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坞杨氏宗祠旅游景点介绍
南坞杨氏宗祠,位于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凤林镇南坞村,总面积约2700平方米,始建于元代。
南坞杨氏宗祠由内祠、外祠组成。内祠主体院落坐北朝南,三进四天井布局,占地面积约720平方米;外祠由主体院落和院落北侧的文昌阁组成,主体院落坐西朝东,三进二天井布局,占地面积2000余平方米。杨氏宗祠格局规整,是浙西明晚期至清早期民间宗祠形制的典型代表,建筑梁架时代风格明显,立面形式及雕饰装修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2013年3月5日,南坞杨氏宗祠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坞杨氏宗祠历史沿革
南宋时期,杨尹中始迁于南坞村。
元代,杨氏后裔始建南坞杨氏宗祠,具体时间规模不详,后不知毁于何时。
明嘉靖至明万历年间(1522年—1620年),因杨氏后裔的正室和侧室之间发生矛盾,因此,分别建了杨氏宗祠。人们习惯把村北杨氏后裔正室所建的宗祠称为“内祠”,村南杨氏后裔侧室所建的宗祠称为“外祠”。
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南坞杨氏外祠毁于兵燹。
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杨氏族人重建外祠,建中堂。
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在外祠增建前堂。
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在外祠建造后堂。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又在南坞杨氏外祠门外建起东壁,西昆大门屋二间,在门前开凿一方半月形池,并建成了一座照壁。
2002年―2003年,对南坞杨氏外祠进行了抢救性维修。因年久失修,南坞杨氏宗祠内外祠破损较为严重,从2002年8月开始,对南坞杨氏外祠南侧的墙体和整个梁架结构及屋面进行了修给。工程于2003年下半年竣工,历时近一年。共投入经费30余万元,其中南坞村发动集体和个人捐资,共募集资金20余万元,江山市文化局出资10万元。
2008年5月至2008年11月,浙江省文物局下拨修缮经费150万元,对南坞杨氏内祠和外祠均进行了全面修缮。
2011年5月,对南坞杨氏宗祠进行全面修缮,于2012年6月竣工。
2012年6月,南坞杨氏宗祠正式对外开放。
南坞杨氏宗祠历史文化
《南峰杨氏宗谱》记载,南峰杨氏系出晋安帝时会稽太守杨嚮。南宋理宗端平二年(1235年),杨氏七十九世、杨嚮四十二世孙御史杨尹中,自江西省玉山县杨秀坞,迁南峰(现为南坞),遂成南峰杨氏第一人。
自杨尹中开始,有25人获进士、举人,分别官至御史、京府尹、刑部郎中、云南兵备道、大理寺左评事、知县等。明朝,时任刑部尚书的江山人毛恺,为南坞杨氏题词“江阳望族”。南坞也被后人称为“江南杨氏望族”第一古村。
据古老传说,三月三上巳节这一天是伏羲、女蜗造人的日子,至今很多地方仍保留着三月三祭祖的习俗。而在南坞村,据说杨氏始迁祖杨尹中的生日也恰逢农历三月三,杨氏族人一直不忘先祖,每年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各地的杨氏族人都要回村寻根问祖。这一天,村内人流如织,锣鼓喧天,炮仗齐鸣、彩旗招展,活动富有特色、热烈庄重,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人文风景。“南坞三月三庙会”已被衢州市政府公布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相传,饥荒年间,曾有村民捕捞八角井中的鱼,带回家中煎,煎了一会儿,柴火没了,这人便出去找柴,回来时发现锅里的鱼不翼而飞。村民再次来到井旁,竟发现其中几条鱼半身焦黑,正是自己煎过的鱼。村民大惊,跪地长拜。
南坞杨氏宗祠其他介绍
杨氏宗祠(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明、清
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
分内外祠堂两座。内祠堂位于村落中心,约建于明末清初,前后三进,包括砖雕门楼、前厅、中厅及后厅等,不设厢房。其中,中厅梁架制作较精良,山面缝砖雕梁架具有特色。外祠堂位于村口,建造时代稍晚于前者。前后三进,包括门厅、中厅、后厅及两侧厢房等。门厅前设三重檐木构门楼,具有江山一带特色。两翼带木构门廊各三间。门厅北向出戏台。其两侧厢房于平檐0歇山屋顶,此法为江山清代建筑中独见,颇具文物价值。正厅三开间,进深十一檩,梁架有精美雕刻、彩绘等。
除了木构建筑以外,宗祠外各有古井一。上述文物现保存状况较好。
2005年3月16日,列入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浙江文物网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南坞杨氏宗祠”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