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口镇因贺龙、萧克于1934年7月率领红二、六军团在此建立苏维埃政权、成立地方革命委员会、广泛开展革命运动,并于1935年2月组织了棉花山阻击战而广受关注。红军在当地战斗期间,留下了许多战斗遗迹,现保留有红军医院、红军战壕、红军桥、红军树等,留传了许多感人的事迹,当时人民群众还编唱了《太阳照在棉花山上》等红色歌谣。这些红色文化资源,成为传承爱国主义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发奋图强意识的重要源泉。据了解,苏维埃溪口区政府旧址是张家界市218年3月7日命名授牌的14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加上慈利县博物馆、陈能宽故居、渔浦书院,这4处文博单位成为开展党性主题日活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首选场所,也为文物保护与利用提供了有力支撑和组织保障。…详情 ▷
红二六军团指挥部及红军医院旧址地址:慈利县溪口镇时代:清…详情 ▷
张家界万福温泉,是一古老的天然自涌温泉,属地下深部构造裂隙水,可饮、可浴,观之清澈透明浴之身心舒畅。常年恒流.393,水温58,富含氟、锂、偏硼酸、偏硅酸、氡等多种有益人体健康的天然矿物质,勤劳的土家族及当地居民亲切地叫她“万福温泉”。在姑娘出嫁前一定要沐浴此温泉洁身,以示祥和、健康,俗有“泡温泉赐万福”之说。万福温泉以福为文化为背景,建有四星级温泉酒店(万福楼),有14多间标准双人房、单人房、豪华套房及董事套房中、大型会议室、多功能宴会厅3间以福文化为基础,在万福温泉的朝阳地带建设4多个功能各异、大小不一、错落有秩的室内池、露天温泉池,另有贵宾休息厅、香薰屋、山顶温泉冲浪、空中温泉漂流等静、动态温泉养生娱乐项目,把福文化溶入到自然的温泉沐浴中,使广大游客在福文化的环绕中享受大自然独特的恩赐餐饮部拥有3多人的用餐大厅及包房,推出湘菜系列、突出地方名菜、土家风味,集百家之长,创独特风味。另有、桑拿、保健、美容、棋牌、台球、健身房、购物中心等娱乐及其它配套设施。整个建筑别具一格,气势恢弘,功能完善,堪称张家界温泉旅游的又一大奇观。…详情 ▷
人间仙境张家界,圣水江垭好温泉。张家界江垭温泉度假村由湖南澧水流域水利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造,位于慈利县江垭镇,毗邻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是张家界东线旅游的核心景区,她的诞生标志着张家界的旅游产品已经从单一观光型向观光休闲度假型转变开创了张家界旅游事业的新纪元。江垭温泉度假村是张家界市第一家温泉度假村,也是目前湘西惟一一家仿古宫廷式半露天温泉,建有2余种各具特色、各富功效的高标准露天温泉池和室内温泉池。张家界江垭温泉度假村自23年4月开业以来,以其优质的服务赢得了中外游客和业内人士的广泛赞誉,先后荣膺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级旅游景区、湖南百景之一、张家界健康休闲精品旅游线路、水利部培训中心等荣誉称号。温泉水滑洗凝脂,偷得浮生半日闲。张家界江垭温泉度假村欢迎您。景区热线:744—3355627景区网址:..…详情 ▷
张家界大峡谷位于张家界市慈利县三官寺乡,紧邻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张家界大峡谷是一个新近开发建设的旅游景区。张家界大峡谷原来有两个名字,一个叫做烂船峡:来源与神泉溪,整个大峡谷和南方红旗渠的水流都来源于这里,传说以前从泉眼中涌出过很多烂了的船板,当地人们又无法知晓烂船板从何而来,所以这里得名“烂船峡”;另外一个名字叫做乱泉峡:是指峡谷中的两面石壁,溪泉众多,满峡飞流。大峡谷中的飞瀑神泉比比皆是,一路游览下来,让人目不暇接。峡谷里植被繁茂,空气清新,凉爽舒适,溪水上弥漫着一层薄雾,宛如来到世外桃源,让人烦恼顿消。张家界大峡谷峡谷间是一条清幽的小溪,沿溪边是用木板搭建的游道,张家界大峡谷峡谷内不仅有传统的秀美自然风光,还云集有三朝数代的历史人文景观,如记录李自成与吴三桂惨烈决战的“千人坟”古战场,反映湘西历史特色的土匪洞及见证解放初期湘西人民靠天劳作在绝壁间挖凿的“南方红旗渠”等。峡谷里植被繁茂,空气清新,凉爽舒适,溪水上弥漫着一层薄雾,宛如来到世外桃源,让人烦恼顿消。在峡谷的最后一段,是下游修建电站蓄成的小水库,需乘船出去,坐…详情 ▷
国家4级旅游区,大型石岩溶洞,距武陵源区约14公里,距张家界市城区约48公里,省道36经过景区。属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年龄达三亿八千万年,全长三十余公里,现在已开发4.5公里。洞中有58个厅台,28条石走廊,15处珍珠瀑布,3条地下阴河,2个湖泊,45处水花池,石笋、石钟乳、石柱、石幔、石花遍布其中,琳琅满目,镇海宝柱称为天下第一柱。王洞被溶洞专家称赞为“世界溶洞奇葩”,具有极高的考古和旅游价值。现已经探知洞内总长约3公里,平均高度5米,宽8米,有58个厅台,28条石走廊,15处珍珠瀑布,3条地下阴河,2个湖泊,45处水花池,洞中石笋、石钟乳、石幔、石花遍布,琳琅满目。更有“神僧沐浴”之称的龙王洞奇观,顶天立地、气势磅礴,令人叹为观止。漫游在这“奇潭异洞”,感叹于地下迷宫的鬼斧神工,惊诧于龙王潭的变幻莫测,将会打上一生中最美丽、难忘的“惊叹号”。洞外右前方有一深潭叫做“龙王潭”,潭面有4多平方米,四周都是陡峭石壁,潭水深度至今还是一个谜,无从探知。龙王潭一年四季保持水位不变,在季节、气候变化中时有涨潮现象,人称“阴海”,潭中早晚雾气朦胧,…详情 ▷
【石板村、零溪村墓群】墓群分布在约5平方公里的慈利零阳镇石板、零溪两村境内,约1座,大都封土堆无存。1987年发掘其中3座,均为土坑竖穴墓。属战国至西汉墓葬。出土陶器、铜器、漆木器、丝织品、滑石器等文物。在其中较大的36号墓中,发现楚竹简近1支(残简共4557片)约2万字。由于棺顶腐烂,泥土浸入,以致竹简断裂错位。整片竹简长约45厘米,宽约4~6毫米,极薄,字迹清晰,记载有吴、越、楚等国史事。如“攻吴王夫差”、“王日吴为不道”等。这次出土的竹简和兵器等,曾参加“湖南省文物普查成果暨考古新发现展览”。…详情 ▷
【殷家岗墓群】位于慈利县境内的零阳镇双安村。墓群分布在慈利零阳镇双安村长约5米宽约3米的岗地上,属汉代砖室墓葬,已被群众修房建窑严重破坏,部分暴露。出土有东汉时期陶器罐、豆、狗、鸡、猪圈及滑石猪等。…详情 ▷
【零阳镇官地墓群】墓群分布在慈利县城西官地长约3米、宽约2米的坡地上。1969~1981年发掘其中8座,认定为战国时期墓葬。墓为土坑竖穴,遭严重破坏。出土青铜鼎、勺、剑、戟、戈、矛、铎及陶器鼎、敦、壶、豆等文物多件。【周级墓】周级,晋时大庸(今永定区)天门山人,为宜都(今湖北宜都)内史。(按:内史,官名,西汉初年封诸候王,国内置内史,掌民政,晋时沿置,隋始废)《晋书·本传》及《通志·忠义传》载:周级,“天门人”。死后,葬天门山下。明人张兑作《题杨舟天门山图》诗,有“可怜宜都周内史,古冢垒垒在山丘”句。今查天门山下,古冢颇多,周级墓已无从查考。…详情 ▷
【溇中县治遗址】遗址在今慈利县三官寺乡三官台。明万历慈利县志卷十“附古迹”载:“溇中县城,按溇旧志亡(无)其基,世传在九溪西北,今访邑治二十一都,三官坛畔有古城形迹,彼乡人皆呼旧县。按出归州界,东经溇中县,南至定平索口。今以地理观之,则溇水实在此废城之东,而定平索口居其南矣,必为;溇中县故城也。”…详情 ▷
【慈姑县治遗址】秦始皇26年庚辰(公元前221年)置慈姑县,隶黔中郡。明万历慈利县志)卷十“附古迹”载:“慈姑县按旧志在邑北二十四都,今犹有城址在,瓦砾堆积,人咸呼为官塌云”。官塌在今蒋家坪乡太平村。…详情 ▷
【白公城遗址】位于慈利县城东约2公里的良种场。城址呈长方形,南北长35米,东西宽277米。夯土残墙高21米,宽6米。今护城河遗迹尚存,宽1米,深2米。城址有大量绳纹筒瓦、板瓦、罐、钵等陶器。据史料记载,东周时期在此建白公城,西汉至南北朝,零阳县治设于此。今城址保存较好。…详情 ▷
【樟树塔遗址】在慈利县溪口镇杜坪村,1986年被发现。面积约56平方米,文化堆积厚约.5米。采集陶片有泥质红陶、灰陶、黑陶;纹饰有乳钉纹、绳纹;器形有鼎、罐、釜等。为商周文化遗存。慈利县同年发现的古遗址还有像市镇龙新村大田遗址、龙潭湾乡柳枝坪村柳枝遗址、胜岭岗遗址等,出土的陶片、器物同属商周文化遗存。其中柳枝遗址出土的文物与桑植县朱家台商代文化遗存类同,对研究湘西北土著文化有重要价值。…详情 ▷
【象鼻嘴遗址】在慈利县甘堰乡勤中村澧水北岸,1986年被发现,面积约25平方米,文化堆积厚约.55米。采集陶片有泥质灰陶、灰沙红陶;纹饰有乳钉纹、弦纹;器形有豆、鼎等。…详情 ▷
【璞榔岗遗址】位于慈利县溪口镇桃坪村澧水南岸,面积约7平方米,1986年被发现。文化堆积厚约.7米,采集有屈家岭文化的泥质黑陶、泥质红陶、夹沙红陶;纹饰有弦纹、镂孔;器形有钵、杯、器盖等,对研究湘北原始文化有重要价值。【康家溪遗址】位于慈利县岩泊渡星明村康家溪,1986年被发现,面积6平方米,文化堆积厚约.7米。采集陶片有商代泥质黑陶、泥质灰陶;纹饰有席纹、云雷纹等。…详情 ▷
【屋场田遗址】位于澧水南岸慈利县苗市镇小沙村,1987年被发现,面积约45平方米。该遗址堆积厚约.5米,采集的石器有石斧、陶片和大溪文化的泥质红陶、夹沙瓦陶、素面等,器形有豆和釜。此遗址对研究澧水流域原始文化有重要价值。…详情 ▷
【金台村遗址】位于慈利县蒋家坪乡金台村。地处澧水左岸二级阶地,距澧水7米,面积约6平方米,1986年被发现。在距地表1.5米深的第四纪次生黄土层内采集到很多石器、石核等,皆为砺石原料。经考证,该遗址内涵丰富,体现从旧石器晚期到新石器时期文化延续,对研究湘北古文化发展序列,具有重要价值。…详情 ▷
慈利县县委、人民公社、大队部办公旧址位于慈利县零阳镇、象市镇、通津铺镇。…详情 ▷
石板楚墓战国墓葬。位于慈利县城关镇石板村。1987年,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县文管所在此发掘墓葬2余座。第36号墓规模最大。该墓葬具为一椁一棺。棺为长方形弧形悬底,其形制在湖南楚墓中为数不多,时代偏早。随葬铜器中有铜鼎、钲、镜、剑、铍、戈、矛、镞;陶器有鼎、敦、壶、缶、盘、勺、斗、匜;漆木器有奁、篦、镇墓兽、瑟等。另有大批竹简。铜镜为正方形,质薄,桥形纽,背面髹黑漆,漆上朱绘粗细线方格纹。铍为积竹柄,用金黄和朱红两色彩绘卷云纹;铍身断面为扁菱形,有脊;茎内收呈长方条形,外套柲,柲上端套一带状椭圆形箍,整体形状为挟积竹柄的长剑。《册府元龟》载,周竃“以卒从起砀,以连放入汉,以长鉟(同铍)都尉击项籍,封隆虑侯”。可证铍是战同至秦汉重要的兵器。出土的戈保留有柲、鐏等部件。积竹柲全长156厘米,以扁菱形木条作心,外用2余根窄薄竹片包裹,缠细线,外髹黑漆,分段彩绘回形纹带和由云纹、几何纹组成的变形鸟兽纹,十分华丽。该墓时代为战国中期,出土的漆绘铜镜和铜铍,在湖南均为首次发现。…详情 ▷
唐牺支故居位于三官寺土家族乡三坪村,211年列入省文物保护单位。因房子年久修缮不及时亟待修缮,得到上级文物保护部门的高度重视实施修缮工程建设,由县文物局具体实施,预计217年9月竣工。修缮同时,新修6米公路,连接赵三公路,联35和36线,成为东线旅游的又一景点。唐牺支,字以祀,又字洗耻,湖南慈利三官寺人。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生。湖北新军第二十一混成协第四十一标第一营士兵,后由副目、正目升至排长,先后参加了蒋翊武组织的群治学社、振武学社和文学社等革命团体。…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