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景点>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七星区旅游景点

靖江王陵

靖江王陵景点照片

靖江王陵旅游景点介绍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七星区景区

  靖江王陵是历代靖江王的王陵,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区七星区东郊尧山西南麓,南北15公里,东西7公里,共有王亲藩戚墓葬300多座。

  整个陵园规模庞大、气势磅礴,有“北有十三皇陵,南有靖江王陵”之称,其中有11人葬尧山,有“靖江王11陵”之谓。

靖江王陵王陵历史

  桂林古称始安,在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初设始安县,隶属荆州零陵郡,这是桂林城的起源。东汉时改属始安侯国。三国时先属蜀,后归吴。甘露元年(公元265年),置始安郡始安县,郡县治所都在今之桂林。

  隋唐时桂林被称为桂州,缘于在此设置的岭南桂州总管府。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李靖修城于独秀峰南。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改名临桂县,属桂州始安郡。桂林城逐渐成为岭西第一重镇。

  唐光化三年(公元900年)在桂林置桂州静江军,属静江节度。宋高宗赵构登基之前,尝领静江军节度使。南宋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升桂州为静江府,元改广西行中书省静江路,故桂林在宋元时期又称为“静江”。

  明朝分封皆以地名为王号。因明洪武三年,明太祖朱元璋封其侄孙朱守谦为王时,藩国所在地仍称静江,为取绥靖西南之意,改静江的“静”为“靖”,故称“靖江王”。洪武五年,明朝政府才改静江府为桂林府,从此正式确定了桂林的名称并沿用至今。而以原地名受封的靖江王并未随之更名,故而后人皆道桂林有靖江王。

  靖江王是朱元璋于洪武三年首批分封的十个王国之一,也是唯一以侄孙辈受封的藩王。从洪武三年册封,到清顺治七年(南明永历四年)(1650)十一月亡国。

  朱守谦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侄孙。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统治,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封朱守谦靖江王,洪武九(1376年)就藩桂林,后来因为作风恶劣,欺压百姓,被废为庶人。

  永乐元年,朱守谦谪长子朱赞仪复藩桂林,从此世代相袭靖江王,先后承袭王位14人,延续了280年,一直到清兵攻克桂林(1652年)。

靖江王陵景点组成

  靖江王陵中有11人座王墓,袭王位的次妃墓4座,将军、中尉、宗室、王亲藩戚等墓共约320余座。

  分为六类

  靖江王墓群依其地面规制及死者身份可分成六类。第一类是王妃合葬墓,即通常所说的王陵,共10座,级别最高,墓园面积从300多亩到数亩不等,布局一般为长方形,两道围墙,三券陵门(外围墙)、三开间中门(内围墙)、五开间享殿与高大的宝城(墓冢)处于同一轴线,以神道相通,神道两侧序列守陵狮、墓表和狻猊、獬豸、狴犴、麒麟、武士控马、大象、秉笏文臣、男侍、女侍等石作仪仗,一般为11对,有些王陵在秉笏文臣后面还立有神道碑,有些在陵门内或外建有厢房。第二类是次妃墓,共4座,级别次于王妃合墓,墓园布局与王妃合墓相仿,但面积及建筑略小,石像生少2对。第三类是未袭而卒的世子(长子)墓和别子辅国将军墓,级别低于次妃墓,石像生只有7对或更少。第四类是奉国将军墓,墓园面积、石像生少于辅国将军墓。第五类是中尉墓,分镇国中尉墓、辅国中尉墓、奉国中尉墓三级,墓园面积、石像生依次减少,一般只有一道围墙和墓碑,无享堂和石像生。第六类是县君、乡君等女性宗室墓及靖江王宫媵墓,级别最低,无围墙和石像生,仅有墓冢和墓碑。

  靖江王陵

  明朝盛衰

  据记载,靖江王墓及次妃墓都是由礼部和广西布政司委官依制营造。但因埋葬时间的早晚而在规制、规模上有所变化,总体上是规制由繁变简,规模由大变小,制作由粗变精。其中最早的第二代悼僖王陵及第三代庄简王陵的茔地面积分别为315亩、87亩,均超过亲王茔地50亩的规定,且墓冢高大,石像生粗犷雄浑。弘治至隆庆时期营造的昭和王陵、端懿王陵、安肃王陵、恭惠王陵的茔地则在43至22亩之间,石作精巧华丽,万历、崇祯时期营造的康僖王陵、温裕王陵、宪定王陵、荣穆王陵的茔地缩小到十亩以下,石作精致细腻,置放拥挤。其余四类墓则由靖江王府或墓主家人建造,也因时间早晚而呈现相似的变化。这种变化是靖江王府以及明朝由盛而衰的真实反映。

  地表石刻仪仗

  靖江王墓群中保存最为完整的,当属十一陵的地表石刻仪仗,现存334尊。它不仅在数量上属全国藩王陵中所少见,且从时代上基本与明朝伊始同终,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创造出一组组庞大的石刻群。有望柱、神道碑、驯兽、猛兽、神兽、翁仲等六种造型。它们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角度,体现出不同的风格,既显示了王族的尊严,又反映了古代艺术家们在艺术上的追求与成就。同时也为我们研究明代藩王陵的墓仪规制提供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实物资料。

  靖江王陵石刻仪仗从规制、雕刻技法、艺术风格比较来看,可分四个时期,一期为初创期,以悼僖王陵为代表,石刻规制和石刻艺术,基本沿袭唐宋风格;二期为过渡期,以怀顺王陵庄简王陵为代表,石刻线条不流畅,石人各部位比例不够准确,雕刻艺术与一期相比已有变化,但也有明显的一期特征;三期为发展期,以昭和、端懿、安肃、恭惠等王陵为代表,石刻艺术在承袭怀顺、庄简二王陵的同时,又揉进了新的技艺,使石刻规制较为严谨,石刻造型浑朴写实,雕刻技法简练娴熟;四期为成熟期,以康僖、温裕、宪定、荣穆四王陵为代表,这一时期陵墓的各项规制多以成型,石刻形制也基本定形,并进而走向规格化、制度化。再则,这一时期的石刻仪仗在局部处理上可谓粗成形、细琢磨,运用了线雕、半浮雕和浮雕技法,使石刻细部显得华丽流畅。

  王陵历史

  靖江王陵是朱明王朝分封在靖江(桂林)历代诸王的陵园,靖江王陵位于桂林市东郊尧山西麓,靖江王陵距市区约5公里。公元1368年,朱元璋创建明朝,先后分封24个儿子和一个侄孙到各要塞重地建藩为王。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璋封其侄孙朱守谦为靖江王。靖江王从册封到灭亡共存280年,先后承袭王位的有14人,其中有11王葬于尧山,这11王的陵园加上其他藩戚王室墓葬,构成一个方圆百里,气势磅礴,极富江南特色的墓群。

  布局

  靖江王陵的建筑布局均呈长方形,中轴线上序列有陵门、中门、享殿和地宫。各陵都有两道陵墙,通常可分为外围、内宫两大部分。外围有厢房、陵门、神道、玉带桥以及石人、石兽等;内宫则有中门、享殿、石人和地宫等。已开放的靖江庄简王陵享殿内陈列展出部分靖江王陵的出土文物,其中造型精美的青花梅瓶,世上罕见,极为珍贵。

  最完好明藩王墓

  靖江王共十三个,有十一个葬于桂林。供游者游览的是修复的第三王庄简王朱佐敬与王妃之合葬墓。陵园占地八十七亩,分外园和内宫两大部分。进入陵门,有三条砖墁神道,中为王径,左右为陪径。神道两旁对列着既显示了明代的规制,又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的石作。由神道进入内宫可登享殿,此殿高大宏伟,富丽堂皇,是祭祀的主要场地。殿后即“宝城”是死者的“寝宫”。墓的左右是两条带状丘陵,遍植苍松翠柏,与红色围墙,朱漆殿宇交相辉映,历史古迹与自然景致融为一体。

  明朝分封在靖江(桂林)历代诸王的陵园,位于尧山西南山麓。承袭王位的14位靖江王,其中有11王葬于尧山,王陵园加上其他藩戚王室墓葬,构成了一个方圆百里、极富江南特色的藩工墓群。整个陵园气势磅礴,是我国现存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明代藩王墓群,素有“岭南第一陵”之称。靖江王陵背靠尧山,正前方奇峰对峙,山峰之间形成天然陵口,视野开阔,左右群山拱卫。王陵布局呈长方形,中轴线上依序列有陵门、中门、享殿和地宫。各陵都有两道陵墙,大的占地270多亩,小的不到10亩,通常分为外围、内宫两部分。外围有厢房、陵门、神道、玉带桥以及石人、石兽等内宫则有中门、享殿、石人和地宫等。对游人开放的是经整修后的靖江王庄简王与王妃的合葬陵,在享殿内,陈列展出了部分靖江王陵的出土文物,其中有造型精美的青花梅瓶,世上罕见,极为珍贵。

靖江王陵其他介绍

  是历代靖江王的王陵,位于广西桂林市区七星区东郊尧山西南麓,南北15公里,东西7公里,共有王亲藩戚墓葬300多座。整个陵园规模庞大、气势磅礴,有“北有十三皇陵,南有靖江皇陵”之称,其中有11人葬尧山,有“靖江王11陵”之谓。

  桂林古称始安,在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初设始安县,隶属荆州零陵郡,这是桂林城的起源。东汉时改属始安侯国。三国时先属蜀,后归吴。甘露元年(公元265年),置始安郡始安县,郡县治所都在今之桂林。隋唐时桂林被称为桂州,缘于在此设置的岭南桂州总管府。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李靖修城于独秀峰南。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改名临桂县,属桂州始安郡。桂林城逐渐成为岭西第一重镇。唐光化三年(公元900年)在桂林置桂州静江军,属静江节度。宋高宗赵构登基之前,尝领静江军节度使。南宋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升桂州为静江府,元改广西行中书省静江路,故桂林在宋元时期又称为“静江”。

  其侄孙朱守谦为王时,藩国所在地仍称静江,为取绥靖西南之意,改静江的“静”为“靖”,故称“靖江王”。洪武五年,明朝政府才改静江府为桂林府,从此正式确定了桂林的名称并沿用至今。而以原地名受封的靖江王并未随之更名,故而后人皆道桂林有靖江王。靖江王是朱元璋于洪武三年首批分封的十个王国之一,也是唯一以侄孙辈受封的藩王。从洪武三年册封,到清顺治七年(南明永历四年)(1650)十一月-。朱守谦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侄孙。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统治,洪武三年(1970年),朱元璋封朱守谦靖江王,洪武九(1976年)就藩桂林,后来因为作风恶劣,欺压百姓,被废为庶人。永乐元年,朱守谦谪长子朱赞仪复藩桂林,从此世代相袭靖江王,先后承袭王位14人,延续了280年,一直到清兵攻克桂林(1652年)。

  靖江王墓群依其地面规制及死者身份可分成六类。第一类是王妃合葬墓,即通常所说的王陵,共10座,级别最高,墓园面积从300多亩到数亩不等,布局一般为长方形,两道围墙,三券陵门(外围墙)、三开间中门(内围墙)、五开间享殿与高大的宝城(墓冢)处于同一轴线,以神道相通,神道两侧序列守陵狮、墓表和狻猊、獬豸、狴犴、麒麟、武士控马、大象、秉笏文臣、男侍、女侍等石作仪仗,一般为11对,有些王陵在秉笏文臣后面还立有神道碑,有些在陵门内或外建有厢房。第二类是次妃墓,共4座,级别次于王妃合墓,墓园布局与王妃合墓相仿,但面积及建筑略小,石像生少2对。第三类是未袭而卒的世子(长子)墓和别子辅国将军墓,级别低于次妃墓,石像生只有7对或更少。第四类是奉国将军墓,墓园面积、石像生少于辅国将军墓。第五类是中尉墓,分镇国中尉墓、辅国中尉墓、奉国中尉墓三级,墓园面积、石像生依次减少,一般只有一道围墙和墓碑,无享堂和石像生。第六类是县君、乡君等女性宗室墓及靖江王宫媵墓,级别最低,无围墙和石像生,仅有墓冢和墓碑。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靖江王陵”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

我要对“靖江王陵”发表赞美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