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景点>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旅游景点

秀山古建筑群

秀山古建筑群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秀山古建筑群景点照片

秀山古建筑群旅游景点介绍

云南省玉溪市境内建筑遗址

  秀山位于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城南。素有“秀甲南滇”的美誉。相传汉之田勾町王毋波始在此辟山林、建古刹、立亭园。千百年来,经通海节度使、大理国王段思平等历代的扩建修缮,文人学士、百姓官宦的爱护与完善,遂成为林木丰茂、文采斐然、遐迩闻名的游览胜地。主要包括:涌金寺、清凉台、玉皇阁、普光寺、三元宫、土主庙(田勾町王庙)、万寺宫和白龙寺,山内生长着宋柏,元杉、明玉兰、茶花,也被称为秀山“四绝”。

秀山古建筑群历史记载

  查证通海地方史志和秀山残存的碑刻,可以发现,上世纪50年代之前,秀山某处寺院、楼阁毁于火灾,或在小规模地方武装冲突之中遭到局部损毁之类的事件,我们可以找到一些零星的记载。但是,1949年之后的20年时间里,诸如“大战钢铁铜”、“扫四旧”、“通海大地震”等天灾人祸对秀山的涤荡,在相关史志和碑刻中却闻所未闻。发生在上世纪中期的秀山三次劫难已成历史,对于这段历史,现代人是开始反思呢,还是头脑一片空白?

  第一劫:1958年——“大战钢铁铜”——熔炉、绳索、锤凿毁弃秀山千年铜佛史。

  张汝润曾经是秀山脚下通海一中的学生,后来又成了这个学校的老师。他回忆说,1958年,因为学校紧挨着秀山,他曾听老百姓传言:秀山上的铜像都被人敲掉了,在铜像内还取出了不少经书;山上涌金寺那口大钟,钟声能越过杞麓湖,江川雄关的百姓都能听到,也被人破坏了。

  1958年“大战钢铁铜”时,原通海县委宣传部部长马启和在县政府文教科工作,他回忆说,“大战钢铁铜”时,县委工业部的“工作”对象是山上的大小铜像,在秀山,每个寺院都有神像,每个寺院的正神都是铜铸的,并且如涌金寺的三大佛像、玉皇阁的玉皇大帝像都有几吨重。

  在得知工业部的工作队上山砸铜像的消息后,马启和马上向当时的省文教厅反映了县里的情况,很快收到了省里的传真文件:全省都出现了这种情况,要认真保护。他拿着这个文件上秀山时,工作队已经从涌金寺一路“工作”下来,正在玉皇阁里砸玉皇大帝的铜像,铜像太重,计划分成三段处理。他向工作队出示了省里的文件,可是人家不听,还搬出当时最时髦、最革命的话“钢铁升帐,谁也不能阻挡”做挡箭牌,把他的文件挡了回去。

  张仕昌是秀山脚下原通海县文化馆职员,曾经是秀山公园的管理者之一。他在亲眼看到有人挎着绳索、扛着铁锤上秀山砸铜像的情形后,偷偷地向省文教厅打电话,汇报了情况,最终也无济于事。无奈之下,他与同事阚华堂一起冒着风险从山上捡了一挑文物:一头装着玉帝的头像,一头挑着从神像中掏出的上百卷经书和五册明代皇历,悄悄下了山。

  据马启和、张仕昌两人回忆,在这次劫难中,秀山上凡属铜铁文物,无一幸免,就连县文化馆(即万寿宫,秀山古建筑之一)馆藏文物大刀、小钢炮也被工作队“顺手牵羊”地收走了。

  1959年,赶上建国十年大庆。秀山上无神佛可拜,群众意见很大,因此,这年5月,张仕昌接到了一个任务,“恢复”涌金寺的佛像。他想了一个简便的办法,请了三辆马车到今九街镇刘合营村的一座寺院中“借”了三尊泥佛,安装在涌金寺的大雄宝殿内。他说,可笑的是,泥佛一米六左右,可是之前铜佛高三米多,怎么看都不相衬。

  张仕昌感叹说,从信佛的大理国开国国君段思平在秀山铸铜像百余尊至1958年已有近千年历史,1958年之后,秀山不再有铜像,也不会再有庄严宏伟的三大铜佛。

  第二劫:1966年——“扫四旧”——红色风暴席卷秀山古建筑的“灵魂”深处。

  由于“扫四旧”运动声势浩大,很多关注秀山古建筑群命运的通海人已经预感到,秀山即将成为革命的对象。果然,“扫四旧”运动在通海县刚刚兴起,红卫兵就成立了战斗队,“战斗”目标就是“封、资、修”的堡垒——秀山。

  张仕昌说,红卫兵要“扫荡”秀山的消息是从战斗队里一个还有点良知的领队口中传出来的,那个领队要他带几个人上秀山把最珍贵、最有价值的碑刻留下记号,以免遭到损坏。得知这个消息后,他带上当地有名的文化人许秋山上山,为30多块最为珍贵的碑刻留下了记号,之前,他和文化馆的同事已经为普光寺内元代《宣光智照兰若碑》用土基墙围了起来,最终,这块碑记幸免于难,从而留下了一份有关元代滇南经济社会最有价值的史料。

  “扫四旧”运动开始,张仕昌眼睁睁的看着战斗队大队人马扛着撬杆、锄头、铁镐浩浩荡荡向秀山开拔,然后在秀山上砸匾联,敲神像(泥塑的)、毁碑刻,上百人在秀山上大干了一个周左右才下山。后来张仕昌发现,有一些已经留了记号的碑刻仍然不能幸免,并且碑上的每一个字都用錾子凿过,已经无法辨认原貌。

  说起“扫四旧”对秀山的破坏,马启和说,秀山寺院里没有了神像,就像一个家只有空空的房子,没有人住;没有了匾联,一座秀山就没有了灵魂。可惜的是那些精美的匾联、神像、碑刻都被损坏了。

  第三劫:1970年——“通海大地震”——部分古建筑难逃厄运,毁于一旦;部分古建筑劫后奇迹般丝毫未损。

  1970年1月5日1时0分37秒,一场里氏7.7级的特大地震猝然袭击滇中地区,震中位于通海县高大乡五星村。大地震在通海全境肆虐的同时,也给秀山古建筑群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张仕昌是在大地震发生后的第五天上秀山查看秀山灾情的。他说,损坏最为严重的是三元宫,秀山土主庙、普光寺的厢房,这些建筑大部分墙体都已倒塌,只剩几根柱子和椽子挑着几块瓦片。沿山路上山,他看到,万寿宫的过道门发生倾斜,玉皇阁门前的“玄真天上”坊已经倒塌,竺国寺、涌金寺的大殿已经开了天窗。而普光寺内的观音殿、涌金寺内的秀山古柏阁两处建筑却安然无恙。

  马启和说,针对观音殿、古柏阁大震不倒的现象,北京建筑专家专程赶来对两处建筑进行了勘查,结果发现:观音殿为元代建筑,墙体是篾篱笆墙,由竹片编成,再用草尖和上泥巴糊上,因此具有较强的抗震性;古柏阁采用榫铆结构,不用一颗钉子,梁柱之间、梁与梁之间等多个部位都由多级斗拱支撑,显示了通海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1979年,秀山部分古建筑的图片还入选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编撰的《中国建筑技术史》一书。

  张仕昌说,秀山古建筑群的恢复工作是从1979年开始的,通海几个建筑队不间断地在秀山施工,上世纪90年代末才全部撤走。

  秀山的三次劫难是在解放后20年的时间里发生的,巧合的是,恢复工作也用了近20年的时间。同等的时间,现代人能否把秀山古建筑群修旧如旧?是否部分恢复了原貌?这些问题只有留给后人评说了。

秀山古建筑群景点

  普光寺现存殿宇建于元代,正殿屋架为斗拱式结构,呈典型蒙古建筑形式。寺内有元代为纪念神僧李畔富所建佛塔2座,古朴庄重。东院内就山岩凿有洗钵池,池上方岩缝中泉水浸冒而出,滴注于池中,叮咚不息。

  清凉台原名清凉寺,元时高僧铁牛禅师所建,经历代增修,具现在规模。由鲁贤祠、桂香殿、海云楼、药王殿、蓬莱阁、武侯祠等连成一个四院三通的建筑整体。寺院地势高峻,四围绿树掩映,背山面湖,凉风不断。的确是一个无暑的清凉世界。涌金寺俗称大顶寺,是秀山位置最高的建筑,因山势如“地涌金莲”而得名。占地面积6000多平方米。寺分三进,殿宇宏伟,寺门雄踞于半圆形石阶之上,“涌金寺”3个贴金大字雄浑庄重。正中为秀山古柏阁,此阁全部木结构,奇巧无比。大雄宝殿塑三世佛像,慈颜善目,体态匀称。殿前“白马”、“黄龙”、“法海圆明”3座坊立于东、西、北三方。大院中翠柏苍劲,茶花吐艳,元杉喷香。宋柏、元杉、明玉兰被称为“秀山三绝”。涌金寺左厢是一套院,门上有一别致的小匾,上书“这里来”,进门更是清静的一院,东为昙花轩,西有酌花楼,北面另为一小院,可谓院中之院。“这里来”院内有明玉兰、牡丹、芍药等名花奇草,进门就让人感到满院芬芳。”白龙寺坐落在秀山南面的茂林之中,是后山的唯一建筑,寺院古朴典雅,与周围环境十分协调。近年来扩建了部分亭阁游廊及服务设施,引水上山,凿池培植荷花及各种花卉草木,成为秀山公园又一新的游览点。秀山之秀在于绿,茂密的林木把整座山掩盖得严严实实。山北麓翠竹万杆,青翠欲滴;山西密林间灌木丛生,野花点点;山东面奇松参天,杉栗葱翠;山南松林似海,涛声如吼。种类繁多的花草树木,一年四季争奇斗艳,各寺院中也是花木扶疏,松柏森森,绿杉撑天。秀山不仅有山川之秀丽,更有历代墨客骚人、学者名宦之吟咏,使秀山成了“匾山联海”和碑林。至今保留在秀山的匾联碑刻有200余副(块),这些匾联碑刻,洋溢着诗情画意,书法均属上乘之作,使诗、书、画、景和精美的建筑珠联璧合。

秀山古建筑群地理位置

  秀山,位于云南玉溪通海县城南隅,峰顶海拔2060米,垂直高度近200米,辖区面积7.6平方公里,游览面积15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万余平方米。气候、交通条件。

  秀山,属中亚热带半湿润高原凉冬季风气候,雨热同季,四季如春。交通极其便利,东汉(公元25—56年间),通海的人行道路西可达于玉溪、晋城、昆明方向,东可抵于建水等地,自古就是交通的枢纽。现在,4车道的高等级公路横贯通海,西接玉元高速公路、东连通建(通海至建水)高速公路,由县城至秀山景区也可乘坐大型旅游客车,行2公里就可到达。历史沿革秀山,始于西汉元鼎元年(公元前116年)时名青山,唐谓秀山,宋名普光山,元、明称玉隐山,清代又恢复了秀山之名,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始名秀山公园。汉元鼎元年,汉武帝封庄跷的后裔毋波为田勾町王,始在秀山辟园林,建古刹。历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今尚存田勾町王庙、三元宫、普光寺、玉皇阁、清凉台、涌金寺、白龙寺七大古建筑群体。秀山,自西汉元鼎元年始1949年新中国成立已经历了两千余年的沧桑,历史悠久,多元文化积淀丰厚。据《大明一统志》载,秀山是云南四大名山之一,与昆明金马山、碧鸡山、大理点苍山齐名。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游秀山时留下了赞美秀山的诗名,清康熙时,云南按察使许弘勋在《通海邑去序》中称誉秀山“秀甲南滇”。建国后1949年至1979年,秀山公园为滇南的游览胜地,由通海县秀山镇代管,1979年10月至今隶属通海县人民政府文化旅游局下属的一个单位。登秀山,近观翠林芳草,聆听清泉幽韵,远眺南山北湖峙对,万壑千峰笏立,云山烟霞岚绕,真乃仙韵无穷。秀山寺院构建有致,古色古香。不但有道家(三元宫、颢穹宫)、佛家(清凉台、涌金寺等)、儒家(海月楼、酌花楼等)的和谐融洽,更有各朝代风格独异的楼台亭阁掩映其间。秀山古建筑群已列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级旅游区。它在明朝时曾与昆明金马山、碧鸡山,大理的苍山共称云南四大名山,素有“秀甲南滇”的美誉。汉代在此辟山林,建古刹,立亭园,元、明、清进为佛教胜地,民国时期置为公园。经千百年来的扩建修缮,逐步成为名闻遐迩的游览胜地;1987年12月被列为云南省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秀山公园位于通海县城南,与城相连。出城步行数百步即可登山。山中禅院森森,曲径通幽。秀山公园经历代修建,构成了三元宫、普光寺、玉皇阁、清凉台、万寿宫、斗天阁、涌金寺等古建筑群。

秀山古建筑群其他介绍

  秀山古建筑群位于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城南。

  秀云山素有“秀甲南滇”的美誉。相传汉之田勾町王毋波始在此辟山林、建古刹、立亭园。千百年来,经通海节度使、大理国王段思平等历代的扩建修缮,文人学士、百姓官宦的爱护与完善,遂成为林木丰茂、文采斐然、遐迩闻名的游览胜地。主要包括:涌金寺、清凉台、玉皇阁、普光寺、三元宫、土主庙(田勾町王庙)、万寺宫和白龙寺,山内生长着宋柏,元杉、明玉兰、茶花,也被称为秀山“四绝”。

  普光寺现存殿宇建于元代,正殿屋架为斗拱式结构,呈典型蒙古建筑形式。寺内有元代为纪念神僧李畔富所建佛塔2座,古朴庄重。东院内就山岩凿有洗钵池,池上方岩缝中泉水浸冒而出,滴注于池中,叮咚不息。

  清凉台原名清凉寺,元时高僧铁牛禅师所建,经历代增修,具现在规模。由鲁贤祠、桂香殿、海云楼、药王殿、蓬莱阁、武侯祠等连成一个四院三通的建筑整体。寺院地势高峻,四围绿树掩映,背山面湖,凉风不断。

  涌金寺俗称大顶寺,是秀山位置最高的建筑,因山势如“地涌金莲”而得名。占地面积6000多平方米。寺分三进,殿宇宏伟,寺门雄踞于半圆形石阶之上,“涌金寺”3个贴金大字雄浑庄重。正中为秀山古柏阁,此阁全部木结构,奇巧无比。大雄宝殿塑三世佛像,慈颜善目,体态匀称。殿前“白马”、“黄龙”、“法海圆明”3座坊立于东、西、北三方。大院中翠柏苍劲,茶花吐艳,元杉喷香。宋柏、元杉、明玉兰被称为“秀山三绝”。涌金寺左厢是一套院,门上有一别致的小匾,-“这里来”,进门更是清静的一院,东为昙花轩,西有酌花楼,北面另为一小院,可谓院中之院。“这里来”院内有明玉兰、牡丹、芍药等名花奇草,进门就让人感到满院芬芳。”

  白龙寺坐落在秀山南面的茂林之中,是后山的唯一建筑,寺院古朴典雅,与周围环境十分协调。近年来扩建了部分亭阁游廊及服务设施,引水上山,凿池培植荷花及各种花卉草木。秀山之秀在于绿,茂密的林木把整座山掩盖得严严实实。山北麓翠竹万杆,青翠欲滴;山西密林间灌木丛生,野花点点;山东面奇松参天,杉栗葱翠;山南松林似海,涛声如吼。种类繁多的花草树木,一年四季争奇斗艳,各寺院中也是花木扶疏,松柏森森,绿杉撑天。

  秀山不仅有山川之秀丽,更有历代墨客骚人、学者名宦之吟咏,使秀山成了“匾山联海”和碑林。至今保留在秀山的匾联碑刻有200余副(块),这些匾联碑刻,洋溢着诗情画意,书法均属上乘之作,使诗、书、画、景和精美的建筑珠联璧合。

  2006年秀山古建筑群作为元至民国时期的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秀山古建筑群”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

我要对“秀山古建筑群”发表赞美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