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景点>浙江省>舟山市>岱山县旅游景点

大舜庙后墩遗址

大舜庙后墩遗址属于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大舜庙后墩遗址景点照片

大舜庙后墩遗址旅游景点介绍

浙江省岱山县境内遗址

  大舜庙后墩遗址属新时器时代文化遗址,位于浙江省岱山县岱东北二村,为岱山三大古文化遗址之一,1983年发现,文化层厚约一米,面积2万平方米,出土文物有陶片、石器、红烧土块和土胚等,有圆条形石斧、段石锛、柳叶形石簇、鱼鳍形鼎足、夹沙红陶、夹碳黑陶等,遗址与良绪文化及河姆度文化第一层年代差不多,距今有4000年历史。在发掘中,还发现有稻谷遗存痕迹,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此地可能是当年稻作文化东传日本、朝鲜的中继站和过境地。1989年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舜庙后墩遗址简介

  大舜庙后墩遗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新石器时代

  公布时间:1989年12月12日

  大舜庙后墩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岱山县岱东镇北二村衢山镇培荫后墩,南临公路,背靠山,东距范家岙约100米,西距凤凰咀山坡。遗址1983年烧窑取土时发现。文化层厚约1米左右。出土遗物有石斧、有段石(石奔),柳叶型石(石簇)、鱼鳍型鼎足以及陶片等。陶质有夹沙红陶、泥质红灰陶和夹炭黑陶。纹饰有绳纹、划纹、附加堆纹等。石器均为通体磨制,保存完整。采集有夹砂红陶和泥质灰陶残片,可辨器形有釜、鼎、罐、象鼻形支座和豆等,纹饰有绳纹、划纹和凹凸堆纹,陶质较硬,火侯较高。破坏严重。出土文物与河姆渡第一文化层至良渚文化相同,且带有鲜明的海岛地域特色。

  大舜庙后墩遗址,呈不规则梯形,长分别为320米和220米,宽分别为280米和105米,面积约5万平方米。该遗址原有水稻田和五处土墩组成,但三处已经被挖除,现仅存庙基墩和庙后墩两处,其余为阡陌纵横的水稻田。大舜庙后墩遗址,1983年当地农民烧窑取土时发现,文化层厚约1米,文化层堆积层次清晰。出土文物有陶片、石器、红烧土块和土胚等。陶片中可辨器型的有鼎(鱼鳍形鼎足)、豆以及胎壁较厚内含贝屑的陶片,陶器以夹砂红陶为主,泥质灰陶次之,纹饰以素面为主,还有少量绳纹、划纹、附加堆纹等。石器有石斧、石锛、石镞等,均通体磨光。按其出土文物的造型特点,大舜庙后墩遗址与河姆渡第一文化层和良渚文化相类似。距今5000年左右的原始先民们已经涉足海上,开发了沿海岛屿,创造了古老的原始文化。大舜庙后墩遗址的发现,为研究舟山群岛人类活动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保护范围:该遗址呈三角形,东北至山脚机耕路,南至机耕路,西北至泥峙公路,面积约2万平方米,在保护范围内,不得深层挖土,不得搞新建筑。由岱东镇人民政府负责保护管理。

大舜庙后墩遗址文化

大舜庙后墩遗址黑陶文化

  大舜庙后墩遗址发掘出精美的黑陶,促进了人们对舜时代的黑陶文化的更深入了解。根据《史记》记载,舜无疑是一位制陶专家。他在制陶方面肯定有独特的创造,并对黑陶的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否则就不会在他制陶的河滨出现一年成村、二年成镇、三年成市的奇迹。这说明当时人们都慕名前往舜制陶的地方学习先进的制陶技术,因而形成了相当规模的制陶行业,促进了发达的陶器贸易。

  正因为舜对黑陶的创造和喜爱,所以他特别喜欢黑色,以致他的喜好也影响到禹和当时的社会。据古籍传说,有虞氏、夏后氏都尚黑,墨子行夏道,衣服用黑色布。韩非子说舜和禹都在木制饮食器、祭器外面涂漆,应当也是尚黑的意思。综上所述,出生于诸城的舜无疑对黑陶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并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因此称黑陶为舜陶应是当之无愧的。

大舜庙后墩遗址舜文化

  舜文化是启始于五帝时代绵延至今的中华文化瑰宝,是齐鲁文化的先驱,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舜,是中国古代的明君、贤臣、孝子的典型。他勤政爱民,提倡礼乐,选贤与能,躬行禅让制度。他不但受到人民普遍的爱戴,尤其受到孔子、孟子等儒家开山大师的推崇,所谓“仲尼祖述尧舜”,“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儒家传习的“五经”,其中最早的一部《尚书》(《书经》的第一部分即是《虞书》),包括《尧典》(后人分为《尧典》、《舜典》)、《皋陶谟》(后人分为《皋陶谟》、《益稷》两篇),以及《夏书》部分的首篇《禹贡》,都是记载尧、舜、禹的史迹的,其中心人物则是大舜。这些记载,寄托着儒家的太平盛世理想,故而历代儒家人士,无不抱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杜甫诗句)的愿望。

  大舜的时代与龙山文化后期相当,约在四千年之前。那时青铜器刚有少量出现,而文字的雏形也在少数人中间使用。农牧业、纺织业、制陶及某些工艺的发展,已足以促成国家政体的发生。孟子称大舜是“东夷之人也”。近年我国东部考古的发现,足证那时确有一个昌盛的东夷文化圈,是它孕育孳生了齐鲁文化。齐鲁是我国主流学派儒家的发祥地,儒家思想来源于尧舜也是显然不争的事实。了解大舜,有助于认识中华文化,有助于理解中国人的心态内蕴,也有助于探索人类精神活动的密码。

大舜庙后墩遗址其他介绍

  大舜庙后墩遗址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新石器时代

  公布时间:1989年12月12日

  位于岱东镇北二村北约200米。面积约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米。采集石器有斧、锛、镞,通体磨制;陶片有夹砂红陶、泥质红灰陶和夹炭黑陶,纹饰以素面为主,还有绳纹、划纹、附加堆纹等。可辨器形有鱼鳍形鼎足。保存完整。

  大舜庙后墩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岱山县岱东镇北二村衢山镇培荫后墩,南临公路,背靠山,东距范家岙约100米,西距凤凰咀山坡。遗址1983年烧窑取土时发现。文化层厚约1米左右。出土遗物有石斧、有段石(石奔),柳叶型石(石簇)、鱼鳍型鼎足以及陶片等。陶质有夹沙红陶、泥质红灰陶和夹炭黑陶。纹饰有绳纹、划纹、附加堆纹等。石器均为通体磨制,保存完整。采集有夹砂红陶和泥质灰陶残片,可辨器形有釜、鼎、罐、象鼻形支座和豆等,纹饰有绳纹、划纹和凹凸堆纹,陶质较硬,火侯较高。破坏严重。出土文物与河姆渡第一文化层至良渚文化相同,且带有鲜明的海岛地域特色。

  大舜庙后墩遗址,呈不规则梯形,长分别为320米和220米,宽分别为280米和105米,面积约5万平方米。该遗址原有水稻田和五处土墩组成,但三处已经被挖除,现仅存庙基墩和庙后墩两处,其余为阡陌纵横的水稻田。大舜庙后墩遗址,1983年当地农民烧窑取土时发现,文化层厚约1米,文化层堆积层次清晰。出土文物有陶片、石器、红烧土块和土胚等。陶片中可辨器型的有鼎(鱼鳍形鼎足)、豆以及胎壁较厚内含贝屑的陶片,陶器以夹砂红陶为主,泥质灰陶次之,纹饰以素面为主,还有少量绳纹、划纹、附加堆纹等。石器有石斧、石锛、石镞等,均通体磨光。按其出土文物的造型特点,大舜庙后墩遗址与河姆渡第一文化层和良渚文化相类似。距今5000年左右的原始先民们已经涉足海上,开发了沿海岛屿,创造了古老的原始文化。大舜庙后墩遗址的发现,为研究舟山群岛人类活动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保护范围:该遗址呈三角形,东北至山脚机耕路,南至机耕路,西北至泥峙公路,面积约2万平方米,在保护范围内,不得深层挖土,不得搞新建筑。由岱东镇人民政府负责保护管理。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大舜庙后墩遗址”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

我要对“大舜庙后墩遗址”发表赞美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