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旅游景点-P20
下梅大夫第位于武夷山市武夷街道下梅村,时代为清代。下梅邹氏大夫第是万里茶道第一代开拓人邹英章为了庆祝自己的6大寿而建,当时邹英章因儿子邹茂轩而得到中宪大夫的诰封,所以起名为大夫第,门上的匾额及对联为乾隆嘉庆年间的军机大臣、大学士王杰所题。在当时一共并排建筑了4栋房…详情 ▷
邵武中书第:中书第位于福建省南平市邵武市昭阳街道华光社区居委会道家巷三号,砖木结构,坐北朝南,平面呈方形,中书第由西向东依次分布有明代民居、花园、清代民居建筑。明代建筑本体为三进合院式建筑。总面阔159米,总进深83米,面积为127677平方米中轴线上从前往后依次…详情 ▷
李纲祠堂:位于福建省南平市邵武市通泰街道五四社区居委会李纲路186号,原称“丞相太师忠定李公祠”。南宋淳熙十三年(1186)始建,后几经迁建,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从建于今址。乾隆三十年(1765)、道光十五年(1835)及1929年、1938年重修。1984…详情 ▷
竹林坑窑址位于武夷山市武夷街道黄柏村,年代为青铜时代。简介:平面呈东西排列“3”字形、南北走向的三级台地,相对高度约1米,南北长约1米,东西宽约2米,分布面积2平方米。出土物中,原始青瓷占8以上,其余为印纹硬陶,在窑前工作面的废弃红烧土土有小石锛。该窑址是研究我国…详情 ▷
兴贤书院位于武夷山市五夫镇兴贤村,年代为清。简介:始建于宋,由朱熹启蒙老师胡宪构筑,初为乡学,元代毁于兵燹,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重建。书院坐西朝东,现存面积252平方米,由大门、前厅、天井、大厅等组成,砖木结构,硬山顶,砖、木、石雕及彩绘装饰等较为精美。保护…详情 ▷
朱子社仓位于武夷山市五夫镇五一村,年代为清。简介:原名五夫社仓,初建于南宋乾道七年(1171),是由朱熹首创并命名的民办社仓,历代改建,现存主体为清代建筑。坐东南朝西北,通面阔176米,总进深23米,总面积42平方米。由大门、门屋、天井、厅堂、两侧仓储用房等组成,…详情 ▷
朱松墓位于武夷山市上梅乡地尾村寺门自然村,年代为南宋。简介:始建于宋绍兴十四年(1144),原位于五夫里西塔山,宋乾道六年(117)迁至白水鹅仔峰山下,后再迁于此。墓坐东向西,平面呈圆形,墓园占地面积8平方米。石墓室,墓室顶部用鹅卵石砌筑圆形穹顶,穹顶直径约为25…详情 ▷
屏山书院遗址位于武夷山市五夫镇五一村府前自然村,年代为宋至清。遗址东西长11米,南北宽15米,面积为1平方米,由前侧驿道、四周围墙和内部建筑群基址组成,建筑年代从南宋至清。屏山书院遗址为迄今国内为数不多经考古勘探证实的朱子文化史迹,为朱子文化研究提供实物资料。保护…详情 ▷
葫芦山遗址年代:新石器至青铜时代地址:武夷山市兴田镇西郊村简介: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发现,遗址分布面积约4万平方米。上世纪9年代,进行首次发掘。214216年对该遗址进行多次考古发掘,发现包括墓葬、建筑基址、窑址、烧坑、灰坑、灰沟、柱洞等遗迹,以及各时期的陶器、原始…详情 ▷
中共政和第支部旧址位于政和县东平镇凤头村,年代为1929年。简介:1929年8月在此成立中共政和第支部,同年9月支部扩为县委;1934年在此成立建(瓯)、松(溪)、政(和)苏维埃政府。旧址原为杨氏祠堂,清光绪八年(1882)建。坐东北向西南,由大门、门厅、过雨亭、…详情 ▷
铁坑李三娘祖殿位于政和县杨源乡杨源村,年代为清。简介:坐东北朝西南,由大殿、戏台、梳妆楼等组成,建于山涧之上,山间小路从戏台和大殿之中间穿过,建筑面积3多平方米。大殿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44)重建,面阔三间,进深1米,穿斗式梁架,歇山顶。戏台于清光绪三十年(19…详情 ▷
凤林朱氏墓位于政和县铁山镇凤林村,年代为宋。简介:又名朱森墓。墓用鹅卵石依山势砌筑,坐西北朝东南,砖石结构,平面呈“风”字形,占地面积13平方米。墓碑为明成化十五年(1479)重修时所立,长14米,宽6米,碑文阳刻楷书“宋承事郎朱公墓”。1993年重修。朱森(17…详情 ▷
定风寺位于政和县澄源乡北斗村,年代为清、民国。简介:始建于唐咸通五年(864),现存的三宝殿建于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后堂建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弥勒殿建于光绪二十九年(193),观音殿建于民国三十二年(1943)。坐北朝南,占地面积23918平方米,…详情 ▷
洛岭桥位于政和县杨源乡杨源村,年代为清。简介:建于清光绪九年(1883),为单孔木拱廊桥。桥身东西走向,全长45米,孔高67米,净跨276米。廊屋面积175平方米,面阔十七间,进深四柱,两侧设座椅,抬梁穿斗混合式木构架构,悬山顶。保护范围:从桥外沿起,四周各向外延…详情 ▷
遂应场银矿遗址位于政和县岭腰乡锦屏村,年代为宋。简介:分布于锦屏村东北的山谷间,银矿采掘始于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封闭于正德十六年(1521)。宋隆兴二年(1164)在银矿设立坑冶转运司,由官府督办开采白银,到明永乐年间(1431424),银矿进入采掘的鼎盛…详情 ▷
后山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岭腰乡后山村乐平溪上,始建于明代,现建筑为清嘉庆己未四年(1799年)二月重建,新中国成立后曾先后于1969年和21年两次重修。该桥为典型木拱廊桥,桥长415米,宽5米,净跨度32米,孔高84米,廊屋高45米,除桥两头的两处高大桥墩…详情 ▷
洋后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外屯乡外屯村洋后自然村,系木拱廊桥。始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建于清道光三十年(185年)十月。桥拱跨度33米,宽486米,桥屋屋顶距河面256米。桥面立柱4排共48根,有桥屋11间。该桥位于古驿道之要冲处,历史上虽曾多次维修,但因年深…详情 ▷
赤溪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澄源乡下赤溪村西南3米处。该桥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五年(179年),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重修。该桥为木拱廊桥,单孔,桥长335米,面阔5米,拱高9米,净跨24米。采用三节苗和五节苗两个系统八字架拱成,结构复杂而牢固,是古廊桥中典型…详情 ▷
大梨溪桥又名交龙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澄源乡大梨溪村北约1米处,地处政和、寿宁、周宁三县交界区,为古代往来三县之交通孔道。该桥架于暖溪支流大梨溪上,因桥东为狮子山,桥西为凤凰山,当地人视两山为两条龙,故取名交龙桥。该桥始建年代失考,现存建筑为清道光十五年(…详情 ▷
龙滩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杨源乡楼下村龙滩自然村的翠溪峡谷中,距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白水洋景区仅2公里。该桥于1962年底动工建造,1965年建成,历时3年多,共使用百年以上树龄杉木8余根,其中有一部分是楼下村村民献出的建房木料。龙滩桥是政和县解放后建造的首座木…详情 ▷
坂头花桥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杨源乡坂头村蟠溪上。始建于明武宗正德六年(1511年),清康熙、道光年间二次重修,咸丰三年(1853年)重建,民国元年(1911年)毁于火,民国3年重建。1982年重修。为楼阁式石拱木构单孔风雨廊桥,净跨122米,13开间,面宽8…详情 ▷
在前往百丈震的途中,大家可随我手指的方向看到百余米高的瀑布,体验南宋朱熹观赏飞瀑的赞叹:“飞瀑百丈,若玉虹然”。当您饱受阳光照耀下百丈瀑布的流金溢彩、绚丽壮景之后,便可在凉风习习之中直径百丈庵。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将要登上百丈震,也叫“百丈岩”,是雄镇建瓯南天的三峰…详情 ▷
西乡名胜擎天岩位于建瓯市龙村乡擎天岩村坪畲自然村,距龙村乡所在地11公里,与建阳市交界,海拔1222米,是建瓯市北部最高峰,气势宏伟,风光奇特。擎天岩山脉庞大,绵绵不断,素有建州“北路屏障”之称,其构成的“西乡”风景区以那“擎天—柱之可观”而闻名遐迩。据《建瓯县志…详情 ▷
榧村大圣庙大殿位于建瓯市玉山镇榧村,年代为元。简介:元元统年间(1333—1335)建,坐东朝西,建筑面积11平方米。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五柱,抬梁、穿斗式梁架,梭形柱,覆盆式柱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维修中发现脊檩下皮墨书“元统”等字样。寺为省内罕见的元代木构建筑。2…详情 ▷
丰乐太师墓位于建瓯市徐墩镇丰乐村,年代为明。简介:又称明太师杨荣及夫人墓,明正统年间(1436—1449)建。墓坐西北朝东南,占地面积625平方米。墓室早年被盗,石人、石马、石羊、神道碑、凤纹墓志铭等尚存。左侧神道碑碑首残缺,残高188米,宽88米,下有龟座,碑文…详情 ▷
建瓯通仙门年代:明~清座落地点:建瓯市建安街道仓长路简介:该古建筑为明清时代,地点在建瓯市建安街道仓长路,确定的保护范围为南至松溪河边,东、西、北三面各向外延伸2米。入选时公布的该古建筑简介为这样表述:“为建瓯现存的四座古代城门之一。城墙高85米,拱形门孔高4米,…详情 ▷
黄土关位于邵武市金坑乡金坑村,年代为元至清。简介:古称黄土寨、黄土隘,南宋后为闽赣界关,称王虎关,元代始设黄土寨巡司,明代石砌关墙,清代沿用并扩建,素称“入闽之咽喉、赣之孔道”。关隘南北走向,以山体为基础,雄踞山口,东护闽地,西御江西。关门当道而设,条石垒砌,拱券…详情 ▷
通判泉位于邵武市洪墩镇尚读村,年代为宋。简介:泉井系南宋理学大儒何兑所筑,因何兑曾任辰州通判故乡人名之曰“通判泉”。泉分五眼依序为饮用水、洗菜、洗衣、洗污物等不同功能。井面以大石板铺筑井眼长方形,面积分别为38、128、41、8及127平方米。井眼设计科学、合理至…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