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恩楼旅游景点介绍
迎恩楼,位于湖北省仙桃市古城东门,座落在大、小莲池其间,四面环水,风景秀丽,是唐朝复州刺吏狄梁公问政处遗址。现建筑为当地政府1998年在原址重新修建,占地面积800平方米。同时修建的还有双莲桥、仁风门牌坊和狄梁公问政亭等建筑。
迎恩楼历史沿革
唐垂拱四年(688年),狄梁公来复州(今沔城)任刺史,非常注重农业,他根据复州水患濒繁的特点,动员百姓疏通沟渠,治理河道,兴建㎡闸,防止渍涝;加固堤防,抵御洪水,因而保证了农业丰收。同时,他还大力振兴商贸,发展经济,做到了“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为了让百姓安居乐业,他还清理词讼,除暴安良。他常说:“为官者唯记三事:曰清(廉洁)、曰慎(谨慎)、曰勤(勤苦)”。因而时刻注意律已,并把百姓疾苦挂在心头。他常去八卦㎡前查访民情和研讨政事,深得百姓拥戴,人们都称他是仁政、清廉、爱民如子的父母官。后来,沔城人怀念狄梁公的政绩,在大小莲花池之间八卦㎡西头南侧,修建了一座八角亭,匾额上书“唐刺史狄梁公问政处”。乾隆三年建为楼,上覆筒瓦,易名“迎恩楼”,即对狄梁公有感恩之意。
狄梁公(607-700),即狄仁杰,字怀英,山西太原人。唐朝大臣,曾任宰相。武则天即位时,狄梁公犯颜直谏,阻止武则天乱杀无辜、欲把唐朝江山传给武氏家族,引起武则天不满。加之被来俊臣诬害,以致贬任彭泽令,转任魏州刺史、幽州都督、复州刺史。神功元年(697年)复相。后加封为“梁国公”。
沔城东门,原名大东门,为纪念狄梁公改称为“仁风门”。此后,凡来沔城上任的县官、州官、府官,均乘船由通州河的官路起坡,走红花堤,过八卦㎡,经狄梁公问政处,从“仁风门”进城,旨在效法狄梁公从仁政、立仁风。
1998年,沔城镇委、镇政府在狄梁公问政处遗址上,兴建了迎恩楼、双莲桥及仁风门牌坊,两柱上书“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2003年,在原八卦㎡东侧修建了狄梁公问政亭。
迎恩楼其他介绍
迎恩楼,座落在大、小莲池其间,四面环水,风景秀丽,是唐朝复州刺吏狄梁公问政处遗址。
狄梁公(607-700),即狄仁杰,字怀英,山西太原人。唐朝大臣,曾任宰相。武则天即位时,狄梁公犯颜直谏,阻止武则天乱杀无辜、欲把唐朝江山传给武氏家族,引起武则天不满。加之被来俊臣诬害,以致贬任彭泽令,转任魏州刺史、幽州都督、复州刺史。
神功元年(697年)复相。后加封为“梁国公”。
唐垂拱四年(688年),狄梁公来复州(今沔城)任刺史,非常注重农业,他根据复州水患濒繁的特点,动员百姓疏通沟渠,治理河道,兴建剅闸,防止渍涝;加固堤防,抵御洪水,因而保证了农业丰收。同时,他还大力振兴商贸,发展经济,做到了“生意兴隆
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为了让百姓安居乐业,他还清理词讼,除暴安良。他常说:“为官者唯记三事:曰清(廉洁)、曰慎(谨慎)、曰勤(勤苦)”。因而时刻注意律已,并把百姓疾苦挂在心头。他常去八卦剅前查访民情和研讨政事,深得百姓拥戴,人们
都称他是仁政、清廉、爱民如子的父母官。
后来,沔城人怀念狄梁公的政绩,在大小莲花池之间八卦剅西头南侧,修建了一座八角亭,匾额-“唐刺史狄梁公问政处”。乾隆三年建为楼,上覆筒瓦,易名“迎恩楼”,即对狄梁公有感恩之意。
沔城东门,原名大东门,为纪念狄梁公改称为“仁风门”。此后,凡来沔城上任的县官、州官、府官,均乘船由通州河的官路起坡,走红花堤,过八卦剅,经狄梁公问政处,从“仁风门”进城,旨在效法狄梁公从仁政、立仁风。
1998年,沔城镇委、镇政府在狄梁公问政处遗址上,兴建了迎恩楼、双莲桥及仁风门牌坊,两柱-“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2003年,在原八卦剅东侧修建了狄梁公问政亭。
如今,迎恩楼已成为一个二星级旅游宾馆,可容纳100余人食宿,是集休闲度假、娱乐、美食、会议培训、商贸洽谈等为一体的最理想处所。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迎恩楼”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