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城百泉书院旅游景点介绍
百泉书院宋元时称为太极书院,位于百泉湖东岸。创建时间为宋,到了元时,有了很大的发展,其中关键人物是姚枢,姚枢曾任燕京(北京)行台郎中,1141年辞官来辉隐居,耕荒种田,耕读自乐,自刊《小学》《论孟》等书,散之四方,以惠学者。慕姚枢之名,1250年,著名学者许衡、窦默也从河内(河南沁阳)、肥乡(河北大名)来到百泉。他么在太极书院内,经传、子史、礼乐、名物、星历、兵刑、食货、水利无所不授。不论学生出身贵贱、智商高低,他们都能因人施教,使求学者皆有所得。百泉弹丸之地,遂成理学渊薮。一时担簦负芨者,络绎于道,使得太极书院与朱熹创办的鹿洞书院,陆就渊创办的鹅湖书院并驾齐驱。因当时的许多名臣和学者都曾受学于此,故后人在评说理学的发展时有“宋兴伊洛,元大苏门”(意即理学兴起于宋代的洛阳,发扬光大在元朝的辉县苏门山)之说。
姚枢等人离开百泉后,太级书院渐渐萧落。到了明代成化面间,沉寂了220余年的太级书院又得以复兴。河南提学佥事(省级主管教育的官员)吴伯通、知府张谦在太级书院旧址上,又建起了百泉书院。
据当时的参政大学士刘建《百泉书院记》载:“(百泉书院)于成化庚子(1480年)4月始建,至壬寅(1482年)3月竣工,历时两年。凡为屋三重(即三进院),为楹六十有二,匾其前曰‘先贤祠’,内祀周敦颐、邵雍、司马光、程颢、程颐、张载、朱熹、张栻、吕东莱、许衡10人,另以姚枢、窦默二人配享;中曰‘讲道堂’,左右为斋凡八(即八排房);后曰‘主敬堂’,左右为斋凡四(即四排房),合匾之曰‘百泉书院’”。由此可见,百泉书院的规模在当时已经非常宏大了。
明崇祯15年(1642年),开封遭李自成军队围攻,决水淹城,省贡院遂移至百泉院。自清顺治2年(1645年)至清顺治14年(1657年),共历6科,后改为科举考试的地方。
清顺治、康熙二朝,是百泉书院的又一个鼎盛时期。顺治7年(1650年),一代大儒孙奇逢自河北来辉,在百泉书院主讲“夏峰之学”,四方学者,纷至沓来,使得百泉书院与襄城老来章主持的嵩阳书院、柘城窦克勤主持的朱阳书院三足鼎立,驰名中州。李来章是孙奇逢的弟子,窦克勤又拜孙奇逢的弟子耿介为师传习百泉之学,所以嵩阳书院、朱阳书院及李来章后创的南阳书院、紫云书院及广东连山书院等,都已是百泉之学的一传、再传之学。百泉书院不仅在中州独占鳌头,还同浙江的姚江书院、陕西的磋中书院一起,站在全国诸多书院的前列。
清乾隆7年,百泉书院又行重修,规模 较前更为恢弘。乾隆15年(1750年),乾隆皇帝巡游百泉,将百泉书院改为行宫。道光6年(1826年),知县周际华立《学约十条》(立学、立教、立志、立身、立德、立功、立言、立名、立城),将书院由百泉湖畔移至辉县城内。光绪末年,西风东渐,学堂勃兴,百泉书院停办(其旧址在今辉县城内书院街)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共城百泉书院”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