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文化旅游景点-P11
坪尾村彝族(聂苏支系)墓群坪尾村彝族(聂苏支系)墓群位于平尾村东南15公里外的山中,总面积约675平方米。该墓群有2余冢古墓,其中《施清自叙碑记》记述了施姓始祖于万历年间从箭里柏邑场分支后,迁居到双涧乡坪尾村一带,成为当地土司,发展成至今数百人的一支世族的迁徙历史…详情 ▷
瓦厂蛇马村彝族(腊罗支系)墓群瓦厂蛇马村彝族(腊罗支系)墓群位于境内白竹山南坡,漾江西岸,蛇马村后面的岭岗上。全面积约48平方米。较早的古坟无碑,有文字记载的一块墓碑为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立),古墓上雕有禽兽和花卉等纹饰浮雕。…详情 ▷
平坡“旌表节孝”石牌坊建于清同治五年(1867)。在原平坡区政府旧址大门左侧约3米处,这是一座四方石柱的三孔牌坊,中间一孔宽25米,两边各宽2米。牌坊立四根大方石柱,中间两根高4米,左右两根各高35米。石柱边宽均为4厘米,顶端各雕有一蹲石狮子。从地面向上高26米的…详情 ▷
“江流有声”石刻该石刻原址在金牛村东南角约5米的公路下河边。在一巨石斜面上一块长175米,宽7米的长方形空间内,由右至左,横书草刻有“江流有声”四大字。字高约8米,宽约6米。该石刻为漾濞县知事王协忠于1916年书题后令石匠镌刻。现因修筑大漾路,已将石刻凿切下来,迁…详情 ▷
藤桥常住碑旧时,平坡村北路口漾江面上曾建有一座藤子桥,是西岸向阳、石坪、高发三村通往平坡的重要桥梁。西岸桥头立有一块“藤桥常住碑”。碑高12米,宽57米,大理石。该碑于1958年被拆除,1966年被一村民背回石坪村用作桌面。现碑石犹存,但石碑一角断落遗失,立碑年代…详情 ▷
两院禁约碑碑立于马厂驿前铺村口,碑高15厘米,宽8厘米,今犹存。碑文“凡上司经过本驿蒙化府掌印佐二官不许远出迎送,违者以奔竟论黜。”马厂驿前铺是古博南道上重要驿站,该地为原蒙化院道府辖区漾濞驿前铺古道,而该段古道与永昌府辖区古道相连,故此碑为“蒙化院道府”和“永昌…详情 ▷
石门关福国寺遗址福国寺位于石门关下,该寺前身原名药师寺,《徐霞客游记》中有记述。确切的始建年代无考。经兵燹后,相传为明末遗老徐伟父子重建,东西横列二殿,南北纵建八阁,分门庭及后院,全面积3平方米。1931年后,培修寺宇、修佛铸钟、培植花木,规模更大。旧属鸡足山佛教…详情 ▷
脉地白王城遗址在苍山西坡,脉地东南角。遗址坐北朝南,长17米,宽约15米,面积约255平方米,为椭圆形城址。夯土城墙尚存,城墙高28至3米,夯土层1至2公分,内发掘出麻布纹瓦片,有洗马池、练兵场。据推断为大理国时期建筑。…详情 ▷
老清真寺地点:漾濞县下街公路西侧。现状:老清真寺现存大殿,大殿坐西朝东,重檐歇山顶,通面阔215米,进深167米,高118米。殿内原会满伊斯兰经书图案地藻井已被拆毁,屋顶山脊已毁仅作简易修盖。现有的16扇漏透雕花格子门仿上街清真寺格子门图案,于1995年雕成。背景…详情 ▷
新营盘清真寺地点:漾濞县城西北的上街旧城内。现状:新营盘清真寺于1989年失火被焚,1991年回民群众集资27万元复修大殿,1992年竣工,新建大殿为重檐歇山顶,通面阔226米,进深17米,下层高53米,飞檐架斗、雕刻精美、气势恢宏。大殿右为厢房,入大门有照壁,大…详情 ▷
普光寺普光寺,坐落在漾濞县城南5公里云台山林业局驻址内。这里傍山依林,林木葱郁,交通方便;山花掩径,林禽争鸣,自然风景极为优美。据传普光寺始建于宋朝,后毁于兵火,明末清初重建。5年代曾被地方粮食部门征用改造为仓库。1976年粮食部门将该寺房产转卖给云台山林业局。1…详情 ▷
平尾古墓地点:双涧乡平尾村旁,海拔25米。现状:平尾古墓群现有古墓近四十冢,占地面积约6平方米。墓地内杂草丛生,有被盗痕迹,有的古墓几乎为杂草遮盖。墓地周围已被开垦为荒地,平尾村位于墓地右下方。背景资料:平尾村为彝族居住地,属聂苏支系佬武族。古墓中最大一冢墓头为三…详情 ▷
福国寺福国寺位于石门雄关之前;素有“漾濞第一避暑胜地”之称。据《徐霞客游记》载,当年石门旁的寺宇名叫药师寺,寺僧法名性严。而药师寺则是石门山上王峰寺的下院,为明万历初名僧石光所建。由此可知玉峰寺及药师寺的创建时间在1573年以后。而当徐霞客于1639年游石门关时,…详情 ▷
玉皇阁传说很早以前,有朱、史二道人结伴云游四方,遍访名山大川,其中一人还随身携带着一尊雕琢精巧的玉皇大帝金像。当他们来到漾濞石门关前一处地方时,只见一道金光自携像道人怀中进出,随即化作彩云忽忽悠悠径往石门山上飘去,萦绕在悬崖峭壁之间。细看时,怀中金像已无踪影。二道…详情 ▷
大雄宝殿在崇圣寺内,崇圣寺佛像以《宋时大理国画工张胜温画倦梵像》等为蓝本按大理多元文化、佛教禅宗密宗兼容的特色布局雕塑五百九十八尊件佛像法器,均用青铜烧铸而成,除禅宗元祖和九位出国为僧的皇帝系凡人不贴金外,其馀五百七十四尊都贴金彩绘,建筑群落采用细白麻石和青草石进…详情 ▷
永平新光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永平县城东部的新光街两侧,新建的东西大街(博南路)横穿遗址之上。总面积4平方米。该遗址发现于1993年5月,客运站、交警大队建房挖基槽时,掘出大量陶片、石器等,后经州文物管理所调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复查,确认为新石器时代遗址。12月4日,…详情 ▷
文庙在古城西门内,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1368年—1398年)。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庙毁,随即重建。清代咸、同年间(1851年—1874年),杜文秀大理政权驻蒙化守将李芳园、马国忠等复加扩建。民国初期设劝学所,1938年开办中学至今。文庙规模宏大,占地约1平…详情 ▷
玉皇阁及文华书院位于巍山古城东北隅。始建于明代,清同治八年(1869年)毁于战乱,清光绪元年(1875年)在玉皇阁旧址上创建文华书院。清光绪二十六年(19年)重建玉皇阁。玉皇阁与文华书院并存,分立左右。玉皇阁始建于明,清光绪二十六年(19年)重建。依次为山门、前厅…详情 ▷
巍山的22座清真寺以自己的建筑风格和建筑特色在乡村或城镇的幢幢民居中,簇拥着望月楼的高耸入云,成为巍山回族聚居的典型景观。朝真大殿是整个清真寺建筑群中最宏伟的部分,大多是砖木结构的,一次可以容纳千人以上礼拜。无论外形、装饰和色彩等,都是超群独一的。在装饰艺术上,清…详情 ▷
陈佐才石棺在庙街乡盟石村公所山塔村后盟石河山箐中。是明末清初蒙化府爱国遗老和诗人陈佐才的衣冠冢。石棺凿在一块巨石上,巨石东西长约1余米,南北高约8米,高约2米。石棺凿于此石的顶前方,长宽与一般木棺相似,上覆石棺盖。巨石前立有两块墓碑,一块为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详情 ▷
该古城遗址距县城15公里,在今大仓镇甸中村公所团山村西面的山龙山于图山山顶的一块大平地上,前临阳瓜江(今大西河),后依大黑山,可望蒙舍川(今巍山坝子)全境,山环水抱,地势险要。根据从元代至清代的正史和云南的各种地方志记载,南诏始祖细奴逻于唐高宗永徽元年(65)建都…详情 ▷
崇圣寺三塔中,大塔居前,又名千寻塔,全称“法界通灵明道乘塔”。千寻塔始建于南诏劝丰祐时期(公元824年859年)。塔高6913米,为16级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下有三层台基,下层长5米,宽(东、西)3米,高4米;中层方3米,高12米,四面有栏杆;上层砖砌须弥座,方2…详情 ▷
崇圣寺南、北小塔,在大塔西南、西北两面,均距大塔7米,与大塔成等腰三角形,始建于大理国时期。两塔各高422米,为1级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砖塔,下有二层台基,下层长2米、宽2米、高9米;上层八角形,每边长565米,高145米。塔身每边长397米,壁厚44米,中空8厘米。…详情 ▷
观音阁,位于洱海东边玉案山南部山顶上。通往观音阁的路很陡,在拐弯处凸现出观音基座数十丈高的笔直挡墙。这挡墙全用海东著名的呈立方体的五面石砌成。观音阁分上下两层,采用白族民间传统的亭阁建筑形成。双脚盘曲、端坐于莲台的观音像、塑子第二层、玉颜生辉、慈眉可人。这儿香火很…详情 ▷
灵官殿又名主君阁。灵官是道教的神,一般布局在较大的道观两侧。但巍宝山前山的灵官殿却是独立的单一殿宇,与玉皇阁在同一轴线上,灵官殿成了玉皇阁的山门。灵官殿始建于明末清初,清咸同年间被毁,光绪年间进行过复修。正殿内曾祀有一座青铜铸造的王灵官像,重达2余公斤,灵官手执的…详情 ▷
斗母阁是巍宝山上最高的殿宇,海拨为2569米,也是巍宝山前、后山的分界标志建筑物,人们习惯将斗母阁正前方的北部山林称为前山,背部南方山地称为后山。斗母阁的楼阁建筑在高耸的石崖上,气势雄伟壮观。由西厢房北斗殿、东厢房南斗殿、过厅和斗母大殿组成。斗母阁始建于清初,清乾…详情 ▷
大理万人冢位于下关老市中心的万人冢,是安葬唐天宝之战剑南留候李宓及阵之将士的大型墓冢,墓冢呈圆型上包,两层基石全部用青麻石砌成,四面围着两道大理石围栏,占地约36平方米,墓冢前立着刻有大唐天宝战士冢的大理石墓碑。明云南点兵官邓子龙为其题诗云:唐将南征以捷闻,谁怜枯…详情 ▷
巍山县境内有多处玉皇阁,但以巍宝山的玉皇阁最为壮观。原明代晚期的玉皇阁位置在三皇殿左下方,清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重建时迁移到今天的新地址,在灵官殿的背后。玉皇阁依山而建,层层而上,每层以三路石级相通,共42级,由四圣殿、三师殿、吕祖殿、依云阁、弥罗上宫(圣…详情 ▷
无为寺位于苍山兰峰东麓,无为是佛教名词,亦称无为法,与有为相对,指非因和合形成,无生灭的绝对存在,原是涅的异名。寺东边的村子叫阳乡村。无为寺始建于明朝永乐八年(141年)。当时有山门、过厅、正殿、两庑、花苑等设施。明嘉靖年间,在无为寺后面又建了一座救疫寺。明正统十…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