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景点>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旅游景点

正定天宁寺

正定天宁寺属于文化旅游景点
正定天宁寺景点照片

正定天宁寺旅游景点介绍

河北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正定天宁寺旧名大藏院,和凌霄塔同时建于唐懿宗威通年间(公元860—874中)。当时寺院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牌坊、重门、天王殿、前殿、后殿、凌霄塔等主要建筑自南而北依次排列。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正定天宁寺历史沿革

  天宁寺,旧名大藏院,北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建,赐名“承天寺”。政和年间(1111-1118)始称天宁寺。宋高宗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为祀奉父王徽宗,赐名“报恩广寺”,后又改“报恩光寺”。现仅存天宁寺大殿。1988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宁寺大殿是我国南方现存典型的元代木构建筑之一,面阔进深各为三间,单檐歇山顶。大殿当心间东首三桷柃下有“大元延祐五年岁在戊午六月庚申吉旦重建恭祝”的双钩墨题记。

  梁架经碳-14测定,有的柱子距今千年,有的梁柃、斗拱距今八百年,由此可见,此殿在元代重建时,保留了部分宋代木构件。在梁架结构上,大殿也较多地保存了宋代建筑风格和特征。

正定天宁寺主要景点

  天宁寺主体建筑是凌霄塔,寺外还有几座亭,相互映衬。进门处有一棵很大的泡桐树,大大的淡紫色的花瓣落了满地。门口有两个表情特别可爱的石狮,象是两个小孩儿在斗气似的。风正刮得大,塔上的风铃玎玲作响,很涤荡心灵的声音。凌霄塔始建于唐代,是八角九级的楼阁式塔,三层以下是砖砌,之上则是木构。介绍上说,凌霄塔的下面三层都建有“冰盘式平座”,有利于稳定。另外一个很显著的特点是它里面的一根“塔心柱”,从塔的底部一直支撑

  坐落在正定县城天宁寺内。始建于唐代宗时期(762-779年)。寺内殿宇早年坍塌,凌霄塔为重要遗存。现存材料多为木质,故俗称木塔。凌霄塔是一座平面呈八角形的楼阁式建筑。现残高32。76米,共九层,有砖阶可登至三层。四层以上设中心柱直通塔顶,各层楼梯改为木制,顺楼梯可攀至顶层。塔身的下三层与以上各层结构迥然不同。下三层仅椽飞为木制,斗拱、角柱均为砖仿木构。四至九层似在下三层基础上再建,每面三开间,柱子、斗拱、椽飞皆用木制。塔身之上为刹座、覆钵、仰叶、相轮、宝盖和宝珠组成的塔刹。整个塔形外观宏伟,而又显得轻盈挺秀。现存塔身,基本保持金代建筑风格,其独特的结构形式,在中国古代佛塔建筑中是少见的。

  凌霄塔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正定现存的四座古塔之一,位于城内天宁寺,是正定四塔中最高大者。因其巍峨挺拔、直插云际,故名凌霄。又因塔身多系木结构,当地百姓俗称木塔。

  清光绪元年刊《正定县志》记载,天宁寺建于唐懿宗咸通年间(公元860-874年)。当时寺院规模宏大,轴线分明,牌坊、重门、天王殿、前殿、凌霄塔、后殿等主要建筑自南而北依次排列,晨钟暮鼓,香火鼎盛。直到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天宁寺还有相当规模的建筑群:“正殿五间,前承抱厦三楹,殿后浮图九级(即凌霄塔),高插云际,屹然,为一郡之观,与须弥、澄灵、多宝诸塔相辉映”。民国初年,寺院遭厄难,殿堂一一毁坏,主要建筑独存凌霄塔。

  凌霄塔共九层,为典型的密檐楼阁式,其平面呈八角形,高40.98米,矗立于八角形台基之上。塔身一至四层为宋代在唐塔残址上重修,全砖结构,其上各层则为金代重建,为木结构。在结构形式上,塔身下三层与以上各层也迥然两样。下三层除塔檐的椽飞为木制外,其他诸如斗拱、角柱均为砖仿木结构。二至四层各层由外出冰盘檐构成的狭窄平座也均为砖仿木结构。冰盘檐结构形式美观大方,自然得体,在现存塔中极为罕见。每层正面各辟拱形门或直棂窗。四至九层每面分为三间,斗拱、檐飞皆为木制。从第五层开始,各层高度逐层递减,外部轮廓亦逐层收杀,从而形成抛物线外廓,给人以轻盈挺秀、稳重柔和之感。

  凌霄塔最大的特点,是在塔身第四层中心部位竖立一根直达塔顶的木质通天柱,并用放射状八根扒梁与外檐相连,这样的结构对塔身稳定性非常有利。这也是古代修建木塔常用的方法,然而,保存下来的实例并不多,古建专家罗哲文先生在《中国古塔》一书中指出:“我国现存实物中,仅正定天宁寺木塔存在这样一种结构方式”。

  凌霄塔外观好似高层楼阁,每层均设门、窗,塔内逐层设置楼梯,可以登临远眺。由第一层进东、西、南三门可至塔心室。进北门沿阶梯可登临顶层,纵览古城壮丽景色。因其是古时正定的制高点,此处的胜景自然免不了引发文人墨客的诗兴,清代文人谢庭芝就曾有诗曰:“萧寺峻峭百丈楼,佩萸载酒到高头。云擎旭照三关晓,天接沱光一色秋”。

  凌霄塔自清早期重修后近三百年间一直未进行过维修,到我国解放时已残破不堪,尤其是经过1966年邢台地震后,毁坏更甚,塔刹坠毁。此后,又因风吹雨打,塔身的八、九层也相继坍塌。为保护这座在古代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古塔,1981年国家文物局批准对其予以重修,在保持原貌的原则下,于1982年进行了落架重修。

正定天宁寺其他介绍

  天宁寺旧名大藏院,北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建,赐名“承天寺”。政和年间(1111-1118)始称天宁寺。宋高宗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为祀奉父王徽宗,赐名“报恩广寺”,后又改“报恩光寺”。当时寺院由牌坊、重门、天王殿、前殿、后殿、凌霄塔等主要建筑自南而北依次排列。暮鼓晨钟,香火鼎盛。民国初年,寺院屡遭厄难,殿堂一一毁坏,主要建筑独存凌霄塔。1988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宁寺大殿是我国南方现存典型的元代木构建筑之一,面阔进深各为三间,单檐歇山顶。大殿当心间东首三桷柃下有“大元延祐五年岁在戊午六月庚申吉旦重建恭祝”的双钩墨题记。梁架经碳-14测定,有的柱子距今千年,有的梁柃、斗拱距今八百年,由此可见,此殿在元代重建时,保留了部分宋代木构件。在梁架结构上,大殿也较多地保存了宋代建筑风格和特征。

  天宁寺主体建筑是凌霄塔,寺外还有几座亭,相互映衬。进门处有一棵很大的泡桐树,大大的淡紫色的花瓣落了满地。门口有两个表情特别可爱的石狮,象是两个小孩儿在斗气似的。风正刮得大,塔上的风铃玎玲作响,很涤荡心灵的声音。

  天宁寺凌霄塔,因巍峨高崇而得名。又因塔身多系木结构,故俗称木塔。据清光绪《正定县志》记载,天宁寺和凌霄塔同时建于唐懿宗威通年间(公元860—874中)。凌霄塔是一座砖木结构的九层楼阁式塔,平面呈八角形,高41米,矗立于八角形台基之上。塔身一至四层是宋代在唐塔残址上重修,全砖结构,其上各层则为金代重建,砖木结构。每层正面各辟拱形洞门或直橇窗。四层至九层,斗拱、飞檐皆为木制。从第五层开始,各层高度逐层递减,外部轮廓亦逐层收缩,给人以轻盈挺秀之感。凌霄塔最大的特点,是在塔身第四层中心部位竖立一根直达塔顶的木质通天柱,并依层位用放射状八根扒梁与外搪相连。这样的结构国内现存仅此一例,极其可贵。该塔结构既不同于一般木塔,也有别于一般砖木结构塔。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正定天宁寺”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

我要对“正定天宁寺”发表赞美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