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景点>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贺兰县旅游景点

贺兰山岩画

贺兰山岩画景点照片

贺兰山岩画旅游景点介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贺兰山岩画,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贺兰县贺兰山东麓。沿贺兰山自北向南,包括卫宁北山在内,在黑石峁、贺兰口、苦井沟、大麦地等27处都有岩画遗存,总计约有组合图画5000组以上、单体图像2.7万多幅;已被记录的岩画单体图像有19752幅。

  贺兰山岩画记录了远古人类3000~10000年前放牧、狩猎、祭祀、征战、娱舞、交媾等生产生活场景,成为研究远古人类文化史、原始艺术史的文化宝库。顺着这个多彩的岩画万花筒,可以窥见古代游牧人一幕幕富有生气的社会生活,唤起对人类一致性的认识,理解人类的发展历史。

  1996年,贺兰山岩画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1月,贺兰山岩画被建设部列入首批中国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

贺兰山岩画历史沿革

  最早发现贺兰山岩画并用文字记载下来的人,当属中国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旅游家郦道元(约472~527年)。

  郦道元在其专著《水经注》卷三“河水三”中有这样的记载:“河水又东西迳浑怀障西……又东北历石崖山西。去北城五百里,山石之上,自然有文,尽若战马之状,粲然成著,类似图焉,故亦谓之画石山也。又北过朔方临戎县西。”

  据后世的学者考证,《水经注》中所说的“河”,是指宁夏境内这段西来北流的黄河;“浑怀障”和“临戎县”,是黄河沿岸、贺兰山近旁的原宁夏陶乐县和内蒙古磴口县;那类似战马图画的“画石山”,可能就是贺兰山上刻下的马或其他动物的岩画。这可能是中国和世界上有关岩画的最早的文献记录。

  贺兰山岩画大规模地被发现、纪录,始于上个世纪的70年代末。陆续大规模发现贺兰山岩画的,是劳动生活于贺兰山及其周边地区的广大农牧民群众。随着改革开放进程中文化水平的提高和法律意识的增强,农牧民群众已经初步认识到发现贺兰山岩画的文化意义,他们纷纷向村、乡、县和自治区级有关部门写信、上访反映发现岩画的情况,引起区、市政府的高度重视,责令区、市、县级文化、文物部门开展普遍调查。这期间,也有非文化文物部门的岩画研究爱好者,克服困难考察岩画,收集资料研究岩画,奔走呼号宣传岩画,推动了贺兰山岩画探索研究工作的深入并取得可喜的成绩。

  20世纪80年代初,根据国家文物局和自治区政府领导的指示,在自治区文化厅、文管会的部署下,从1984年起,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各市、县文管所组织力量,从北向南对贺兰山一带遗存的岩画分区域进行了普查、建档的初步工作。

  1987年,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再一次组织专业队伍,由有关县、市文物普查队配合,沿贺兰山自北向南对岩画进行全面考察,对岩画作现场勘察、编录、拍摄、临摹和制作拓片,初步摸清了贺兰山岩画的底数,揭开了贺兰山岩画的神秘面纱。

贺兰山岩画历史文化

  贺兰山岩画制作年代

  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证明,3万年前后的旧石器时代,宁夏银川平原就有先民活动生息;商周及春秋战国至秦、汉、唐、宋,包括宁夏在内的北方地区一直是西戎、月氏、匈奴、羌、鲜卑、突厥、吐蕃等众多少数民族放马游牧、狩猎逐鹿的沃土;公元11至13世纪,党项贵族建立的西夏王朝,曾统治这里长达近200年。贺兰山岩画,就是在这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诞生的文化瑰宝。

  但是,要准确判定出岩画制作的年代和它的作者所属的民族,还是相当困难的。自上世纪80年代起,岩画断代就成为世界岩画学者致力研究的课题,认为确定岩画制作年代,是研究岩画内容、岩画风格、创制民族、社会功能等问题的基础,相应提出了文物考古综合断代方法,和运用自然科学方法对岩画刻痕、裂隙、颜料以及覆盖沉积物等年代测定的冰川擦痕测定法、阳离子比率法、14C测定法、AMS-14C断代法、草酸盐断代法、微腐蚀断代法等,主要是通过不断发明的科技新手段对碳14元素半衰期特性测年法的运用和发展。从其运用的实践看,自然科学的断代方法,对于“崖画”(绘制岩画),从对其绘制颜料中的矿物质成分进行物理和化学分析判定岩画制作年代是可行的,并已有成功的先例;但对于镌刻于岩石上的岩画要准确地“直接断代”,仍然是相当困难的。这是因为刻制岩画不同于其他出土文物和地上文化遗存,它数千乃至上万年裸露于自然,日晒、风吹,冰雪侵蚀,地质变化,致使岩画图像漫漶,用常规的物理学、化学、地质学检测方法难以测出它准确的生成时间;岩画被发现时,在其周围也很难发现与其同时期的其他文物遗存可用以资证和参考,从而判断出岩画产生的年代、环境。

  对于这个学术界尚无法准确定论的问题,中国著名岩画专家盖山林先生在其重要论著《阴山岩画》中,曾提出过综合考察分析判断的意见。盖山林先生认为,对于岩画断代,应该多学科综合比较、多方面综合分析,综合考察10个方面的依据:一、根据文献记载;二、岩画保存情况;三、刻痕和石垢的颜色;四、岩画的制作方法;五、岩画的风格;六、岩画的题材;七、岩画的叠压打破现象;八、同多种学科进行比较;九、利用画面的题刻;十、对画面上动植物属、种的鉴定。盖山林先生提出的综合判断的10条依据,是中国岩画专家多年来实践经验的总结,具有很强的启示作用。

  这些年来,文博考古专家充分利用历史学、民族学、考古学、地质学、生物学、艺术学等学科的科研成果,对贺兰山岩画进行综合考察,基本的结论是:贺兰山岩画的制作年代,少量属旧石器时代,大部分属中、新石器时代,延续到青铜时代、铁器时代,也有的出自秦、汉,近至宋、元、西夏;主要产生在距今6000年前后的氏族公社时期。

  银川世界岩画馆

  银川世界岩画馆坐落于贺兰口岩画风景区内,总占地面积7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106平方米,展区面积2000平方米,连续战线长556米。整个岩画馆主要由序厅、中厅、世界岩画展厅、中国岩画展厅、贺兰山岩画展厅、原始艺术展厅、专题展厅及岩画资料信息中心等8部分组成,并附设报告厅、专家研究室、修复室。集中展示全世界31个国家、200多个地区546件最具代表性的精品岩画图录、拓片、脱模复制品、油画仿制品、实物,以及与岩画同时代产生的原始艺术品。

  银川韩美林艺术馆

  银川韩美林艺术馆位于贺兰山岩画遗址公园文化艺术展示区,占地总面积15868平方米,建筑总面积6694平方米,主要包括展厅、互动区、创作区以及游客服务区,集参观、教学、展览、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全馆现有“五厅二室一廊一谷”,其中包括序厅,1、2、3、4号展厅,手稿廊以及太阳峡谷,展品共1000余件,集中展示了韩美林先生以岩画为题材的绘画、书法、雕塑、陶瓷、染织等各个门类的艺术精品。

  贺兰祭

  大型体验式实景演出《贺兰祭》是由贺兰山岩画景区全新推出的一部以贺兰山·贺兰山岩画祭祀遗址区为表演地,以贺兰山独有的祭祀文化和原始的古老礼仪为创作源泉,深入挖掘贺兰山的古老民间传说、神话,并通过动态演绎进行实景再现,与游客互动体验,着重还原远古人类的生活场景、狩猎场景、祈福祭祀场景等,将贺兰山最原始的祭祀礼仪浓缩成一场高水准的艺术体验盛宴。

  《贺兰祭》全长30分钟,以贺兰山山体为背景,贺兰山祭祀区为舞台,山神庙、祭坛、图腾柱为舞美元素。演出分为“狩猎”“生命”“祭祀”三幕场景,以人与自然融合、与自然抗争、对未来的向往为主线,通过近40名专业演员的表演,艺术再现了史前远古先民依赖自然的同时又对自然深深敬畏的情感,以及不屈不饶、坚强勇敢敢于与困难斗争的精神。

  《贺兰祭》于2017年7月16日首演,7月17日10月15日每日4场,可根据游客量临时增加1场。

贺兰山岩画遗址特点

  贺兰山岩画与中国北方其他地区已被发现的岩画一样,一般采用敲凿、磨刻、划刻三种方法制作图像,其中又以敲凿法为主要方法。

  敲凿法,是作图者用锥尖部经过加工的工具,在石面上直接锤打出凿点,由凿点勾划组成图像轮廓的作图方法。据考察分析,用敲凿法制作的图像,如果作图多步进行,先敲凿或刻划出轮廓线,再继续用敲凿法成图,这样凿点较小而且较密,图像也因此清晰一些。

  磨刻法,是用工具在岩石硬度较低的石面上来回磨擦而制成图像的方法。贺兰山地区岩石硬度普遍较高,磨刻法制作成的岩画比用敲凿法制成的少。

  划刻法,是作图者用坚硬的工具在岩石石面上刻划出图像轮廓作画。这种方式制作的岩画在整个贺兰山岩画中数量很少。

  贺兰山岩画中很少有用单一方法制作的图画。创作者根据需要,往往把三种方法混同使用,这样与用单一方法制作的图像比较起来,线条匀称流畅,图像清晰美观,表现能力较强,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性。

贺兰山岩画荣誉称号

  2006年4月,贺兰山岩画被中国30多家都市报及多家网站媒体联合评选为“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金奖)”。

  2008年,贺兰山岩画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同年被2008第二届中国休闲经济发展论坛组委会评定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休闲旅游景区”。

  2014年,贺兰山岩画被国际岩画峰会组委会确定为“国际岩画峰会永久会址”,同年被《光明日报》评为“中华文化溯源地”,并荣获宁夏著名商标。

  2016年,贺兰山岩画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被国家社科组委会评为“全国优秀社科普及基地”。

  2018年,中国西北旅游营销大会暨旅游装备展上,贺兰山岩画入围“神奇西北100景”榜单。

  2018年,中国黄河旅游大会上,贺兰山岩画被评为“中国黄河50景”。

贺兰山岩画其他介绍

  贺兰山岩画是中国游牧民族的艺术画廊,贺兰山在古代是匈奴、鲜卑、突厥、回鹘、吐蕃、党项等北方少数民族驻牧游猎、生息繁衍的地方。在南北长200多公里的贺兰山腹地,就有20多处遗存岩画,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贺兰口岩画。贺兰山岩画景区景色优美,奇峰叠嶂,潺潺泉水从沟内流出,约有6000余幅神秘悠远的古代岩画分布在沟谷两侧,记录了远古人类3000~10000年前放牧、狩猎、祭祀、征战、娱舞、0-等生产生活场景,成为研究远古人类文化史、原始艺术史的文化宝库。顺着这个多彩的岩画万花筒,我们可以窥见古代游牧人一幕幕富有生气的社会生活,唤起对人类一致性的认识,理解我们人类的发展历史。

  分布于贺兰山东麓山前、沟内岩壁上的凿刻图画。贺兰山岩画自1965年以来就陆续有人发现。1983年文物部门正式组织调查,此后经近十年的工作,在贺兰山东麓至卫宁北山一线共发现岩画地点20多处,岩画近万幅,收集记录岩画资料3000余幅。依据岩画分布状况,贺兰山岩画可分为三种类型:①、山前草原岩画,主要分布于贺兰山北段的石嘴山区、惠农县境内;②、山地岩画,主要分布贺兰山中北段,多凿刻于深山腹地的崖壁上;③、沙漠丘陵岩画,主要分布于贺兰山南段卫宁北山。贺兰山岩画的内容,主要有:动物岩画,种类有羊、马、牛、鹿、狗以及少数禽类和爬行动物。这类岩画占了贺兰山岩画的绝大部分;人物岩画,有全身像、人面像以及肢体、器官等图像;天体岩画,有太阳、星辰、云朵等;工具武器岩画,有弓箭、盾牌、车辆等。除此而外还有一些为数不多的建筑、植物、符号岩画以及时代较晚的文字题刻等。贺兰山岩画的题材,以狩猎、畜牧为主要内容,另外舞蹈、0、争战、械斗等也是岩画中常见的题材。贺兰山岩画的凿刻方法主要为敲凿法、磨刻法和划刻法。在贺兰山腹地,平罗县白芨沟上田村一处岩洞中,还发现了用赭石颜料绘制的岩画,约31组。关于贺兰山岩画的年代问题,一种意见认为可分三期,第一期,春秋战国前;第二期,秦汉至南北朝;第三期,隋唐至西夏、元。也有人认为,岩画是一个较新的研究领域,在许多重要问题上,如岩画的时代、岩画内容的理解等,仍处在探讨阶段,尚难定论。

  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核心景点;中国首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金奖。

  地址:银川市贺兰县贺兰口贺兰山岩画遗址公园

  类型:古迹

  等级:AAAA

  游玩时间:建议2-3小时

  电话:0951-6010059

  

  开放时间:8:00-18:00

  门票信息:观光车票10元。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贺兰山岩画”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

我要对“贺兰山岩画”发表赞美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