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景点>吉林省>吉林市>丰满区旅游景点

阿什哈达摩崖

阿什哈达摩崖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阿什哈达摩崖景点照片

阿什哈达摩崖旅游景点介绍

吉林省吉林市境内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阿什哈达摩崖,位于吉林省吉林市丰满区阿什村,是辽东都指挥使司骠骑将军刘清于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和明宣德九年(1432年)两次镌刻的石碑。

  阿什哈达摩崖第一处石刻一大摩崖刻石,碑高1.35米,宽0.73米。刻字3行,阴刻楷书,正书,竖写,中间的字体较大,每个字约为12厘米,左右字较小,约为6厘米。第一碑只有姓,未见名,且从落款看出。第二处石刻一小摩崖刻石,距大摩崖30米。此石刻在黄褐色的摩崖壁上有一条上圆下方的碑形线,中间高122厘米,两侧略低,碑高约108厘米,宽62厘米,刻线内有7行文字,阴刻楷书,字体大小不一。

  2006年5月25日,阿什哈达摩崖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阿什哈达摩崖历史沿革

  阿什哈达摩崖是辽东都指挥使司骠骑将军刘清于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和明宣德九年(1432年)两次镌刻的石碑,镌刻内容记载了他3次率兵在此造船的历史。

  至2013年,阿什哈达摩崖石刻已近600年的历史。

阿什哈达摩崖历史文化

  摩崖记载刘清领军在松花江造船先后3次。第1次是永乐十八年(1420年),第2次是洪熙元年(1425年),第3次是宣德七年(1432年),但每次并不只是一个年头,有的一次四五年。第二处刻石所刻的三个纪年,只是“领军至此”兴役的年份,而不是罢役的时间。第处刻石落款“永乐拾玖年岁次辛丑正月”,是为纪念首次兴役造船的呈命刻石。据《明实录》和永宁寺碑文载,钦差内官亦失哈等,曾先后10次巡视远在黑龙江入海口的奴尔干,对奴尔干的兵民进行“宣谕抚慰”。而第4或第5次到奴尔干的时间,当在永乐十八年(1420年)。第6次是在洪熙元年(1425年),第10次是在宣德七年(1432年)。这三次巡视的年代,与明廷令辽东都指挥使刘清领军在松花江造船运粮的3个年代相同。刘清在阿什哈达一带督军造船的直接目的,是为了给奴尔干都司提供运送官兵、粮食、贡物和赏赉的船只。为加强对摩崖的保护,1983年由吉林省文化厅拨款,吉林市博物馆监修,在第一处修建一阁,第二处修建一亭。

阿什哈达摩崖其他介绍

  阿什哈达摩崖位于吉林省吉林市东南15公里阿什哈达屯松花江北岸山上,为明代两摩崖文字碑。第一碑刻于断崖绝壁上,坐北朝南,其下临江,距水面高约10米。此碑通高135厘米,宽70厘米,刻字3行。第二碑位于第一碑西30米处,坐东向西。

  摩崖文字周围有一上圆下方碑形刻线,中高122厘米,两侧高108厘米,上宽61厘米,下宽62厘米,正书竖刻文字7行。碑文记述了明辽东部指挥使刘济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洪熙元年(1425年)、宣德七年(1432年)三次率军至此。第一次时修建龙王庙,第三次兼任造船总兵官又重修龙王庙。《明实录》卷90载:“比进中官亦失哈等,往使奴儿干等处,令都指挥刘清领军松花江造船运粮。今各官还朝,而军士未还者五百人。”摩崖碑文证明吉林市是明朝造船运粮基地,对经营黑龙江流域和开发东北起了重要作用。

  为加强对摩崖石刻的保护,1983年在第一碑处修建一阁,第二碑处修建一亭。今摩崖遗迹前方设有陈列室。2006年5月,阿什哈达摩崖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阿什哈达摩崖”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

  江南乡——吉林市丰满区辖乡。1949年建区,1957年置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位于区境西北部。面积167平方公里,人口3.2万。辖光明、前锋、建华、永安、裕民、石井沟、二道沟、腰岭子、大孤家、小孤家、峰火、日升、菜光、永庆、兴隆、阿什、三家子17个村委会。主产蔬菜。有养鸡场。.…江南乡详细介绍

我要对“阿什哈达摩崖”发表赞美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