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景点>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旅游景点

李自成墓

李自成墓景点照片

李自成墓旅游景点介绍

通山县九宫山下牛迹岭文物古迹

  李自成墓,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湖北省通山县九宫山下牛迹岭。据《郎岱县访册》记载:“一僧名天问,河南陈州人,崇祯间官于湘。明鼎革,弃家室妻子遁于黔中,不道姓名。……一日,厝火积薪下,持木鱼端坐其上,焰熊熊然犹诵经不绝。愈时火熄,竟随薪化……徒归,始知其师化去,视据与屐悉如所言。徒众诸檀越闻智能言,惊叹不已。

  李自成墓,遂于化处为坟,在普定化处一带广为流传的天问和尚,化处镇如今仍旧有仙人寺、仙人坟,可见关于天问法师的传说并非空穴来风。数百年前的化处山高林大,人烟稀少,有人居住的只是丰家屋基、反字岩、双凤山、胡家湾、疙老寨(现袁家寨)等附近的村。而如今在离仙人寺不远的化处镇新寨村,一直流传着这么个说法:反字岩居住的贵州最古老的彝族支系之二呗勒阿德是被吴三桂赶走的,现存的“反字岩”、“彝王屋基”便是彝族人所留。

  据说吴三桂打听到李自成下落后,便统领精兵数千,前往黔中边远小镇——化处镇。可是那时的天问和尚已“坐化成仙”,且由于其广施恩惠、救苦救难而得到好名声,吴三桂于是便把所有的怨恨发泄到当地土著居民身上,大肆屠杀仙人寺旁边的彝族人民,彝王仓惶中率领余生者逃窜,在四方山上留下了如今的“反字岩”。从此,彝族人在化处“神秘消失”不知所终,在化处新寨,人们都知道,“彝王是被吴王赶走的。”

李自成墓景点介绍

  李自成墓位于九宫山西麓小月山下,由门楼、墓冢、祭台、陈列馆组成,收藏有李自成生平、特殊资料和金马镫等珍贵文物,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国后曾多次维修,并增建了拱桥、层台、花坛、墓碑、陈列馆、休息厅等附属建筑。墓碑上书“李自成之墓”系郭沫若所题,墓后高处耸立着下马亭,附近还有落印荡、激战坡等遗址。由门楼、墓冢、祭台、陈列馆组成,收藏有李自成生平、特殊资料和金马镫等珍贵文物,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郭沫若同志题词:

  李自成是农民革命史中一位伟大的人物。他从陕北发动革命,以抗粮均田为号召,转战十余年,卒以一六四四年三月推翻了明朝的统治。但是,可惜他的战友们,特别是丞相牛金星,为胜利所陶醉,忽视了关外的大敌,终于为满洲人所乘,遭受了失败。满人既占北京,暂时和南明妥协,集中力量攻打革命势力,致使李自成不得不辗转南下。一六四五年九月李自成率部到达通城,不幸在这九宫山为地主的党羽所杀害,年仅三十九岁。革命英雄,永垂不朽!

  一九五五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郭沫若(盖章)

  李自成墓修理后石碑

李自成墓人物简介

  李自成童年为地主牧羊。天启六年(1626),充银川驿卒,苦习骑射。明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崇祯三年(1630),李自成被裁辍业,于米脂号召饥民起义,率众投农民军首领不沾泥,继投高迎祥,号八队闯将。

  六年,在农民军首领王自用病卒后,收其遗部2万余人。后与农民军首领张献忠等合兵,在河南林县(今林州)击败明总兵邓玘,杀其部将杨遇春,随后转战山西,陕西各地。

  七年,连克陕西澄城,甘肃乾州(今乾县)等地,后于高陵,富平间为明总兵左光先击败。

  八年,与各路农民军首领聚会河南荥阳(一说无此会),共商分兵定向之策。遂转战江北,河南,又入陕西,在宁州(今甘肃宁县)击杀明副总兵艾万年等。旋在真宁(今正宁西南)再败明军,迫总兵曹文诏自杀。

  九年,在高迎祥被俘杀后,被推为闯王。领众“以走致敌”,采取声东击西,避实击虚的战法,连下阶州(今甘肃武都),陇州(今陕西陇县),宁羌(今宁强)。旋兵分三路入川,于昭化(今广元西南),剑州(今剑阁),绵州(今绵阳)屡败明军,击杀明总兵侯良柱。

  十年冬,围攻成都多日未克,后折师梓潼迎战明总兵左光先,曹变蛟失利。遂分道返陕,移师潼关,遭明军伏击,将卒伤亡散失甚众,率部将刘宗敏,田见秀等18骑隐伏于陕西商,洛山中。不久,亲赴谷城(今属湖北),获取为明廷招抚的张献忠资助。

  十二年,与复起的张献忠合兵破竹溪,移师截断明军粮道。后协助罗汝才于香油坪击败明总兵杨世恩部。

  十三年,为明总兵左良玉败于房县,重入河南,破永宁(今洛宁),斩万安王朱采?。与当地农民军首领一斗谷合兵,众至数十万,攻克宜阳。进至卢氏,得牛金星,宁献策,用为谋士。纳李岩均田免赋建策,深得民众拥护,有歌谣“迎闯王,不纳粮”(《明史·李自成传》)。

  十四年春,移师围洛阳,得守军策应破城,执杀福王朱常洵。旋挥师围开封,数攻不克,南走邓州,与脱离张献忠的罗汝才合兵,众号百万。后乘明军四路向河南新蔡,项城调集,遣精兵于途中伏击,致明军阵乱败逃,执杀明总督傅宗龙于项城。

  十五年,与罗汝才以20万众再围开封,激战20余日未克,回师攻破河南襄城,俘斩明总督汪乔年和降明的农民军首领李万庆(射塌天)。继克陈州(今淮阳),与当地农民军会师,返师三围开封。先歼出城突袭的三营明军,后遣部连破郑州,荥阳,上蔡,扫清开封周围明军据点。明督师丁启睿,总兵左良玉率师十余万挺进朱仙镇(今河南开封西南)。李自成遂以部分兵力继续围城,自率主力占领朱仙镇有利地形,近战获胜,俘明军数万人。旋回师开封,挖墙填药爆破并掘黄河堤灌城(一说明军掘堤灌农民军)。为阻击明督师孙传庭部,率师西向,战于郏县,不利,遂向冢头寨(在今南阳境)转移。途中大量抛弃甲仗财物,诱明军竞相争夺而乱阵,遂率部反击得手,斩俘将校70余人,步骑数千,获柿园大捷。进围汝宁(今汝南),环城发炮,百道架梯登城,执斩明督师杨文岳,分巡佥事王世琮等。挥师南走,绕道白马滩,架门扉作浮桥以渡,迫左良玉弃水寨而遁,进占襄阳(今属湖北襄樊)。旋分兵连破夷陵(今宜昌),荆门诸州县。

  十六年正月,重返襄阳,以“三年不征,一民不杀”口号安民。改襄阳为襄京,建立大顺政权,被拥为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称罗汝才为代天抚民威德大将军,命张国绅为上相,牛金星为左辅,刘宗敏为权将军,李岩为制将军。随后,纳谋士顾君恩建策,制定先取关中,再攻山西,后取北京的作战方略。亲率大军北上河南,在汝州之战中歼明军4万余人,迫孙传庭败逃陕西。乘势间道缘山追击,尽歼镇守潼关明军,击杀孙传庭,占领潼关,西安。旋分兵追歼明军残部,连下延安,汉中,榆林诸重镇。

  十七年正月,定国号大顺,建元永昌,称大顺王,改西安为西京,定军制,封功臣,开科取士。随后率师强渡黄河,东进山西,连破汾州,太原。旋兵分两路,遣部将刘芳亮率南路军攻大名(今属河北),真定(今正定),自与刘宗敏率主力为北路,于宁武关(在今山西宁武境)与明军血战数日,击杀明总兵周遇吉。后相继进占大同,宣府(今河北宣化),昌平(今属北京)。三月十七两路会师北京城下,于十九日破城,迫崇祯帝朱由检自缢煤山(今景山),推翻了明朝的统治。改明五军都督府为五军部,变武将称谓,定品位,完善军制。为瓦解明军残余势力,多次遣使招降明总兵吴三桂,未果。四月十三,率兵约10万(一说6万)往攻。在山海关之战中被吴三桂,清摄政王多尔衮联兵击败,损兵数万,退师北京,大顺军由盛转衰。廿九日称帝,翌日离京西撤,令刘宗敏为主帅组织兵力沿途反击。时农民军内部矛盾加剧,军事上节节败退,致使屯守山西,陕西计划无法实现,遂引兵经陕西退至湖广。

李自成墓历史沿革

  李自成墓坐落在九宫山北麓,原墓围多古木,墓为长形土坟。坟北面有一几近湮没于土中的小块石碑,镌“李自成坟”。清末有俗语:“皇帝坟,似蛇形,越长越长,墨青墨青。”(注:“墨青”一指坟周草木葳蕤,一谐“灭清”。)1928年,国民革命军14军49师师长岳森至此凭吊,以高六尺、宽二尺,厚四寸,上镌楷书“李自成之墓”石碑更换原碑。

  1955年6月,县文化科函请省文化局拨款修缮李墓,并由县人民政府主持重修。其时,掘墓验视,土丘之下,有棺室,室内仅存近似尘土的黑色物质一线,锈蚀马钉数颗。据当年参与培修的罗雄飞介绍:在50年代召开民间文学创作会时,有一姓王的农民说,李自成是由他们王姓人安葬的。

李自成墓其他介绍

  明代末年,位于湖北省通山县九宫山麓牛迹岭。面积约8000平方米。是著名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的殉难处。

  李自成(1606~1645),名鸿基,陕西米脂人,号称闯王。李自成以“均田免赋”为号召,举行农民起义,经十余年转战。崇祯十七年(1644),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继而攻占北京,推翻明王朝。清军入关,李自成率军迎战山海关。后战败,退出北京。大顺永昌二年(1645)5月,李自成由武昌挥师东下南京,在九江与清军遭遇,战败后取道大冶、经保安、咸宁入通山,渡富水,直奔九宫山,在李家铺遭清军围击,单骑误入葫芦槽,被小源口寨勇头目程九伯杀害。

  李自成墓曾长期湮没于荒山野草之中,新中国成立后,经过考证和研究,确定了墓葬位置,对陵园进行了重新修整,建有牌楼、祭台、墓冢、激战坡和陈列馆等,整体建筑朴实大方。墓冢为椭圆形,用麻石护砌,底径4~6米,残高2.5米,墓前立郭沫若手书“李自成之墓”碑。

  1988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李自成墓”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

我要对“李自成墓”发表赞美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