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景点>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旅游景点

金碑元碑

金碑元碑属于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金碑元碑景点照片

金碑元碑旅游景点介绍

河南省邓州市文庙街境内元碑

  邓州市金碑元碑,即“大金邓州创建宣圣庙碑”、“大元重修宣圣庙碑”,建与金元时期,分立于邓州市城区第一小学大门口西、东两侧,此处原为孔庙旧址。后修碑楼予以保护。为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金碑元碑文物简介

金碑元碑大金邓州创建宣圣庙碑

  位于城区一小门口,通高4.52米、宽1.20米,分三体:碑额高0.90米,碑身高3.02米,碑座高0.60米。碑额半圆形,正中为篆刻“大金邓州创建宣圣庙碑”,边饰双龙戏珠图案,下有龟形碑座。碑文竖读,行书体,由翰林学士赵秉文撰并书,金哀宗正大七年(1230年)四月立。碑文基本可辨,原为邓州宣圣庙内存放,该庙位于百花洲附近,后战乱被毁。

金碑元碑大元重修宣圣庙碑

  位于城区一小门口,通高4.17米,宽1.20米。分三体:碑额高0.90米,碑身高2.67米,碑座高0.60米。碑额篆书“大元重修宣圣庙碑’’,碑文竖行楷书,碑座为龟形。元顺帝至正二年(1342年)七月立。由南阳贡士王睿撰、洛阳贡士杨元书丹、南阳贡士李珩篆额。

  1963年6月,原河南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金碑元碑历史背景

  宋金战争时朔,邓州是一处遭受战火蹂躏的重灾区。死于锋镝的人不计其数。南宋初,邓仍归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十一月,宋、金议和,南宋对金称臣,将邓州割给金朝,以邓州以西40里和以南40里为界,邓州处于金之前沿阵地,曾三设榷场(买卖交易的地方),与南宋互市。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人被宋军击败,邓州复归南宋,二年后,金人南下,这一带又归金国。据《嘉靖邓州志》载,1131年至1232年,地处南宋、金朝两国边界的邓州,宋、金拉锯式战争对峙百年。加之元至正十二年1352,元枢密院事、总河南军失刺把都镇压邓州农民首领王权起义。曾血洗邓州,毁灭州城,民流城废,无人居守,荒芜达20年之久。人民群众对金朝统治者的入侵极为不满。反金斗争也就始终没有停止。金贵族为了缓和阶级矛盾,争取汉族地主的支持,采取了修葺文庙、敬奉孔子的所谓“怀柔”政策,以适应汉族封建统治者“独尊儒术”的传统思想。邓州宣圣庙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建的。

  邓州孔庙始建于五代,原址在城东南隅百花洲附近。因宋金战争,遭受兵焚,金哀宗正大七年,始在城内建庙,金碑就是为创建宣圣庙而树立的。

  元代统治者和金朝统治者一样,在同汉人的接触中,认识到统治中原必须采用汉族地主阶级的统治方式。所以,在金修建邓州宣圣庙一百二十二年之后,元重修宣圣庙。从思想上麻醉人民的反抗意识。但从另一方面看,元采取“遵用汉法”的措施,推动蒙古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化。

金碑元碑其他介绍

  邓州市金碑元碑,即“大金邓州创建宣圣庙碑”、“大元重修宣圣庙碑”,建与金元时期,分立于邓州市城区第一小学大门口西、东两侧,此处原为孔庙旧址。后修碑楼予以保护。为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金邓州创建宣圣庙碑位于城区一小门口,通高4.52米、宽1.20米,分三体:碑额高0.90米,

  碑身高3.02米,碑座高0.60米。碑额半圆形,正中为篆刻“大金邓州创建宣圣庙碑”,边饰双龙戏珠图案,下有龟形碑座。碑文竖读,行书体,由翰林学士赵秉文撰并书,金哀宗正大七年(1230年)四月立。碑文基本可辨,原为邓州宣圣庙内存放,该庙位于百花洲附近,后战乱被毁。

  大元重修宣圣庙碑位于城区一小门口,通高4.17米,宽1.20米。分三体:碑额高0.90米,

  碑身高2.67米,碑座高0.60米。碑额篆书“大元重修宣圣庙碑’’,碑文竖行楷书,碑座为龟形。元顺帝至正二年(1342年)七月立。由南阳贡士王睿撰、洛阳贡士杨元书丹、南阳贡士李珩篆额。

  1963年6月,原河南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金碑元碑”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

我要对“金碑元碑”发表赞美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