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山洞室墓群旅游景点介绍
稷山位于齐故城以南10公里的齐陵镇梁家终村东南方,海拔171米,石灰岩质,历史上就是齐国名山,现在是淄博市临淄区与青州市的界山。
据《齐乘》引《齐记补》言,因春秋时山上有后稷祠,故名稷山。后稷是周族的始祖,神话中的后稷由邰氏之女姜嫄踏巨人之脚印怀孕而生,因没有父亲曾经被抛弃,故又名弃。他善种五谷,在尧舜时代做过农官,教农民耕种,被认为是最早种植禝的人,而奉为“五谷之神”。古齐都有稷门,也取之于此山。后稷祠在战国中期坍塌,齐宣王时代曾经在此建立孔子庙,故稷山又称“孔父山”或“夫子山”。山顶东部有一座方池,边长3米余,深两米。在池北壁有石龛造像两组,东西并列。西侧龛内刻有一男子盘足而坐,龛外刻两侍者执笏鞠立;东侧龛内刻有一女子盘足而立,左立一侍男,右立一执扇侍女。两龛之间,有榜题刻“孔大夫”三字。西壁刻有尚未完工的人面两个,刻工粗糙简陋。后经考究,此处系一汉墓的竖墓道,齐地人利用墓道口石壁造像,因此造像年代不会早于汉代。在这一汉墓的西侧,曾有清康熙年间所立重修夫子庙碑,1983年运至青州博物馆收藏。至今稷山上仍存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重修碑记一方,已经断为两截,碑记上刻着“宣统玖年岁次丁巳荷月中浣敬立”。世纪之交,断碑旁又立起重修界碑一方,内容与断碑略同。山上还有说不上具体栽植年代的古柏数株,与山上墓群一起构成临淄地区一大景观。
1983年9月,当地群众在稷山采石爆破,一声巨响后石崖上露出一座汉代石墓,里面有许多葬器。梁家终村群众将其中的主要器物进行了保管,并向区文化局报告。其间有少数人进入墓室猎取葬器,致使部分文物失散,所置方位不清。文管人员在-门协助下,收缴失散文物70余件,包括铜鼎、铜臼、镂空铜豆、石磬等。出土文物中尤为少见的是一套微型鎏金编钟,计14件,其中甬钟5件,纽钟9件,形体相近而大小有别,均为通体鎏金,两面饰旋涡纹,每面各有枚18个,钲部铸有文字符号。最重的一件341.1克,最高的一件为16厘米,最矮而又最轻的一件高6.6厘米,重75.2克。这套编钟,齐国历史博物馆收藏12件,其余两件由青州市博物馆收藏。-物工作者考察研究,这是一座南北向墓室的汉代贵族石洞墓。造墓的方式,应是先凿一条深10米、边长3米见方的竖墓道,在10米深处向北凿出长80厘米、宽110厘米、高172厘米的南北横式墓门,墓门里面凿成长388厘米、宽370厘米、高200厘米左右的墓室。绕墓室上沿一周,在距顶5~10厘米处凿有等距离石卯孔31个,里面均安装有铁钉。棺木已经腐朽。据传,首次目击者当时在墓室里看到了色彩鲜艳的纱帐,但很快就化作烟尘消失了。
稷山洞室墓被发现后,国家及省文物主管部门曾经两次到现场考察,发现稷山和与之连址的井山上还有多处汉墓。原来民间传说凿井以破临淄“王气”的石井口,也是一处竖墓道口。稷山与井山的墓葬构成了“稷山洞室墓群”,成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临淄墓群”的重要组成部分。1986年,省考古研究所发掘了墓群中的二号、三号墓,仅在二号墓8米深处发现一套排列整齐的微型车马器,两个墓室皆空空如也,个中原因待考。资料记载,也是在这一年,有盗墓者从1983年被炸墓的竖墓道继续下挖,发现竖墓道不止10米深。考古工作者遂组织发掘,挖到20米深处,发现一向南的墓室,没有任何葬品,疑为假墓室。而真墓室就是深10米处向北拐的被炸墓室。采石群众的爆破,将十余米高的垂直竖墓道连同南北向横墓室裂为两半,外面的部分当场化作一堆碎石,贴近山体的部分形成一个剖面。游人从横式墓门处往下看,与上面10余米连为一体的竖墓道继续往下延伸约10余米,墓道底部隐约泛着水光。总深度约20米的竖墓道凿制精细规整,近2000年前的工匠水平让人叹为观止。文物考古部门将此墓编为稷山一号墓。
稷山洞室墓群以其凿石墓穴为特点,世上少有,国内罕见。山东省人民政府将其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方政府立花岗岩石质标志于稷山西北角。如今,政府的保护措施已经见效,稷山的采石早已停止,采石场旁边的新植树木早已郁郁葱葱。有关部门计划对其中的一处墓葬进行保护、开发和利用。这是一个竖墓道24米深的墓穴,内部刻有壁画,经过进一步发掘整理后,将与其他景点一道向游人开放。届时,游人可通过山体上竖直凿出的墓道,进入相连的石洞墓穴,细细体味古人的雕凿造墓工艺,从细微处感受这独树一帜的墓葬文化。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稷山洞室墓群”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