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妇冢旅游景点介绍
孝妇冢位于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城东外环路旁,是一个高五、六米的坟冢,周长80米,占地近半亩,为汉代墓葬,保存完好。在孝妇冢的墓前有石碑两座,一个是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所立,另一个是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所建。
1979年12月15日,郯城县人民政府公布孝妇冢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9月,临沂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孝妇冢简介
在郯城县城东外环路旁,有一个高五、六米的坟冢,周长80米,占地近半亩。这就是保存完好的西汉年间东海孝妇冢。在孝妇冢的墓前有石碑两座,一个是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所立,另一个是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所建。
孝妇冢坐落在县城驻地东1公里处路南50米,东距孙葛庄村500米,西距东外环30米。冢高6米,周长80余米,这就是保存完好的西汉年间东海孝妇冢,旁边是她婆婆的坟墓。在孝妇冢的墓前有石碑两座,一座是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重修孝妇冢碑,曰:“纯孝也而蒙不孝之株;无罪也而罹有罪之祸,致天悯奇冤,郡遭大旱”。另一座是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所建,上曰:“其孝至于上格天心,下慰舆情,使千百年后沾其德泽”。除了清朝立的两座碑之外,当地政府还在设立了一座碑,上面写着“孝妇冢”三个大字。
解放前,有墓地近六亩,冢前设石桌、石瓶、石香炉等祭祀器物,周围遍植松柏,郁郁葱葱,庄严肃穆。1979年被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海孝妇的墓与其婆婆的墓合看上去像一个小山坡,山上郁郁葱葱树木繁多,但山坡中央有20多厘米的空地,像一条小道。墓冢附近的村民传说,孝妇被冤杀后,人们把她的尸首安葬在其婆婆的坟墓西侧,谁知一夜之间两个坟墓竟合为一体,成为一个封土高大的墓冢。这条小道并非人为踩踏所致,一年四季寸草不生,当是婆媳俩的坟墓合二为一的痕迹。
孝妇冢历史由来
倭寇之患从元末明初就一直存在,以嘉靖年间为烈。是时,东南海疆,警报频传,千里海防,处处告急。残暴的日本武装海盗集团,对中国沿海许多村落进行烧杀淫掠,造成巨大的浩劫,地处海滨的古同安更是灾难深重。
明代刑部侍郎洪朝选在《瓶台谭侯平寇碑》上,曾记载倭寇劫后的“千里无烟,蒿莱极目”惨状;林希元则有“杀戮同鸡犬,川原污血腥”的诗句,描写倭寇杀人如麻的残忍。鸿渐山的“千人洞”、小嶝的东街窟、大嶝的义井,都流传着同安民众抗击倭寇宁死不屈的故事。
据《同安县志》和东园张氏族谱记载,孝妇冢的来历真是可歌可泣:东园张氏八世张腆(1477-1558),字子昭,号东园,才学过人,擅长和诗,兼识地理,人称东园博士。其母陈氏(1453-1527)是金宅兜人,原配林氏是嘉靖十七年贡生、广东海丰训导林勋之女。明正德九年(1514年)2月21日,倭寇窜犯东园,全村百姓逃匿。这时候,张腆正出外游学,母亲陈氏恰好卧病在床,只有妻子林氏在家护理婆婆。倭寇破门而入,持刀砍向老人,林氏急忙用身体护卫婆婆,自己连中数刀,倒在血泊之中,奄奄一息,气绝之前还泣求倭寇不要杀害婆婆。铁石心肠的倭寇见状,竟然动了恻隐之心,未再继续施暴。事后,幸存的婆婆陈氏感念媳妇孝行,将她的棺材停放在自家厅堂上。直到嘉靖六年(1527年)12月12日老人去世,家人才尊嘱将婆媳两人一起安葬在东园村北,穴名“鹊鸟衔柴”,人称孝妇冢。从此,东园村世代相传着这段感人肺腑的故事,听者无不动容。
孝妇冢民间传说
孝妇名叫周青,在没嫁过门之前,丈夫就患病不能下地干活,将周青娶过门来料理家务,谁知不到一年的时间丈夫死去,只剩下婆媳二人相依为命。有一天,周青在挖野菜回家的路上捡到一枚铜钱,用这枚铜钱买来二两香油,她将挖来的豆瓣野菜洗净,加上香油后端给了婆婆,谁知婆婆食后在夜间突然死去。周青的小姑子就到县衙告状说是嫂子周青想改嫁有意害死母亲,县令收审了周青。当时狱吏于公曾向县令申诉,说周青是一位贤良孝女,不会害死婆婆,县令不听劝告执意处斩周青。在临斩前孝妇周青向县令诉说无心害死婆婆的冤情,提出了可以验证的三种现象,一是被冤杀后流白血,二是天降雪,三是大旱三年。还恳求死后同婆婆合葬。孝妇周青被斩后果真流白血,下大雪,周青被安葬在婆婆坟墓的西侧,谁知一夜之间两个坟墓合为一体,成为一个封土高大的墓冢。孝妇的冤情感动了上天,果真大旱三年,颗粒无收,县令被罢免。元代大戏曲家关汉卿以汉东海孝妇为原型,改编戏剧《窦娥冤》、《六月雪》。多少年来孝妇周青的故事被当地人们所传颂,白溪(血)汪村更是妇孺皆知。在墓冢的中间仍然保留着一条南北向的分界线,它记载着孝妇周青赡养老人的贤孝美德。
孝妇冢其他介绍
孝妇冢位于郯城街道葛庄村。年代为汉。
孝妇冢位于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城东外环路旁,是一个高五、六米的坟冢,周长80米,占地近半亩,为汉代墓葬,至今保存完好。在孝妇冢的墓前有石碑两座,一个是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所立,另一个是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所建。
孝妇冢坐落在县城驻地东1公里处路南50米,东距孙葛庄村500米,西距东外环30米。冢高6米,周长80余米,这就是至今保存完好的西汉年间东海孝妇冢,旁边是她婆婆的坟墓。在孝妇冢的墓前有石碑两座,一座是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重修孝妇冢碑,曰:“纯孝也而蒙不孝之株;无罪也而罹有罪之祸,致天悯奇冤,郡遭大旱”。另一座是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所建,上曰:“其孝至于上格天心,下慰舆情,使千百年后沾其德泽”。除了清朝立的两座碑之外,当地政府还在设立了一座碑,上面写着“孝妇冢”三个大字。
解放前,有墓地近六亩,冢前设石桌、石瓶、石香炉等祭祀器物,周围遍植松柏,郁郁葱葱,庄严肃穆。
东海孝妇的墓与其婆婆的墓合看上去像一个小山坡,山上郁郁葱葱树木繁多,但山坡中央有20多厘米的空地,像一条小道。墓冢附近的村民传说,孝妇被冤杀后,人们把她的尸首安葬在其婆婆的坟墓西侧,谁知一夜之间两个坟墓竟合为一体,成为一个封土高大的墓冢。这条小道并非人为踩踏所致,一年四季寸草不生,当是婆媳俩的坟墓合二为一的痕迹。
1979年12月15日,郯城县人民政府公布孝妇冢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9月,临沂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孝妇冢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孝妇冢”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