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景点>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旅游景点

金陵机器制造局厂房遗迹

金陵机器制造局厂房遗迹景点照片

金陵机器制造局厂房遗迹旅游景点介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陵机器制造局位于南京市秦淮区中华门外,与大报恩寺遗址公园毗邻,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金陵机器制造局是中国民族工业先驱,南京第一座近代机械化工厂,也是中国四大兵工厂之一,素有“中国民族军事工业摇篮”之誉,也是中国最大的近现代工业建筑群。

  金陵机器制造局诞生于清朝同治四年(1865年),李鸿章由江苏巡抚升任代理两江总督,在聚宝门(今中华门)外扫帚巷东首西天寺的废墟上兴建厂房,开办金陵机器制造局。清朝光绪十四年(1888年),金陵机器制造局为中国最先制造出第一门带车轮移动的架退克鲁森式膛炮,口径37mm,2磅后装线膛,声名远扬。

  2017年12月,被列入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名单 ;2018年1月,被列入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第一批)名单 ;2018年11月,被列入第二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

金陵机器制造局历史沿革

  1865年(清朝同治四年)5月,李鸿章代理两江总督,移营南京。在南京在聚宝门(今中华门)外扫帚巷东首西天寺的废墟上兴建厂房,筹建金陵制造局,亦称金陵机器局,简称金陵制造局。

  1866年8月,兴建工程完工。直隶州知州刘佐禹担任金陵制造局的第一任总办,李鸿章于9月奏请给英人马格理三品顶戴,道员虚衔以资奖励。聘为督办。常年额定经费银10万两,其中江南海关拨解制造二成洋税银五万两,江南筹防局拨银三万两,扬州淮军收支局拨银二万两。开工之时,有员工役夫、匠目、亲兵约四百人。

  1866年12月李鸿章调任湖广总督,专任剿捻事宜。苏州洋炮局移入,由刘佐禹任总办,马格里任督办。设机器厂、翻砂厂、熟铁厂和木作厂,制造开花炮弹、抬枪和铜帽等产品。投产时,有员工兵夫约400人。

  1869年,金陵制造局已能制造多种口径前膛炮、炮弹以及炮车和枪弹。

  1870年7月,在通济门外神木庵旧址兴建火箭分局。同年11月添造铁炉房5间,汽炉房1所,砌炉12座。

  1871年9月,在通济门外九龙桥兴建火药局,后于1875年(光绪元年)被焚毁。

  1872年,添造翻砂厂屋6间,翻砂坑屋1间。

  1873年,马格里受命赴欧洲,于1874年从英国、德国和瑞士购回一批机器,进行安装使用。这是金陵制造局建成后进行的第一次扩充,使制造能力提高一步,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874年为筹设江防,设立乌龙山机器局,款项由江防炮台附销。两江总督李宗羲饬金陵机器制造局造水雷数十座,洋式火箭(HaleRockets)一千枝。制造出三尺喷筒,用火药发射的火箭1000支。马格里早年从事军医,不精通制造技术,在金陵制造局监造的68磅子大炮。

  1875年,郭道直任总办。1月在大沽炮台试放大炮,有2门68磅炮弹的炮身炸裂,当场炸死士兵7人,马格理又试放南炮台的一门,又同样爆炸,但没有伤人。马格理不肯认错,8月7日,李鸿章将其撤职。其余4门均成废铁。

  1879年2月,乌龙山机器局并入金陵制造局。当时有机器3厂,翻砂,熟铁木作各2厂及火箭分局。乌龙山机器局系因筹备江防需要,于1874年在南京郊外建立。接收后,由金陵制造局承担江防炮台军火制造任务,经朝廷批准,给金陵制造局常年额定经费10万银两,其中每年由江海关拨银5万两、江南筹防局拨银3万两、扬州淮军收支局拨银2万两。从此,金陵制造局经费有了固定来源。

  1881年,金陵制造局仿制成功美式加特林机关炮(亦称十门连珠格林炮)。同年11月2日两江总督刘坤一提出奏章,建议在金陵设厂制造洋火药。

  1882年春季由洋匠购买机器,7月开始兴建洋火药厂(黑火药)。建造提硝,提磺,烧炭和药,磨炭,碾磺,碾药等各厂,及洋匠住所,局屋,药库,木铁工作等。厂内并开发引河,修筑码头。由刘坤一向德商瑞生洋行(J.J.Buchheister&Co.)采购,瑞生洋行又转向英商黑鲁洋行(S.P.&HallCo.)向英国购得每日生产1,000磅火药的全套机器,并由洋行的波列士哥德(G.Bracegirdle)负责设计监工。金陵制造洋火药局的建设工程,由孙传樾、郭道直和龚照瑗等人负责。厂址在南京通济门外七里街靠近九龙桥的地方。厂内另设总办、会办,常年经费四万两。

  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金陵制造局生产的军火在此次战争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两江总督左宗棠奏请由江海关每年拨5万两,江南筹防局拨3万两,扬州淮军粮台拨2万两,共10万两作为常年经费,从美国购进机器50多台,进行扩建,并奏准每年增拨经费5万两,使该局能“放手制造”。扩建工程于1887年竣工,共支银10.046万两,金陵制造局又得到一次较大的扩充。

  1884年洋火药厂于5月完工,共销银182,266两。6月法国进攻镇南关。8月23日法国舰队攻入马尾,福建海军全军覆没,马尾船政局从此一蹶不振。8月26日清政府向法国宣战。

  1884年,仿制成功德国克鲁森式37毫米2磅子后膛炮和美式诺登飞多管排列机枪(亦称四门神机连珠炮)。至此,金陵制造局已发展成为既可生产劈山炮、24磅子生铁开花炮、12磅子来福铜炮等前膛炮,亦可生产山炮、十门连珠格林炮、四门神机连珠炮等后膛枪炮,并能配套生产炮弹和炮架。金陵制造局出品,除供应南洋、北洋各防营使用外,还接受各省防营订货。

  1885年3月23日法军进攻镇南关。老将冯子材协调各部,身先士卒,击败法军。造成镇南关大捷,并攻克谅山。曾国荃奏,去年法事方急,自六月以来,供广东12磅来福铜炮10尊,云南后膛炮4尊,浙江过山炮20尊,台湾2磅后膛炮6尊,10管格林炮(GatlingGun)10尊,4门神机炮(NordenfeldtGun)4尊,湖北24磅洋生铁开花炮5尊,北洋2磅后膛炮6尊,江西劈山炮10尊,前膛抬炮100尊。张之洞欲借神机炮供冯子材出关作战,曾国荃答神机炮为铭传所订,本局因经费有限,未曾多造,而台局更急,不敢与拨。

  1885年7月,因为出产洋火药数量太小,进行扩建。添新碾八副,还相应增配各种机器,主要是压药、光药、烘药、六角饼药等,同时添购车、刨、钻、锯各种机床,增设汽机和汽炉,全由瑞生洋行从国外进口。购置机器设备和运费共享库平银51,716两,添建厂房三万两,共需银八万余两。1886年6月底竣工。连同原有的旧碾四副,共八副生产碾盘,尚存新碾四副,留待以后备用。常年经费增至五万二千两。

  1886年,两江总督曾国荃抽调晚清时代名科学家徐寿之子徐建寅,到金陵机器员担任会办。徐建寅以自己的才干受到金陵制造局总办郭道直的敬重。徐建寅主持技术工作,利用局中设备练成铸钢,并制出新式后膛抬枪。徐建寅也是晚清一代著名的科学家,他在金陵制造局工作三年(1886年-1888年),贡献极大。

  1888年,金陵制造局仿制成功马克沁单管机枪(亦称赛电枪),这是中国制成的第一代重机枪。至1896年,十门连珠格林炮、四门神机连珠炮和赛电枪相继停造,遂制造抬枪及l磅子快炮。

  1892年该年制成10门连珠格林钢质炮12尊,4门神机连珠钢质炮12尊,另有前年留下之6门神机连珠钢质炮2尊。另造过山炮58尊及炮弹,各式炮车附件等。后膛洋抬枪70杆,子弹4万5千,重填子药毛瑟子弹14万5千。

  1894年郭道直为总办。9月15日日军攻陷平壤。四品京堂盛宣怀12月致张之洞电,此次打仗,惟抬枪能制胜。金陵制造局所造后门抬枪能及远,较快炮得力,乞速饬局多多赶造。每日夜能造几杆?每杆需合价若干?

  1894年,金陵制造局建立东子弹厂,采用无烟药装弹,这是制造技术上的一大进步。此时,员工发展到1200多人,比韧创时期增加近两倍。是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金陵制造局生产的后膛抬枪显示了威力,受到使用防营的赞赏。局中工匠唐坤明,设计制造出一种威力较大的新式快炮,送大沽炮台和沿海地区使用,杀伤力很强,人称唐为“金陵巧匠”。

  1895年1月日军由山东半岛登陆,抄袭威海卫,并封锁港口,丁汝昌所部之北洋舰队于港中全军覆没。1月刘坤一饬张国林送20杆金陵抬枪往天津。7月张之洞在奏折中说金陵机器局规模颇小,机器未备,所出枪炮无多。其设局之处,四面皆限于地势,不能展拓。

  1896年制成10门连珠格林钢质炮16尊,4门神机连珠钢质炮15尊,新式后膛抬枪67杆,洋式前膛抬枪3杆。另造炮及炮弹,各式炮车附件等。

  1896年制成10门连珠格林钢质炮10尊,4门神机连珠钢质炮2尊,洋式后膛抬枪140杆,另造炮及炮弹,各式炮车附件等。在美国的密尔瓦基公共博物馆(NunnemacherCollection,MilwaukeePublicMuseum)中有一把金陵制造局所造的抬枪,其枪机是仿自雷明顿(Remington-Lee),制造年份是1897年。口径是.76吋,单发,枪管长59吋。

  1897年制成制成2磅熟铁后膛炮48尊,1磅后膛钢管快炮16尊,洋式后膛抬枪180杆,另造炮弹,各式炮车附件等。

  1898年英人贝斯福(AdmiralCharlesBeresford)在提及金陵制造局时说:“机器多是现代的,头等的,但用来制造过时的无用的军需物品,他们正在大量制造一种小炮,放射大约一磅重的炮弹”,“大部分的机器用来制造抬枪”

  1899年6月刘坤一覆总理衙门电,宁局(金陵制造局)每年可造后膛抬枪180枝,2磅后膛炮48尊,1磅快炮16尊,各项炮弹6万5千颗,抬枪自来火5万粒,毛瑟枪子弹8万1千5百。该年制成洋式后膛抬枪240杆

  1900年吴学廉为总办。

  1903年毛庆蕃为总办。时金陵机器制造局仍在生产抬枪。

  1905年徐乃光为总办。8月,练兵处议奏金陵机器制造局不足之处,该局专造老毛瑟枪子弹,间造三生七至七生六口径各炮,该局规模甚小,机器亦老,工艺未精。军械所房屋不甚坚固,地复卑湿,该管各员又多漫不经意,致所存子弹各项半多锈涩。局务废弛殊甚。

  1907年刘体干为总办。张士珩奉命调查金陵机器制造局现况及整理办法。

  1907年两江总督端方命道员张士珩经理金陵各局,文中说,该局每年只得8万4千两,只能制造老毛瑟子弹250万颗。其各炮台,小轮船亦时有修理,唯规模太小。洋火药局已因节费减造,土火药局现已停造。该局枪子厂机器,汽机及轧片厂汽锅两具,类多年久锈烂。

  1908年端方奏请停造11厘米老毛瑟,因江南新军系领用日本六密里五及德国新毛瑟等项枪枝。12月7日,金陵机器局总办刘体干在上海与德商礼和洋行(Carlowitz&Co.)议定,由该行承办德商侣佛厂(LudwigLoewe)所造最新式自行进子造小口径钢头新毛瑟子机器25部,又有6毫米、5.7毫米各种口径枪子及校准口径冲模样版各一副,还有格林木大小天秤两具。进口购买这些机器设备共计净价175,335马克。双方订立合同后,加立清单,先付定价1/3,计58,445马克。按照当时银行市价,每283马克合规平银100两核算,共合规平银20,651两,增加这一部分新式机器后,金陵机器局成为专造枪子的兵工厂。举凡六密里五,七密里九新毛瑟,曼里夏均可制造。金陵洋火药局由于生产减至五成,重要性日减,南洋大臣端方奏准将其并入金陵机器制造局。

  1909年王若化为总办。

  1910年陆军部命金陵机器制造局归并江南制造局,并建议将其裁撤。

  1911年4月陆军部令金陵制造局停办,由江南制造局接收,后于10月复工。

  1912年,民国成立,由王金海为总办。2月,金陵洋火药局停办。

  1913年陆军部各省兵工厂生产量表中,金陵机器局每月生产79枪弹6万,65枪弹36万,七生半管退炮1尊。

  1913年,金陵兵工厂首先开始生产6寸白浪林手枪(仿造Browning,7.65mm,.32ACPM1900式布朗宁手枪),至1919年开始生产8寸白浪林手枪。

  1914年宾步程为总办。

  1915年2月陆军总长函江苏督理,金陵制造局仿制成功德国七九马克西姆重机枪,并名之华宁。现造成6尊,请就近派员试验。

  1917年王者化为总办。

  1921年4月咸瑶圃为总办。开始生产马克西姆水泠式重机枪,月出3挺。仿造勃郎林手枪。员工约400余人。

  1923年10月刘玉昆为总办。

  1925年6月王烈为总办,9月尹凤鸣为总办。

  1926年4月李斐然为总办。

  1927年,北伐军于3月13日克复南京。4月18日国民党正式发表文告,国民政府决定奠都南京。4月成桄为总办,5月陈钦为总办。该年生产马克西姆水泠式重机枪170挺。

  1928年改辖上海兵工厂,称为上海兵工厂金陵分厂。造82迫击炮弹,30磅及80磅飞机炸弹,每月生产30架马克西姆重机枪,80万发子弹,无烟火药300磅及黄色炸药20余磅。

  1929年6月,改隶兵工署直辖,金陵机器制造局改称为金陵兵工厂,厂长为黄公柱。金陵兵工厂以卍字为厂徽,外国人称之为ReverseSwastika,不明就理的人常将它与纳粹党的党徽混为一谈。除了方向不同之外,实际上卍字标志源自印度,是佛教的图样。有人说它代表佛心。在东方还有类似红十字会,红新月会等组织的红卍字会。卍字一般中国人称为万字,是一个幸运和祥和的象征,和纳粹党毫无关联。

  1931年7月由李承干担任厂长。月出马克西姆水泠式重机枪35挺,修理步枪250枝,日出子弹9万发,50,18公斤炸弹共700颗,每日工作14小时。全厂人数为1100人

  1934年时用节余公款二百余万元将厂房翻新,增购机器设备。分两次征地扩建,第一次征地79市亩,第二次征地144市亩,征地之后,实行公开招标建筑。为避免外国人注目,不登报招标,只在市内贴出"金陵兵工厂招标通告"。

  1935年6月初发出通告,6月20日开标。土方工程由窦永记得标、附属工程由协记得标。扩建工程包括添修旧有的枪厂、冲弹厂、器材厂,以及新建南弹厂、北弹厂、木厂、工具厂和职工住宅、浴室、物料库、试验室等,还购置了机器设备,以扩充生产能力。共享资金200万元﹐其中建筑费用408634元、机器1046部共值1313212元、工具仪器104330元、交通器材9353元、样板样品41612元、图书8408元、家具30368元。

  1935年按德国兵工署赠送之MG08图纸所造之马克辛水泠式重机枪,参照原现造之同式机枪,加以标准化。称为二四式重机枪。开始制造82迫击炮。

  1937年时主要产品为马克西姆重机关枪。金陵兵工厂有员工四千人,八·一三事变(上海抗战)事起,日机屡次轰炸首都南京,兵工厂也被炸数次,器材人员均有损失。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金陵兵工厂被迫西迁重庆,原址被日军占领。9月中旬奉令将枪弹厂西迁重庆与第四川第一兵工厂(后改称20厂)合并,11月15日又奉令将所余厂部一律西迁。在十余天中,将五千余吨的机料,器材,用火车、汽车、轮船、木船分四路运往汉口。12月1日,厂长率领员工全部撤离南京。另有60余吨杂物当时不及运出,在12月6日雇到木船,由姚志良押运出发。日军于12月13日占领南京。

  抗战时在福建的部队使用二四式重机枪。虽然主要机器和人员均已西迁,但厂房仍在,尤其是新建的三层楼单身宿舍尚未启用,日军占领工厂后,利用其为驻军的兵营。

  金陵兵工厂先后改称为高桥部队、高森部队、贵志部队、稻田部队、松尾部队等,均以日军部队长名字命名,部队长即是厂长,日军将中国各地劫来的机器,于1938年初运到厂里安装。不久,贴出招工布告,一些贫民、妇女和童工为生活所迫而进厂做工。

  至1940年,厂内工人不断增加,达到一千二三百人,其中妇女和童工占60%。高桥部队有兵员四千余人,驻扎在工厂附近。厂里也有一小部份日军,同工人混在一起做工,实行军事管制,厂内岗哨林立。高桥部队下设工场,有翻沙场、机器场、钣金场、火炮场、无线电器材场、枪场、橡皮船场、鞍具场、军鞋场、营造场以及氧气站、理化室等部门。主要任务是修炮、修枪、修理无线电,其次是生产马鞍、军鞋和橡皮船。

  1939年开始生产步枪之铭记。

  西迁之金陵兵工厂,于1938年3月1日在重庆市江北簸箕石复工。改称第21工厂。7月接收1厂(汉阳兵工厂)之步枪厂。于1939年1月复工生产汉阳造步枪。

  1939年1月14日接管20厂之轻机枪厂。2月奉令增加轻机枪厂及步枪厂员额77员。3月接收由德国新近购买之制82迫击炮及炮弹机械,在云南安宁县始甸村成立安宁分厂。4月接收重庆武器修理所,合并于轻机枪厂。开始生产捷克式轻机枪。21厂信箱号码为重庆37,代名宁和号。

  1940年11月安宁分厂开始生产炮弹及甲雷(即地雷)。本厂11月开始将轻机枪厂,迫击炮厂,工具厂疏散到铜锣驿。利用成渝路山洞隧道为工场。8月奉令筹划生产中正式步枪,于10月开始进行。所用的枪管钢,由24兵工厂供应。第一把制成的中正式步枪,以玻璃匣装起,送给24厂作为纪念。

  1941年3月轻机枪厂,迫击炮厂,工具厂疏散完竣,在铜锣驿开工。

  1943年10月开设重迫击炮厂。10月开始正式生产中正式步枪。

  1944年接收40厂(广西兵工厂),改称21厂綦江分厂(四川綦江),仍在原地开工。中正式步枪是年生产24,500枝。

  1945年接收兵工署废品处理厂,改称21厂火工厂。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工厂重新迁回首都南京。二十一兵工厂于9月奉兵工署命令,成立『京沪区兵工厂接收处』。綦江分厂厂长孙学斌、工务处长虞绍唐、副利处长熊宇岑率员工34人,乘『民联』轮东下,于10月24日到达南京。当时兵工厂负责的日军为松尾部队,厂长松尾春重迎接入厂,准备移交。

  1946年3月,京沪区兵工厂接收处在各地接收完毕,原金陵兵工厂暂定为21厂南京分厂,由孙学斌出任分厂厂长。在重庆的迁川员工也陆续返回,第一批569人、第二批637人,后来又有100余人先后返京(南京)。6月撤销安宁及綦江分厂,又接并第1厂,第27厂,第41厂,将五个工厂之机料迁运重庆,各厂设保管处。又奉令接收23厂重庆分厂。

  1946年8月底,改称六O兵工厂,奉命成立第60工厂,由孙学斌出任厂长。又陆续调回60名迁川员工返回第60厂。

  1947年3月李承干辞兼厂长职,由俞濯之接任厂长。4月成渝路索还隧道,轻机枪厂及迫击炮厂迁至鹅公岩第1厂旧址开工。工具厂迁回江北。7月兵工署的报告中,制造步枪的只剩下21厂及90厂(月产1000枝),月产8,500枝,最大产量可达13000枝。同时生产250枝轻机枪,最大产量375枝,350枝重机枪,最大产量450枝。

  1948年底淮海战役中期,国民党眼看败局已定,将六O兵工厂向台湾高雄搬迁,只留下少量无法搬走的旧机器设备以及整座厂房等。

  1949年4月南京解放,同月29日第二野战军接管了工厂。1949年9月时,兵工署所有的兵工厂只剩下西南和东南两区。东南区包括已迁台湾的青岛44厂,31厂广元机枪厂,60厂,26厂及61厂(上海之战车厂)。海南岛有11厂和80厂。在西南有四川区的10厂,20厂,21厂,23厂,24厂,29厂(以上三厂为原料厂),50厂,昆明53厂,柳州30厂等械弹厂,基础较为稳固,是生产的主力。1949年10月,二野奉命南下,工厂改属第三野战军管辖,命名为军械总。1949年11月29日,稽查军警2000多人围住了工厂,运进600多箱炸药,大板桥药库被炸毁,发电所及工具所也遭破坏。

  1949年11月30日,解放重庆。当时蒋介石的计划是以大西南为基地,以海南岛与台湾为犄角,与解放军长期对抗,因此有大多数的兵工厂都没有迁往台湾。不料时局急转而下,卢汉在1949年12月12日通电附和中共,蒋介石知道大势已去。1949年12月13日,蒋介石黯然飞离成都前往台湾,为一个时代划下了句点。

  1950年8月,工厂改属华东军区。1952年11月军械总厂改属地方,由原二机部领导。

  1952年底,山西长治三〇七厂搬迁南京,与军械总厂合并,称国营三○七厂,不对外使用。

  1957年4月,采用国营晨光机器厂作为第二厂名,对外公开使用。

  1980年3月,改称南京晨光机器厂。

  1996年6月,作为全国一百家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单位之一,正式组建了晨光集团,并更名为南京晨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07年,金陵制造局重开大门,变身"1865创意产业园"。

  2017年12月2日,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名单。

  2018年1月27日,入选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第一批)名单,主要遗存:9栋清代厂房、19栋民国时期厂房和办公用房。入选理由:拥有当时最先进的设备,拥有工人近千、规模仅次于江南制造局的近代化机器大生产的大型军工企业,所生产的新式枪炮的产量和质量均占当时全国之首;国内目前最大的近现代工业建筑群。

  2018年11月15日,金陵机器制造局列入第二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

金陵机器制造局历史街区

  金陵机器制造局历史文化街区是第一批江苏省历史文化街区,规划区域位于南京中华门外,金陵大报恩寺遗址旁,隔秦淮河与明城墙相望。四至边界为:北至扫帚巷,东至建国后大跨度厂房(C16)东侧,南至应天大街,西至民国时期宿舍楼和兵工学校建筑红线。涵盖众多历史建筑、历史街巷,也有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街区建筑主要分为晚清、民国、新中国成立后三个阶段,其中民国建筑较多,全部为多层和低层建筑。

金陵机器制造局整体规模

  继任两江总督刘坤一过瑞生洋行(J.J.Buchheistor),托英国军火商黑鲁(Hall)洋行代购了一套日生产能力为1000磅火药的机器,并雇聘该洋行的技师波列士哥德(G.Brtcegird1e)来设计和监督厂房的建造。火药局自1882年动工,到1884年建成。中法战争后,清朝廷要整饬各省机器制造。新任两江总督曾国荃奏准扩充金陵机器制造局,增添了价值约10万两银子的新设备。至此,金陵机器制造局成为一个拥有机器厂、熟铁厂、翻砂厂、木工厂、火箭厂、火药厂、水雷厂等工厂,数千工人,是晚清洋务运动中开办较早、规模较大的工厂,其主要产品有枪、炮、弹药、火药、水雷等。

金陵机器制造局厂房遗迹其他介绍

  金陵机器制造局厂房遗迹位于秦淮区中华门外正学路1号晨光集团内。

  同治四年(1865)夏,署两江总督李鸿章创办金陵机器制造局,次年建成,并迁入苏州炮局。这是南京第一座近代机械化工厂,后成为仅次于上海江南机器制造局的全国四大兵工厂之一。主要生产连珠炮、过山炮、开花-、各类洋枪等新式西洋军火。宣统二年(1910)裁撤,1912年复工。至1928年归并上海兵工厂,次年改称金陵兵工厂。现存厂房遗址主要有7处。

  第一组为机器正厂、右厂、左厂,分别建于同治五年(1866)、十二年(1873)和光绪四年(1878),2层,均被改建,建筑面积分别为946平方米、919平方米、457平方米。第二组为光绪七年(1881)所建炎铜厂和卷铜厂,1层,建筑面积1174平方米。第三组光绪十二年(1886)所建木厂和十三年(1887)所建机器大厂,2层,建筑面积分别为1018平方米、1535平方米。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金陵机器制造局厂房遗迹”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

我要对“金陵机器制造局厂房遗迹”发表赞美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