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子观旅游景点介绍
午子观,又称“武子观”,位于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堰口镇堰口社区午子山景区内,是道教全真派道观古建筑群,由“底观、腰观、顶观及500余座灵官庙”组合而成,错落有致的坐落在午子山上,面积1854.5平方米,始建于西汉。
午子观,是道教活动圣地和陕南道教活动中心,午子观的道教活动最早开始于西汉;20世纪50年代,午子观停止道教活动;1997年1月15日,午子观恢复道教活动。
2003年9月,午子观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午子观历史沿革
西汉,新建顶观。
东汉末年,加以修缮。
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重建翊圣保德真君殿及药王殿、福寿殿等,并植万株白皮松。
明弘治十年(1497年),重建底观之圣水观、玉皇殿、东岳殿及酆都殿,并由底观到顶观铺砌石阶。
明正德二年(1507年),重修腰观。
明正德七年(1512年),增建顶观寝宫、雷神殿、元帝殿、后寨门和紫金城。
清雍正十一年至乾隆十年(1733年—1745年),翻修各殿。
清光绪元年(1875年),重修娘娘媛阁,增刻13块石碑碣。
清宣统年间,加以修缮,并建成42所庙堂,将顶观对面山岩壁上供奉的五百灵官牌位请进庙宇之中。
民国年间,于山道拐角处增修72座小土地庙。
1983年,重修药王殿、朝圣门。
1999年—2000年,修建腰观山门和关帝阁。
2008年,新修财神殿。
2010年,维修古建筑群,修建三门四柱石牌坊一座,院内照壁雕刻九龙图、老子出关图,玉皇大帝造像前的石墙刻录《道德经》全文、八仙神像,地面配置太极八卦图,前山步道云梯至朝圣楼护栏刻录真、草、隶、篆四体百家姓。
2011年,修复顶观。
午子观文化活动
午子观现存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铁铸神像,铭文载:“午子山汉朝敕建”。
明朝谢崇儒著诗《登午子观》,曰:“缥渺玄宫建翠岭,古今仙客几登临。云山惯识前人面,眺览应同此日心。苍径鹤归明月夜,丹房烟锁碧崖阴。凭虚自觉消尘虑,幽乌相知送好音。”
近代阎多治著诗《咏午子观》,曰:“千山君独秀,巍然碧海中。杜鹃沐朝霞,松涛听晚风。举手摘浮云,蹑足履太空。勿谓攀登苦,奇景在险峰。”
汉高祖刘邦爱妃戚姬与午子观
据碑、碣、志书记载:此地曾是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姬进香焚轮之处;也曾是戚姬为皇儿如意进香祈福之地。
大舜谋士善卷、明代建文帝,道教重要人物张道陵、张鲁、张三丰与午子观
据史书记载和民间传说:大舜谋士善卷,明代建文帝均来此隐居;道教重要人物张道陵、张鲁、张三丰来此讲经传教。
药王孙思邈与午子观
午子观顶观院内有古药树一株,相传为药王孙思邈所植。
午子观的三月三庙会活动,这是一个具有宗教性质的庙会活动,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不少道教信徒、民俗爱好者及地方媒体等群众都会来午子观参与庙会活动。午子观的三月三庙会活动从宋朝流传下来,经过发展变化,已成为了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午子观的三月三庙会活动主要分成三个部分:
1、西乡地域民俗文化展示
庙会活动伊始,人们会聚集到底观,观看具有浓厚地域性的文化演出。主要由当地的文化组织、单位组织及群众等为主。通过不同形式的表演,向民众展示具有西乡特色的文化。当地的老人们整齐划一的展示道教的太极拳,向人们宣扬修身养性;西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展示,如刘二姐赶会、地围子等,通过文艺演出这一种展现形式,有效的将西乡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现在大众面前,向大家展示当地人们的朴质精神品质及具有特色的文化财富。此外,还有午子山的茶艺展示,以午子山后山的茶园采摘炼制的清明时的茶叶为主料,在庙会活动中展示午子山茶的品质,向人们宣传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艺成果。
2、道教祭祀
庙会活动中,祭祀便是正常活动的高潮。在祭祀活动中,主要是由一位高功道长的带领下,道长们手拿各类法器,伴随着道士所弹奏的伴乐下,进行吟唱祭祀。随着高功道长在对神仙进行祭祀结束后,由其领头带着民众一起叩拜神灵,以求平安、顺遂。
3、朝山和参观浏览
祭祀活动之后,根据人们的不同目的及意愿,选择朝山活动或在底观周边参观浏览等。
午子观其他介绍
午子观·明~清·西乡县堰口镇午子山。
保护范围:总面积12平方公里。东至午子山后山2公里处及午子山山顶,西、南至泾洋河,北至小峡河(堰洋公路)。
建设控制地带:东至陡坎庙山顶,西南至南山山顶,北至冠朱山山顶。
2003年,午子观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午子观”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