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义堂清真寺旅游景点介绍
善义堂清真寺在开封市鼓楼街东南鹁鸽市街,座西向东,亦名甘肃寺,因系清甘肃人行商于此者所建,行商多从蒙古贩马至开封,故又名“马客寺”。
善义堂清真寺历史沿革
行商的西北回民,先在文殊寺街清真寺作礼拜,后因意见不合,退出商议自建清真寺。
大家集资捐款,其中马自忠捐的银两为最多,苏占杰次之。鉴于所谓“秦川之乱”才平,而由西北来的这一部分回民建寺之事,恐难得到开封祥符县准核,故仿效省会馆聚同乡行义事之举,筹建“善义堂”。由在城商民“忠义和”号马自忠、“信义长”号苏占杰、“明发祥”号伍廷发、“义升德”号于义升、“德盛店”号洪德语、“复盛和”号马自鹏等联合呈请祥符县准许建寺。在鼓楼街南买地准备建寺,然却费一番很大的周折。当时满清政府已腐朽无能。首先,建寺选择地点距铁佛寺和相国寺很近,动工修建时铁佛寺和相国寺提出意见,清真寺的建筑不得高于他们二者的建筑,同时,又有人密告官府,说这些从西北来的马客集资建寺是假,图谋不轨为真。
满清政府信以为真,通告所有社头到衙门过堂。据老人讲,让士兵抬出火盆,从里面拿出烧得通红的铁链,然后对这些社头说,如果敢跪在铁链上,就表明是真心建清真寺;如果不敢跪,就表明不是真心。这样不但不予批准建寺,而且还要逮捕惩治这些回民。
话刚完,苏老社头毫无犹豫地跪到铁链上,当官的赶忙让士兵扶起苏老社头,并为其真心所动,当场批准建寺。
寺建成,只能命名为善义堂,其意善者国之珍,义者事之干,圣贤以此训人,而不能带清真寺三字。
寺位于鼓楼南,座西向东,其宽阔约占十余亩地基。头二门楼以及院内前后房屋,共一百一十六间,此后又在鼓楼街路南路北、马道街路东又购置房屋数处,作为善义堂附属院落。寺院建筑皆系旧式大屋,南北讲堂也甚为宽阔。大殿宏畅宽大,约能容三百余人同时祈祷,中院大且而净,春夏秋冬四时杂花遍植其中,处处可人。
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太后逃难西安。北京安定后,返京路过开封,其前部先行官马安良(回族人)到善义堂作礼拜,问及为什么不用清真寺之名,老社头们说明事由,并写了万民册,通过马安良交付慈禧太后,申明善义堂建立用意是礼拜祈祷,决无谋反之不轨,并请她亲临善义堂。慈禧太后看万民册后,经过查问,认为民众捐钱建寺,劝化愚民,设塾办学,教化顽童,事属善举。批准可以用清真寺名,并亲笔题词“善义堂清真寺”送与善义堂(该匾在文革中散失),从此善义堂遂名为“善义堂清真寺”。
民国时期,本区域回民约有百二十户上下,多居于鹁鸽市、牲口市后第四巷数街,其中有三分之二,系清时甘、青一带大贾因行商于此年久,后遂于此立家成业,回民亦仍有作行商,往来于沪、汉、杭等埠间;其余有少数系由山东、陕西谋生来此者,则多开饭铺卖饭为业,生活俭朴。
文革期间,发生了很大变化,极左路线使造反派多次到寺内破四旧,卷棚上二十多块大匾和大殿柱前抱匾,皆被摘下毁掉。据忆匾有成亲王题的“无畏上帝”、醴亲王“在明明德”、左宗棠题的“道之大源”、协镇马策勋题的“西方区域”及“认主独一”等,皇廷还恩赐十八岁翰林马文梦亲书卷棚四个抱柱。大殿内还有阿訇马寿清书写一块阿文匾和两个抱柱。过去大殿内外,真是琳琅满目,金光闪闪,笔墨荟萃,整个寺院装饰得金碧辉煌,可惜在文革期间全已遗失。寺也被占用辟为鼓楼区属——电动工具厂。礼拜停止,门毁窗倒。
在教育方面,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寺内设塾,开始教授学生五经四书,进入民国时期,改为民生小学,至一九四九年才停止。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拨乱反正,恢复宗教活动,发还寺院,两年间被陆续退回。靠房租维持清真寺的开支,并一步步整修清真寺。
善义堂清真寺规模建制
现寺仍不失昔日之别致壮观,大门4间楼,为贮藏室和会计室,往里南为3间办公室,北为3间殡仪室;进二门,连过庭间一,继之南北讲堂各10间,东西长廊并峙;南讲堂西南有水房6间。大殿古老雄伟,卷棚三十五间,内三十二根珠红大柱,气势咄人,画栋雕梁,刻楹洁壁;大殿三十五间,后窑一间,殿内深处,宽敞明净,庄严肃穆,宁静清心。
寺存碑三,位大殿前,一书《善义堂记》碑,系光绪戊子年(公元1888)清和月既望吉月立,按察使御前安徽风颖六泗兵备道刘毓栴撰文,载善义堂清真寺建寺情况及捐款人名和数目,另《万善同归》碑,位《善义堂记》碑侧,系与其同年立,也载捐款名单数目;还有一碑《流芳百代》系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十月二十九日立。另留两个穿衣镜,边系为檀木。
寺南有女寺一,建寺比男寺稍晚,有大门一间,一排南厢房,西房为礼拜大殿,前有出檐,立有明柱。文革时停止,后恢复修建。现暂无阿訇和海里凡。
善义堂清真寺其他介绍
善义堂清真寺位于鼓楼街南鹁鸽寺10号。西邻马道街、南邻铁佛寺街。寺坐西向东。
清咸丰年间西北五省回民起义,遭到左宗棠等人的镇压。部分起义群众陆续迁入开封,至同治间已有300余家。这部分移民善于经商开始大多经营贩马,所以开封人称之为"马客伙"后来部分在开封经营商铺。他们的宗教活动原来在文殊寺,以后因教派不同,就筹划自建清真寺。为避清廷耳目,仿同乡会馆之格局,用设义塾名义,呈请当局。祥符县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颁发告示:"查该商民等捐资设塾,实属善举,足见仗义疏财,足堪嘉尚,已批准立案办理。"自此动工至光绪十三年(1887年)前后13年始告完工,共用银19300余两。共建成"大殿十楹、拜殿七楹、两厢讲堂十楹、西厢学房六楹、门房二楹、经学堂十五楹、群房二十九楹、后殿二楹、耳房四楹、三门五楹、大门二楹、浴堂十楹、门面房十九楹、后门一楹,共房百十六楹"。
善义堂建成后,由于地方士绅的反对,不允许称清真寺,直到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慈禧由西安返京,在开封停留时,由其先行官回族马安良将实情禀告后,得慈禧亲题"清真寺"匾额,才得以正名为善义堂清真寺。
>善义堂前为义塾,后列善堂。其义塾常请名师讲学,曾创立河南阿文大学及阿文教育小班,并教读四书、五经,培养出不少有学识的哈里发,学成后赴全省及西北地区开帐讲学。民国后将义塾部分改为民生小学,直到1949年学校才停办。
善义堂清真寺曾一度改为工厂,1980年才恢复宗教活动。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善义堂清真寺”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