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景点>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旅游景点

背夫山墓

背夫山墓属于文化旅游景点
暂无背夫山墓景点图片我要提供景点图片

背夫山墓旅游景点介绍

战国早期土坑墓

  背夫山战国墓位于广东省罗定市罗平镇沙头横垌村背夫山,1983年清理,为战国早期土坑墓。

  墓长4米、宽2米、深2.3米。出土青铜器、玉器、陶器、石器、原始陶瓷器共116件,在97件青铜器中,有人首柱形器4件,其余的以兵器最多,有戈、剑、矛、钺、镞等。此外为饮食器、盥洗器、乐器、仪仗器、 工具等,出土时排列有序。

  背夫山战国墓是一座典型的岭南越人墓,据专家推测,其墓主人就是史料所称的“百越之君”。这为研究当时埋葬制度提供了宝贵材料。

背夫山战国墓遗址介绍

  背夫山战国墓位于广东省罗定市罗平镇沙头横垌村背夫山。1983年清理,为战国早期土坑墓。墓长4米、宽2米、深2.3米。出土青铜器、玉器、陶器、石器、原始陶瓷器共116件,在97件青铜器中,有人首柱形器4件,其余的以兵器最多,有戈、剑、矛、钺、镞等。此外为饮食器、盥洗器、乐器、仪仗器、工具等,出土时排列有序。有腰坑,即墓底为一坑,呈圆形,为楚文化特色。略迟于太平墓,未被扰动。

  该墓墓坑基本完好未被扰乱,随葬器物在墓坑内呈纵线排列,组合完整成套,排列有序,大多数是实用器,其中以兵器和工具的种类和数量较多,鼎是越式鼎,陶器花纹是广东常见的组合印纹。在墓坑底部设腰坑埋一件陶瓮。四件人首柱形器分作两对竖放于墓坑两端,各种随葬器物放置有序,说明当时有一定的埋葬规格和仪式。

背夫山墓其他介绍

  背夫山墓位于罗定市罗平镇横垌村背夫山,1983年清理,为战国早期土坑墓。墓长4米、宽2米、深2.3米。出土青铜器、玉器、陶器、石器、原始陶瓷器共116件,在97件青铜器中,有人首柱形器4件,其余的以兵器最多,有戈、剑、矛、钺、镞等。此外为饮食器、盥洗器、乐器、仪仗器、工具等,出土时排列有序。

  该墓墓坑基本完好未被扰乱,随葬器物在墓坑内呈纵线排列,组合完整成套,排列有序,大多数是实用器,其中以兵器和工具的种类和数量较多,鼎是越式鼎,陶器花纹是广东常见的组合印纹。在墓坑底部设腰坑埋一件陶瓮。四件人首柱形器分作两对竖放于墓坑两端,各种随葬器物放置有序,说明当时有一定的埋葬规格和仪式。

  出土器物中,兽耳铜鉴、铜三叶矛、叉、锯、镰和陶豆,是广东首次发现。有胡铜戈是广东战国墓中发现的同类器中保存较为完好的,十分难得。随葬器物中,有的具有中原青铜器的特点,也有不少器物反映了广东与南方各地青铜文化的联系,更多的器物具有广东本地的文化色彩,如人首柱形器。墓葬器物出土时,青铜器多见织物包裹痕迹。其中,鉴内有竹编织物的痕迹,剑套在漆黑地朱绘云雷纹的木鞘内;箭镞捆放在黑地朱绘的矢箙内;部分镞铤尚见有绑扎的残木槀;矛、钺、斧、凿等器的銎口内亦见有残木。为了解当时工具、兵器的使用情况和纺织、制漆、青铜铸造工艺提供了证明材料。轮制原始瓷器的出现,证明当时岭南的陶瓷制造已达到较高水平。

  背夫山战国墓是一座典型的岭南越人墓,这为研究当时埋葬制度提供了宝贵材料。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背夫山墓”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

  罗平镇——罗平镇地处罗定市镜船盆地南缘,东经 111°33’ ,北纬 22°36’ ,北面同素龙、围底、生江镇接壤,东西南三面与太平、连州、新榕、船步等镇为邻。省道线 s280 途经罗平,从罗定进入太平、罗镜、分界亦要先经过罗平,其交通位置相当重要。罗平镇同时具有优越的气候资源。由于其地处我市南部,年日照时数达到 1673.4 小时左右,年降雨量达 1260-1600 毫来左右,年平均气温 22.1 ℃ ,无霜期达 365…罗平镇详细介绍

我要对“背夫山墓”发表赞美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