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景点>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旅游景点

仰韶村文化遗址

仰韶村文化遗址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仰韶村文化遗址景点照片

仰韶村文化遗址旅游景点介绍

河南省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仰韶村遗址,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镇仰韶村南部的缓坡台地上,北依韶山,东、西、南三面环水,距渑池县城10公里,为5000至7000年前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遗址 。

  民国十年(1921年),仰韶村遗址被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发现,其文化被命名为仰韶文化。仰韶村遗址先后进行了3次发掘,出土了大量的石器、骨器、陶器、蚌器,为中国社会发展史、世界考古史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

  1961年3月4日,仰韶村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021年9月29日,河南仰韶村遗址发布第四次考古发掘重要成果,其中,首次发现了一件精美的象牙镯形器。

  2021年10月18日,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仰韶村遗址历史沿革

  仰韶早期约为7000年,仰韶晚期约为5000年前,延续时间长达2000年之久。

  民国十年(1921年),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在渑池县仰韶村首次发现仰韶村遗址,并命名为仰韶文化。

  民国十年(1921年)10月底-民国十一年(1922年)2月初,由安特生和中国学者袁复礼等考古人员,对仰韶村遗址进行第1次发掘,共开挖发掘点17处,获得丰富的文物资料,证实了中国在阶级社会之前存在着较为发达的新石器时代。

  1931年,中国考古学家梁思永在安阳后岗第一次发现了商代文化、龙山文化和仰韶文化的上下依次叠压关系,确定了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商文化的早晚关系。

  1951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调查团夏鼐等专家学者对仰韶村遗址进行第2次发掘,开挖深沟1道(2000×200厘米)和灰坑1个。

  20世纪80年代,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渑池县文化馆联合对仰韶村遗址进行第3次发掘,开挖探方4个、探沟4条,发掘面积共200余平方米。

  2020年8月22日,仰韶村遗址启动第四次考古发掘。此次发掘,距首次发掘已近百年。当日,河南省文物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黄河考古研究院等机构为此次发掘举办了启动仪式。

  2021年9月30日,随着仰韶村遗址第四次考古发掘重要成果发布,5000多年前仰韶村先民的生活图景正依托丰富的考古实证材料被不断还原。河南仰韶村遗址发现距今5000多年前发酵酒及丝蛋白残留。

  2022年11月27日,首届仰韶论坛公布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新成果,河南仰韶村遗址首次发现大型房屋建筑,其先民肉食资源获取方式以饲养为主。

  2022年11月,河南仰韶村遗址考古取得重要进展,发现仰韶晚期大型房屋基址和人工壕沟,这是一百多年来该遗址首次发现大型房屋建筑,对研究仰韶社会复杂化和文明化进程具有重要价值。

仰韶村遗址历史文化

  名称由来

  仰韶村遗址位于韶山南麓,因抬头可见韶山而得名。

  仰韶文化

  仰韶村遗址为代表的仰韶文化时期,原始农业已获得一定的发展,成为当时的重要经济生产部门和生活来源,渔猎和采集已成为一种辅助性的生产活动。由于农业的发展,人们已经过着稳定的定居生活,农业村落普遍建立并有所发展。由于农业的发展,也推动着养畜和手工业的兴起和发展,社会经济出现早期的繁荣,精神文明也得到一定的提高,社会财富也得到一定的积累。从埋葬制度的变化来看,当时的氏族制度,也开始发生变革。

  仰韶文化可以大致划分为早中晚3期,前后延续了约2000年。仰韶文化主要分布在河南、陕西、山西3个省,内蒙古、甘肃、青海、河北、湖北甚至四川等临近中原的省区也有分布。

  龙山文化

  不同地区的仰韶文化,在5000年前大致都演变成了龙山文化,而龙山文化则是夏商文明或者说华夏文明形成的基础。在公元前3500年前后的庙底沟时代,中国相互作用圈里面的几个文化,都已经走上了社会分化的道路,一方面各个文化圈的交往越来越紧密,文化越来越趋同,另一方面社会却越来越分化,越来越分层。龙山文化是在不断的文化交互作用中慢慢产生的。

仰韶村遗址遗址特点

  仰韶村遗址由北而南,地势由高向低,呈缓坡状。遗址长约900米,宽约300米,面积近30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达5米。由于被发源于韶山的两条自然冲沟不断下切,在遗址两边形成了东西两条深沟。这2条沟在遗址南部相交,汇成小寨沟向下直达南部的涧河,使遗址成半岛状。2条沟从两侧到沟底,形成了乔、灌、草结合的自然立体形生态植被地貌。在半岛形状的遗址地面,由于坡度较大,当地农民将耕地修成梯田耕种。在梯田的地堰断面,留下了很多裸露在外的文化层断面。

仰韶村遗址所获荣誉

  2021年10月,被评为“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仰韶村文化遗址其他介绍

  仰韶村遗址位于河南省渑池县城北8公里的仰韶村。

  仰韶村是一个普通的村庄,在村南的台地上,发现了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重要遗址——仰韶遗址。遗址三面临水,北靠韶山,面积约30万平方米,文化堆积达4米厚。1921年瑞典人安特生在这里考察时,发现了这一遗址,引起史学界的极大关注。1931年中国考古学家梁思永在安阳后岗第一次发现了商代文化、龙山文化和仰韶文化的上下依次叠压关系,也就是说确定了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商文化的早晚关系,意义十分重大。

  195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仰韶村对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发掘,获得了丰富的考古资料,据碳14测定,确定遗址的年代是距今约5000~6000年。出土的文物有石斧、石铲、石锄、纺轮、骨锥、骨针以及陶钵、陶盆、陶碗、陶罐等日用器皿,器表大部分施有彩绘的图案。因为这种文化最早发现于仰韶村,遂定名为“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是黄河流域势力最为强大的一种文化,它是整个中国同时期各类新石器时代文化中分布范围最广泛的文化,以河南、陕西、晋南为中心,西达甘肃河西走廊,东至鲁西,北达河北中部和内蒙河套一带,南至汉水流域,现已发现了1000多处仰韶文化的遗址,而且文化的延续时间很长。

  仰韶早期距今约7000年,仰韶晚期距今约5000年,延续时间长达2000年之久。如此强大的原始社会文化,在世界新石器时代文化中是十分罕见的。

  仰韶文化遗址向人们展现了中国母系氏族由繁荣至衰落时期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成就。当时人们已摆脱了自然界的支配,开始过着定居生活,陕西临潼姜寨聚落遗址的发掘就证明了这一点。除了从事锄耕的农业生产以外,渔猎、采集、饲养家畜也是当时的主要经济来源。

  最能表现仰韶文化工艺水平的是它的制陶技术,当时的制陶工艺已经相当成熟,某些地区已开始使用轮制技术。陶器表面装饰红、黑、白等色的各种图案,成为当时最有成就的原始艺术形式。因此,仰韶文化又被世人称为“彩陶文化”。

  1961年3月,仰韶村文化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仰韶村文化遗址”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

  仰韶镇——渑池县辖乡。1975年建庄子公社,1982年改仰韶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城北,与城关镇毗连。面积34平方公里,人口1.5万。辖马岭、庄子、刘郭、阳光、礼庄寨、裴窑、东村、乔岭、苏门、仰韶10个村委会。农业主产小麦、玉米、烟叶、蔬菜,盛产苹果。畜禽饲养形成规模。乡镇企业以酿酒、耐火材料、建材、造纸为主。境内仰韶文化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2月28日,中央文明委决定授予仰韶镇…仰韶镇详细介绍

我要对“仰韶村文化遗址”发表赞美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