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睦彩陶文化村旅游景点介绍
和睦彩陶文化村位于清湖街道南部,距江山市区6公里,由瓦窑、山根、陆家、后村、平塔山和坟山垄等6个自然村组成,是2010年江山市委、市政府首批命名的“中国幸福乡村”。
和睦彩陶文化村基本概况
和睦村位于清湖街道南部,距江山市区10公里,交通便捷,石垄线和新46省道穿村而过。辖区总面积10平方公里,由瓦窑、山根、陆家、后村、平塔山和坟山垄等6个自然村组成。全村共有38个村民小组,截至2008年8月,960户,3061人。
和睦彩陶文化村历史文化
和睦村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个历史文化古村落。早在新石器晚期就有人类活动。据考古发掘证明:在和睦乌里山发现商周印纹陶遗址。和睦在唐宋时期人丁兴旺,明清时期十分繁荣。据初步调查,尚保存千年仙霞古道和睦段(和睦花园岗→陆家田→石门昭明)1500米,有明正统年期为纪念陆和进士的石牌坊一座;有雕刻精美的石质的清代节孝坊一座;尚存清代的陆低宗词一座,尚存陆家街一条;还存社公殿、老佛殿遗址,还留下了部分清一民国的古民居、王氏厅堂、陆氏厅堂等文化遗产。而最具有文化内涵的是和睦的土窑。
和睦村始于陆姓村民,后来王姓等陆续迁入。陆姓源自江西金溪,是宋代理学家陆象山(九渊)的后人。据和睦《陆氏宗谱》:明初,和睦原名“下睦”,以陆氏后裔十代同居,和睦成风,故名。”而据清同治《江山县志》:明永乐四年(1406)丙戌科林环榜陆和,住下睦,官监察御史,巡按中外凡九年……京师号“小铁面”。村中现还保存着陆和“绣衣聪马”进士牌坊。其残高约5米,横跨3米的跨梁上方,刻着“永乐丙戌进士,四川、江西绣衣骢马,福建等道御史陆和立。”后人称颂陆和“执法不挠,九载威风动地;用刑无党,一轮明月中天”、“鹿洞鹅湖,四座并照象山心镜;豸衣骢马,一朝咸钦乌府头衔”。
和睦还曾有村人陆贤创办于明正统景泰间的观寅书馆。现在,除“绣衣聪马”进士牌坊之外,村中尚存建于清代的陆家孝忠祠堂和清道光七年(1827)的“双节流芳”贞节牌坊等。
据说,和睦村的制陶工艺,源于一个外乡逃荒老人。而陆家泥烙壶及制瓦等手艺传到第三代时,因只有一个女儿,只能“比武招亲”选婿传艺。村里王姓人家成了继承人,此后手艺又慢慢传遍全村。鼎盛时期,200余座“馒头窑”遍布全村,产品远销本省和邻近各地,和睦也因此成为江山当时最忙碌、最富有的小村之一。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和睦村仍家家造窑,户户烧陶。村里还存有60多座保存完好的“馒头窑”、40余台保留着完整原始制陶工艺的慢轮陶车,实为国内罕见。而由泥坯砖砌成、被称为原始制陶工艺活化石的“馒头窑”,因外形如馒头得名,一般有两三米高,五六米宽。每窑又有一个装陶一个点火的两个门,窑体有独体的双联体的,也有三联体甚至是四联体的。
如今,虽然土陶不再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和睦村也不再有往日的规模生产,但一个名叫姜子牙的陶瓷工艺美术师,却打破了古陶村的沉寂,在原始制陶工艺中融入了仰韶文化、半坡文化和马家窑文化等多种元素,开发生产出仿古彩陶工艺品,给古陶村注入了新鲜血液。
和睦彩陶文化村特色产业
和睦村从古代至现代以制泥烙壶、瓦片闻名于闽、浙、赣三省。对和睦村进行文化遗产调查,发现和睦文化古迹丰富,是个以土陶窑为主的古窑村落。该村保存着清——现在的土窑40座,兴盛时期达100余座,还保持着原始的制瓷工艺流程。如此密集的馒头状土窑和尚未失传的工艺流程,在全国少见。整个村落以家庭作坊式为主,每家每户都曾建窑烧制,以制陶为业,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产,保持着原始的古陶村的原貌,是一朵绚丽的奇葩。
和睦土窑的产品,一般分为三类:一类为红色的瓦,火炉、花罇、火熜罇。另一类为黑色的泥茶壶、药罐、沙锅、酒壶等产品。第三类为彩陶主要是和睦彩陶工艺厂生产的仿古产品,产品已有数十种。
村里瓦窑自然村从清代开始盛兴制陶业,一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曾辉煌一时,全村男女老少以制陶为主业,最高峰时期每家都有2个窑以上。1960年建立和睦陶器厂曾有47人,专门从事专业的制陶。尚有10多个窑还在烧制各类产品。一个古老的制陶工艺烧制过程在和睦还在延续,它是制瓷的作坊的“活化石”。
一个现存的古老的窑村,如此众多的土窑,如此完整的原始生产工艺流程,还在生产、延续、引起了各级的关注,和睦彩陶厂的建立,正是陶村文化的传承。如何保护、开发利用和睦这块文化遗产的宝地值得社会各级的支持。如何以古陶村带动彩陶产业,带动旅游产业,如何使彩陶产业、旅游产业带动土陶村的发展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重大课题。
和睦彩陶文化村其他介绍
和睦村,位于江山市中部,市区西南13公里,隶属清湖镇。清湖,唐代设乡,宋称十五都。为钱塘江上游进福建的最后一个可通行大帆船的码头,是来自京杭大运河船舶的终点。旧时,清湖镇上帆樯林立,“万商云集,百货星罗”;仙霞古道上,“攘往熙来,络绎不绝”,“士大夫接迹于途”。
新石器时代,这一片土地上已有人类繁衍生息,披荆斩棘,前赴后继,历经4000余年。清代重新兴起的土陶制作,是和睦的传统产业。盛期建有土窑100余座,产品有烧锅、汤罐、泥烙壶、箸笼、线瓦、火缸等等,年产量45万件,经仙霞古道和古航道,远销闽、赣、皖、粤、湘、沪等地,声名遐迩。
20世纪70年代,在和睦村周围数公里范围内,发现古陶遗址11处。采集的标本有印纹陶、着黑陶、夹砂陶、原始瓷等。其中,着黑陶是极具特色的器种,经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测试,其化学成分和烧结温度与原始瓷相一致,证明原始瓷是由着黑陶发展而来,始于4000年前。同样也证明,新石器时代,这块土地上已有人类繁衍生息,并在由陶向瓷演化的进程中,作出了贡献。
随着现代生活用具的普及,陶器皿销量逐步萎缩,和睦土窑失去了昔日的辉煌。直至2006年,引进仿古彩陶生产工艺,传统的古陶村又焕发出新的生机。
2008年投资1500万元进行彩陶文化村建设。7月3日,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实地考察了彩陶文化村,认为这项工作不但传承了陶文化,而且找到了彩陶产业提升的结合点,使文化成为农村发展的软实力,是新农村建设中一种大胆而富有意义的实践与探索。
地址:江山市清湖镇
电话:0570-4728008
交通:京台高速黄衢南段江郎山出口下,走46省道右转即可到达。或江山市区出发,走江贺公路,至水泥厂路口左转,过清湖镇走46省道,也可到达。
开放时间:8:00-17:00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和睦彩陶文化村”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