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旅游景点-P8
介绍烟波致爽在避暑山庄正殿澹泊敬诚殿之后。为清帝的寝宫。建于康熙四十九年(171年),为“康熙三十六景”第一景。面阔7间,进深3间,康熙帝谓此“四周秀丽,十里平湖,致有爽气,殿因此得名。正殿东西两侧各有一小跨院,为后、妃居住之所。咸丰十年(186年),英法联军入侵…详情 ▷
介绍万树园在避暑山庄平原区东北部。北倚山麓,南临澄湖,占地87亩。有乾隆帝御书“万树园”碣,为“乾隆三十六景”第二十景这里绿草如茵,古木蓊郁,今南部尚有乾隆手书《绿毯八韵》诗碑一座。园内不施土木,按蒙古民族的风俗设蒙古包数座,乾隆帝曾在此接见杜尔伯特蒙古首领三车凌…详情 ▷
介绍万壑松风在避暑山庄松鹤斋之北。建于清康熙四十七年(178年),是宫殿区最早的一组建筑。由万壑松风殿、鉴始斋、静佳室、颐和书房、蓬阆咸映等建筑组成,踞岗背湖,布局灵活,具有南方园林特点。周围古松甚多,故有此题名。这组建筑是康熙帝批阅奏章、召见百官和眺望湖光山色之…详情 ▷
介绍松鹤斋在避暑山庄正殿东侧。建于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清圣宪皇太后(乾隆母)和嫔妃居此。当年“青松蟠户外,白鹤舞庭前”,乾隆帝取松鹤益寿延年之意题名,为“乾隆三十六景”第三景。这一组建筑包括门殿、松鹤斋(后改名为含辉堂)、绥成殿(后改名为继德堂)、十七间房…详情 ▷
介绍四知书屋在避暑山庄澹泊敬诚殿后。是一座5间大殿,康熙帝曾题名“依清旷”,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又增题“四知书屋”。四知取《周易系辞》“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之意。周有回廊,曲折叠绕,使庭园清幽,诗意盎然。这里是清帝召见朝臣及各族王公,处理军…详情 ▷
介绍水心榭在避暑山庄东宫之北。是宫殿区与湖区的重要通道。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9年),御笔题额,乾隆十九年(1754年)列为“乾隆三十六景”第八景。榭建于下湖和银湖之间,跨水为桥,上列亭榭3座,南北为重檐四角攒尖式方亭,中为进深3间重檐水榭。榭在水中,两旁空间广…详情 ▷
介绍丽正门避暑山庄正门。建于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为“乾隆三十六景”第一景。门前列石狮和下马碑,迎面有红照壁,门上有,下有3门,高敞宏伟。中门上方有乾隆题额“丽正门”三字,取《易经》“日月丽乎于天”之意,用汉、满、蒙、藏、维五种文字刻成。它和门内上方乾隆题诗…详情 ▷
看点上帝阁下面的“镜水云岑”,正门上有康熙所题“金山”匾额,两侧曲廊环绕,建筑玲珑精巧,前后错落有致。介绍在澄湖东侧,仿江苏镇江金山景色而建。此山三面环湖,一面临溪,极具江南水乡秀色。“天宇咸畅”正殿北面的上帝阁,是山庄湖区的最高点,原供真武大帝和玉皇大帝的塑像,…详情 ▷
看点巨石底部有纵深米的溶洞,最窄处只容人匍匐而过。洞内地势平坦,夏季山风穿洞而过,可以一避外界的暑热。介绍位于磬锤峰南约4米处的山崖边,是一块高约14米,长约2米的巨石。远远望去,巨石犹如一只金蟾,正跃跃欲起,当地人称之为石,是十分形象贴切的。这只自有一番来历,相…详情 ▷
导游殿建于清康熙四十九年(171年),乾隆十九年(1754年)全部用楠木改修,故又称楠木殿。面阔7间,进深3间,单檐卷棚歇山顶。殿内悬康熙御笔“澹泊敬诚”匾额。面积583平方米,窗扉、扇、平綦精雕蝙蝠、万字、寿字、卷草等图案,每当阴雨之季,殿内楠木浓香扑鼻。清帝每…详情 ▷
介绍春好轩在避暑山庄万树园东南。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为皇帝欣赏三春好景之处。三春是指轩内遍植的秋海棠花,乾隆帝和嘉庆帝均曾赋诗咏景。近年春好轩修复。坐北向南,门殿3楹,内为四合院;正殿面阔5间,进深3间,殿额为乾隆御题“花际霞峰”;东西配殿各3间,殿后…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