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大院即李思孝故居,有东西两大院,东院由十个院落组成,规模宏大,结构奇妙,最大的院落是三进院,中间有厅房,最小的院落只有几十平方米,为配院或小跨院;现存门楼匾额是明末进士、陕西朝邑知县李番致仕后扩建的,二院门额刻有“钦赐归田”四字,有四个大院,六个小院,均为传统的四合院。西院由三个四合院组成。在212年5月,在晋城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被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西四义普觉寺(第五批省保)时代:元至清地址:晋城市泽州县巴公镇西四义村西四义普觉寺,据寺内现存的清道光十四年(1834)碑文记载及实物佐证,该寺创建于唐天宝元年(742),后经历朝维修,终成今日之貌。该寺坐北朝南,两进院落,东西长64.61米,南北宽36.36米,占地面积224.87平方米。现存主要建筑及殿宇有四大天王殿(南殿)、三佛殿(中殿)、关圣殿(正殿)、藏经楼等,各神殿前后照映,相互贯通。三佛殿位于砖砌台基之上,前有方形月台,面宽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柱头斗拱四铺作,单下昂,蚂蚱形耍头,补间铺作共五朵。经后代改建,建筑门窗已失去原有风格。关圣殿,该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前檐施八棱抹角砂石柱,柱头斗拱五铺作,单抄单下昂,补间铺作共三朵。当心间板门门额上有贴花及方形门簪。信息来源:山西省文物局…详情 ▷
田庄全神庙时代:元至清地址:晋城市陵川县附城镇田庄村中田庄全神庙,创建年代不详,据正殿西山墙存碣记载,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重修,坐北朝南,一进院落。南北长3.1米,东西宽18.2米,占地面积548平方米。。中轴线分布有舞楼(不存)、正殿,两侧分布有妆楼、钟楼(东)、厢房房、耳殿。现存建筑正殿为元代风格,其他为明清遗物。正殿石砌台基,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前檐斗拱五铺作双抄,琴面昂,补间隐刻斗拱。梁架采用四椽栿对乳栿,通檐用三柱。219年1月7日,田庄全神庙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信息来源:山西省文物局…详情 ▷
建南济渎庙位于高平市建宁乡建南村翠花山巅。坐北朝南,南北长98米,东西宽56米,占地面积约3358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据庙内碑文记载,清康熙三十一年(1691年)重修。济渎庙有三进院落,中轴线上有一道山门、二道山门,献殿遗址、济渎殿、后宫,两侧为便门、夹殿、耳殿、钟楼、鼓楼、配殿等。一道山门,明代建筑,面宽三间,进深四椽,悬山顶,筒板瓦屋面琉璃剪边,琉璃脊。柱头科五踩重昂,平身科五踩单翘单昂并出斜翘。二道山门,明代建筑。面阔三间,进深四椽,柱头施用大额,悬山顶,筒板瓦屋面琉璃剪边,琉璃脊。柱头科九踩单翘单昂并出45斜翘,斜耍头作龙形平身科九踩无斜翘。济渎殿为元代建筑。面阔五间,进深六椽,梁架为四椽对前乳栿通檐用三柱,布瓦屋面琉璃脊琉璃剪边,悬山顶。斗栱五铺作双昂,补间铺作里转用挑斡和楔,柱头均用阑额、普拍枋连构。后宫为元代建筑。面阔五间,进深六椽,梁架为四椽压前乳栿通檐用三柱,布瓦屋面琉璃脊琉璃剪边,悬山顶。前檐斗栱四铺作双昂,补间铺作里转用挑斡和鞾楔,柱头均用阑额、普拍枋连构。其他建筑多为建于清代的小式建筑。建南济渎庙建筑空间疏朗开阔,具有较高…详情 ▷
良户古建筑群(第五批省保)时代:明、清地址:晋城市高平市园村乡良户村良户村古建筑群位于高平市西部距县城17公里原村乡良户村。东距原村乡4公里,村落三面环山,是一座规模宏大、极具特色的古村落,真实地体现了明清时期丹河流域太行古村落农耕商贾的场景。现存文物建筑众多,有27处保存较好的传统民居,2处庙宇。这些建筑大多数保持了明、清时期风格,历史文脉清晰,传统风格独特。民居集中分布于良户村的新村北侧旧村内的正街、东街、西街、太平街、报厦底街,庙宇分布于村东。民居平面类型主要为四合院,组合方式有穿堂院、二进院、三进院等。房屋多数为二层、耳房或有三层,房屋之间有胡同、甬道相连接。庙宇的主体建筑尚存,附属建筑有部分坍塌或后人改建。信息来源:山西省文物局…详情 ▷
杨家大院,又称“老狮院”,是八百余年文采风流、薪火相传的杨家之宅院。杨家在金、明、清三朝出过五名进士、数名举人,其中代表为杨枢、杨植分别官至河南、陕西按察使等,民国年间杨念先、杨兰阶是著名金石学家、书法家。其宅院初建于明前朝,为一进五院,两个偏院,数个附院,建筑形制均为传统的北方四合院建筑,有前牌楼、过厅、中牌楼、后牌楼和杨家祠堂等。大石狮精妙绝伦、砖木雕栩栩如生,前门楼巍峨高耸,中过厅高大气派。在212年5月,在晋城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被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泽州县高都镇高都村的景德寺,曾与碧落寺、显庆寺、松林寺并称“古泽州四大名寺”。据史料记载,景德寺创建于唐代,但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这座闻名于高都镇方圆百里的古寺,被用作国库储存了粮食。当时人们用砖瓦覆盖白漆刷其表面,让本来宏伟的建筑变成了一座座呆板的、四四方方的“白盒子”。半个世纪过去了,随着第三次文物普查活动的展开,隐藏在“白盒子”内的千年古刹才撩开了神秘面纱。在上世纪“文革”期间,景德寺所有裸露在外面的石刻石雕,都被人用斧头砍去,所以现在屋檐角上的石雕变得残缺不全。不过,景德寺被当做粮站使用后,整个外观被砖瓦和木板包围后,幸运地躲过了那个特殊的年代。这么多年过去了,一些木板脱落后,可以清晰地看到,景德寺内三个大殿的檐柱和柱头没有被雨水腐蚀或风化,檐柱、斗拱及殿内梁架因被封堵均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基本保持了宋金建筑风貌景德寺在高都村中坐北朝南,南北长8米,东西宽42.2米,占地面积3376平方米,寺为二进院落布局。其院落的中轴线上由南至北一次为前殿、中殿和正殿,轴线西侧为厢房,东侧为廊房,正殿的两侧为耳殿。主殿…详情 ▷
上伏大庙(第五批省保)时代:明、清地址:阳城县润城镇上伏村上伏大庙,创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为明清建筑。坐北朝南,北高南低。占地面积约2318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666平方米。共有三庙、五院、十六殿组成。大庙北为民居,南为村中文化广场,东西皆为民居。上伏大庙分别为成汤庙、夫子庙、关圣庙组成,平面呈“品”字形。成汤殿面阔五间,进深五椽,单檐悬山顶。梁架结构为四椽栿下搭牵,通檐用三柱。四椽栿上施蜀柱承托平梁,蜀柱两侧用角背稳固。平梁之上施蜀柱、丁华抹额拱、叉手承托脊檩。整个梁架结构简洁实用,殿内空间空阔。搭牵为前插廊之承重构件。檐下斗拱三踩单昂。信息来源:山西省文物局…详情 ▷
下庄五帝庙,因在牛王庙基础上扩建而成,也称牛王庙,距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地处村之正北、尖山脚下,南与村南神庙隔河相望,东依可乐,西临洎水,雄姿恢宏,丈韵深邃,乃白巷里境内古建之冠,庙内供奉着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五位中华民族的始祖,他们开发农牧,躬耕垅亩;尝遍百草,救百姓脱痼疾之苦:创造文字,点燃文明之光;作陶器、制斧馨、兴畜牧、群市井,改善人民生活,古圣之德,五帝最隆。在212年5月,在晋城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被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大南社土地神祠(第五批省保)时代:金、清地址:晋城市泽州县高都镇大南社村北大南社土地神祠位于泽州县高都镇大南社村北,坐北朝南,一进院落。南北长39米,东西宽23米,占地面积897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据庙内现存碑碣记载,明崇祯元年(1628)、清康熙二十年(1689)均有修葺,现存建筑正殿为宋代遗构,其它建筑为清代风格。南北中轴线上由南至北依次有舞楼、拜殿、正殿,两侧依次有妆楼、看楼、厢房、耳殿。大殿为面阔三间,进深六椽的悬山顶建筑。梁架结构采用四椽栿前对乳栿,通檐用三柱,柱头铺作采用五铺作计心造。信息来源:山西省文物局…详情 ▷
在山西省泽州县太行山麓,有一座拥有两千六百多年历史的古镇—大阳古镇。大阳古称阳阿,历史上秦皇在此置县,汉承秦制且封侯于此,西燕设此为郡,它先后为县、侯国、郡的治所长达八百余年。大阳明清时期仕官如林,当地民谣“有官不到大阳夸”、“大阳出了三斗三升芝麻官”都真实的反映出了当时大阳的文运盛兴,仕官迭出。同时大阳因手工制针业发达,被誉为“九州针都”。由西汉至明清,大阳的历史上涌现出了众多的传奇人物,色艺双绝的赵飞燕,首创诸宫调的孔三传,耿介不阿、上的茹太素,为国捐躯的武状元张大经等等,他们在大阳的历史上先后都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古有阳阿之剑,可陆断牛马,水截鸿雁”,丰富的矿藏资源使大阳成为我国冶铁业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而大阳古镇不仅有冶炼铸造的阳刚豪气亦有轻歌曼舞的灵动柔美。从春秋战国到两汉魏晋,阳阿成为蜚声于世的歌舞之乡,“阳阿奇舞”、“阳阿薤露”成为了大阳文化艺术的辉煌。大阳古镇拥有规模宏大的明清古建筑群,被称为“中国古城镇活化石”。漫步古镇中,城池寨堡、街巷纵横、官宅商居、楼阁津梁、寺庙祠庵比比皆是,一砖一石、一草一木都散发出沧桑韵味。大阳古镇远处…详情 ▷
屯城古村又名“虎谷”,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东15公里处,西临山西省第二条大河——沁河,因长平之战时秦将白起在此筑城屯兵屯粮得名“屯城”。现有11口人,辖区总面积3.85平方公里。村落依山傍水,卧虎盘龙。古村在金代渐渐崛起,元、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元代郑家祖孙四代两封国公,二世平章;明清两季张家五世之内三位进士,荣耀过人;清康熙年间陈廷敬长子陈谦吉迁入屯城,其族人亦多漫步官场。屯城人崇尚文教,名人辈出,其中最著名最有影响的是南明吏部尚书张慎言。这些文臣武将,忠君爱民,建功立业,青史留名的同时,还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丰富的诗文著作以及宝贵的书画珍品。古村南北长东西窄,北高南低,堡楼高耸,四周围城,远看像只大船。主干道为南北向的中街,两侧巷道与其近乎垂直相通,形成骨架式道路系统。居民聚族而居,分布有序。自北而南大体为赵、郑、刘、程、王、张、陈、高等姓。郑府、张府和陈府建筑群规模宏大,占据村内显著位置,形成“郑半街,张半道,陈一角”的格局。古村保存了金代到清代直至民国初年,各个历史阶段的建筑,反映了本地区不同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文…详情 ▷
山里泉自然风光旅游区位于太行山南部,晋豫两省的泽州、阳城、济源三县市的交汇处。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这里造就了举世罕见的、独特神奇的地质地貌奇观,涛涛的沁河水九曲十八弯盘绕婉延犹如一条蛟龙雄踞在大山深处。景区近邻27国道18公里,距晋城市区5公里、济源市区51公里。侯月铁路从景区穿越而过并设有车站,交通十分便利。景区内有风光秀丽、群峰壁立的山川;有湍流不息的沁河;有清泉溪流;有美丽宽阔的湖面、清澈的湖水碧波荡漾;有宝贵的名胜古迹、美丽动人的人文景观与传说;有丰富的野生资源(弥猴群);有现代气息中型水力发电站(拴驴泉水电站);有环境幽雅、服务上乘,集食宿、娱乐、休闲、会议、培训于一体的度假村。这里气候宜人,空气清新,原始生态环境保护完整,是人们旅游、度假的理想胜地。…详情 ▷
怀覃会馆时代:明、清地址:晋城市水陆院市场内怀覃会馆位于晋城市水陆院市场内,坐北朝南,一进院落。怀覃会馆占地面积1841平方米。东西长41.6米,南北宽44.2米。创建于清早期。现存中轴线上为献殿、正殿,两侧为耳楼、廊房,献殿前存石狮一对。大殿为面阔三间,进深七椽的悬山建筑,梁架采用八架前廊式结构。献殿为面阔三间,进深六椽的歇山顶建筑,梁架结构采用七架无廊式。219年1月7日,怀覃会馆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信息来源:山西省文物局…详情 ▷
沁水历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距县城56公里处的“中国农耕文明发源地”下川村一带。景区坐落于太行、太岳、中条三山环抱,海拔2358米的晋西南最高峰—历山。景区覆盖了中条山脉上百平方公里的区域,是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景区。景区由舜王坪草原、舜王故道、娥皇谷、女英峡、下川遗址、历山古村落五大景点组成。拥有华北平原上唯一的一块万亩亚高山草原和华北地区最后一块原始森林。沁水历山景区是中国温带到亚热带的过渡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造就了沁水历山“奇峰峭壁、碧潭飞瀑、云岚霞雾”与“高山草原、古木异植,药草奇花”并存的大观气象。高达97的植被覆盖率和1余米的海拔落差,使区内各种植物在不同的季节呈现出不同的景观特征,给予旅行者一天之内游历四季山水的奇特感受。在这里“雄、奇、险、阔”的自然山水景观和千姿百态、变化无穷的“云山、雾海、日出、流霞”景象相伴相生,相得益彰,既体现为北方的雄浑博大,又展示出江南的幽静秀美。沁水历山是传说中三皇五帝之一舜耕治和编制24节气前身《七十二侯》物侯历的地方。这里的山民至今仍居住在由木、石、土、草构筑的形…详情 ▷
上木亭大庙(第五批省保)时代:元至清地址:晋城市沁水县龙港镇木亭村上木亭自然村西南上木亭大庙位于沁水县龙港镇木亭村上木亭自然村西南。坐北朝南,一进院落布局,占地面积123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据庙内存碑记载东西廊建于明嘉靖十八年(1539),清乾隆四十年(1775)、嘉庆十七年(181)曾有修葺,1964年揭顶瓦维修,现存建筑正殿、献殿为元代遗构,其余建筑为清代风格。中轴线上建戏台、献殿、正殿,两侧为妆楼、厢房、配殿、耳殿。正殿建于石砌台基上,面阔三间,进深五椽,单檐悬山顶,柱头斗拱三踩单昂,门窗改制。信息来源:山西省文物局…详情 ▷
晋冀鲁豫野战军十二纵队整军地旧址(第五批省保)时代:1946年地址:晋城市城区北石店镇南石店村1946年1月,中原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几十万大军的围堵,主动进行战略转移,军区领导机关及一部分部队,在李先念司令员、郑位三政委的率领下驻扎晋城,司令部设在南石店村。经过十个月左右的休整后,1947年7月下旬,突围部队被改编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十二纵队,8月初,李先念亲率十二纵队从晋城出发,随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挺进中原,开始了中原的胜利进军。南石店村至今仍保留有李先念寓所、郑位三寓所、陈少敏寓所、召开誓师大会的会址、中共中央中原局党校旧址等大批红色文物点。…详情 ▷
中国抗日军政大学太岳分校旧址(第五批省保)时代:1943年地址:晋城市沁水县土沃乡南阳村东1943年,中国抗日军政大学太岳分校、沁南乡政府设于此地,在这里进行抗日活动,留下邓小平、陈赓等老一辈革命家活动的足迹。26年,晋城市人民政府拨款对其进行了全面修缮,布置了中国抗日军政大学太岳分校、沁南乡政府活动时期劳动生产、以及抗日活动陈列展览,辟为革命教育宣传基地。旧址原为南阳大庙,为二进院落布局,坐北朝南。创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为清代风格。中轴线上建有戏台、中殿、正殿(新建),两侧为看楼、廊房、耳殿,戏台东、西两侧均辟门,西山门正南为琉璃照壁一座。中殿石砌台基,面宽三间,进深四椽,五檩无廊式,单檐悬山顶,柱头斗拱三踩单翘,门窗改制。抗日军政大学太岳分校旧址,是以南阳大庙为教学、办公等场地,村中民居为学员起居之地,是研究我国抗战历史的重要实物。同时保存完整的大庙,含有大量抗战时期的历史文物,对研究我国抗战历史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信息来源:山西省文物局…详情 ▷
上阁龙岩寺(第五批省保)时代:宋至清地址:晋城市沁水县中村镇上阁村上阁龙岩寺,创建年代不详,该寺坐北朝南,一进院落,占地面积792平方米。现存建筑南殿为宋代建筑,正殿为元代建筑,其他建筑为清代风格。中轴线上由南至北依次建有南殿、正殿,两侧建有东门、西角房、厢房、耳殿。正殿石砌台基,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南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椽,歇山顶建筑。梁架采用四椽栿通檐用两柱形式,斗栱为五铺作。信息来源:山西省文物局…详情 ▷
团西炎帝庙(第五批省保)时代:元至清地址:晋城市高平市神龙镇团西村团西炎帝庙,创建年代不详。全庙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1523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据庙内碑文记载,清康熙十一年(1672)补修。团西炎帝庙现存二进院落,中轴线上建有戏台、炎帝殿、寝宫,两侧分别建有为耳殿、配殿等。炎帝殿面宽三间,进深八椽,单檐悬山顶,琉璃脊饰,斗拱五铺作双昂并45斜栱,为元代建筑。其余古建筑为清代建筑风格。庙内现存清代重修碑1通,民国布施碑1通。信息来源:山西省文物局…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