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佳山古民居旅游景点介绍
夕佳山民居,位于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夕佳山镇,初为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锡姓人家所建,故称“蜴家山”。 清乾隆时,锡家搬迁,民居卖与黄篆庵,经黄氏后代逐年整修、扩建,到清末形成规模宏大的庄园式住宅。因这一带风景优美,根据民间“三奇”(奇书、骏马、佳山)中的佳山而得名“夕佳山”。 经清、民国期间几次较大的修葺,至今保存完整。建筑面积10056平方米 。
夕佳山民居坐南向北,南依安远山脉,北临层层浅丘,整个民居建筑在四个台基之上,为四合院式,纵深三进,有11个天井。以正门、前厅、堂屋为中轴线向两翼展开,布设有东花园、西花园、后花园。民居建筑除固若金汤的围墙和四角的碉楼为石砌外,其余民舍均系悬山穿斗木质结构,青瓦盖顶而成,共房舍123间 。夕佳山民居的建筑发展史就是明末以来四川民间的一部社会史、风俗史。夕佳山民居被誉为“中国民间建筑活化石”“神州民间建筑精粹”,对研究中国民间建筑史、民间艺术史、民间风俗史和川南社会史都具有极高的价值 。民居四周分布大量桢楠,并群居着上万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鹭鸶鸟,形成了中国罕见的“天然鹭鸟公园”。
1988年,四川省夕佳山民俗博物馆由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 1991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将夕佳山民居列为四川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6年11月20日,夕佳山民居被国务院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夕佳山民居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夕佳山民居历史沿革
夕佳山民居,初为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锡姓人家所建,故称“蜴家山”。
清乾隆时,锡家搬迁,民居卖与黄篆庵,经黄氏后代逐年整修、扩建,到清末形成规模宏大的庄园式住宅。因这一带风景优美,根据民间“三奇”(奇书、骏马、佳山)中的佳山而得名“夕佳山”。
经清、民国期间几次较大的修葺,至今保存完整。
夕佳山民居历史文化
传说,夕佳山民居创建人黄应江在始建庄园时。请来的风水先生看了地形后说,青龙、白虎、朱省3个方位均气势宏大,唯宅后玄武太矮,建议在宅基后垒土造山,以壮玄武,或广植树木,可招吉祥。黄应江听后采纳了该建议,在宅后广植桢楠。楠木成林之后,引来群群白鹭安营筑巢,繁行后代。每逢阳春三月,鷺鸟回归,鸹噪不止。傍晚,夕阳西照,白鹭回巢,干鸟归林。
民居中门叫文魁门,门楣上雕刻着“文魁”二字,据传是用来驱邪镇鬼的,鬼见了“文魁”就不敢再往前走了,就被拒之门外了。另一种传说则是“文魁”是天上的星宿,是主管人间读书人的功名的神的朱笔只要点中了谁,谁就会中状元,所以书香门第都十分敬重他,将其供奉在门楣上以示尊重。
夕佳山民居,前厅正面朱红色的木板墙,是可以开合的“十四抹、二十八扇”雕花带窗式木门。平时用门栓杠起来作墙,只留中门敞开,供人进出。如遇进出人流量大之时,则打开所有门扇,就形成了一个通畅的大厅。
夕佳山民居,门扇上的雕刻精美、构思巧妙、蕴含丰富、刀法简练、色彩艳丽,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代民间的木雕艺术。雕刻内容,一是传统典故。如“渔”、“樵”、“耕”、“读”。“渔”通过两个渔夫钓鱼和放水捉鱼的对比,形象地反映了不要竭泽而渔的哲理;“樵”则以俞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的典故告诫观者要珍惜友谊,知音难寻;“耕”描绘的大舜耕田,其特别之处在于使用的是大象,而不是牛,这既是农耕有历史的真实再现,又蕴含了“万象更(耕)新”的寓意;“读”用的是梁山伯祝英台梨山功书的典故。“渔”、“樵”、“耕”、“读”体现了主人处世立身的思想。二是吉祥图案,如“双喜临门”、“麒麟吐宝”、“终身吉祥”、“福”、“禄”、“寿”、“喜”等。三是民间传说故事,如“麒麟吐玉书”、“暗八仙”等。表现手法上,多采用谐音、双关手法表情达意。如“钟声桔羊”,一棵桔子树,树上桂一口钟,树下有一只羊,谐音即是“终身吉祥”、“莲生三戟”,画面上是一朵莲花,花上插着三只戟,即是“连升三级”。前厅正面檐柱上的镂空木雕撑拱,造型巧妙生动,雕艺精湛,既是建筑力学上的支撑,又是美学上不可或缺的装饰。其内容则有“福在眼前”、“俸禄如意”、“松鹤延年”、“欢天喜地”等,寄托了当年主人美好的生活愿望。
夕佳山古民居其他介绍
夕佳山民居位于宜宾江安县夕佳山境内,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万历40年,清代扩建竣工,建筑面积10056平方米。整个建筑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开合有序,富丽堂皇。古民居深院高墙,飞檐黛瓦,古木参天,景色秀丽,属保存完整、国内罕见的川南古民居。民居四周分布大量桢楠,并群居着上万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鹭鸶鸟,形成我国罕见的“天然鹭鸟公园”。199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起免费对外开放。
民居座南向北,平面为组合“四合院”式,中轴线上呈三进四合院。大门、书库、前厅组织成第一四合院,其后前厅、中客厅、下客厅、后厅(家族居室)组合成第二四合院。穿过中客厅往西,是观戏厅(即工字厅)和戏楼,是主人休闲之场所。建筑的布局是间间相连,院院相通。从第一四合院的前厅前廊东绕书库进入佣人、晚辈居住区。有:织布房、粮仓、绣楼、宾客楼、马厩、轿房等;西有:宾客楼、客房、枣园(已毁),从枣园上五级台阶进入私塾学堂;从学堂向南穿过园门,进入西花园(现改为怡园),是主人娱乐之场所,有琴房、书房、上客厅、假山、小桥、佛手池、怡园亭等。怡园占地3亩,以花木庭园见胜,这里有四季长春之树,八节不谢之花,曲廊幽深,小桥流水,松篁藤蔓,幽香怡人。建筑的四周建围墙,四角设碉楼。大门之前建一池塘,占地面积为2.5亩,池周设围栏。整组建筑的-又设围墙,可见当时的主人防范意识的强烈,不受外来的侵犯。整组建筑布局相当严谨,主次分明,开合有序,功能齐全。它保留了宋明以来的民间建筑风格,打破了完全对称的格局,使之趋于柔和。贯穿民居建筑的中轴线,既是建筑的主轴线,也是建筑格调的差异线,中轴线左侧是主人的生活娱乐区,观戏厅(工字厅)与戏楼紧紧相连,平面呈二级台面,高低错落有致,格调高雅,是民居主人和士绅宾客游乐的地方;右侧建筑格调比左侧低,是佣人和晚辈居住和工作的地方。中轴线两侧的反差是封建等级制度在建筑上的体现。
夕佳山民居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民居建筑群之一,被誉为“中国民间建筑化石”、“神州民间建筑精粹”,对研究中国民间建筑史、民间艺术史。民间风俗史和川南社会史都具有极高的价值。近年来,在夕佳山古民居陆续拍摄了《中国一绝》、《傻儿师长》、《董卓君》、《蝴蝶雪》等一大批影视作品,使其成为炙手可热的电视、电影摄制基地。
保护范围:东至牛屎滩,南至大湾丘江红公路,西至新坟山小路,北至燕山咀。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0米。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夕佳山古民居”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