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学校旧址位于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秩堂镇毗塘村湖头岭,原来是一座古老的雩江书院。1931年秋,茶陵县苏维埃政府将古书院改办茶陵县立“列宁高级小学校”。学校大门上方写着“茶陵县立列宁高级小学校”11个大字,两边墙上有当年书写的标语“准备实行平田,实现国家统一”、“讨伐日本”、“恢复农村”、“澄清吏治”。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停办了近16年的列宁高级小学得以恢复。26年3月,该校被列为湖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茶陵县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详情 ▷
茶陵古城墙时代为宋—清代。位于湖南省茶陵县城关镇,此城墙融合了宋、明、清三个时代城墙建筑技术和建筑风格。城墙始建于南宋绍定四年(1231),周长2522米,底宽4.33米,高8.33米,城门5座。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进行了大修,周长增至3353米,新建月城4座。清乾隆十九年(1784)、道光六年(1826)、咸丰二年(1852)均进行了维修。现存城墙4段共1536米,城门(含月城)两座(紫薇门、迎熏门)、马道一条,沿江护城堤7余米,宋代镇堤铁犀1座。这些地面遗存主体建筑基本完好,其余城基遗址尚存。城墙墙体表层为丹崖条石浆砌,内为泥土、碎石垫层。城门系特型青砖拱砌,月城一般建在城门外。22年5月19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编号59。信息来源:湖南文物概览…详情 ▷
茶陵县苏维埃政府旧址是一栋民国初期的民宅。具有典型的江南民居徽派建筑风格。旧址位于严塘镇湾里村,村里留存了湘赣苏区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府——茶陵县苏维埃政府、红军政治保卫局、工农红军独立师办事处等许多红色旧址,被中宣部、国家旅游总局确定为中国第八条红色精品旅游线路“井冈山—株洲”的重要节点。…详情 ▷
湖南茶陵东阳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株洲市茶陵县境内,东阳湖,因明朝茶陵籍首辅李东阳而命名。水库处湘江水系洣水支流沔水末端,是一座以防洪、发电为主,兼顾灌溉、旅游和城市供水等综合利用的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目前,东阳湖景区以保护水资源、建设水生态、做活水文章为主线,以山里做客、岛上踏青、湖里观光、平原嬉水、古址探险为思路,充分展示客家风情和山水魅力,致力打造成水路八十里、湖南千岛湖旅游品牌。…详情 ▷
笔支塔建造于清嘉庆八年(183),由茶陵州知州高上桂倡议并谕示州治士民捐建。笔支塔为风水塔,七级六方,全塔以红砂岩料石构建,外观形态挺拔而粗放。历经2余年沧桑,基本保存了历史风貌。211年,由湖南省考古研究所编订维修与加固方案,通过县招投标局公开招投标,湖南省城市园林实业有限公司中标对其进行维修保护。经过近6个月的选材、施工,主体工程修缮工作已全部完工。县文物局拟计划启动笔支塔周边道路、环境及亮化等附属工程建设。笔支塔的维修与修缮工程的竣工,不仅使之成为茶陵旅游发展的新亮点,同时也为深度挖掘茶陵历史资源,传承茶陵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详情 ▷
刘三吾墓位于腰潞镇石陂村竹陂组大塘坪。这座古墓坐北朝南,北面有一道高约4米的青砖牌坊,因为这个原因,当地人把这里叫做“牌坊前”。刘三吾墓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143——1424年),建成之后,刘氏家族在不同时期对它进行了修复,现在大家看到的是21年清明节期间修复而成的。来到刘三吾墓场,首先请大家注意这道青砖牌坊,它中间高,两边低,左右对称,呈半环抱状态,如同一道展开的屏风。“屏风”顶端仿庑殿顶结构,“庑殿顶”下面是逐渐收缩而成的两重仿斗拱式砖檐,砖檐而下是清水墙面。牌坊正中的清水墙面上镶嵌了一副人物浮雕画。可惜,风雨侵蚀使我们现在无法看清楚这些浮雕人物。好在浮雕下面的“开国元勋”题额和神道碑还保存完好。好,我们来看一看“开国元勋”题额。大家注意了吗,题额左侧有一行小字“成化丙申巳月吉日”,这是明宪宗十二年1476年农历四月錾刻的。再来看一看题额下面的神道碑,这道神道碑上圆下方,高1.63米,宽.7米,上面有两条浮雕游龙。请大家跟我一起来朗读神道碑正中的文字“明文华殿大学士刘公坦斋神道”。刘三吾,名如孙,字三吾,号坦坦斋,晚年号玉堂老人,神道上的文字提示这的确是…详情 ▷
绍兴年间,南宋朝廷外有金人觊觎,内有农民起义,严重威胁到朝廷的安危。在“攘外必须先安内”的思想主导下,南宋朝廷发动了大规模的围剿农民起义军的平乱战争。岳飞就是在这场战争中与茶陵茶乡结下渊源的。座落在茶陵县高陇镇光泉村的“光泉”摩崖石刻就是这一历史背景的最主要的见证与体现。绍兴二年(1132年)农历二月初八日,岳飞奉诏追剿农民起义军曹成部属。那天天黑之后,岳飞和他率领的岳家军由江西永新经茅竹坳抵达茶陵境内,在现在的秩堂镇合户村安营扎寨。夤夜时分,岳家军在当地一个私塾先生的引领下,急行军5公里,来到现在的高陇镇光泉村光泉组一块大石壁下。当时,五更将近,天色微微发亮,岳家军人困马乏。恰好,石壁下有一口山泉,水清甘洌。疲乏的岳家军喝过山泉水,稍事休息之后,一个个神清气爽,精神抖擞。此时,东方的天空泛出了淡淡的鱼肚白,天色更明更亮了。见此情景,岳飞兴致大发,顺手拿起长枪,在旁边的稻田里挑起一个禾蔸,以禾蔸代笔,在石壁上写下两个大字:“光泉”。此后,这个地方就叫“光泉”。村子也改名“光泉村”。现在看到的“光泉”摩崖石刻为阴刻正楷大字,离地面约两米,字幅大小为2.6…详情 ▷
茶陵东山书院位于株洲,创建于元代,是宋末元初湖广影响最大的三家书院之一,也是湖南元代最大的私家书院。创建人陈仁子,字同甫,号古迂,茶陵东山(今腰陂镇东山村)人,南宋咸淳十年(1274)中漕举第1名,授登士郎。5年后,南宋灭亡,元朝定鼎后,他屡拒朝廷征召,隐居东山,罄其家产,筑东山书院。此后聚众讲课授徒,著书立说,刻印图书。为元代著名私家刻书者之一,东山书院的刻书业为当时湖南第一家。茶陵东山书院是以刻印图书为主的书院,著名藏书家、学者叶德辉在《书林清话》中载:“(东山书院)有名为书院,实为私刻者。”东山书院又名陈氏古迁书院、陈氏家塾,以此名称刻印了大量图书。东山书院刻印的图书印制精美,很有特色,纸张洁白有韧性,耐收藏,被历代藏书家视为珍品。多为历代朝廷内阁藏书,称之为“茶陵本”。如《梦溪笔谈》(东山书院刻本)自宫廷流落民间后,为清代著名藏书家汪士钟“艺芸精舍”珍藏秘本。嗣后散出,流落香港,为香港某收藏家所得。1965年,这位收藏家家道中落,要拍卖这部书和其他古籍善本,引起了学术界关注。这年11月,由周恩来总理批准,高价买回,由北京图书馆收藏。1975年12月,国家文物…详情 ▷
洣江书院坐落于云阳山麓,洣水河畔的狮子山上(现茶陵一中校园内),是茶陵古代规模和影响最大的一所州立书院。书院始建于明弘治十七年(154),由时任茶陵知州林廷玉创建。创办之初,格局宏敞,规制齐全。有主敬、行恕、修德、凝道四斋舍及讲堂、乡贤祠、汲秀亭等建筑。后历经战乱动荡,于清乾隆六年(1741)得以恢复。乾隆五十九年(1794)复迁至狮子山原址。再经多次改造扩建,增之御书楼、大成殿、崇道祠等建筑,刊刻《白鹿洞书院学规》,规制更其完整,规模更其宏大。光绪二十八年(192),书院改为茶陵州立高等小学堂。民国二十三年(1934)改为茶陵、安仁、酃县、攸县四县联立简易乡村师范学校。民国三十年(1941年)湖南省立第二中学入迁洣江书院。1952年,改为茶陵一中。书院建筑采用中轴递进、左右对称的院落形式,青砖黑瓦马头墙,属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自明迄清,虽屡经战乱,多次旷废,三易其址,但书院一直秉承反对寻章摘句,致力经世致用的办学宗旨,孕育出了状元萧锦忠、翰林曹诒孙、御史周焘等大批卓越的山长、师儒和士子。21年,茶陵县人民政府于书院…详情 ▷
龙氏牌坊位于茶陵县秩堂乡皇上村。明万历六年(1578),曾任四川龙安知府的龙庆云致仕后,建造了这座牌坊,以纪念其先祖中宪大夫龙仁夫。这支龙姓自宋至清,先后有4人受封“中宪大夫”衔。此牌坊后在清咸丰六年(1856)重建。中宪大夫牌坊在石砻龙姓族人心中是神圣的,它历经风雨仍保存完好,是省内少见的古牌坊,向人们展示着一页页尘封的历史。此牌楼与其他牌楼的区别是不由柱子支撑,而是由一个石拱门状的底座支撑,这种造型极为罕见。其底座由大块岩石砌4座石墩,分成3间,中门较宽,呈方形,两侧为石砌拱门,门洞较小。牌坊上部由石料构筑,榫卯穿插丝丝入扣。造型独特,石雕精细,为省内古牌坊之上乘。牌坊由底座及主体组成。高12米,底宽11.5米。坊座、石坊石质粗糙,石额质地细腻,整个造型庄重大方,雕刻精美灵动,人物、花卉、鸟兽浮雕栩栩如生,镂刻图案疏密有致,极为工细。正面最上镌“诰封”二字,下为“中宪大夫”石匾额。整座牌坊有人物浮雕9个,镂雕图案33个。脊为“魁星点斗”石雕,脊角饰鳌鱼6个,翼角饰鱼尾12个。所有石雕工艺精细,装饰性强。所雕“三国”故事十分精湛,人物最多者一块有19…详情 ▷
虎踞陈家大屋位于茶陵县虎踞镇乔下村岭上组,大屋背靠马鞍型的高山,前面有池塘和一大片稻田,两边是茂盛的翠竹。整座古屋建筑以砖木构架为主,结构对称严谨、布局采光合理、造型古朴典雅。采用青砖砌筑,青瓦盖顶,青石铺底,没有饰檐,是典型的清代湖南民居。古屋包括主房、书房、厨房、轿房、仓库等各式用房,占地共5平方米;保存完好的主房分3进6厢,共18间,建筑面积3平方米,宅内有15个呈长方型的天井。古屋的排水沟设计巧妙,水沟分明沟和暗沟,青石板铺底,屋内天井的水走暗沟,屋外檐的水走明沟,据称,无论下多大的雨都从未浸渍过。古屋建于清朝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距今已有141年的历史,是当时被诰授诰赠为“奉政大夫”(系文官阶正五品)的陈石城所建,也是迄今为止株洲市内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古宅。219年,虎踞陈家大屋入选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情 ▷
云阳山地处湘赣交界的罗霄山脉武功山系,由云阳山、天堂山、杨柳山、岩鹰嘴等几大山头组成,最高峰天堂山海拔113米,最低海拔仙人湾11米,相对高差1余米。云阳山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地形多样,差异明显。海拔5多米的云阳仙一带,在炎热的夏季气温保持25。宜人的森林气候,是游人避暑消夏休闲度假的理想之地。云阳山山高谷深,溪河纵横,有大小溪流1余条。湘江一级支流米水流经公园15千米,年平均流量每秒134.57立方米,终年通航。云阳山文化底蕴深厚,山水秀美,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于一山。在这里可览七十二峰,可观十大灵岩,可拜岳圣始祖,可沐道佛祥光。云阳山是神农故封。据《汉学堂丝书》和《皇甫记》等古籍所载,云阳山是因黄帝之子少昊云阳氏始封于此而得名,又是第八代神农炎帝的封地。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神农氏在云阳山兴农事,种五谷,尝百草,采茶茗,至今在云阳山留下了祈丰台、洗药池、晒药坪、碾药槽、炼丹灶、神农殿等灵迹。1986年,在云阳山南麓发现的独岭坳大溪文化遗址土的6多年前的碳化稻粒,有力佐证了炎帝神农在云阳山教人“刀耕火种”的…详情 ▷
云阳大峡谷茶乡花海景区主要包括云阳山大峡谷为主的生态旅游区、以汪水沟为中心的森林康养区和以茶王古镇为中心的旅游商业区等三大功能区;项目将坚定不移地走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的农旅康产业特色发展道路,通过主题资源整合、功能合理布局、线路自然优化、产品不断创新、要素着力提升,科营管理,准确把握游客健康休闲的心理需求,形成项目可持续发展制高点;项目建成后对打响茶陵县花品牌,传播茶文化,丰富“三茶”产业,推进株洲生态健康旅游、健康养老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项目第一期主要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开发为重点。紧紧抓住茶陵发展“三茶”特色产业契机,依托县花(山茶花)倾力打造国际一流的山茶花主题公园,做响茶花品牌。一是将注重发展产业与重点设施相结合,坚持高标准配套完善的设施。二是将注重发展产业与旅游要素相结合,留住游客的身心。三是将注重发展产业与精准扶贫相结合,认真组织实施精准扶贫油茶重点产业。四是将注重发展产业与提高其附加值相结合,着力开发茶花系列产品,彰显虎源生态产业特色。“茶乡花海”既是产业项目也是生态旅游项目。项目二期将依靠云阳山创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景区的大好…详情 ▷
中华茶祖文化产业园位于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赤松街与16国道交叉口西1米。中华茶祖文化园总占地面积为496亩,主要展示千年茶史,弘扬茶祖文化,打造“天下名茶大观园、天下茶人寻根地、世界茶人精神家园”。园区主要包含谒祖圣道、茶陵茶史苑、中华茗品苑、中华茶史苑、中华茶技苑、茶祖印象广场、茶人广场、茶圣广场、谒祖广场、茶祖纪念馆、天琴湖湖滨景观区等。中华茶祖文化园内的茶祖神农雕像是标志性工程,雕像坐落在云阳山麓,遥望着远方,栩栩如生、雄姿威武。雕像主像高72尺,意为茶祖神农“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底座36尺,意为三十六天罡,为北斗七星斗柄,呈现天人合一的茶道精神,底座边长56尺,意为神农是中华始祖,乃中国56个民族的开山者。千年国饮,始于茶陵。茶陵因茶得名,是中国唯一以茶命名的行政县。史籍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中国的神农氏是人类最早发现和利用茶的人,神农即为茶祖。“茶祖在茶陵”、“茶山”即云阳山,证明了茶陵是中华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这里拥有规模最大的茶祖神农文化主题公园(中华茶祖文化园)、品牌最…详情 ▷
湘赣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井冈山、赣西南、湘东南地区革命斗争基础上,于193年2月至1934年8月建立发展起来的。根据地位于赣江以西,株萍铁路和袁水以南,粤汉铁路以东,大余以北湘赣边界,包括湖南的茶陵、攸县、酃县、醴陵、耒阳、资兴、郴县、桂阳、宜章9个县及长湘区委,江西的永新、宁冈、莲花、安福、遂川、吉安、萍乡、新余、宜春、峡江、分宜、上犹、崇文、万安、信丰、大余等16个县,共计25个县,总面积约1平方公里,基本苏区人口1余万。境内山高林密,水网交织,南北走向的罗霄山脉,横卧于湘赣两省边界。连绵不断的崇高峻岭,险要的地势,丰富的物产,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游击战争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1929年1月,红军第4军主力向赣南、闽西挺进后,留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部分红军和各县赤卫队,在中国共产党湘赣边特别委员会领导下,经过两年的斗争,扩大了根据地。1931年7月,中共湘东南、湘南两特委和西路、南路、北路3个分委根据中共苏区中央局决定,将所辖的赣江以西地区合并为湘赣省。8月1日,中共湘赣临时省委在永新成立,…详情 ▷
茶陵县地处湘赣边界、罗霄山脉西麓,总面积25平方公里,古因陵谷多生茶茗而称“茶乡”,后因炎帝神农氏崩葬于“茶乡之尾”而得名“茶陵”。茶陵早在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2年)置县,宋代曾为军,元、明、清曾为州。据相关记载和考证,境内城池较多,自东往西逐渐迁移:早在战国中晚期,在距现县城东北49公里的晓塘村修筑了楚国东南部的防御和对外扩张重要军事城池——晓塘古城;西汉初期,茶陵候刘沂在今火田镇修筑“茶王城”;五代时期,马殷自封称王,在今高陇镇古城村筑“马王成”;北宋祥符年间(18—116),邓宜在今思聪街道办事处大兴村筑“金州城”;南宋绍定年间,知县刘子迈在今云阳街道办事处前进村筑“茶陵古城”,该城沿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茶陵古城才逐渐被“遗弃”,县治中心往西迁移了3公里。下面,我就晓塘古城做详细解说:从茶陵县城出发沿泉南高速或32省道行驶约2分钟到高陇镇后,转高彭乡道行驶约2分钟到秩堂镇晓塘村村部。晓塘村东面与江西莲花县田南村金家屋毗邻,处在由湘入赣的交通要道当口,晓塘越楚古城址在当地被称为古城围。在茶陵东区方言词汇中,作名词的“围”与…详情 ▷
雩江书院位于秩堂镇毗塘村洲头岭,是清朝嘉庆二十一年(1816)由茶乡三都(第十六、第十七、第十八都)公建的学堂,也是茶陵县38所古代书院中唯一完整保存的书院。因脉自雩山,蜿蜓而来,林木葱茏,雩水萦绕其前,故取名雩江书院。秩堂镇位于湖南省茶陵县东北部,距县城44公里,东北与江西省莲花、永新两县接壤,西南与高陇镇、严塘镇为邻。因明清两代连出李东阳、张治、彭维新三位大学士,有“三大学士故里”之称。书院坐东朝西,四周良田环绕,系青砖、青瓦和砖木结构的四合院式建筑,栋顶建骑马垛,有前厅、中堂、后堂、左厢房、右厢房等,中堂有4根大圆木堂柱,直达堂顶,左右各有一口4米见方的天井,全院共有大小房屋4间,总占地面积1136平方米,造型古典雅致。雩江书院虽为茶乡三都合办,实为彭世恕、龙俊寅牵头,刘、谭两姓相助倡建的族办书院。倡建者彭世恕,号亭生,监生,三都人士皆推重于他,其孙彭凤鸣、彭凤阶相继为庠士;龙俊寅,字亮天,监生,其子孙亦相继为庠士。清光绪六年(188)探花谭鑫振,幼时曾就读于雩江书院。1931年12月,茶陵县苏维埃政府将办在小田寨…详情 ▷
龙家牌坊时代为清。位于湖南省茶陵县秩堂乡皇图村,此牌坊造型独特,石雕精细,为省内古牌坊之上乘。牌坊始建于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皇图龙姓六房基祖龙庆云,于明嘉靖年间曾诰封中宪大夫,之后到清代又有3人获此殊荣,后人建牌坊以纪念,后圮,于清光绪三十一年重修。牌坊由底座及主体组成。底座4座3门,主体为3层5顶,枋、额6横5列。通高11.8米,底座高4.37米,主体7.5米。底座总长9.7米,进深1米,占地约1平方米。底座由花岗岩石装砌,中门宽2.1米,高3.96米,两侧为石砌拱门。主体建筑3层5列,坊顶5个,为仿硬山顶式石顶,最高层为4檐式,其余3檐式,正面上镌“诰封”二字,下为“中宪大夫”石额。枋、额、顶等部件以斗、榫构筑,结构紧密。石额44方,人物浮雕9,镂雕图案33。脊为“魁星点斗”石雕,脊角饰鳌鱼6个,翼角饰鱼尾12个。所有石雕工艺精细,装饰性强。所雕“三国”故事十分精湛,人物最多者一块有19人,形象生动,姿态各异。背面雕刻多几何图案,中门石楣上镌有书、剑和双凤朝阳图案。22年5月19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月到岩有灵岩古寺,在茶陵严塘沙溪村,为茶陵唐代第一位进士陈光问读书处,其父陈聪在此设塾馆。灵岩石窟自宋至清有摩崖石刻5余帧,真行草皆备。其楹柱石雕精美绝仑。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独岭坳遗址位于茶陵县栆市乡虎形村9组与界首镇火星村8组、对江村2组的交接地带,东北距茶陵县城2公里,东南距炎帝陵5公里。遗址面积有2余平方米。独坳岭周围是一块较为开阔的山间平原,一条无名小河从平原中部流过。平原外围为丘陵山冈。平原中部兀自突起一座小山,是为独岭坳。现在的独岭坳是一个普通的小山冈。这座7年前就居住着1多人,曾经喧闹的聚落,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已恢复了原始的寂静。坳上较平缓的地方种有农作物,地表散布有石器和陶片,坳的周围农田密布,独岭坳周围的平原地带有3个行政村,几百户人家,数千人口。1995年,考古人员在独岭坳的发掘,揭开了被尘封7年的历史,让我们看到了株洲史前人类的生活。整个遗址出土房基5座、墓葬34座、灰坑15个、卵石堆积1个、祭祀坑3个,以及大量的陶、石、骨、木器和动植物遗存,是一处保存较好的史前聚落遗存。文化层最厚处近2.5米,证明古人类在此居住的时间很长。…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