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景点>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旅游景点

晋源文庙

晋源文庙景点照片

晋源文庙旅游景点介绍

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晋源文庙,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新晋祠路588号。晋源文庙始建于明洪武六年(1373年),为明代太原县城内遗构,南北长104米,东西宽98米,占地面积1.0192万平方米。

  晋源文庙是典型的明清建筑风格,坐北朝南,中轴线上依次排列有琉璃照壁、棂星门、泮池、献殿、大成殿、明伦堂、敬一亭、藏经阁以及各院东西两庑,另有崇圣寺等建筑。晋源文庙为明、清两代官学场所,对研究中国古代“庙学合一”教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13年5月3日,晋源文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晋源文庙历史沿革

  明洪武六年(1373年),始建晋源文庙(据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太原府志》记载)。

  明隆庆五年(1571年),增建尊经阁,形成五进院落布局。

  清代,多有修缮,格局相沿。

  19世纪90年代后,晋源文庙得到大规模的修缮和改造。

  1952年,在晋源文庙基址建太原二中。

  2013年8月,考古人员对晋源文庙大成殿后的三进院落基址进行考古发掘,清理出南北长89.5米、东西宽40.5米的明清建筑遗迹残存。

晋源文庙历史文化

  据当地村民介绍,晋源文庙正门两侧各有一条南北向马道,西马道直通北后街。由西马道北行至大成殿后侧,有门可进入明伦堂、敬一亭、尊经阁院,此三院连通,形成所谓的学斋,有钱人子弟就是从这条马道坐车进入学堂的;东马道位于文庙正门东侧,由此马道北行至名宦祠,即大成门东侧(修缮后的大成门东配殿正面仍设有照壁,是当年照壁的印迹),行至于此,由于照壁阻拦,西折而进入庙宇,开展祭祀活动。而明伦堂至尊经阁的三重院一直以来作为学斋使用,新中国成立后仍作为本地学校。

  至20世纪70年代,太原二中与太原师范学校合并,称“五七”学校,校址不变。后来,“五七”学校迁出,分作两所学校:一是太原师范专科学校(后搬至侯家巷),另一是太原师范学校(后搬至南内环桥东)。文庙学斋基址又建成南郊中学,即现遗址面的红砖房基础。据当地老人回忆,明伦堂、敬一亭均为7间大瓦房,前开大窗,轴线设穿心门,其余辟为教室。由于从一进院至四进院都开有穿心门,所以站在文庙禄星门处,即能看到最北面的尊经阁。尊经阁为二层木质结构。

晋源文庙其他介绍

  晋源文庙

  晋源文庙(第四批省保)

  时代:明

  地址:太原市晋源区晋源街办晋源东街

  晋源阿育王塔位于太原市晋源区晋源街道古城营村东。原为惠明寺附属建筑。据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太原府志》记载,始建于隋仁寿二年(602年),为当时晋阳古城内惠明寺院建筑,塔屡建屡毁。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在原址上重建惠明寺和阿育王塔,将原九层砖塔改建成喇嘛式。现惠明寺已毁,仅存阿育王塔,占地面积196平方米。

  晋源阿育王塔为单层砖砌喇嘛塔,通高约25米。塔下为石砌方形塔基,边长13.8米。其上砖砌叠涩呈方锥平台基座,高1.65米。塔身为圆形覆钵状,上承相轮十三层,上置琉璃华盖承宝顶。

  晋源阿育王塔反映了明代喇嘛塔的建筑形制特点,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2013年5月,晋源文庙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晋源文庙”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

  晋源街道——晋源街道地处太原市近郊,古晋阳城遗址之上,历代称 龙兴之地 ,俗称 凤凰城 。街道地势西高东低,山川各半,山俊秀,川平坦,俗称 花果山,米粮川 。东临汾河,南接晋祠风景名胜区,西依吕梁山,北隔晋阳湖与省城相望。街道气候温和,夏季最高气温34℃,冬季最低气温-15℃左右,有丰富的煤炭、石膏、坩子、石料等矿产资源,电力充裕,有3万伏变电站一座。街道面积87平方公里,共有27个行政村,1个社区组织,总人口35354人,…晋源街道详细介绍

我要对“晋源文庙”发表赞美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