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红军会师纪念地位于中国甘肃省中部的会宁县古城,它是历代为兵家必争的重地。会师旧址的主要建筑有:始建于明洪武六年的红军会师楼及古城墙;红军会师联欢会会址文庙大成殿以及同志亲笔题名的三军会师纪念塔;元帅亲笔题名的“会宁红军会师革命文物陈列馆”;红军长征将帅碑林等。1936年1月8日清晨,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于会宁城,标志着万里长征胜利结束,中国革命开始走向胜利。当时,中央领导曾在西津门楼上开过会,故于1958年将西津楼改建为红军“会师楼”。纪念地于1986年建造了高达2878米,共11层的纪念塔,正面雕刻着题写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纪念塔”18个大字。而在会宁县大墩梁和慢牛坡还修建有红军长征纪念碑,借以纪念那些在中国红军万里长征中英勇献身的壮士。1996年,国务院将会宁红军会师旧址,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中宣部将会宁红军会师旧址列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国家文物局)…详情 ▷
红军渡河战役纪念馆位于靖远县鹿鸣园戏台西侧,建筑面积1平方米,其中主展厅5平方米,临时展厅3平方米,馆藏文物36余件。整个展厅通过文字、图片、实物等形式,生动、真实的展示了红军靖远渡河战役和靖远起义等内容。1936年1月11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发布《宁夏战役计划》,指示红一、四方面军共同夺取宁夏,完成打通国际通道任务。为此,红四方面军决定第3军为渡黄河先遣军,并负责造船。1月14日,红3军造船部队进入靖远境内,在大芦子一带寻找树木,收集棉花、桐油、铁钉等造船材料。并在这里组织工匠造船,训练强渡战士,侦探渡河地点,造船地点选择在祖厉河畔的张家崖湾,这里便于隐蔽,距离黄河较近,可穿越山沟直达红嘴子、虎豹口等处渡口。造船地点附近是祖厉河,木船造成后即能下水进行试渡演练。1936年1月23日,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抵达大芦子,向红3军下达渡河命令。当日夜晚,红3军第88师前卫263团在虎豹口下游的红嘴子渡口组织,因遇浅滩受阻,未能成功。随后,红军战士抬着木船,夜行转移到虎豹口一带的村庄和梨树林里集结待命。24日,政委李先念、军长程…详情 ▷
红军西征胜利纪念馆位于平川区会展中心二楼。成立于29年,211年免费对外开放,是一个综合性革命历史纪念馆。陈展面积约8平方米,拥有展柜31个、展板7块、展台15个,文字史料3余万字,影视资料29余分钟,历史文物3余件,图片、图表4余幅,主要陈展内容为靖远起义、西征胜利、陡水支部、当家做主等。1932年4月,中共陕西省委派谢子长、焦唯炽到驻靖远王子元部甘肃宣慰使署第3旅策划发动起义。4月28日,谢子长、焦唯炽到达靖远,与王子元部的中共秘密团党委接上头。团党委5天内连续召开4次会议研究部署起义,决定利用王子元参加教导队典礼之机将其抓获,举行起义。5月5日晚,因消息泄露,王子元突然扣押副旅长张东皎和2团1营营长王儒林等共产党员,并缴了他们的枪,起义被迫提前进行,2营营长吕振华率先发动起义,其他营响应,拉出2余人的队伍。5月6日,起义部队集合于靖远打拉池(今平川区),改编为陕甘工农红军游击队第4支队,总指挥谢子长,政委焦唯炽。但因起义时间仓促,未能与谢子长、焦唯炽(在兰州)取得联系,暂由吕振华代理总指挥。将2营编为一个大队,曹炳奎任大队长。1营1连…详情 ▷
会宁红军烈士陵园位于会宁县中川乡。会宁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的会师地。1936年1月23日,为保证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红四方面军第5军等部在会宁大墩梁阻击国民党军进攻,红四方面军第5军副军长罗南辉、93师师长柴洪宇等1多名红军指战员壮烈牺牲。为纪念牺牲的烈士,陵园于1986年始建,占地面积67万平方米,杨尚昆题写园名,李先念题写红军烈士纪念堂馆名,刘华清题写红军烈士纪念碑碑文,其中大墩梁阻击战纪念馆主要陈列展出红5军副军长罗南辉和887名红军指战员的英雄事迹和遗物等。陵园是甘肃省省级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详情 ▷
西岩山红军战斗旧址(原范家坡红军战斗旧址)位于会宁县城以西西岩山梁顶。整个遗址南北长1米,东西宽9米,分布面积约9平方米。1936年1月3日,国民党驻定西新军一军十一旅旅长刘宝堂部和红一军团在此发生激烈的狙击战。山顶现有一土堡,堡内有三眼箍窑,当时的指挥部就设在堡内。遗址东北侧,现保留有当年红军挖的土壕,残长约6米,残宽24米,残深约8厘米。现该旧址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详情 ▷
会宁红军会师楼在会宁县城,旧会宁城城垣已不完整,现仅存城西门(西津门)及南北城墙各47米,西津门建于城门底座上,有城楼两层,为清代所建,1936年1月8日清晨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主力胜利会师于此,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至此胜利结束,会宁城楼因此被称为会师楼。…详情 ▷
红军长征胜利景园位于国道312线南侧,省级森林公园桃花山北麓、桃花山新区东面,占地36公顷,与会宁城内“会师园”遥相呼应,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是瞻仰凭吊、旅游观光之胜地。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规划设计,原副主席题写园名。景园巧妙的利用桃花山的山形地貌,自然风景,采用摹拟与微缩相结合的手法,修建了长征路上具有代表性和历史意义的22处景点,突出以万分之一时间走完万分之一长征路为主题。微缩景点形象、逼真、生动地再现了红军二万五千里征程的千难万险,雄奇壮观,以景观反映史实,使参观者既可满足瞻仰革命遗迹之渴望,又可享受登山览胜之乐趣。达到寓教于乐、励志育人之目的。地址: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瑞金路开放时间:8:3173。…详情 ▷
大墩梁战斗遗址大墩梁战斗遗址位于会宁县中川乡,距县城4公里。1936年1月下旬,红四方面军后卫部队5军由通渭向会宁北进。22日,军长董振堂命令部队在华家岭一带阻击毛炳文37军9个团,双方激烈战斗。23日,红5军37、39、43、45团从华家岭退到会宁县中川乡大墩梁地带,毛炳文部占据大墩梁南山向红军进攻,红军先后打退毛部5次冲锋后,突遭7架敌机狂轰滥炸,迫使红军沿杜家梁、毛牛川向会宁县城方向撤退,这次战斗红军伤亡887人,副军长罗南辉壮烈牺牲在当地埋葬。…详情 ▷
慢牛坡战斗遗址慢牛坡战斗遗址位于会宁县白草塬乡四百户村,距县城7公里。1936年1月下旬,红四方面军第31军91师、93师和红4军1个师在河畔镇慢牛坡设伏,阻击关麟征部,掩护红四方面军主力北渡黄河。28日,关部进至车家川一线,其部73旅145团进入慢牛坡红军伏击圈,双方展开激烈战斗。关部146团随后赶来增援,关麟征率师部亲自督战,激战至午夜,红军北撤,双方伤亡均重,红31军93师师长柴洪宇及1多名红军指战员牺牲。警卫员王树堂委托当地农民姜启容荣置棺埋葬柴洪宇。1958年柴洪宇亲属将其遗骨迁至河北省邯郸市冀鲁豫烈士陵园安葬。…详情 ▷
张城堡红军战斗旧址位于会宁县翟家所镇张城堡村东高高山和西庙咀山。张城堡红军战斗旧址为第二批会宁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一处以张城堡村东北高高山山顶为中心,四周向外延伸1米;另一处以张城堡村西南庙山咀庙院中心为基点,四周向外延伸1米。建设控制地带为保护范围外四周向外延伸5米。…详情 ▷
红堡子红军战斗旧址位于白银市会宁县郭城驿镇红堡子村,由王家堡子、刘家堡子及宋家堡子构成。旧址中心王家堡子呈内外两堡回字形,占地面积56平方米。内堡始建于明代,长35米,宽3米;外堡修建于清代,长8米,宽7米。红堡子村是中共地下党的重要活动地之一,更是红一方面军一部迎接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的一个重要阵地。这里不仅建立过“西北抗日农协会”,同时,还击溃了会宁会师前敌从靖远方面增援会宁的国民党军,胜利地迎接了会师前后的红四方面军一部,成为一、二、四方面军静(宁)会(宁)地区会师的有机组成部分。现旧址上建有白银会州博物馆,设有展览,常年开放。217年11月8日,入选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东堡墙外侧以东2米,南至向前路北侧,西至27国道东侧,北至王家堡子北堡墙外侧以北2米。…详情 ▷
大沟烈士陵园位于会宁县大沟镇韩岔村堡子社东山脚下,陵园南北长约8米,东西宽约4米,面积约24平方米。陵园东埋有烈士墓7座,园正中有1985年会宁县人民政府立的水泥碑一通,上书:“革命烈士永垂不朽”,背面碑文为:“解放初期,伪会宁县常备自卫大队长王匪五田,勾结地方势力,成立组织,妄图武装,颠覆我人民政权,甘肃军区警卫团某连,于195年11月奉命剿匪,全歼顽抗敌匪。战斗中王金锁、胡吉祥、樊学荣、刘长有、吴尚山、冯焕、周立水等七人,光荣牺牲,特立此碑,以资纪念。”据会宁志载:当时有11名指战员牺牲,其中4名烈士遗骨搬回原籍,故此陵园内有7座烈士墓。陵园西南约5米处,为王五田堡子。当年战士攻打王五田堡子时牺牲。现园内松柏掩映,庄严肃穆,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保护范围:以烈士陵园中心为基点,四周向外延伸8米。建设控制地带为保护范围外四周向外延伸5米。…详情 ▷
景泰黄河石林位于甘肃白银市景泰县东南部,与中泉乡龙湾村毗邻。这里群山环抱,环境幽静,空气清新,风景秀丽。景泰黄河石林景区由高品位的自然旅游资源组合而成,集东西南北自然景色之大成,在全国实属罕见在北方更是独树一帜。因其造型独特。规模大、景区组合优越,可称之为“中华自然奇观”。景泰黄河石林位于白银市景泰县东南部,与中泉乡龙湾村毗邻。这里群山环抱,环境幽静,空气清新,风景秀丽。以古石林群最富特色,规模宏大,占地约1下方公里。石林由桔黄色砂砾岩构成,高度81米,最高处达2余米。景区内峡谷蜿蜒,峰林耸立,绝壁凌空,气势磅礴,自然造型多姿传神,以奇、雄、险、古、野、幽见长。石林景观与黄河曲流山水相依,静中有动。龙湾绿洲与坝滩戈壁,两种生态,一河这隔,对比强烈,绵延沙丘与河心洲遥遥相望。黄河九曲,龙湾多娇。徜徉景区,色彩、形态、险易、曲直、明幽、古新等多有变化,颇具天然大园林神韵。景区内有自然景点多处,各具特色。从黄河石林景区顺流而下约48公里,可达有“中华之最”美誉的景电工程一泵站,为一难得人文景观,其间水路宽畅平缓,两岩风光清新浪漫,若借游船贯通,有锦上添花之效…详情 ▷
一条山战役纪念馆建成于29年,位于景泰县人民公园中心,占地面积1548平方米。纪念馆展览分强渡黄河;景泰激战;军民鱼水情;征战河西四个单元。馆内共有图片、图表3多幅,实物3多件,真实地再现了渡过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的红3军、红9军在景泰境内辗转作战14天,经历大小战斗1余次的革命历程。…详情 ▷
红山寺石窟位于白银市平川区共和镇共和村西3米。又名开元寺,据载:元至正十九(1359)年凿窟修殿,明万历十二(1584)年扩建,清乾隆二(1737)年创建窟前木建,古建筑大多已毁,现存1窟,坐北面南,石窟前有雕凿门阙,进深8、宽6米,券顶,门宽2米,崖前木建为砖木混合结构,硬山卷棚顶殿堂建筑,窟内有释迦牟尼、观音菩萨、十八罗汉等。保持基本较好。对研究石窟建筑形制和佛教史有重要价值。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平川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位于平川区西北部的共和镇境内,省道38线可直接到达。红山寺亦名开元寺,因座落在红岩石山上,故称红山寺。据寺内石碑记载,红山寺石窟始建于北魏,明弘治扩建石窟,修大雄宝殿,万历十二年(1584)扩建东西殿、法王殿、岳山楼苏武庙等建筑。乾隆二年(1743)创建窟前木建筑。清道光二年(1822)重新修缮。同治二年(1863)大部分建筑毁于兵火。“文革”时窟内塑像及殿门建筑悉遭破坏。1983年后地方村民集资修复,塑像殿门得以恢复。1936年石窟曾为红军会师指挥部.1936年9月14日,红军西征石路先遣队从海原到达打拉池,1月4日徐海东、…详情 ▷
白银市博物馆位于白银市白银区长安路16号,建筑面积62多平方米,馆藏有陶器、石器、玉器、青铜器、书画及古生物化石等各类文物共286件,其中二级文物11件,三级文物111件。在众多馆藏文物中以半山类型圆圈网纹双耳彩陶壶、马厂类型四大圈纹六耳彩陶罐和菱格纹单耳彩陶杯、齐家文化人头钮盖红陶罐、金代铜灯等文物最为珍贵,这些藏品折射出白银地区不同时代的历史特征。白银市博物馆内设历史研究部、陈列展览部、安全保卫部和办公室四个部室。共有职工32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人,中级职称5人,初级职称5人。自29年被列入国家免费开放博物馆以来,不断提升服务,扩大馆藏,以跨越发展得到省市有关领导的肯定和社会的好评,211年被确定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白银市博物馆现有基本陈列三个,分别为:《白银史前文化艺术展》、《笔墨春秋·白银书画展》和《刘鸣岐先生根雕遗作展》。馆长:安进宝联系电话:9438269826…详情 ▷
靖远县博物馆是国家三级博物馆,位于靖远县鹿鸣园内西北隅,成立于1978年,隶属于县文化体育和广播影视局。博物馆大楼建于1996年,建筑面积约12平方米,其中文物展厅552平方米、文物库房36平方米,办公用房138平方米。现有馆藏文物126件,其中一级文物1件、二级文物12件,三级文物29件,共计珍贵文物222件。馆藏文物中以宗教造像和著名书画家赵孟頫、左宗堂、朱克敏、于右任、范振绪等作品独具特色。有基本陈列一个《靖远历史文物展》,分陶艺彩韵、瓷玉辉映、佛宝遗珍、翰墨飘香四个部分于29年1月面向社会免费开放,全年开放3天,21年举办临时展览《靖远红色革命史图片展》、《靖远钟鼓楼专题图片展》,年免费接待观众1366万人次。28年县博物馆被市文化出版局评为“白银市文化出版工作先进集体”;21年被省文物局评为“甘肃省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馆长:张启芮联系电话:9436121786…详情 ▷
国家矿山精神纪念馆位于白银市白银区四龙路冶炼厂十字西南角。纪念馆主体高18米,建筑总面积753.1平方米,展厅面积3平方米,分地上三层、地下一层。馆内收集布展各类历史实物97件(主要为白银大爆破前后的生产及生活用品),表现勘探勘察、领导关怀、艰苦奋斗、二次创业、劳动模范、白银精神等主题画面展板259张,铜矿石、黄铁矿石、金矿石、硫矿石等矿石标本45件,金、银、铜、铁、硫等矿产制品16件,反映循环经济发展成就的新产品标本3件,视频播放设备及广告机29台(屏),多媒体互动场地1处,大型沙盘1个,4影院1座。布展围绕“功勋铜城、魅力白银”的主题,以白银城市发展脉络和白银有色矿业开发历程为线索,展示了白银有色金属开发的卓越功勋和白银城市发展的巨大魅力,从多角度凸显“艰苦奋斗、创业奉献”的矿山精神。1951年至1954年,641地质队在白银厂矿区和外围进行调查与勘测,确定了矿床的开采价值。1954年9月28日,白银区有色金属公司成立,组建了矿山工程队,承担部分建设任务。1955年2月14日,国家计划委员会正式批准设计任务书,确定引进苏联设备,并委托苏联冶金工业部…详情 ▷
这些“彩色长龙”,其实是由景电管理局的输水管道漆画而成。这些管道从黄河里提水,再通过加压使水爬上高处,最后流淌到景泰川及附近的很多地方,从而形成灌区。灌区滋养着千万群众的休养生息,改善着这里本来恶劣的生态环境。按照规划,在总干一泵站附近的河滩上,将要建立一个景电管理局博物馆。博物馆总占地5523.75平方米,绿化面积将达到236.26平方米。博物馆综合了收藏、展陈、科普、宣传、教育、研究、交流和休闲等功能。核心展览厅分地域文化展区、抗旱文化展区、景电文化展区三大部分,并分为历史篇、创业篇、发展篇、成就篇、科技篇、人物篇六大篇章。博物馆计划217年年中试展。景电水利风景区,是一个点、线、面、体结合的综合概念。原有的泵站,将会被改造得具有人居功能;原有的管道,将会被改造得艺术感十足;原有的灌区面积,将会到处盛开文化创意之花;原有的高低不同的各种地貌,将会与不同的休闲娱乐项目结合起来,打造一个多彩多姿的游乐世界。…详情 ▷
会宁县博物馆始成立于199年1月,为副科级建制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隶属于会宁县文化体育和广播影视局。馆址位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军会宁会师旧址东北角,博物馆内设办公室、保卫部、业务部、宣教部、后勤部五个职能部门。现有职工15人,大学本科学历以上6人,其中有中级职称1人,初级职称3人。会宁县博物馆是集收藏、教育、研究为一体的综合性县级博物馆。会宁县博物馆占地面积2平方米,为三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13平方米,其中一、二楼为展厅,面积84平方米,三层为文物库房和办公区。现馆藏有陶器、石器、玉器、瓷器、铜器、书画、化石等各类文物1932件(套),其中一级文物12件(套),二级文物73件(套),三级文物678件(套)。在众多的馆藏文物中,以马家窑文化的彩陶、清代宫廷和地方名人书画最具特色。馆藏早期猛犸象头骨化石,距今约3多万年,是国内第一具完整的猛犸象头骨化石,在世界也很罕见,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特别是为研究猛犸象类群在欧亚大陆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了最好的材料。27年,被财政部、国家文物局确定为县级博物馆展示提升服务项目实施…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