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景点>辽宁省>鞍山市>海城市旅游景点

海城三学寺

海城三学寺属于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
海城三学寺景点照片

海城三学寺旅游景点介绍

辽宁省海城市三学寺

  三学寺,位于辽宁省海城市内西南角。南邻山西会馆,南约1.5华里为海城河。方位:坐南偏西7度。据寺内碑文及民国《海城县志》记载,该寺创建于唐。

  三学寺,前殿为明代建筑,其他均为清代建筑,整个建筑由前殿、后殿、藏经楼、山门、东西配庑、禅堂、围墙等组成。

  三学寺,占地约5000平方米。

三学寺布局结构

  中殿长20米,宽13米,高17米,明万历年间重修。中殿建筑大体与前殿相似,只檐下斗拱装饰较为突出,斗拱上有精美的雕刻,龙斗飞檐,含珠吐须,别具一格。中殿。寺内现存有明、清石碑七角。中殿(大殿)为重檐歇山式建筑,砖木结构,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东西长20米,宽13米,高17米,举架较高,有柱头、转角、补间三重昂七铺作斗拱,正脊雕龙,两头有在吻,斜脊有跑兽,前有回廊和燕尾木雕,梁枋施彩绘,建筑高阔,雕工精美。可惜在1992年被电火烧毁。

  三学寺,后楼为二层硬山式建筑,石基,面阔五间,底层前有回廊,二层前有栏板,木雕门窗,此楼即“藏经楼”。中殿两旁有厢房各九间,硬山式建筑,前有回廊,梁架粗犷,似明朝遗物,在东西厢房两侧,建禅堂五间。山门为硬山式建筑,三间,中为过道,两旁为门房,四周砖砌垣墙。钟、鼓二楼早已不存。

三学寺规模之大

  后殿两层是藏经楼,东西配庑各九楹,山门三楹。山门童头前面是石雕,后面是砖雕,雕工精细。三学寺古建筑群建于明代,庙内现存明宣德十年建庙碑,后经历代重修,增建才成为今日宏观规模。

  “三学”,是佛教的一种术语“一学用戒止恶修善;二学用定息悬澄心;三学用慧破惑证道。三者关系互不可分,以此取名“三学寺”。该寺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当成“四旧”挨砸,前殿、中殿的殿顶大吻、望天狗被打掉,屋脊瓦大部分被砸碎。1975年2月4日海城发生强裂地震,该寺墙壁、屋角被震损。震后国家拨款进行了维善,但在1982年一次电火中烧掉了。

海城三学寺其他介绍

  三学寺坐落于海城的西南隅,始建于明代。整个建筑由山门、前殿、中殿、后殿(藏经楼)、东西配房和禅堂等组成。建筑面积为219.4平方米,占地面积大约5700平方米。明代宝征年间重修。其建筑面积形式为歇山式殿顶,九脊。山门前刻有两尊石狮,伟立山门两侧,显的巍峨壮观。

  近年来,由于该寺主持方丈对寺院不断刷新,并有道士诵经,年香客游人达1.8万人次左右。每到农历初一、十五两日,香火较盛。三学寺在东北地区是唯一一家的佛学院。

  前殿、后殿均为歇山式建筑,系砖木结构,藏经楼二层,为硬山式建筑。整个建筑布局协调,巍峨壮观,木雕工艺精美,色调明快;五脊六兽,二龙戏珠等砖雕艺术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前殿长15米,宽10米,高14米,明宣德年间修。歇山式殿顶九脊。山墙压在山面额之下,架德脚实,垂檐飞出。殿檐下斗拱较大,斗拱翘昂相互承托,确属古代传统建筑体系。

  中殿长20米,宽13米,高17米,明万历年间重修。中殿建筑大体与前殿相似,只檐下斗拱装饰较为突出,斗拱上有精美的雕刻,龙斗飞檐,含珠吐须,别具一格。

  后殿两层是藏经楼,东西配庑各九楹,山门三楹。山门童头前面是石雕,后面是砖雕,雕工精细。

  三学寺古建筑群建于明代,庙内现存明宣德十年建庙碑,后经历代重修,增建才成为今日宏观规模。

  “三学”,是佛教的一种术语“一学用戒止恶修善;二学用定息悬澄心;三学用慧破惑证道。三者关系互不可分,以此取名“三学寺”。该寺被当成“四旧”挨砸,前殿、中殿的殿顶大吻、望天狗被打掉,屋脊瓦大部分被砸碎。1975年2月4日海城发生强裂地震,该寺墙壁、屋角被震损 。震后国家拨款进行了维善,但在1982年一次电火中烧掉了中殿。寺内现存有明、清石碑七角。1989年被定为辽宁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海城三学寺”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

我要对“海城三学寺”发表赞美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