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景点>湖北省>恩施州>来凤县旅游景点

接龙桥

接龙桥景点照片

接龙桥旅游景点介绍

湖北省来凤县翔凤镇桥

  接龙桥位于湖北省来凤县翔凤镇拦河上,只有80余米长,5米多宽,因为它的历史传奇闻名于鄂湘渝边区,是来凤县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另在浙江省景宁县东坑镇章坑村有同名接龙桥。

接龙桥传说

  接龙桥的修建有一个传说:拦河两岸两座山,南叫“玉龙”,北称“翔凤”,是龙与凤的化身,只是被拦河“拦”断龙脉,因此土家苗族人屡遭劫难。据说只要修一座石桥跨越拦河,接通“龙脉”,就会迎来“龙凤呈祥”的好日子。为了谋求幸福,嘉庆13年(1809年),土家苗族人纷纷捐钱捐粮,请来能工巧匠,修起大小两个石拱,并在石桥上精雕一条石龙,凿上三个大字——接龙桥。1934年4月,贺龙率领红三军从湖南甘壁寨进入来凤境内,拦河两岸人民欣喜若狂,纷纷走上接龙桥,盼红军接贺龙,从此接龙桥便被赋予崭新含义,成了人民心向革命的象征。

  古时开江(新宁)县衙按官制营造,坐北朝南。根据勘舆,认为座北一方的祖山自沙坝场方向蜿蜒而来,龙脉很远,但临近北门时却被双河阻断。为培植风水,接龙进城,明代时期修造了大石拱桥,特取名“接龙桥”。在今天看来,为“接龙”而耗资修桥,显得不可理解,似乎是缺乏科学意识的行政决策。但该地是交通要冲,为方便人们进城出城而修桥,却又是十分必要而合理的了。事实上,巴蜀民间自古以来的许多生态文化价值取向,都往往是通过神灵崇拜和宗教信仰的形式而得以实现的。比如“神树”和“龙山”崇拜对于森林资源的保护,比如寄禹生殖崇拜的蛇图腾对于动物多样性的保护,再比如“抛洒五谷遭雷打”的宗教信条对于爱惜粮食的教育等,无不如此。这种形式以其至高无上的神圣性而发挥效力,是旧时代很多行政措施所无法代替的。

接龙桥其他介绍

  又名霁虹桥,始建于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原为连接龙脉之意,故名接龙桥。桥长80.45米,宽5.3米,全部用青条石砌成。桥中央拦杆上镌刻“接龙桥”3个大字。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贺龙率领红-战湘鄂川黔边区,来凤人民盼红军,迎贺龙,给桥赋予新意:迎接贺龙。1935年,国民党来凤守敌,为堵击红军,在桥上筑起大碉堡,并桥改为“截龙桥”,企图截断人民同贺龙的联系,阻击贺龙的队伍。来凤解放后,“接龙桥”三个字得以恢复本来面目。文革期间,接龙桥亦未能幸免,“接龙”二字被铲掉。1974年,贺龙同志得到平反后,“接龙桥”三字重新该上。1963年修建来(凤)百(福司)路对此桥进行了改造,1983年省政府又拨专款扩建。1984年4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视察来凤时亲题“接龙桥”三字。1988年8月1日,中共来凤县委、县人民政府在桥上立碑,镌该碑文。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汉生同志题词“发扬先烈志,振兴湘鄂边”。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接龙桥”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

我要对“接龙桥”发表赞美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