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景点>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旅游景点

杨岐普通寺

杨岐普通寺属于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杨岐普通寺景点照片

杨岐普通寺旅游景点介绍

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杨岐山的寺院

  杨岐普通寺,初名广利禅寺,位于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杨岐山上,占地面积7600平方米,原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现存建筑面1200平方米,距萍乡市区25公里。杨岐普通寺依杨岐山而建,逐层递高,古朴雄伟。杨岐普通寺系中国佛教五宗七家之一禅宗临济宗杨歧派的发祥地。

  杨岐普通寺是乘广禅师唐宝十二年(753年)首创,宋庆历年间,方会禅师在此创杨岐宗,将广利禅寺改名为普通寺。1987年,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亲笔题写了“杨岐普通寺”匾额。

杨岐普通寺历史沿革

  杨岐(歧)普通寺始建于盛唐时期,已有1200余年的历史,是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七宗临济宗下一大支派——杨岐宗的祖庭。杨岐普通寺初名广利禅寺,乘广禅师唐宝十二年(753年)首创,后甄叔禅师得嗣其法,于塘大历年间(766年~779年)新建法堂、僧舍,规模较大。

  唐玄宗天宝十二年(753年)乘广禅师从洛阳南游至江西萍乡杨岐山。见杨岐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又得杨岐檀越黎氏建高,建球兄弟施献山地及巨额资金,禅师诛茅肇基,创建“广利寺”。

  唐代宗大历八年(773年),马祖道一弟子甄叔禅师来到杨岐寺,参乘广为师,与师合力弘扬佛法。

  唐宪宗元和二年(807年),甄叔禅师诚邀唐进士,人文学家朗州司马刘禹锡为乘广禅师撰碑铭。同年,甄叔禅师为纪念乘广禅师碑落成,于正殿后山上,手植唐柏一棵。唐柏至今犹存,且列入江西省省级重点保护文物。

  北宋仁宗时,禅宗四十五世,临济八世,杨岐初祖方会禅师,受众请来杨岐山广利寺执掌法席。方会禅师在此创杨岐(歧)宗,将广利禅寺改名为普通寺。方会禅师创立的杨岐宗蔚为全国禅宗中最大宗派。并在黄龙宗衰竭后复称临济大宗,传法东南亚,远至欧美。

  1957年7月1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将杨岐普通寺、唐塔和唐柏,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5年,江西省人民政府将杨岐列为旅游区,曰:“杨岐山风景名胜区”。

  2010年,被列为重点开发风景区,隶属于杨岐(歧)山风景区管理。

  2010年2月,禅宗92世,杨岐48世,江西云居山真如寺首座和尚慧通老和尚,在萍乡当地政府和檀越居士诚邀下,欣然应承出任江西杨岐普通寺住持,意旨恢复、振兴杨岐宗祖庭杨岐普通寺。2010年5月,慧通老和尚携弟子道源法师正式入主杨岐普通寺。

  2012年,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嵩山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在萍乡市人民政府和当地檀越居士诚邀下,应允继承慧通老和尚恢复、振兴杨岐普通寺和杨岐宗遗愿,出任杨岐普通寺住持。并于2012年9月28日,来到杨岐普通寺执掌法席。

  2013年6月,国务院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杨岐普通寺的两个“国宝”:乘广禅师塔和甄叔禅师塔,被正式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岐普通寺寺庙文化

杨岐普通寺杨岐派

  杨岐派也称杨岐宗,是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七宗之一,是临济宗一派,其祖庭为江西萍乡市杨岐山普通寺,宋庆历年间(1041年),为杨岐方会禅师所创。杨岐宗在中华佛教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公元1199年,杨岐宗传入日本,为日本佛教大宗之一,信徒过百万以上。东亚、东南亚等许多国家和台湾地区也广有信徒。

杨岐普通寺杨岐宗理

  杨岐派是禅宗临济下面的一个支派,由于此派的开创者方会在袁州杨岐山(今江西萍乡)举扬一家宗风,后世便称其为杨岐派。

杨岐普通寺禅学思想

  方会的禅学思想,是对临济思想的改造变通,既不失为临济正宗,又别有新意。他主张义玄那样的“立处即真”的自悟,他说:“立处即真,者里领会,当处发生,随处解脱”(《杨岐方会和尚语录》)。成佛总要自身体验,如实领悟。佛法无处不在,不必寻觅。因为“一切法皆是佛法,佛殿对三门,僧堂对厨库。若也会得,担取钵盂拄杖,一任横行天下。若也不会,更且面壁。”所以他坚持惠能禅法“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宗旨,以此作为指示禅者的依据。他说:“百千诸佛,天下老和尚出世,皆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若向者里明得去,尽与百千诸佛同参,若向者里未能明得,杨岐未免惹带口业。”真可谓一识本心,当下即是;迷失自心,对面不识。他主张“身心清净,诸境清净;诸境清净,身心清净。”因此他问众:“还知杨岐老人落处么””自答:“河里失钱河里捃。”这个“捃”字,便是捃回自性,还他个本来清净。

  方会的禅法,亦是追随义玄那种痛快淋漓、不容拟议的禅风特色。如:“上堂云: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拈起拄杖云:吞却山河大地也。过去诸佛,未来诸佛,天下老和尚,总在拄杖头上。遂以拄杖划一划云:不消一喝。”这样的开示确有气吞山河的气度和傲视天下的胸怀。

  在上堂时,他自称:

  杨岐一要,千圣同妙。布施大众,果然失照。

  杨岐一言,随方就圆。若也拟议,十万八千。

  杨岐一语,呵佛叱祖。明眼人前,不得错举。

  杨岐一句,急着眼觑。长连床上,拈匙把箸。

  这都是要求禅僧勿要执着言语文字,死煞句下,而应直透心源,悟彻本心。方会重新强调这些思想,主要是针对当时流行的文字禅和公案禅。

杨岐普通寺禅学风格

  方会的禅学风格,是属于临济体系,但在具体运用过程中,又吸收了云门等派的特点。他上堂说法云:

  “雾锁长空,风生大野,百草树木作大狮子吼,演说摩诃大般若,三世诸佛在尔诸人脚跟下转大法轮。若也会得,功不浪施。”这一段话与云门的“函盖乾坤”、一切现成的主张颇有心气相通之处。云门禅就主张世间一切均为真如佛性所派生,所以举此在体,即可“函盖乾坤”,君临天下。《续传灯录》卷七就认为方会“其提纲振领,大类云门”。同时,他的接化学人的方式又大扬临济宗风,所以又说方会“其勘验锋机又类南院”(即义玄二传弟子慧颙)。这样在方会的禅法里,既坚持了临济正宗特色,又包容吸收了云门宗的特点,兼具临济、云门两家的风格。

  在接化学人的具体方式上,杨岐方会具有灵活自然、随机施教的特点。如有人问:“雪路漫漫,如何化导?”他回答说:“雾锁千山秀,迤逦问行人。”这就是说,在接引参学弟子时,应善于诱导,把握时机步步启发。还有人问:“师唱谁家曲,宗风嗣阿谁?”方会回答说:“有马骑马,无马步行。”说明自己的禅法并无成规可拘,而是灵活运用,随机把握。方会的禅法不象黄龙慧南那样用“三关”之类的固定问话格式来接引学人,而是采用多变的机语来诱导学人。所以慧洪在《禅林僧宝传》卷二十八中评论说:“杨岐天纵神悟,善入游戏三昧,喜勘验衲子,有古尊宿之风。”正是由于方会继承了临济的正宗禅法,又综合了云门等派的禅风特色,且兼得马祖道一的大机、大用,所以文政和尚在为方会语录作序时评论说:“当时谓(怀)海得其(道一)大机,(希)运得其(道一)大用,兼而得者独会师欤!”加上他随机灵活的教学方法,使其禅法浑无圭角,圆融会通,因此,佛教史家称扬他的禅法“宗风如龙”。正是这种宗风,使杨岐派在激烈的派系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其法系能长期流传下来。

  杨岐和黄龙同时兴起,后来黄龙法脉断绝,杨岐派恢复了临济宗的名称。禅宗后期的历史,几乎成了临济宗的历史,而临济宗后期的历史,也就成了杨岐派的历史。杨岐派禅法在宋元两代传入日本,创行别派,所谓“杨岐灯盏明千古”。在日本镰仓时代禅宗二十四派中,有二十派皆出于杨岐法系。

杨岐普通寺文化内涵

  禅宗六祖惠能认为,一切众生皆具佛性,这佛性就是人的自心、自性,只因人不断被外界的见闻觉知污染,于是迷失自性。因此,所谓解脱成佛,并不需要向外寻求,只要体认到内在的自心自性即可。杨岐宗继承和发展这一思想,主张心是万法之本、宇宙万法皆由心起。有僧问:“如何是佛?”方会说:“只个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灵物。”无论聪明、愚顽之人,皆可见性成佛,这种思想促进了杨岐禅宗思想向社会各阶层传播,成为其千年生生不息的内在源泉。

  在方会的时代,禅林各大宗师,多以奇异的言行,显示玄微,或用峻烈的手段,行施棒喝。而方会的表现却平实无华:“杨岐无旨的,栽田博饭吃。说梦老瞿昙,何处觅踪迹?”(《古尊宿语录》卷十九)方会法嗣仁勇称:“有盐有醋,粥足饭足,且恁过时。若是佛法,不曾梦见。”(《五灯会元》卷十九)生动地道出了杨岐禅平实无华的特点。

  方会禅师创立的杨岐宗,其基本思想秉承临济宗的“立处即真”的自悟,不拘泥于文字语言,强调禅的直观修炼。在接引参学新人上采取灵活自然的诱导方式。有人问方会:“雪路漫漫,如何化导?”禅师答道:“雾锁千山秀,迤逦向行人。”就是说不必墨守成规,可视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杨岐禅宗思想无不体现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劝学诱导决不“一刀切”;对人对己,平实柔和,没有半点“盛气凌人”;对事对人实事求是,虚怀坦荡。

杨岐普通寺代表人物

  方会、守端、法演、克勤、济公等。

  参考资料:《嘉泰普灯录》卷四、卷八、卷十四~卷十七;《五灯会元》卷十九、卷二十;《延宝传灯录》卷二~卷六;《本朝高僧传》卷十九~卷二十二;阿部肇一着《中国禅宗史的研究》第三篇第十二章。

杨岐普通寺主要景点

杨岐普通寺方竹林

  方竹林,杨岐(歧)特有,产在杨岐岐(歧)寺侧面和对面山上,猪嘴巴山侧边有一种方形的小竹,这种小方竹在寺内的园地也能见到,它是一种观赏竹。粗看似圆形,用手触摸是方形。此外,还有观音竹、墨竹也颇有名气。传说杨岐原本没有方竹,杨岐山住着相依为命的娘儿俩,儿子至孝,这年九月,母亲得了重病,快不行了,对儿子说,她想尝尝鲜笋的味道。儿子听了以后非常为难,只好摇着竹子大哭,你想想看,九月是秋季,到哪里去弄鲜笋?也许是他这一片孝心感动了天地,瞬间,他身边的竹筷子纷纷落在地上,化成一根根竹笋,从此杨岐有了形状象筷子一样的方竹。

杨岐普通寺唐塔、唐碑、唐柏

  唐塔有两座,一座是乘广禅师塔,位于普通寺的右侧,高2.35米,呈八角形,由花岗岩石垒成,塔身浮雕古朴雄浑,具有古代建筑风格。甄叔禅师塔在杨岐寺左侧,高1.78米,宽0.88米,形似方亭,又称油盐塔,西塔已列入“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唐碑杨岐寺正六墙壁上用下玻璃框着两块唐碑,是我省仅有的全国著名的唐碑,1957年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定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一块是唐代大诗人刘禹锡为杨岐寺乘广禅师撰写的碑文,由刘禹锡篆刻,建于唐元和二年,此碑高2.8米,宽0.9米,字数1350个;另一块是《甄叔禅师塔铭》,唐大和元年(832年)建,沙门至闲撰文,僧元幽书写。此碑高2.8米,宽0.9米数字527个。前者为刘禹锡的得意之作,后者书法如行云流水,均属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道光17年(1837年)住持将二块塔铭分别镶嵌在前殿正门左右墙上。

  唐柏杨岐寺后有一株唐柏,名“倒裁柏”,传说为甄叔手植,故又称“甄叔柏”,此树高31米,围7米,直径2.33米,传说此柏是和尚施法栽活的,因此叫“倒栽柏”这树虽经千年风霜雨雪,仍然苍劲挺拔,枝繁叶茂,生机盎然。2000年6月间,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专家对唐柏进行了研究考证。

杨岐普通寺文廷式墓

  文廷式墓,该墓为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西北朝东南,占地100平方米。文廷式是中国清末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和诗人,他曾为珍、瑾二妃的老师。创立“强学会”,并对“百日维新”产生很大的影响。这座墓葬坐落在古寺唐柏的后面,墓碑朝南,地形是“丹凤朝阳”。在墓葬的后座有文廷式墓碑、墓表、还有一对石柱,凡游览杨歧山的人都要游览文廷式墓,阅读一份珍贵的历史文物——文廷式《墓表》(石刻),墓表系其生前挚友沈增所撰。碑文、对联清晰可辨,联曰“青简尚新,宿草将列;鸱鹑东徒,松柏成行”。

杨岐普通寺其他介绍

  杨岐普通寺属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地处杨岐山风景名胜区中心,座落在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杨岐山寿桃峰下,距萍乡市区25公里、上栗县城6公里。普通寺距离浙赣铁路、萍洪高速、沪昆高速公有20公里。普通寺与319国道相连的路段已经铺成了水泥路,交通十分便利。此外,电力、电信、移动通讯设施已全面覆盖。

  杨岐山普通寺是我国佛教禅宗五家七宗临济宗下一大支派——杨岐宗祖庭,始建于盛唐天宝12年(753),乘广禅师主持建造,是我国佛教禅宗五家七宗之一的杨岐禅宗发祥地,初曰“广利寺”,宋更名“普通寺”,沿袭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1996年经江西省民族宗教事务局批准为宗教活动场所,属省重点寺院。现有僧尼6人,当地居士信士2000余人,宗教活动开展较为正常。她既是宗教圣地,又是风景名胜旅游避暑胜地。近年来,赴杨岐普通寺考察历史、参拜祖庭、寻根问祖、旅游观光的国际友人、杨岐弟子及港澳台胞与日俱增。国内檀越信士、居士香友、人民群众来杨岐朝拜进香,旅游避暑观光,络绎不绝,热闹非凡。

  杨岐普通寺依山而建,逐层递高,古朴雄伟。全寺院由山门、弥勒佛殿、大雄宝殿、祖师堂、厨房、餐厅、客堂、宿舍组成,占地面积76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在寺院周边有瑶金山寺、妙清寺、何大仙庙、上栗万寿宫、宝积寺、金轮寺、三候庙、纯阳观、张公祠、凤鸣湖、孽龙洞、子午泉、千丘田、棋盘石、百丈路、观音崖、文公墓、寒婆关、唐碑、唐塔、倒栽柏和历史名人学者及诗僧墨迹等一批底蕴深厚的人文景点、名胜古迹、文化遗产,丰富多彩,举不胜举。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杨岐普通寺”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

  上栗镇——上栗镇地处萍乡北部、湘赣边陲,是县人民0所在地,也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商贸中心。全镇总面积98.9平方公里,总人口8.21万,现辖29个行政村,4个社区居委会。境内交通便利,南(昌)长(沙)公路横贯东西,319国道、萍栗高速公路纵穿南北,形成了纵横交错、平安畅通的城乡公路网络,至省会南昌3小时车程,长沙1小时车程,长沙黄花机场45分钟。上栗文化底蕴浓厚,市镇历史悠久,风光秀丽,文物古迹甚多。人文文化、产…上栗镇详细介绍

我要对“杨岐普通寺”发表赞美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