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美术馆是按现代多功能目标规划建设的造型艺术博物馆,是一个不以营利为目的、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向公众开放的文化事业机构,于1997年11月28日落成开馆。211年6月29日起免费对外开放,同年被评为首批国家重点美术馆。总建筑面积22平方米,共设有12个展厅,展区面积8平方米,户外雕塑展示区面积5平方米。其总体设计和布局体现出与美术馆功能性质的统一性。【功能】广东美术馆具有包括收藏、研究、陈列展览、教育、交流、服务六大功能。从功能的总体把握上讲,可分为三大部分:一是学术功能形象,二是教育功能形象,三是休闲功能形象。广东美术馆努力打造并体现出公益性文化机构的功能特性:一是学术功能形象,以开放性的国际视野和严谨的美术史态度开展工作,在多元的学术氛围中确立起具有影响力的学术主张;二是教育功能形象,通过视觉艺术、展示方式以及互动手段渗透于观众的参与行为之中,使其潜移默化获得美育熏陶;三是休闲功能形象,通过优美的环境和典雅的艺术气氛,以及所提供的服务项目,营造一个愉悦轻松的文化休闲场所。【学术】广东美术馆以“中国近现代沿海美术,海外华人美术…详情 ▷
越秀山以西汉时南越王赵佗曾在山上建“朝汉台”而得名。建过观音阁,又名观音山。著名古迹镇海楼,又名五层楼,楼分五层,高28米,登楼远眺,羊城美景尽收眼底。园内还有古之楚庭和佛山牌坊,古城墙、四方炮台、中山纪念碑、孙中山读书治事处碑、伍廷芳墓、明绍武君臣冢、海员亭、五羊石像、五羊传说雕塑像群、球形水塔、电视塔等。元代以来被称为羊城八景之一,元代为粤台秋月,明代为粤秀松涛,清代为粤秀连峰、镇海层楼,现代有越秀远眺、越秀层楼、越秀新晖。越秀公园()又称越秀山,越秀山以西汉时南越王赵佗曾在山上建“朝汉台”而得名。建过观音阁,故又名观音山。著名古迹镇海楼,又名五层楼,楼分五层,高28米,登楼远眺,羊城美景尽收眼底。园内还有古之楚庭和佛山牌坊,古城墙、四方炮台、中山纪念碑、孙中山读书治事处碑、伍廷芳墓、明绍武君臣冢、海员亭、五羊石像、五羊传说雕塑像群、球形水塔、电视塔等。元代以来被称为羊城八景之一,元代为粤台秋月,明代为粤秀松涛,清代为粤秀连峰、镇海层楼,现代有越秀远眺、越秀层楼、越秀新晖。园内有东秀、南秀和北秀三个人工湖。东秀湖、南秀湖景色优美…详情 ▷
北京路步行街北起中山五路,南至惠福路,全长44米,沿街商铺138户,以经营服装、百货、鞋类、餐饮、珠宝为主。服装类的专卖店占34;百货类占17;皮革鞋业占15;餐饮类占14;珠宝类占11;文化类5;医药保健类占3;服务类占1。广州市商业的龙头企业一一广百就坐落在步行街上。北京路()地处广州市中心,是广州城建之始所在地,是历史上最繁华的商业集散地。北京路步行街实施全日制步行经过了三个阶段:1997年2月8日,经广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北京路部分路段逢双休日实施准步行;1998年5月1日至21年11月,步行街逢节假日实施全步行;22年1月1日起,步行街正式实施全日制步行。街道特色根据史料和专家考证,目前,北京路、教育路和西湖路周边区域已有或已建成及挖出的历史文化遗址有:秦番禺城遗址、秦汉造船工地遗址、西汉南越国宫署遗址、唐清海军楼遗址、南汉御花园、明大佛寺、明城隍庙、明清大南门遗址、清庐江书院、广州起义纪念馆等十多个朝代的十多个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文物古迹。现今,这一区域虽历经十多个朝代及两千多年…详情 ▷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位于广州市中山二路92号,占地18万平方米,是解放后为纪念1927年12月1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州起义牺牲的烈士于1954年修建的纪念性公园。主体有正门、广场、陵墓大道、广州起义纪念碑和圆形的封土。现有景点和游乐场所16处,集纪念、游览、科普于一园。墓道两旁有2个大花坛,四季鲜花不断墓上密铺青草,四周松柏常青陵园东部有中朝人民血谊亭和中苏人民血谊亭。园中人工湖还有湖心纪念亭,横匾上书“血祭轩辕”,为董必武所题。被列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和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广州市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中文名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建立时间1954年陵园性质纪念1927年12月广州起义公园陵园镌刻周恩来手书陵园评比广州市“十佳旅游景点”之一陵园宗旨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目录1陵园位置2基本信息3历史事件4历史意义5诗文悼词6陵园构造7建筑特色8公交路线1陵园位置广州起义烈士陵园面积18万平方米。1927年12月11日,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发动了广州起义,后失败,死难烈士57多人,都埋于此。为纪念革命先烈,1957年广州市人民政府在此兴建了大型陵…详情 ▷
广州起义纪念馆,即广州公社旧址,为原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广东省立公安局,位于中国广州市起义路2号之一,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张太雷领导发动的广州起义而建立的苏维埃政府——广州公社所在。广州起义失败后苏维埃政府随即废止。虽然广州公社仅存三天,却是中国大城市里建立的第一个苏维埃政府,被誉为“东方巴黎公社”。1949年解放军攻占广州后,公安局被广州市人民政府所接管,并于此设立广州市公安局。1956年,广州市人民政府把南楼辟为广州起义陈列室,对内开放。1987年,广州市公安局移交了旧址的南楼、中楼及门楼等建筑给文物部门,后对旧址进行维修复原,成立了广州起义纪念馆。叶剑英曾为此题字“广州公社旧址”。因广州市公安局办公场所有限,直至25年底,广州市公安局才向文物部门移交了余下的旧址北楼和拘留所。26年开始重新修葺纪念馆,在此期间在旧址北楼挖出炮弹、手枪等文物。27年重开。尽管广州市公安局最后全部移交旧址,但现在公安局和广州市局仍在广州起义纪念馆旁,与广州起义纪念馆共享同一门牌号。地址:广州市越秀区起义路2号之一(近广州市公安…详情 ▷
茂园位于越秀区东山街道江岭南2号。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为第九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广东省农民协会旧址位于东皋大道一号(现东皋大道礼兴街6号)。在这座宽敞、幽静的大院中,有一幢整齐美观的米黄色楼房,这座楼房原是广州商团副团长陈恭受的花园别墅。在大革命时期,它曾经是广东8万农会会员的战斗指挥部——广东省农民协会(简称“省农会”)的所在地。1924年1月,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政府镇压了商团叛乱后,将此楼房没收充公。1925年,农民运动讲习所(简称“农讲所”)由越秀南路惠州会馆(现越秀南路89号)迁到这里,续办了第三至第五届。省农会自成立后至1927年“四.一五”国民党反革命政变前,便以此为大本营,率领全省农民干出惊天动地的事业。1925年5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广东省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在广州隆重召开,成立了广东省农民协会,发布了《广东省农民协会宣言》,选举产生了广东省农民协会执行委员会,制订了省农民协会章程,统一了农会的名称和旗帜。广东省农民协会设干事局(后改为常委)作为常设机构,下设秘书、宣传、组织、经济、军事等5个部,以阮啸仙、彭湃、罗绮园、周其鉴、蔡如平等5人为常务委员。广东省农民协会的办公室设在二楼。当年,阮…详情 ▷
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位于广州市越秀区恤孤院路3号。1923年6月12日至2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是迄今中国共产党唯一在广州召开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全国代表大会,对中国革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979年,中共三大会址被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6年7月1日正式修复开放。中共三大会址原为1幢两层高、每层2间相连通的普通房屋,为人字瓦顶的砖木结构,是设有骑楼的典型旧式广州民居形式。但房屋在抗日战争时期被日军飞机炸毁。经过新建后,新建纪念馆分为地下一层和地上两层,全部用于陈列展览旧民居5号楼将作为临时展厅,展出与中国共产党历史有关的专题展览5号楼和新馆通过两层的走廊连成一体。1923年,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会上确定了合作方针: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帮助国民党改组成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党。中共三大确立了国共合作的方针,并在四大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详情 ▷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位于越秀山西侧的象岗山上是利用1983年在象岗发现的第二代南越王赵昧的陵墓而建成的也是广东省第一座古墓博物馆。馆内可分为三部分一是面向解放北路的综合陈列楼主要陈列香港杨永德伉俪捐献的历代瓷枕和其他临时性展览。二是南越王墓墓址按原状保存并对外开放。三是于墓室西侧的主体陈列大楼陈列南越王墓土的文物珍品。1983年6月在广州象岗发现了一座大型南越国古墓同年8月25日至1月6日经国务院批准由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广东省博物馆联合组成象岗汉墓发掘队对该墓进行发掘墓土“文帝行玺”金印等一千余件珍贵文物证明墓主就是第二代南越王赵。发掘结束后广州市人民政府决定墓址就地保存并在此筹建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南越王博物馆的筹建得到国家文物馆的大力支持并拨出专款对陵墓进行维护和保护还派出文物专家共商博物馆的筹建和文物保护工作。广东省和广州市领导亦十分关心和支持南越王基博物馆的筹建工作。1987年和199年广州市政府先后拨出近5万元在象岗筹建南越王博物馆这座博物馆由我国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中…详情 ▷
中山纪念堂位于广州东风路,观音山南麓。是人们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功绩而建。据记载,中山纪念堂原址是清代一座衙门。辛亥革命成功后为督军衙门。1921年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就设在这里。1922年陈炯明叛变革命,炸毁了。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人们决定在此地建立中山纪念堂。1929年奠基,1931年建成。纪念堂总体布局呈方形,坐北朝南,占地面积为6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平方米。纪念堂的主体建筑为大礼堂,高49米,系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宫殿式建筑,上部是八角攒尖重詹歇山顶。红柱黄砖衬着宝蓝钯琉璃瓦盖,富丽堂皇显得庄严肃穆。梁柱周围装饰着世族风格的彩画图案,金碧辉煌。大礼堂正门上方,挂有“天下为公”四字横匾,系孙中山所书。大礼堂的建筑充分显示了我国高度的建筑水平,礼堂内看不到一根柱子,支撑大屋顶的8根柱子隐藏在壁内,给人一种新颖、宽敞、明亮的感觉。礼堂的座席有上下两层,可容纳5人。纪念堂草坪上屹立着一尊5米高的孙中山全身塑像。像下的座基上刻有孙中山于1924年4月12日手书的《国民政府建国大纲》全文。纪念…详情 ▷
位于市区北面的白云山南麓,面积16万平方米,是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在广州起义战役中牺牲的烈士而建的。1911年4月27日,同盟会在广州举行起义,起义失败后同盟会会员潘过微冒着生命危险把散落的七十二位烈士遗骸收殓安葬于红花岗,后将此地改名为“黄花岗”,黄花即菊花,象征节烈。黄花岗墓园北向南,建筑规模宏大,气魄雄伟,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始建于1912年,孙中山书“浩气长存”四字镌于墓坊。烈士墓构筑在岗陵之上,纪功坊峙立墓后。墓道两旁苍松翠柏,烘托出满园黄花辉映碧血的庄严肃穆气氛。园内还建有八角亭、四方池、石桥等。建国后政府在墓园外筑起围墙,1961年这里被国务院第一批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11年4月27日(农历3月29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为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在广州举行起义,结果失败,喻培伦等86人(一说1余人)英勇牺牲,其中华侨29人。同盟会会员潘达微,冒着生命危险把散落的七十二烈士遗骸收殓安葬于红花岗(后改名“黄花岗”,黄花即菊花,比喻节烈),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黄花岗墓园始建于1912年,至192…详情 ▷
广州艺术博物院坐落在广州市北面的白云山脚,麓湖之畔,占地面积23平方米,建筑面积43平方米。本院前身是有着四十多年历史的广州美术馆,1995年,广州市政府重新选址立项兴建广州艺术博物院,2年秋完成第一期工程,并于2年9月23日正式对外开放。23年完成第二期工程。本院是华南地区大型的艺术类博物馆,集收藏、研究陈列、展览、教育、交流和休闲于一体。现有展馆(厅)19个,并设有多功能报告厅、文物库房、文物修复室、艺术鉴赏室等,专业功能齐全,设备配套完善,艺术氛围浓厚。215年,被评为全国重点美术馆。本院的收藏以中国历代书画作品为基础,特别是以岭南地区的书画作品为重点,兼顾其他门类的历代艺术品,藏品类别包括中国画、书法、油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粉彩画、漫画、漆画、雕塑、唐卡、铜器、陶瓷、木器、剪纸等。藏品年代上起新石器时代,下至当代,其中不少为国宝级文物,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本院设立的长期陈列馆(区)有:中国历代绘画馆、岭南馆、高剑父艺术馆、陈树人艺术馆、赖少其艺术馆、关山月艺术馆、黎雄才艺术馆、赵少昂艺术馆、杨善深艺…详情 ▷
文德楼位于广州市文德东路文德里。由五间三层同一风格的楼房连成一幢,称文德楼。1925年秋,周恩来、邓颖超曾住文德楼3号2楼,李富春、蔡畅住1号2楼,中山舰舰长李之龙等住4号2楼。3号2楼有一厅三房,宽4米、深1米,面积4平方米。当年客厅陈设简单,两张普通沙发、一张茶几和茶台,还有一张方形饭桌;居室用屏风间隔而成,周、邓住前室,除床和几把椅子、办公桌子外,还有两箱衣服和两箱书籍。邓颖超的母亲杨老太太住中间的居室,保姆住后室。1926年初,周恩来、邓颖超随中共广东区委军委迁往万福路南华银行楼上。现文德楼除巷口铁栏栅、匾额、更新被拆除外,其他建筑尚保存完好。1999年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杨匏安故居位于越秀区越华路116号,省轻工业厅大院内广东制糖机械厂劳动服务公司办事处的巷里,原为香山县今属南屏北山杨氏家族在广州设立的宗族祠,亦是杨氏子弟到广州读书的邸舍,该祠原为一座二进的坐北朝南建筑,面宽约13米,上挂有“泗儒书室”横匾,前座与后座中间的天井两旁均有厢房,厢房上有,右侧厢房外有附祠,但现仅存前座,还增加了临时建筑,与其原貌相去甚远。杨匏安民国七年(1918)举家迁至广州,住进杨家祠,开始在广州宣传唯物论和社会主义。杨匏安的著作介绍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学说和政治经济学,在社会上很受欢迎。杨家祠就成为杨匏安活动的主要场所。谭平山、陈公博、谭植棠、刘尔崧、冯菊坡、杨殷、苏兆征等人经常到此开会,研究工作。此后,刘少奇、张太雷、李立三、穆青等共产党员亦经常到此研究党在广东的工作。杨家祠亦成为大革命时期我党、团重要的活动场所。219年4月19日,杨匏安故居被公布为第九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这座绛红色的建筑就是镇海楼,它是广州文化史迹引人注目的一颗明珠,被誉为岭南第一胜景。镇海楼因其楼高五层而称其为“五层楼”。此楼于明洪武十三年(138年),由永嘉侯朱亮祖所建,初名“望海楼”,后又题名为“镇海楼”,有雄镇海疆之意。1956年改为广州博物馆。关于镇海楼的兴建,有一段有趣的传说。朱元璋得了天下,定都南京,建立明朝之后。一天,他和铁冠道人同游南京钟山,游兴正浓之时,铁冠忽然指着东南方对朱元璋说,广东海面笼罩着青苍苍的一股“王气”,似有“天子”要出世了,必须立刻在广州建造一座楼镇压住“龙脉”,否则日后必成大明的祸患。朱元璋听后,游兴顿失,急忙派人到广东查询,发现广州的越秀山上现王者之气。朱元璋立即下诏,命令镇守广州的永嘉侯朱亮祖在山上建一座楼将王气镇住。圣旨下来,朱亮祖自然不敢怠慢,于是,在越秀山上兴建了这座“楼成塔状,塔似楼形”的镇海楼。该楼呈绛红色,据说亦有辟邪镇王之意。镇海楼是广州现存最完好、最具气势和最富民族特色的古建筑,楼高28米,阔31米,共五层。第一、二层用红砂岩条石砌成,三层以上为砖墙,外墙逐层收减,似楼似塔,红墙绿瓦,造型古朴…详情 ▷
广州动物园位于先烈中路东段,东邻十九路军陵园南接环市南路西边云鹤路北衔先烈中路。有南门和北门两个出入口,两门均设有停车场,多达四十路公共汽车经过南北门,交通十分方便。兴建于1958年,总面积为43.3万平方米,饲养和展出国内外数百种动物,是目前我国三大动物园之一。广州动物园的前身是1928年国民政府在广州市中山四路建立的永汉公园,面积22,平方米,展览动物6余种,2多头。195年该园被广州市人民政府改称为人民公园(现为儿童公园)。1955年5月正式命名为广州动物园。由于地处市中心区,地方狭小,不适宜动物生活,也没有发展余地,因此,市人民政府于1956年7月征用十九路陵园四周坟地遍野的麻鹰岗一带作动物园新址。1958年元旦,新园落成开放。广州动物园占地面积43公顷,饲养和展览4多种近五千头动物,年接待游人35万,是全国较大的动物园之一。广州动物园既是野生动物的庇护所,也是科普和科研的重要基地。开园以来,繁殖成功的野生动物过百种。其中,猩猩、亚洲象、长颈鹿、斑马、白头鹤等珍稀动物在园内首次繁殖成功。目前,黑猩猩、华南…详情 ▷
民国广州中国共产党广东区委员会旧址位于广州市文明路194号至2号(原为文明路75至81号)。是一座四间相连的三层楼房,砖木结构,木楼板,坐南向北,四间内部有门互通。每间宽4米、深12.8米。1924年中共的机关没有公开,用“管东渠”(即“广东区”的谐音)的化名向局登记,后来“管东渠”就成了广东区委的代号。民族解放协会和中华全国总工会筹备处初期也在二楼办公,门前曾挂这两个单位的牌子作掩护。广东区委是全国最早建立的地区区委之一。1922年,中共广东区执行委员会成立,负责人是谭平山。1924年,1月,周恩来接任区委委员长的职务。1925年春,由陈延年担任书记。区委原管辖广东、广西两省,至1926年初扩展到福建南部、云南、贵州以及南洋一带。区委设组织部、宣传部、工人部(工委)、农民部(农委)、军事部(军委)、妇女部(妇委)、监察委员会和秘书处等机构,并成立主席团(常委会),加强集体领导。区委各部在三楼办公。周恩来、熊雄先后任军委书记,彭湃、阮啸仙先后任农委书记,刘尔崧、黄平先后任工委书记,邓中夏任省港委员会的中团书记,蔡畅、邓颖超、区梦觉先后任妇委书记,张太…详情 ▷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城式检阅台旧址位于广州市府前路,即广州市人民政府大楼前月台。1949年1月14日广州解放后,11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此举行了解放广州入城式以及庆祝广州解放大会。检阅台上空悬挂着一幅写着“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广州入城式暨庆祝中广州解放大会”的大红布横额。到处红旗招展,气氛热烈。受检阅的部队有十五兵团和粤赣湘边纵队。广州各界群众2多万人参加庆祝。检阅台上有叶剑英、陈赓、邓华、赖传珠、肖向荣、方方、尹林平、李章达、朱光等军政。受检部队以军乐队及戴红花的战马为前导,从连新路进入府前路,接受检阅,然后经过吉祥路与在市内的群众汇合后在市内举行了声势浩大的。1989年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中共广东区委军委旧址位于万福路19号二楼,曾于1926年5月至1927年4月这一短暂期间作为中国共产党广东区委军委办公和周恩来、邓颖超居住的地方。1926年,周恩来同志曾在这里领导黄埔军校及国民革命军的共产党特别支部,派遣共产党员到军校和军队工作。这栋楼房始建于1922年是地产商嘉南堂的产业,楼下是西华银行,为混凝土结构。二楼由当时的中共广东区委军委租赁。进入二楼的铁闸大门后是大厅这里是会议室军委经常在此召开会议。大厅左侧是军委的办公室至今仍保持原貌的几张办公桌和手摇电话机让人可以想象当年聂荣臻、黄锦辉等人在此办公的情景。大厅靠马路的一侧摆设了一套西式的沙发两旁还有几张靠背酸枝椅和茶几。这是军委的会客室军委书记周恩来和邓颖超当年经常在此接待客人向警予、李富春、蔡畅常来此作客胡公冕、宋希濂、陈恒乔等黄埔军校师生亦曾到此拜访周恩来。周恩来和邓颖超办公和居住的地方是大厅西面一间狭长的房子里面陈设简朴只有一张西式大床一张方桌几张椅子近窗处还有一张办公台旁边有个藤书架堆满了各种书刊。大厅东面还有两间小房子是聂荣臻、黄锦辉、麻植、朱楷等人的…详情 ▷
广州“三二九”起义指挥部旧址,位于广州市中心区越华路小东营5号(现已经改为15号),是1911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党人为推翻清朝统治进行决战的总指挥部。这次起义孙中山先生给予高度评价:“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愤怒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制。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已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建筑为坐北向南的青砖大屋,原是清朝官员的住宅“朝议第”,四进三开间,单层、两面坡顶素瓦,大门是岭南建筑中典型的趟栊门;院内每进之间均以天井、花园相隔,均配属晚清岭南典型的民居建筑形式。在2世纪2年代被同盟会员李章达先生买下大屋。1953年李章达先生逝世,1955年,李章达夫人尹映雪、儿子李诵刚遵照李章达先生的生前遗愿,将房屋捐给国家。时任广州市市长朱光亲自关心批示此事,于1957年3月8日签发了“广东省广州市人民委员会奖状奖字第一号奖状”,特别表彰。1958年辟为纪念馆,是广东省政府于1962年首批公布、1978年7月重新核定公布1个广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现作为广东第七批待批的全国文物…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