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景点>湖南省>永州市>道县旅游景点

玉蟾岩遗址

玉蟾岩遗址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玉蟾岩遗址景点照片

玉蟾岩遗址旅游景点介绍

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玉蟾岩遗址,位于湖南省道县寿雁镇白石寨村附近,出土了世界上发现最早的人工栽培稻标本,刷新了人类最早栽培水稻的历史纪录。

  玉蟾岩遗址在世界稻作农业文明起源,及人类制陶工业起源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被誉为“天下谷源、人间陶本”。

  玉蟾岩前后有两个洞口。前洞坐南朝北,洞口呈半圆形,上有莹白的巨大钟乳石悬挂,远远看上去像极了蛙类的鼻子,当地居民将其命名为蛤蟆洞、麻拐岩、拐子岩,文人则美其名为玉蟾岩 。

  玉蟾岩遗址是于1988年发现的,1993年、1995年湖南省考古研究所的专家先后两次对这个遗址进行过发掘,出土了大量的石器、棒器、动物骨头残骸、种子,栽培水稻的谷壳标本和陶器。

  玉蟾岩遗址在1995年和2001年分别被评为“95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和20世纪100项重大考古发现。200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1年10月18日,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玉蟾岩遗址地理位置

  经过1993年、1995年、2004年等三次考古发掘的玉蟾岩遗址,位于道州寿雁镇白石寨村附近,具有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文化特征。三次考古发掘均出土了陶片,但分属不同的个体。

  1993年,考古队员在漂洗玉蟾岩遗址近底部的文化层土样中发现二枚稻壳,颜色呈黑色。1993年出土的陶片大致也可复原成釜形器,形态类同,个体略小。北京大学碳十四实验室对1993年玉蟾岩出土的陶片进行质谱加速器碳十四年代测定,确定了四个数据。其中用陶片上的腐殖酸测定年代距今12320+-120年;用陶片基质测定年代距今14810+-230年;用同位层的木炭测定年代距今14490+-230年。这是当时世界发现烧制最早的陶片。

  1995年出土陶片可复原成一件釜形器。陶釜为侈口,圆唇,斜腹壁,尖圜底。1995年,在层位稍上的文化胶结堆积的层面中发现了二枚稻壳,颜色呈灰黄色。

玉蟾岩遗址所获荣誉

  2021年10月,被评为“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玉蟾岩遗址其他介绍

  玉蟾岩遗址

  新石器时代。

  位于湖南省道县延寿镇白石寨村,在此发现了时代最早的栽培稻等实物标本。

  玉蟾岩洞穴,当地俗称为-洞。洞穴高于地面约5米,洞口部分宽约12~15米,进深6~8米,洞口方向为东南。洞口前地势平坦开阔,阳光充足,适宜人类居住。遗址首次发现于1980年,曾多次进行调查。1993年、1995年两次进行了考古发掘。

  遗址的文化层厚1.2~1.8米,地层保存基本完好。清理的生活遗迹主要为烧灰堆,灰堆一般直径40~50厘米,厚不足10厘米。生产工具主要是石制品和骨、角、牙、蚌制品。石制品全部打制,有石核、石片、砍斫器、刮削器、切割器、石刀、锄形器等,制作粗陋。

  遗址中有大量动物残骸,哺乳动物达20余种,如有水鹿、梅花鹿、赤麂、小麂等;食肉类动物也很丰富,如熊、水獭、猪獾、狗獾、貂、大小灵猫,以及猪、牛、竹鼠、豪猪等;另外还有鲤、草、青鱼类。

  最重要的发现是水稻谷壳遗存,一颗为栽培稻,尚保留野生稻、籼稻及粳稻的综合特征。这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的人工栽培稻标本,是探索稻作农业的起源、时间、地点及水稻演化历史的实物资料。此外出土的火候很低,质地疏松,外表为黑褐色的陶片,对探讨制陶工艺的起源发展也有重要价值。

  2001年6月25日,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号为91.I-91。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玉蟾岩遗址”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

  白石寨村——白石寨村是湖南省永州市道县寿雁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区划代码为431124102265,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431124。邮政编码为425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746 ,车牌号码为湘m。白石寨村与豪福村、空树岩村、水尾洞村、水源头村、乐海村、安村村、牛路口村、新长田村、深田村、团结村、东升村、金家寨村、发展村、高枧村相邻。…白石寨村详细介绍

我要对“玉蟾岩遗址”发表赞美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