,其中有林面积137826亩,林业资源丰富。我镇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明显,干湿分明,年平均22度,年降雨量2400毫米,年日照对数1700小时,具有水、热、光同季特征,气候宜人。我镇水源充沛,土地肥沃,漠阳江及其支流贯通全镇,还有中、小型水库、陂头等水利工…春湾镇详细介绍

我要对“通真岩摩崖石刻”发表赞美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