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王家祠堂旅游景点介绍
四川内江王家祠堂建于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坐北朝南,四合院布局,建筑面积990平方米,由山门、正厅、戏台、左右厅、东西厢房、青石院坝组成。
四川内江王家祠堂山门为六柱五间四滴水式门罩建筑,上 书“王氏祠”;正厅为砖木结构硬山式屋顶、抬梁式结构,厅前为五级阶梯式踏道;正厅屋顶脊饰为两条直径约0.3米粗、相向对峙的龙,双龙之间是一座用青石雕刻、高约2米的六角形宝塔,塔座为莲花,塔身雕龙刻凤,造型精巧。戏台为斗拱木结构,雀替、台沿上有大量镂空或深浮雕人物、龙兽、花饰等图案。四川内江王家祠堂其飞檐、脊饰、封火墙、石刻、木雕、塑像保存完好,代表了清朝中期精湛的建筑艺术水平。
古韵盎然的山门为六柱五间四滴水式门罩建筑,门罩宽8米,高约8米,最上层飞檐翘角的顶以及整个正面均为青石雕刻而成。正中石刻楷书“王氏祠”,左右为石刻对联,上联“顾予蒸尝春秋匪懈”,下联“绥我眉寿福禄来崇” ,中为横联“奉先思孝”。大门宽1.6米,高2.4米,门楣上方为精美的深浮雕花纹石刻,下方倒悬一对乖巧的石狮,造型独特,令人称奇。大门左右分别立有两座抱鼓,鼓上石狮已毁。立柱间石碑上记载有“王氏修祠堂序”、“王氏宗祠落成五言长律二十四韵得王字”。走近这座建筑精美的祠堂,无不被它气势非凡的牌坊式山门石门罩所震
山门后是戏台,戏台为木结构,硬山式屋顶,抬梁式梁架,面阔9.2米,通高9米,进深6米,面朝正厅,宝顶上屋角高挑,轻盈飞扬,楼台底离地面2.2米左右,厚度为0.6米,长度约0.8米的木制台沿,斗拱、雀替、斜撑等布满雕刻的人物、龙兽、花饰等,图案中的人物栩栩如生,龙兽活灵活显,花饰含苞欲放,处处展示着古人精湛的工艺。
步入戏台后是 200余平方米的青石院坝。站在院坝翘首眺望,四周古朴典雅的正厅、厢房、戏台,祠堂当年的兴旺和辉煌仍隐隐可见。穿越院坝便是古色古香的正厅了,正厅为砖木结构,硬山式屋顶,抬梁式梁架,阶梯式踏道五级。正厅屋脊饰为两条相向对峙的龙,两条龙之间是一座用青花瓷镶嵌高2米的六角形宝塔,其座形似莲花,造型精巧。正厅风火墙翼角飞翘、飘逸,雄伟壮观。左右厢房10间,面阔40米,进深5米,厢房脊饰浮雕灰塑一老者、一金童一玉女,老者面目慈祥,宽衣束带,金童机灵,玉女灵巧。无不寄托着王氏后人对家族人丁兴旺、长寿安康的美好愿望。
四川内江王家祠堂戏台后墙有一段石刻文字记载:民国11年(1922年),戏台进行了升高重建。解放前夕,祠堂里办有私塾,也有川剧演出。解放后,祠堂成为柏龙乡乡公所办公地点,1952年改为“柏龙小学”。“文革”初期,村民为了保护祠堂,用泥浆和石灰膏对山门上的石刻进行填充,但后因一个派性组织住在里面,导致部分木雕损毁。1997年学校关闭后,镇政府制定了相关保护措施。祠堂因建筑、石刻、木雕、塑像等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于2007年6月成为“四川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今年初,上级主管部门对祠堂的部分建筑进行了维修。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内江王家祠堂”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