浚旅游景点
大伾山风景区包括大伾山、浮丘山这两座在千里平原上突起的秀丽青石山峰。虽然海拔只有135米,但因当年大禹治水登临此山,被载入我国最早的史书《尚书禹贡》篇中,历代称为“禹贡名山”。现有大石佛等国保级文物1处1项,省保级文物8处,历代摩崖题刻46余处,汉唐古柏4余株。景…详情 ▷
西街村传统民居位于浚县卫溪街道办事处西街村。年代为清。西街村传统民居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浚县卫溪街道办事处西街村在元代已现雏形,形成于明洪武年间。西依交通要道大运河(卫河),南有供人祭祀的浮丘山,村内“古时官道”纵横,6年来,该村一直是浚县的行政、经济、商…详情 ▷
中共卫西工委旧址位于浚县屯子镇原厚村。年代为194年。中共卫西工委旧址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卫西指河南省卫河以西、平汉线以东。现河南浚县、汤阴、淇县、淇县、汲县、延津五县。约4多平方公里的区域,抗日战争时人口12余万。卫西是是连接南北交通以及冀鲁豫、太行两大…详情 ▷
大伾山不仅自然景观优美,而且文物古迹荟萃。唐宋以来,历代寺庙亭阁星罗棋布。现存古建筑群9处,王阳明、王铎历代名人摩崖题刻46余处,古柏426株,新建景点4处。山门在伾浮路东端大伾山西麓,为仿汉阙式,面阔16米,高9米,山门座东向西对称分布,两端为仿汉石阙,两层单檐…详情 ▷
浚县国防教育基地—常仙甫烈士故居,位于浚县屯子镇裴庄村是著名抗日爱国志士常仙甫烈士一生从事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活动和牺牲的地方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现存的两间瓦屋是“中共卫西工委”的办公旧址及地下党有关领导生活、工作和居住的地方室内现存木桌、木椅、木床就是当时使用的家…详情 ▷
浚县恩荣坊年代为明,位于浚县卫贤镇,建于明代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当地人又称“牌坊摞牌坊”。1963年6月,浚县恩荣坊被河南省政府公布为第一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这座三间四柱五楼式的青石建筑,就是恩荣坊。建于明代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是当时的皇帝为了奖励…详情 ▷
天宁寺座落于大伾山东山腰,始建于北魏(386—534年),以后历代曾数次重修。天宁寺历史悠久。元代以前,天宁寺名大伾山寺,座西向东。明代始称天宁寺,改为座北向南。清道光年间又改为原座向。现有殿宇3余间,占地面积26余平方米。道光间建山门5间,门额横书“天宁寺”三字…详情 ▷
陇西尹公浮屠唐浚县陇西尹公石塔,也称尹公浮图,位于河南省鹤壁市大赉店镇原浚县西北二十五公里,座落在大赉店乡大八角村南原真武庙遗址上,现移至浚县浮丘山碧霞宫院内,即迁到浚县博物馆。石塔建于唐天宝九年(751)。为方形七级密檐式石塔,高约四点五米,由塔座、塔身和塔刹三…详情 ▷
从残存碑刻和清代碑记考稽,千佛寺当建于胜唐。因寺内有千佛洞而得名。窟之洞有佛像千余,故称千佛洞。内供三世佛,仰覆莲花须弥座,洞壁有唐代唐高宗、武后年间的题词,洞口有书法家程淓题佛国二字。洞前有卷棚顶拜殿为清代所建。千佛寺前院,有一孤山有石峰,高约4米,面积15平方…详情 ▷
鹿台遗址遗址在县城西24公里刘寨与申寨间,西、南濒淇河,面积1余亩。因年深日久,遗址被分割成六块台地,从东向西排列有序。该遗址系新石器时期至两汉文化遗存。观其四周断崖暴露遗迹,可见文化层堆积,厚约3米。上层为两汉文化,次为周、商、龙山及仰韶文化。内含丰富,白灰石房…详情 ▷
黎阳城遗址位于浚县黎阳街道办事处河道村。年代为西汉至北宋。考古工作者对与黎阳仓关系密切的黎阳城遗址进行了系统的考古调查,调查面积1余万平方米,发现了黎阳城城墙、排水设施等相关遗迹,并采集到大量汉代至隋唐时期的陶瓷器物标本,尤其是隋唐时期的瓷器标本较为丰富,器形有碗…详情 ▷
浚县烈士陵园始建于1963年,占地面积14亩。位于风景秀丽的4级浮丘山风景区东侧,陵园整体建筑座南向北,居高临下,结构严谨,庄严肃穆,烈士陵园现有革命烈士事迹展览馆、革命烈士纪念亭、革命烈士骨灰堂、革命烈士公墓、抗日英烈纪念碑群等建筑,安葬着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详情 ▷
又称孔庙、文府明洪武六年(1373年)建于县衙东。明、清各有扩建,规模逐渐宏大完整。文庙座北向南,院落宏敞,布局紧凑。门前墙上嵌有以应文武至此下马石碑,以示尊孔。头门之内有唐槐一棵,干粗4米余,中空,生机盎然,郁郁葱葱,内生一径尺榆树,俗称槐抱榆。院正中为大成殿,…详情 ▷
太平兴国寺(简称兴国寺)坐落于浚县大伾山,其寺名是北宋皇帝赵光义以自己的年号“太平兴国”赐封的,如今它至少有13岁了。和其他的皇家寺院相比,太平兴国寺犹如隐居的高士,深沉清寂。庙宇犹如山林的眼睛,出山的意韵、山的文化精神。一座山,因为有了庙宇,更显山林的静谧与辽远…详情 ▷
大丕山摩崖大佛及石刻位于河南省浚县城内大丕山东部的天宁寺院内及其附近。摩崖大佛开凿于十六国后赵时期,距今16余年。摩崖大佛依山而凿,面向黄河,通高2133米。大佛为坐式弥勒大佛像,左手扶膝,右手施无畏印(代表除却痛苦的意思)。摩崖大佛附近,现存历代摩崖石刻三百多块…详情 ▷
申屯遗址遗址在县城西北32公里申屯村西南,系一高约1米之台地,南北长2米,宽9米,面积18平方米。文化层厚4米,内涵丰富,从西部断壁处可见文化层堆积层次。地表层散存大量绳纹、篮纹、方格纹、素面泥质黑陶及灰陶片。出土器物有豆柄、鬲腿、鼎足、石钵、石铲、砺石、鹿角、蚌…详情 ▷
小艾庄遗址遗址在县西22公里小艾庄村西1公里处。系一台地,南为小沟,东为古河道,南北长1米,东西宽7米,面积7平方米。经考察,为一处龙山至商代文化遗址。1973年4月23日至5月1日,安阳地区文物训练班在省博物馆专家指导下,对遗址进行试验发掘。发掘结果表明,文化遗…详情 ▷
黄湾遗址遗址在县西南25公里卫李庄村西5公里处。南、北、西三面为淇河环绕,形如三角洲,俗传此地为殷纣时黄飞虎故居,故名黄湾。遗址南北长2米,东西宽1米,面积2万平方米,系内涵丰富的仰韶至龙山文化。从断崖处可以看到厚25米的文化层。龙山层较厚,直接叠压在仰韶层上。其…详情 ▷
前草店遗址遗址位于县西南32公里前草店村西。西靠淇河堤岸,东面为民宅。南北长15米,东西宽5米,面积75平方米,在复堤起土时被毁殆尽。遗址出土文物有钵、鬲、豆、器盖、折腹盆、石斧、石铲、骨凿、蚌刀、鹿角等。…详情 ▷
忠烈祠忠烈祠在小姑山北端“忠孝祠”(元末浚州知州王士元及其子祠)之左。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建。次年勒石记其事。明末,李自成举义,势若燎原烈火。农民军委马世聪为浚县知县,治理浚地。李化桂“惊闻煤山之音,缟素痛哭,誓诛凶逆”,与刘尚信、刘伟施、王化远、王元祯谋…详情 ▷
建于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面积56平方米主要建筑布于一轴线上巧妙连接浑成一体崖壁凿洞洞内凿就石桌与吕洞宾坐像洞口阴刻吕祖祠。祠左侧山径曲折优美,历杏花岩,经张仙洞,过云渡桥,达吹月岭上之圆门。门上砖雕纯阳洞天。附近崖壁布满诗词题记山河一望、步虚声、第一峰、东皋…详情 ▷
黎公祠俗谓子贡祠,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知县刘台创建。张肯堂重修《浚县志》载:子贡祠“在南门内街东,知县赵建极重修。”清曾振宗、马日暄纂《续浚县志》载:“端木夫子祠前地基三亩六分,价银五十两,乾隆二年(1737年)知县陈国柱捐俸置买。又(建修)大门三间,照壁一…详情 ▷
碧霞宫即碧霞元君行宫,又名圣母庙,俗称奶奶庙。位于浮丘山南端峰巅,座北向南,前后三进院落,占地1116平方米,殿宇楼阁87间,是一处规模宏大,布局严谨的古代建筑群。宫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浚县知县蒋虹泉主持兴建,历时21年落成。后经明、清年间多次重修…详情 ▷
文治阁始建年代失考,明万历三十年(1615年)移钟于阁上,又称钟鼓楼。康熙四十八年(179年)重修,改名文治阁,取以文为治意。文治阁通高约2米,上下分楼、台两部分。四面券洞,相对通行。平台上建筑,高1米,分两层,为重檐四角攒尖顶。挑角花脊,琉璃瓦剪边,顶镶宝瓶。平…详情 ▷
浚县古城墙及文治阁浚县城西的卫河岸边,有一段建于明代的古城墙,它历经6多年风雨依然保存下来,见证了浚县这些年的沧桑巨变。如今卫河沿岸的古城墙两边,随处可见的是砖石瓦砾,这是浚县启动古城墙保护开发工作后,对城墙两边的违章建筑和与古城墙整体环境不协调的建筑进行了拆除。…详情 ▷
系吕祖祠建筑群之部分,院内有三丰啸台为明初太极拳创始人之一张三丰所建,院西北角有小石坊,小巧玲珑,完整无损,坊横额一面书到此心清,一面书引人入胜。东门面对陡壁悬崖,摩崖题记遍布其间,诸如旧地重游、瞻彼淇澳、千仞岗等等,内容丰富,字体苍劲隽秀。崖下有一长方形水池,入…详情 ▷
又名西阳明洞,在大伾山东丰泽庙内,座西向东。面阔三间,门额横书龙洞。龙洞叱祥云是黎阳八景之一。庙内石壁上有三个天然洞穴,上洞较大,口径1米。中洞口径5米,下洞最小。洞穴四周雕刻蟠龙五条,故名”龙洞,蟠龙形象生动,呼之欲云。庙内珍存碑碣很多,宋乾德五年(151),西…详情 ▷
大佛楼是天宁寺东西轴线上的最后一座建筑,因楼内依崖雕凿跏趺式弥勒大像一躯,两脚地面以下丈余,故有“八丈石佛七丈楼”之说,为浚县一大奇观。大石佛高2229米,依崖开凿于十六国后赵时期,距今16余年,是“全国最早、北方最大”的大型摩崖造像。据明代《浚县志》记载,后赵皇…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