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山县博物馆旅游景点介绍
通山县博物馆,位于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通羊大道50号,占地面积12.5亩,建筑面积4840平方米。是地方综合性博物馆。
1951年后,通山县的文物工作由通山县文化馆代为管理。1959年,建立通山县博物馆,后取消,文博工作仍由文化馆承担。1985年1月,通山县政府批准成立通山县博物馆,隶属于通山县文化局,同时批准将圣庙作为通山县博物馆馆址。 2013年—2016年,建设通山县博物馆新馆。 2018年11月23日,建成通山县博物馆新馆,并正式开放。 截至2019年末,藏品有11691件(套),其中珍贵文物55件(套)。
2020年12月21日,通山县博物馆入选“第四批国家三级博物馆”。
通山县博物馆历史沿革
民国十六年(1927年)8月,全国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通山县工农政府委员会在圣庙成立。
1951年后,通山县的文物工作由通山县文化馆代为管理。
1959年,建立通山县博物馆,后取消,文博工作仍由文化馆承担。
1985年1月,通山县政府批准成立通山县博物馆,隶属于通山县文化局,同时批准将圣庙作为通山县博物馆馆址。
1985年,由于通山圣庙进行过四次大的整理、维修,因此通山县政府组织专班,对占用圣庙的单位或个人实行搬迁。
1996年,对占用圣庙门前场地建的三栋房屋实行拆迁,使之正常纳入保护维护范围。
2001年、2003年,经省文物局批准分别对大成殿、东西庑、大成门、崇圣祠等进行全面维修或落架维修。
2013年—2016年,建设通山县博物馆新馆。
2018年11月23日,建成通山县博物馆新馆,并正式开放。
通山县博物馆文化活动
2008、2009年,通山县博物馆结合公路建设、工程建设,配合咸宁市博物馆完成了大路乡下蔡墓地、黄沙毛杨艾家塘宋代砖室墓、杭瑞高速大贩镇袁家贩墓地等抢救性清理发掘工作,出土了铁器、瓷器、铜器、金器等共100余件,其中影青瓷碗、青白釉瓷罐是宋代珍品。
1986年,著名作家姚雪垠来圣庙考察查看保存于圣庙的明代双龙纹染金铁马蹬(传为李自成马蹬)和地方谱谍资料,为采写《李自成》进行调访。
通山县博物馆场馆特色
通山县博物馆旧馆建筑均为灰墙黛瓦。棂星门是2003年仿原门样式复建,石质,为四柱三门冲天式牌坊。大成门为四柱三门硬山顶开敞式建筑。大成殿为五开间硬山顶建筑。崇圣祠为五开间硬山顶建筑。大成殿、东西庑现辟为展室,大成殿东侧改建为文物库房。整个建筑为抬梁穿斗结构,迎面墙均为木制格扇。大成殿前台地为青石域地,石质台明、散水,具有南方民居院落式特色。
通山县博物馆场馆布局
通山县博物馆旧馆占地面积6400平方米,建筑面积2430平方米。旧馆与圣庙共处一处。圣庙为四级台地对称布局,依次为棂星门、大成门(两侧为乡贤祠、名宦祠)、东西庑、大成殿、崇圣祠,呈一线穿珠布局。
通山县博物馆新馆占地面积12.5亩,建筑面积4840平方米。并分设历史文物展厅、文化艺术品展厅、通山民俗文化展厅、石瑛纪念厅、李自成纪念厅、文物储藏室和办公区等。
基本陈列
基本陈列共展出文物874件,其类别有石器、陶瓷器、铜铁器、木石雕刻、玉器、钱币、书画、家俱、绣品。
《历史文物陈列》:展出通山出土的各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文物,主要有新石器时代到清代、民国时期的石器为瓷器、陶器、铜器、木器、书画等,反映了通山各个历史时期的进程,展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为研究通山历史提供实物资料。2000年,布展开放,展厅面积322平方米。
《民俗文物陈列》:征集展出明清、民国时期鄂南民间民俗活动的文物。展出征集到的明清、民国时期的室内陈设、家具、婚嫁、耕作等民俗文物,展示了通山县民俗。2003年布展并开放,共展出文物128件,展室面积100平方米。
《抗战史实陈列》:展出通山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图片与抗战文物。展出了通山抗日战争时期的图片资料83份、抗战时期的兵器、衣物18件。反映了通山抗日军民英勇抗战的史迹和日寇侵略的罪行。2003年,布展展出,展室面积100平方米。
通山县博物馆所获荣誉
2020年12月21日,通山县博物馆入选“第四批国家三级博物馆”。
通山县博物馆其他介绍
通山县博物馆,创建于1984年,馆址位于圣庙。始建于北宋庆历四年,保存着清代县府、国民政府、人民政府的遗迹,今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长期展出有新石器时代的石斧、石刀、石锛、石杵、纺轮等远古遗宝;商周时代的青铜礼乐器和兵器等,包括青铜甗、甬钟、于、勾国家一、二级文物。
馆藏文物
甬钟西周青铜器。
青铜甗战国青铜器。
于战国青铜器。
勾战国青铜器。
特色活动
民俗馆用明清时代文物还原一个清代地方官员的生活起居状况。有厅堂、书房卧室、厨房三个展室。
所获荣誉
2020年12月,入选“第四批国家三级博物馆”名单。
地址
湖北省通山县南门社区圣庙巷6号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通山县博物馆”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