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旅游景点介绍
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洞庭北路,地处岳阳古城西门城墙之上,紧靠洞庭湖畔,下瞰洞庭,前望君山;始建于东汉建安二十年(215年),历代屡加重修,现存建筑沿袭清光绪六年(1880年)重建时的形制与格局;因北宋滕宗谅重修岳阳楼,邀好友范仲淹作《岳阳楼记》使得岳阳楼著称于世。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与湖北武汉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是“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古代四大名楼之一,世称"天下第一楼"。
岳阳楼主楼为长方形体,主楼高19.42米,进深14.54米,宽17.42米,为三层、四柱、飞檐、盔顶、纯木结构,楼中四根楠木金柱直贯楼顶,周围绕以廊、枋、椽、檩互相榫合,结为整体;顶覆琉璃黄瓦,构型庄重大方。岳阳楼内一楼悬挂《岳阳楼记》雕屏及诗文、对联、雕刻等;二楼正中悬有紫檀木雕屏,上刻有清朝书法家张照书写的《岳阳楼记》;三楼悬有毛泽东手书的杜甫《登岳阳楼》诗词雕屏,檐柱上挂“长庚李白书”对联“水天一色,风月无边”,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岳阳楼作为三大名楼中唯一保持原构的古建筑,独特的盔顶结构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及能工巧匠的精巧设计技能。
1988年1月,岳阳楼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同年8月,岳阳楼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保护区。 2005年1月30日,岳阳楼入选湖南十大文化遗产。 2011年9月,岳阳楼景区被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正式批准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岳阳楼历史沿革
东汉建安二十年(215年),岳阳楼为东汉末年横江将军鲁肃始建的“阅军楼”。
西晋时期,称鲁肃阅军楼为“巴陵城楼”。
东晋义熙年间(405年~418年)以前,曾被毁无楼。
南朝宋元嘉三年(426年),重修巴陵城楼,楼由军事设施转变为观赏楼;同年,诗人颜延之路经巴陵,作《始安郡还都与张湘州登巴陵城楼作》诗,诗中有“清氛霁岳阳”之句,“岳阳”之名首次见于诗文。南朝宋元嘉十六年(439年),分长沙郡北部的巴陵、蒲圻、下隽及江夏郡的沙阳县置巴陵郡,扩建郡城时,对岳阳古城楼(巴陵城楼)有所修葺。
唐贞观年间(627年~649年),重修岳阳古城楼(巴陵城楼),使楼阁初具规模。
唐开元四年,中书令张说再次扩建,取名南楼,又名岳阳城楼。
唐天宝年间(742年~756年),重加版筑府城,重修岳阳楼。
中唐(766年~835年)时期,诗仙李白赋诗后定名“岳阳楼”。
北宋庆历五年(1045年),岳州知军州事滕宗谅重修岳阳楼,并拟修筑偃虹堤。
北宋元丰元年(1078年)十月,岳阳楼毁于火灾;元丰二年(1079年),岳州代理知州军郑民瞻重修岳阳楼。
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岳州知州军孙勰重修岳阳楼。
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岳阳楼损于大火。
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湖广总领所干办公事范漴重修岳阳楼。
南宋庆元四年(1198年),岳州知州军翁忱主持重修岳阳楼。
南宋嘉定十七年(1224年),岳阳楼毁于大火。
南宋宝庆元年至端平年间(1225年~1236年),重修岳阳楼。
南宋嘉熙元年(1237年),岳阳楼毁于大火。
南宋淳祐十一年(1251年),岳州知州军赵汝归重修岳阳楼。
元至元年间(1264年~1294年),岳州路达鲁花赤总管李应春重修岳阳楼。
明洪武年间(1368年~1398年),重修岳阳楼。
明宣德元年至正统三年(1426年~1438年),明威将军刘彦真整修岳阳楼。
明成化七年(1472年),岳州知府吴节重修岳阳楼,楼刚成时即被雷火击中,致使楼仅剩两层;成化八年(1472年),小修岳阳楼。
明正德年间(1506年~1521年),岳阳楼毁于大火。
明嘉靖二年(1523年),岳州知府韩士英重修岳阳楼,编刻有《岳阳楼诗集》;嘉靖六年(1527年),岳州大水成灾,岳阳楼楼柱被雷击破;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岳州知府李临阳重修岳阳楼。
明隆庆元年(1567年),岳州知府李时渐缮修城垣,重修岳阳楼。
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重修岳阳楼。
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闯王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攻占岳州,岳阳楼毁于兵火;崇祯十一年(1638年),推官陶宗孔重建岳阳楼,楼左筑掌大室,附筑仙梅堂。
清顺治五年(1648年),岳阳楼毁于兵火;顺治七年(1650年),岳州知府李若星重修;顺治十四年(1657年),岳阳楼毁于大火。
清康熙二年(1663年),重修岳阳楼;康熙三年(1664年),岳州古城岳阳门倒塌,门上岳阳楼遂毁;康熙八年(1669年),巴陵知县李炘重建岳阳门,重修岳阳楼;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春,岳州知府李遇时、巴陵知县赵士珩倡捐重建岳阳楼,除修葺主楼外在楼左的净土庵废址上构室三间,在楼右仙梅亭的废址上重修仙梅亭;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岳阳楼毁于大火;康熙四十年(1701年),岳州知府孙道林不忍胜景泯灭,倡建修葺岳阳楼,未及竣工即被洪水冲塌。
清乾隆五年(1740年),经湖广总督班第奏准,拨舵杆洲岁修银六千多两修缮岳州府城,并重修岳阳楼,由岳州知府田尔易、巴陵知县张世芳承建,此次重建的岳阳楼其制三层,楼右侧建有客馆;乾隆七年(1742年),岳州知府黄凝道对岳阳楼进行了小规模的修葺,并遣使去京请书法家张照书题写了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每字五寸见方,刻于十二块紫檀木匾上,即“《岳阳楼记》雕屏”,还于岳阳楼北侧重建了客馆前厅;乾隆四十年(1774年),岳州知府兰第锡、巴陵知县熊懋奖重修岳州府城,重修岳阳楼,并于楼右侧建“望仙阁”,于楼左侧重建“仙梅亭”。
清道光元年(1821年),岳州知府翟声焕发起倡捐,全面修葺岳阳楼,数月后楼基出现崩裂。翟声焕卸任后,新任岳州知府志勤继续劝捐修整,并重修岳阳楼泊岸;道光九年(1829年),岳州知府吕恩湛劝捐补葺岳阳楼、仙梅亭;道光十九年(1839年)十二月,岳州代知府翟声诰修葺岳阳楼,拆修湖边码头,修缮楼下瓮门,左右各修三层石堤,修复望仙亭并改名斗姆阁,于仙梅亭左建景燕楼,不久废坏;道光二十年(1830年)春,岳州知府兼岳州府督粮通判狄自检重修岳阳楼楼基岳阳门。
清咸丰二年(1852年),岳州知府廉昌、巴陵知县胡方谷重修岳阳楼;咸丰中期,清军与农民起义政权太平天国军在岳州交战数十次,岳阳楼遭兵火损坏。
清同治六年(1867年),总督曾国荃拨岳卡厘税重修岳阳楼,将“斗姆阁”改建为“三醉亭”,诗人何绍基书“留仙亭”字匾悬于亭额,于岳阳楼二楼辟一阁道通三醉亭,并修葺仙梅亭;同治十二年(1873年),岳州知府张德容劝捐加固岳阳楼楼址,重建宸翰亭。
清光绪初年,岳阳楼有损无修,一片衰败;光绪三年(1877年),岳州知府黄河青主持小修岳阳楼;光绪六年(1880年),岳州知府张德容重建岳阳楼,为稳固楼基将楼址东移六丈有余,楼顶的玻璃筒瓦全用桐油石灰调拌,隔瓦则以铁铆连结,楼前石砌泊岸和城墙雉堞,以糯米粉调细瓷灰修砌,刀斧不能入。
中华民国初年,岳阳楼屡遭兵祸,仅存钟鼓及吕祖像,前贤题咏无一见存。
民国九年(1920年),岳阳知县鲁荡平主持小修岳阳楼。
民国十一年(1922年),湘军进占岳阳,岳阳楼窗梁栋柱等多半被毁。
民国十三年(1924年),葛应龙拟筹款重修岳阳楼未果。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湖南省政府拨款重新修葺。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2月17日,岳阳楼重修竣工并举行落成典礼。
1949年7月,岳阳县全境解放,岳阳楼被岳阳县人民政府接管。
1950年4月,岳阳县人民政府在岳阳楼南侧地坪建设有革命烈士纪念亭,拨款对岳阳楼及其辅亭进行维修,补葺、更换残损、腐朽的小型构件,加固主梁,以桐油油刷楼体,清除楼、亭周围的杂草荆棘,修整通往楼台的道路;岳阳楼一带被辟为观览风景、凭吊革命烈士的地方。
1952年5月20日,湖南省文委会委员李洞庭在岳阳考查后提出,岳阳楼“应保护,有名胜与古迹两种价值”;鉴于岳阳楼已20多年未进行大的修葺,“翎瓦渗漏,基地坍塌”,“各层皆有损毁”,“文诗联语之木刻板损毁殆尽”,提议拨款修葺,择人管理。
1955年,湖南省、岳阳县人民政府拨款整修岳阳楼主楼及沿湖驳岸和城墙。
1957年,文化部拨款20万元,用于加固岳阳楼基,增建附属设施,拆除了连通岳阳楼与三醉亭的阁道,对楼、亭进行全面整修、油漆;以花岗石修砌了第一平台挡土墙,开辟出第二平台,筑砌沿湖驳岸;在第一平台南、北两端各增建牌坊门一座;在岳阳门外石阶临湖处新建临水园门;拆除了岳阳楼附近的部分民房,移栽树木花草,使岳阳楼的环境得到初步改善。
1958年7月,岳阳楼管理所正式成立;湖南省文化局拨专款,开辟第三平台,新建岳阳楼管理所办公楼,修筑围墙,在“巴陵胜状”门楼至楼台南端石阶间,架设近50米长的葡萄棚走廊,走廊两侧开辟花园、苗圃,增设游艺室与旱冰场;湖南省博物馆拨出一批文物,陈列在岳阳楼内,供游人鉴赏,岳阳楼成为小型园林公园,对外售票开放。
1961年,文学家郭沫若书“岳阳楼”字匾悬挂于岳阳楼上。
1962年,岳阳楼本醉亭西北部基础下沉,地面拆裂,湖南省文化局拨款重新加固了楼台基础;朱德题写“怀甫亭”名,匾悬亭额。
1965年,岳阳楼南侧泊岸被洪水冲塌,第一平台地面局部沉陷,引起地面及城墙开裂,岳阳楼三楼屋面漏雨,梁架结构受到侵蚀,仙梅亭因基础沉陷向西面倾斜,三醉亭前地面下沉。
1966年9月,岳阳楼管理所机构瘫痪,岳阳楼公园被改称为“人民公园”,部分文物遭到破坏。
1970年初,湖南省革委常委拨款全面重修岳阳楼。
1983年,国务院拨专款对岳阳楼落架大修,将构件按原件复制更新,保存了55%以上构件原物;一楼民国时加砌的三面砖墙换为明清式样的贴金雕花门窗;二楼镶嵌有清代书法家张照书《岳阳楼记》雕屏原物;三楼镶嵌毛泽东书杜甫《登岳阳楼》诗雕屏。
1984年5月1日,岳阳楼全面重修工程竣工并对外开放。
1986年,岳阳楼管理所对楼亭、城墙、牌坊、门楼等均以油漆、涂料进行粉刷、保养;将岳阳楼东面地坪改建为花园,修建了两组对称式的花坛,铺砌仿古砖石地面500平方米,安装唐式庭园路灯4套;在公园内修筑卵石游路3条,共长800余米,铺修水泥混凝土地面1000平方米。
1989年,岳阳楼管理所在文物保养中发现,岳阳楼主楼局部构件有不同程度残损,第一、二层屋面的筒瓦、勾头有10多处龟裂、脱落,望板椽子因浸雨而霉变,少数部位腐朽;第三层彩绘天花板被雨水浸污;部分木构件油漆脱落,二楼西南内柱油漆蒙皮起卷。同年,对岳阳楼及仙梅、三醉、怀甫亭进行修葺、油漆,并查治了保护范围内的白蚁。
1991年4月2日,中共岳阳市委办公室、岳阳市政府办公室联合发文,成立了岳阳楼景区建设委员会和资金筹集委员会。
1992年8月15日,小乔墓迁地重修工程动工,岳阳楼管理所在岳阳楼公园北端修建墓堆、墓庐。
1993年8月8日,新建的小乔墓正式向游人开放,占地面积1680平方米,为岳阳楼新景点之一;同年9月,岳阳楼回廊式碑廊主体工程重修竣工。
1995年,回廊式碑廊正式向游人开放,共陈列碑刻139件,刻石158方,其中74件为此次重新镌刻。
2007年7月3日,郭沫若题写“岳阳楼”匾额重挂于岳阳楼顶楼东侧,匾长5.12米、宽1.34米、重250公斤,由7块金丝楠木制作,堪称“三湘第一匾”。
岳阳楼历史文化
滕宗谅《临江仙·巴陵》
湖水连天天连水,秋来分外澄清。君山自是小蓬瀛。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帝子有灵能鼓瑟,凄然依旧伤情。微闻兰芷动芳馨。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吕洞宾《绝句》
朝游北越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三入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白居易《题岳阳楼》
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倚曲栏。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
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此地唯堪画图障,华堂张与贵人看。
杜甫《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范仲淹《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袁中道《游岳阳楼记》
洞庭为沅湘等九水之委,当其涸时,如匹练耳;及春夏间,九水发而后有湖。然九水发,巴江之水亦发,九水方奔腾皓淼,以趋浔阳;而巴江之水,卷雪轰雷,自天上来。竭此水方张之势,不足以当巴江旁溢之波。九水始若屏息敛衽,而不敢与之争。九水愈退,巴江愈进,向来之坎窦,隘不能受,始漫衍为青草,为赤沙,为云梦,澄鲜宇宙,摇荡乾坤者八九百里。而岳阳楼峙于江湖交会之间,朝朝暮暮,以穷其吞吐之变态,此其所以奇也。楼之前,为君山,如一雀尾垆,排当水面,林木可数。盖从君山酒香、朗吟亭上望,洞庭得水最多,故直以千里一壑,粘天沃日为奇。此楼得水稍诎,前见北岸,政须君山妖蒨,以文其陋。况江湖于此会,而无一山以屯蓄之,莽莽洪流,亦复何致。故楼之观,得水而壮,得山而妍也。
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昔滕子京以庆帅左迁此地,郁郁不得志,增城楼为岳阳楼。既成,宾僚请大合乐落之,子京曰:“直须凭栏大哭一番乃快!”范公“先忧后乐”之语,盖亦有为而发。夫定州之役,子京增堞籍兵,慰死犒生,边垂以安,而文法吏以耗国议其后。朝廷用人如此,诚不能无慨于心。第以束发登朝,入为名谏议,出为名将帅,已稍稍展布其才;而又有范公为知已,不久报政最矣,有何可哭?至若予者,为毛锥子所窘,一往四十余年,不得备国家一亭一障之用。玄鬓已皤,壮心日灰。近来又遭知己骨肉之变,寒雁一影,飘零天末,是则真可哭也,真可哭也!
主词条:范仲淹
范仲淹(989年-1052),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北宋改革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文学家、思想家。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权知开封府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庆历三年(1043年),元昊请求议和,西方边事稍宁,仁宗召范仲淹回京,先授枢密副使,之后拜为参知政事,九月,范仲淹等人发起“庆历新政”。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自请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在扶疾上任的途中逝世,年六十四。累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岳阳楼所获荣誉
2001年1月11日,岳阳楼景区被中国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2005年1月30日,岳阳楼入选湖南十大文化遗产。
2011年9月,岳阳楼景区被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正式批准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岳阳楼其他介绍
岳阳楼坐落于湖南省洞庭湖畔、岳阳市西门的城墙上。
岳阳楼与武昌的黄鹤楼、南昌的腾王阁齐名,并称为中国长江流域的“三大名楼”。登楼俯瞰洞庭湖,水面烟波浩淼,苍苍茫茫,水天一色,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美誉。
岳阳楼传说是三国时吴国著名将领鲁肃训练水师的阅兵台。至唐开元四年(716年),中书令张说谪守岳州,在此修建楼阁,正式定名为“岳阳楼”。同时代的诗人杜甫有诗《登岳阳楼》曰:“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圻,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宋庆历五年(1045年),腾子京守巴陵郡时重修岳阳楼,并请范仲淹作千古名作《岳阳楼记》。范氏在文中不仅将四周的景物、早晚晴雨等各种感触描写得淋漓尽致,且文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更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使之脍炙人口,传扬中外,岳阳楼亦因此声名远播。
现存的岳阳楼是清同治六年(1867年)重新修葺的,占地240平方米,深宽各三间,三层三檐,通高19.72米,木结构。楼顶似古将的头盔,黄琉璃瓦,飞檐高翘,屋脊装饰有各种动物,楼的每角立有一彩釉飞凤。二楼有明廊环绕,可凭栏远眺。棂窗格门雕饰精美,柱、枋、梁、架朱漆彩绘,富丽堂皇,气宇非凡。
楼的一层正厅悬挂着清朝人张照书的《岳阳楼记》木刻屏;二楼存历代名家的诗文、匾额、联语;三楼正面有一座神龛,里边放置吕洞宾的塑像,塑像全身饰有金粉,神态飘逸,宛似仙人。楼前有宋代铸造的三足狮环铁镬两座,各重千余斤。楼的两侧有仙梅亭和三醉亭,与主楼相互衬托,相得益彰。仙梅亭建于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传说在施工中获得一块大青石,青石上刻有花纹,酷似枯梅,当时的人视之为仙迹,等到亭子建成以后,就将此石竖立在亭中,此亭也因此名为“仙梅亭”。亭高60米,六方形,双重檐攒尖顶,檐角高翘,玲珑素雅。三醉亭建于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原名“望仙阁”,后改为“斗姆阁”,用以专门祭祀北斗星神。同治六年(1867年)重新修茸时,取《吕洞宾三醉岳阳楼》故事之意,命名为“三醉亭”。岳阳楼前数十步,有一二层平台,滨湖处建有石栏,南北各立有一门,门额上分别书写着“南极潇湘”、“北通巫峡”,楼旁种植有许多树木、花草,近处还有宋代的铁梢、铁枷,以及多处各代的石刻。附近更有鲁肃墓、小乔墓及岳阳文庙、慈氏塔等名胜古迹。(国家文物局)
用时参考
3小时
交通
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距离市区约6公里
在市区乘坐15、19、31、50、游2路公交车,在“岳阳楼公园”站下车即到。
门票
成人票80元
学生和60岁以上老人凭证半价,身高1.2米以下儿童和70岁以上老人(凭证)免费。
开放时间
1.旺季(5月1日~9月30日)
景区参观时间:07:00~18:30
主楼参观时间:07:00~18:30
2.淡季(10月1日~4月30日)
景区参观时间:07:30~18:00
主楼参观时间:07:30~18:00
景点位置
岳阳市岳阳楼区洞庭北路60号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岳阳楼”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