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府旅游景点
忻州古称秀容,位于太原五台山途中,为忻州行署,地委驻地。春秋时,忻州属晋国,战国时归赵,秦汉时属太原郡。雁门郡,太平郡。隋代为新兴郡、雁门郡。唐、五代、宋时为忻州定襄郡。金、元、明、清为忻州、代州、保德州。民国初年为雁门道。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大部分地区属晋察冀…详情 ▷
禹王洞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忻州市境内的系舟山脉。公园距省城太原6公里,北离忻州14公里。总面积为11万亩,森林区面积23万亩,海拔最高高度为18米。山体主要由石灰岩构成,山势巍峨雄壮,岩石嶙峋怪异,并有许多喀斯特溶洞,尤以禹王洞规模最大,景观奇绝,人称华北第一洞。森林…详情 ▷
云中河景区位于忻州城区北部的云中河中游,东西长约457公里,南北平均宽约45米,总面积2636万平方米。景区建有四个大型广场,分别是禹王广场、济舟广场、卧牛广场与陀罗广场;各种规格园路25延长米,两条主园路分别是仙人路与梧桐路。景区以水域景观为主线,以植物景观为基…详情 ▷
蒲阁寨围困战遗址,位于忻府区阳坡乡蒲阁寨村。1942年,当地军民响应毛泽东”把敌人挤出去“的号召,对驻蒲阁寨侵华日军进行围困站,历经艰苦斗争,终于将日军赶走。遗址南北长约1米,东西宽约3米,分布面积3万平方米。遗址内现存当年日军炮楼残迹。1985年4月1日,原忻州…详情 ▷
看点1937年,日军大举侵华,在“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思想指导下,国共两党建立了统一战线。1937年1月,为抵抗沿北同蒲南下的日军,国共两党浴血奋战,23天内共歼灭敌人两万余人,取得了抗击日军的一次巨大胜利。位于忻州以北25公里处,是忻州的北门户,早在汉代,这里…详情 ▷
香泉寺遗址,位于忻府区庄磨镇坡头村北约8米。建于三嵬山山腰,因其泉水而得名。坐西北向东南,南北长约5米,东西宽约2米。创建于唐代,唐大顺二年(891)慧真法师增修廊庑、光化年间(898——91)重修,金大定二十四年(1187)、明永乐年间(143——1424)多次…详情 ▷
月蜍遗址,位于忻府区兰村乡北堡村东约1米处。遗址东西6米,南北7米,分布面积约4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5~24米,地表采集有泥质绳纹灰陶片。属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遗存。1985年4月1日,原忻州市人民政府(县级市)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信息来源:忻州市文物局…详情 ▷
毕威墓,位于忻府区紫岩乡双堡村西北2米处。墓主人毕威,生卒年代不详,官至户部侍郎。墓地坐北向南,东西1米,南北2米,分布面积2平方米。封土残留很小,基本夷平。墓区存元大德十一年(137)毕公迁茔碑1通为元代墓地。1985年4月1日,原忻州市人民政府(县级市)公布为…详情 ▷
韩沟墓葬,位于忻府区豆罗镇韩沟村西5米处。墓地坐北向南,东西1米,南北2米。封土堆直径3米,高5米。传说墓主人为韩献子,名厥,春秋时晋国司马,参与晋景公对楚、齐作战有功,晋置六卿,厥为六卿之一,与公孙杵臼同救赵氏孤儿。墓前有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墓碑1通。19…详情 ▷
北宋西庙,位于忻府区紫岩乡北宋村西。坐北向南,占地面积4389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据正殿梁架题记,元至正二年(1342)、清康熙年间(1662—1722)、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重修。现存过殿、正殿、东配殿、东西耳殿和钟鼓楼等。除东耳殿为新建外,余皆为清代遗…详情 ▷
崇明寺,位于忻府区合索乡温村中。坐北向南,东西175米、南北125米。据碑及正殿脊檩题记载,创建于唐初,清康熙十六年(1677)、嘉庆二年(1797)重建,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重修。现存正殿、戏台为清代遗构。关帝殿为199年新建,正殿面宽五间,进深五椽,前部…详情 ▷
大佛庙,位于忻府区董村镇游邀村村北济民堡内。坐北向南,占地面积351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据济民堡石匾记载为清代咸丰三年(1853)重修。现存千佛殿、关帝殿、黄堂殿。除黄堂殿系27年原址重修外,余皆为清代遗构。堡门为石砌,门洞宽3米,深6米,高25米。千佛殿面宽三…详情 ▷
岱岳庙,位于忻府区奇村镇杨胡村南约1米处。坐北向南,占地面积4395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现存献殿、大殿为清代遗构,余皆为新建。大殿石砌台基,面宽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七檩前后廊式构架,斗栱五踩双昂,前檐明、次间设四扇六抹三交六斜格扇门,稍间设四扇四抹格扇窗…详情 ▷
洪福寺,位于忻府区西张乡东张村中。坐北向南,占地面积825平方米。建于明成化五年(1469),清代重修。现仅存观音殿,为清代遗构。观音殿坐东向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悬山顶,隔扇门窗,1985年4月1日,原忻州市人民政府(县级市)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信息来源:…详情 ▷
吉祥寺,位于忻府区豆罗镇东村。坐北向南,占地面积28平方米。创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中轴线上依次有戏台、大殿。大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为清代遗构。戏台面宽三间,进深四椽,悬山顶,明国二十四年(1935)建。寺内存碑刻1通。1985年4月1日,…详情 ▷
隆福寺,位于忻府区秦城乡秦城村中。坐北向南,占地面积675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据大殿脊檩题记载,明天顺六年(1462)重建,清康熙十七年(1678)、道光二十三年(1843)重修。现存为明清建筑。大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五檩无廊式构架,斗栱五踩双昂,…详情 ▷
南高戏台,位于忻府区奇村镇南高村中。坐南向北,占地面积129平方米。据脊檩题记载,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四檩后廊式架构,斗栱为一斗二升交龙头形制。台内中部设屏风,两侧各设一小门。后墙两次间设拱券式窗,台前部两侧筑八字影壁。19…详情 ▷
七峰寺,位于忻府区董村镇孙村村北。坐北向南,占地面积2542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一进院布局,中轴线上依次有山门、过殿、大雄宝殿、东西配殿、东西侧耳殿。除大雄宝殿为明代遗构外,余皆为清代建筑。大雄宝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五檩无廊式构架,斗拱五踩双昂,平…详情 ▷
姜涛墓,位于忻府区曹张乡解村西北5米。坐北向南,墓地南北25米,东西19米,为明代墓。墓主人姜涛,字伯渊,忻府区解村人,生于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卒于正统十五年(1445)。历任浙江嘉兴府同知,直隶河间府同知,河间府知府,顺天府尹,官至户部侍郎。姜涛在位二十…详情 ▷
伞盖寺遗址,位于忻府区庄磨镇连寺沟村西约3米的三嵬山半山腰处。因寺周围松树状如伞盖而得名。始建于唐初,明嘉靖、万历,清康熙年间多次重修,民国时期毁,现存为明清遗址。五爷庙、大雄宝殿、圣母殿、关帝殿、滴水观音殿均为在旧址重建。遗址内存碑刻16通。1985年4月1日,…详情 ▷
尹村遗址,位于忻府区秦城乡尹村西北约5米的云中河北岸台地上。遗址东西8米,南北1米,分布面积约8万平方米,文化层厚度8~25米。采集有泥质灰陶和夹砂灰陶片,其纹饰为绳纹。属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遗存。27年6月6日,忻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信息来源:忻州…详情 ▷
游邀遗址,位于忻府区董村镇游邀村南约2米处。遗址东西4米,南北5米,分布面积约2万平方米。断崖上暴露有文化层堆积,厚度约12~18米。1987年、1989年进行两次挖掘,发掘面积约12平方米,采集有泥质灰陶、夹砂灰陶片,器形有豆等。属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遗存。27年…详情 ▷
部落龙王庙,位于忻府区秦城乡部落村中。坐西向东,占地面积85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现存龙王殿为元代建筑形制,山门、阎罗殿系1997年原址重建。龙王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四铺作斗栱,悬山顶,前出廊。庙内存清代石碑1通。1998年,原忻州市人民政府(县级市)公布为市级…详情 ▷
财神庙,位于忻府区南城办事处西街村财神庙巷。坐西向东,东西长556米,南北宽25米。创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为清代遗构,27年对过殿、鼓楼、大殿进行过维修。中轴线上现存过殿、大殿、两侧存有鼓楼、偏殿。过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卷棚顶悬山式。大殿面宽五间。进深四椽,单檐…详情 ▷
城区关帝庙,位于忻府区南城办事处南街村关帝庙巷4号。坐北向南,东西长75米,南北宽3米。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为明清建筑。中轴上线依次有戏台、山门、关帝殿,两侧有东西配殿、钟鼓楼。关帝殿砖砌台基,,面宽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七檩前后廊式构架,装修不存。山门、关帝…详情 ▷
福田院大殿,位于忻府区合索乡北合索村南约3米。坐北向南,占地面积192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元代重修,清嘉庆三年(1798)维修,现存为元代遗构。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梁架结构为二椽栿对前后乳栿,通檐用四柱。柱头斗栱五铺作双下昂,补间斗栱明间两垛,次间一…详情 ▷
公孙杵臼祠堂,位于忻府区新建路办事处逯家庄村东。坐北向南,东西418米,南北115米。创建年代不详,据大殿题记载,为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重建。两进院布局,中轴线上有戏台、过殿、两侧为东西配殿,除戏台为近年新建外,余皆为清代遗构。过殿面宽三间,进深五椽,悬山式…详情 ▷
寿圣寺,位于忻府区豆罗镇白石村内。坐北向南,东西32米,南北85米,面积272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明、清重建加修。二进院布局,中轴线依次建有戏台、天王殿和大雄宝殿,两侧为耳殿和配殿。大雄宝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五檩后廊式构架,斗栱五踩双昂,明间平身科…详情 ▷
铁佛寺,位于忻府区高城乡金山铺村中。坐北向南,东西1米、南北11米。创建年代不详,据大殿脊檩题记,明洪武二年(1369)重修,清代屡有修葺,现存大殿为明代遗构。大殿石砌台基,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五檩无廊式构架,斗栱一斗二升交麻叶,前明间设板门。近年村人…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