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穴遗址旅游景点介绍
龙穴遗址位于中山市南朗镇龙穴村东南,珠江西岸的沙堤上。东南面对大海,离海边约400米,与珠海市淇澳岛隔海相望。龙穴遗址包括有偏北的新石器中期彩陶遗址,偏南的新石器晚期至春秋战国时期的生活遗址。
龙穴遗址简介
1986年5月,中山市博物馆在进行野外调查时发现遗址偏南处有夹砂陶片暴露,其散布范围约3万平方米。所采集的文化遗物非常丰富,有陶器、石器和青铜器。陶器的陶质为夹砂陶,陶色有灰褐色、灰黑色及橙黄色。纹饰以绳纹为主,曲尺纹为次,印纹清晰,烧制火候不高,质地疏松。以轮制制作并辅以手制。陶器器形多样,有敞口、侈口圜底罐,带流圜底壶,口沿卷边器座等,出土遗物较为完整。此外还发现有单面铸铜器陶范。石器类用细砂岩石和卵石制成。有砺石、石锛、有段石锛、网坠、穿孔砑璋和铸铜石范。石范出土时仅剩单面,为铜斧状,范长12.7厘米,宽8厘米。青铜器类有残铜剑一件,长10.6厘米。
龙穴遗址历史文化
根据出土文化遗物分析,该处属新石器晚期至春秋战国时期的沙丘遗址。沙丘遗址,是具有海洋文化特质的古代文化遗迹,因分布在沿海的沙滩、沙堤和沙洲上而得名。
1988年8月,中山市博物馆与广东省博物馆进行考古时发现遗址偏北处有彩陶片,并试掘了两个探沟。1990年12月至1991年1月,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山市文管办、市博物馆组成考古队对该处进行正式发掘,已掘面积约310平方米。堆积层分三层:第一层为表土层;第二层出土有明清时期的布纹瓦、青花瓷片及一枚北宋“景佑元宝”铜钱;第三层为文化层,灰褐色沙土,距地表深65~130厘米。上部深65~86厘米,含有彩陶、夹砂陶,但遗物较少,间有红烧土碎块和炭屑;下部深90~130厘米,细沙颜色较灰白,尤以深100~110厘米中含遗物较多。出土遗物陶器类有夹砂陶釜、陶器座、陶支脚和白陶片;彩陶有镂孔圈足盘、碗,为手制轮修,陶色砖红,彩纹为卷状水波纹、圆点、条带纹,圈足刻划水波纹、折线和弦纹。石器类有敲砸器、石锛、石锤、石球、砺石、石饼、石拍等。该处属于新石器中期沙丘遗址,距今约5000~5500年。1990年3月,龙穴彩陶遗址被中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的出土文物由中山市博物馆收藏,妥善保管。
龙穴遗址其他介绍
龙穴遗址位于中山市南蓢镇龙穴村东南。年代为新石器时代中期。遗址面积约5000平方米。1986年发现,其后两次发掘共310平方米。出土陶器以夹砂红褐陶和泥质红陶为主,纹饰以绳纹、条纹、赭红色彩绘较常见,也有少量刻划纹、压印纹,主要器类有夹砂陶釜、罐、器座、支脚和彩陶豆、圈足盘。石器有锛、拍、饼形器、球以及打制的尖状器。1990年中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中山市文物保护单位。此外,遗址附近还发现有铜斧、铸铜石范和饰曲折纹、云雷纹、夔纹的陶器,年代应晚至青铜时代。
1990年中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龙穴遗址”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