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旅游景点
导游从象山县城丹城往东,走出平原就是沿海丘陵,穿过不长的山岙,就到了海边的松兰山,山脚下即是一弯沙滩。象山海岸边类似这样的沙滩不少,岛屿众多,而松兰山是象山重点开发的第一个海洋旅游景区,已建成省级海滨度假区。松兰山沙滩环山面海,山海相连。对方海面上的孤岛,离世脱俗…详情 ▷
中国四大民间渔港之一,有许多诸如“三月三、踏沙滩”、“祭海”等独特的风俗,其中“祭海”就是渔民出海捕鱼时,为求平安、丰收的一种仪式。近年来,当地政府将原来自发的民间仪式组织起来,每年9月中旬都举办“中国开渔节”。内容有渔家灯会、千舟竞发开船仪式,烟火文艺晚会、“渔…详情 ▷
坐落在浙江省象山县新桥镇大塘港生态旅游区的影视城以灵岩山为大背景,整体建筑浓富宋代风格,巧妙结合了当地的山、岩、洞、水、林等自然景观,主要由大门广场区、村街作坊区、墓府山洞区、庄园湖塘区、店铺城宅区等五大景点区域组成,集影视文化与旅游休闲于一体。城中气势恢宏的襄阳…详情 ▷
中国渔村,无疑是中国渔文化为主题的休闲旅游度假基地中最为令人神往的地方之一。一座具有厚重渔文化气息的文化度假基地,一个极具个性的主题渔村,传统与现代并存,新旧交错,在这里,俯首皆是欢乐和浪漫的记忆,到处都令人雀跃的惊喜。中国渔村印象:当朝阳在海平线上露出一丝霞光的…详情 ▷
王家谟烈士故居位于象山县丹西街道北山路1416号,故居是丹城西桥头王家之上道地西厢房,系烈士诞生与成长之地。故居座西朝东,砖木结构平房,硬山造,双坡小青瓦屋面,通面宽132米,进深5米,分隔成三间一弄。明间五架梁、穿斗式,前檐出挑,露明,故居保存完整。26年烈士百…详情 ▷
贺威圣(192—1926年),乳名凤宝,字刚峰,号薏农,本县海墩村人。一九二年去上海求学,一九二四年在上海大学加入中国共产党。当年冬回家,先后发展王家谟、杨白、范船僧、赵文光为中共党员,并成立党支部。先后担任“上大”临时委员会领导成员、上海闸北区委书记等职。北伐初…详情 ▷
王家谟(1961927)小名小曼。参加革命后常用嘉谟、亦政、家伦等化名,丹城镇西桥头人。一九二五年一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负责党支部组织工作。以小学教员身份作掩护,组织“鸣社”,发行“鸣报”,并参与成立支部外围组织“青年娱乐社”。一九二五年十月,被选为中共宁波地委组织…详情 ▷
殷夫,原名徐祖华,199年出生于宁波象山县大徐村。殷夫是中国现代革命文学的先驱,193年加入左翼作家联盟。曾担任共青团中央机关刊物《列宁青年》的。1931年2月7日被反动派杀害于上海龙华。殷夫的主要作品有诗集《孩儿塔》等。鲁迅先生高度评价他的作品是东方的微光、林中…详情 ▷
延昌宋皇宫位于象山县石浦镇延昌老街31号,始建年代不详,现存为清中期建筑,由倒座、大殿和两厢楼组成,砖木结构,硬山造,除戏台外基本保存完整。大殿五开间,进深八架,用材粗壮,梁架结构及柱基较具特色,梁、枋精雕细琢,石刻线条流畅,县内罕见,体现了较高的建筑工艺。相传该…详情 ▷
沈家洋牌坊位于象山县贤庠镇沈家洋,清乾隆四十五年(178)建,为旌表坊。石结构,重檐歇山顶。通面宽54米,正门高51米、宽21米;侧门高37米、宽125米。圣旨碑上刻有“圣旨”二字。枋上镌“瑶池冰雪”。题“为故儒士沈在缙发妻王氏立”。背镌“景明”、“节郎”两额。正…详情 ▷
瑞安桥位于象山县墙头镇方家岙村口·清]建于同治九年(187),为县内最大的单孔石拱桥,长115米,宽445米,矢高5195米,跨度935米。拱由乱石排列筑成,桥面由卵石铺设,中饰图案。桥两沿用块石作栏。桥北引桥处有石碑,详记重修该桥始末。27年1月3日被公布为第六…详情 ▷
三戒堂位于象山县晓塘乡黄埠村,该院落南向,三进三院石板明堂,占地约2平方米,系清乾隆年间府按察知政潘必金建。正屋(高)平房,混合构架,用月梁。两侧重檐楼房,南山做成小歇山式,左厢南间辟为院门,门外原有八字影壁。建筑用材粗大,制作规矩。一二进正屋梁架接点多斗拱,平身…详情 ▷
镇潮庙位于象山县定塘镇大塘中站村,该庙是清道光年间为纪念围垦大塘的“十八太公”而建。庙座北朝南,中轴线为:广场、门庭、戏台、穿堂、大殿。大殿五开间,明间抬梁式,余皆穿斗式。牛腿、梁枋构建成月亮形,柱头科及物件有部分雕刻。穿堂用抬梁式,戏台与穿堂构体均有雕刻。东西厢…详情 ▷
纪子庚墓位于象山县石浦镇汝溪自然村口,墓在石浦汽车东站西南方约1米。墓向朝东偏南,为“落地龙头式”。是纪子庚先生与其父母的合葬墓。墓门前栏碑,额题“道泽孔长”四字,立双象、方形四柱,八字头前柱为双狮,镶栏板上石刻松鹿、寿星、梅鹤、麻姑蟠桃等图案。雕刻精良。墓龙脊背…详情 ▷
白龙潭蟹厂武圣庙民俗遗址位于象山县鹤浦镇樊岙水库龙潭坑及蟹厂村武圣庙。该遗址原为百姓遇旱灾祈雨之处。逢大旱,由地方官员组织亲自祈雨,场面壮观,远汲宁海等邻近县求雨百姓,每在此时,广大民众脚穿蒲鞋,身着胡进士官袍,至蟹厂武圣庙连做三天三夜水陆道场,忏文焚于白龙潭,白…详情 ▷
何恭房祠堂位于象山县西周镇儒雅洋村东北角,又称“承志堂”,亦称“新祠堂”。建于十九世纪九十年代。祠堂原有假山、石桥、亭子、藏书楼等皆毁,现仅存祠堂屋一座,保存完整。中轴线布局为大门、操场、祠堂池、门厅、天井、正堂。门厅与正堂两侧都有侧室,天井两侧建厢房。厢房与侧室…详情 ▷
建于明代,清代以后都有局部维修。平面总布局为纵长方形,中轴线上依次为大门、天井、山门、戏台、正殿,左右天井,两侧建厢房。占地面积18平方米。大门,高234米,宽188米。门额石匾题“励氏宗祠”,左右石联镌“当时声名重魏群郡”“迄今支派衍东溪”。山门、正殿皆通面宽2…详情 ▷
石质圆形建筑,占地约9平方米。外径33米,分上、下两层,下层高559米,周筑乱石墙,厚25米,西辟一门。上层高28米,无墙,八木柱支一伞一形顶,现残留4柱。伞顶置一球形体,为置灯处,1999年重修。任筱和(18761944)、任筱甫(孚)(18791953)同母兄…详情 ▷
书院前身为许氏崇德义塾,清道光十八年(1828年),由许超昆季创建。同治十三年(1874年)已衰落,同知杨殿才会许氏后裔商议,咨禀上宪,将义塾修整,改额为“金山书院”。民国时,又改为“敬业高级小学”。解放后,定名“石浦小学”。著名历史学家吴晗曾随父亲在此就读。现金…详情 ▷
祠由陈孔房遗孀孔粹卿独资建造,历时十载,于光绪二十七年(191)竣工。参照天童、国清诸寺建筑样式设计,以福建迁象后陈氏第十四世祖茂宁公号“鉴池”命名为鉴池公祠,俗称为新祠堂。祠占地十亩,朝向西南偏西,自前往后,由祠堂河(池)、照壁、门楼(连戏台)、大堂、后堂等构成…详情 ▷
庙山头遗址分布于茅洋泽山向原蟹钳渡海湾延伸的庙山头南面缓和坡地上。初查面积约1万平方米以上。局部暴露文化层断面61米。采集石器较多,陶片以夹砂陶和红陶居多,饰曲折纹、绳纹等,器形可辨石斧、石刀、支座等,属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该遗址是我县境内广泛存在新石器时代遗址、…详情 ▷
丹城东寺创建于宋初建隆二年(961年),原名东禅院,宋汉平二年改称“宝梵讲寺”,民间简称东寺。位于城北偏东象鼻山东麓东塘山西边。寺几毁几建,现存山门、金刚殿、大殿、东西配殿为清嘉庆十八年重建,民国六年重修。据民国《象山县志》记载,该寺为浙江通志教院之一,与西寺(等…详情 ▷
姚家山遗址发现于1991年2月25日,分布在丹城镇姚家山村西,简易公路路北的西山岩头南坡为主的整座小山丘上,西与塔山遗址相距约5公里。已经数次调查勘探,范围大致确定,性质与塔山遗址类似。某些迹象表露,与塔山遗址关系紧密,有可能是塔山遗址的东向延伸,但又保持相对的独…详情 ▷
山海楼原为民宅,位于县城西南2公里的新桥镇黄公岙村里,是一座两层楼房,座北朝南共三间。1948年农历正月上旬,上海中共外省工作委员会派党员唐侃夫妇来象山工作,住地下党员史中平家,即山海楼楼上西首一间。根据上级指示,为开展象山革命工作,决定成立“中共象山工作委员会”…详情 ▷
儒雅洋欧阳桥,民国。位于儒雅洋乡儒雅洋村东北约25公里西沙岭之西坡岭脚。为三孔乱石拱桥,东西走向,横跨于溪上23米,桥上24米,宽45米,东首引桥长11米,西首引桥长9米,桥面用鹅卵石铺砌而成。据民国《象山县志》记载,“欧阳桥,县西35里,西沙岭下(案嘉靖志)县西…详情 ▷
墙头欧家新祠堂,清末兴建,民国三年竣工。位于县城西85公里墙头镇墙头村西面。建筑具有晚清风格,保存较完整。正堂七开间,明间抬梁式,次间、梢间均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六柱落地,脊檩下饰花篮悬柱,抬梁上为花篮式瓜柱,檐廊柱间卷棚式曲椽,檐柱梁枋雕饰戏曲人物及花卉。两侧…详情 ▷
丹城石屋及附近摩崖石刻,明、清,在县城西北5公里处蓬莱山山腰处,背山而面向东南。周围竹木葱郁。石屋实为几块巨石形成的石穴加以修整而成。其上覆巨石为顶,洞内右侧巨石作壁,左侧岩石上填充少量块石成壁。后壁隆起向外倾斜延伸。据道光《象山县志》载:“石屋岩面开敞如屋,其邃…详情 ▷
遗址包括“万人坑”、“杀人场”、碉堡及住房等,散布于茅洋砩矿矿区附近。一九四一年五月十八日,日本侵略军二百余人,押解五百余名劳工侵入茅洋,开设“华中矿业公司”。随后,强划矿区,驱赶居民,建筑碉堡,布设电网,掠夺砩矿资源。“万人坑”在茅洋上湖山麓,分东西两处,相距十…详情 ▷
据车岭《张氏宗谱》载,该桥始建于明嘉靖前,原为木结构建筑,桥上有屋三五间。后两次被洪水冲毁,屡毁屡建。现存之三孔两面宽四米,以石板铺设。桥墩高二点八五米,用条石砌成。桥面两边搁石梁,两侧设石栏板。石栏板左右各三块,高四十四厘米,厚十六厘米,内侧均有麒麟、凤凰、花鸟…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