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庵群旅游景点介绍
南宫庵群位于广东高州市城南关的南宫岭上,坐落于城南的南宫岭,与城西的观山隔江相望,遥相呼应,而且都是宗教群体建筑,使用功能相同,只不过是南宫岭与观山相比,面积稍小,高度稍低而矣。因此,人们又把南宫岭称作“小观山”。南宫岭上的庵群建筑,包括了佛教中的基本体系,奉祀着佛教中所信仰的基本神祇,既可为研究佛教的分布与流传提供依据,又可为旅游者提供度假消闲、访古、寻幽的理想场所。 明清时期,在此山上建筑了一组以佛教为主体的宗教建筑群。这些建筑群,互相穿插,错落有致,形成独具一格的古建群体。70年代后期以来,这些古建筑逐渐被分隔管理,互不统属,而且逐渐被拆除。已全部拆除的有玄元宫、雷神庙、灵王庙。尚存复龙庵、宝莲庵、水庵。南宫庵群被列为高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南宫庵群历史记录
《高州县志》(中华书局,2005年10版)第1526页记载,南宫庵群位于高州县城南关街南端的南宫岭上。明清时期,在此山上建筑了一组以佛教为主体的宗教建筑群。上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这些古建筑逐渐被分隔管理,而且逐渐被拆除。尚存复龙庵、宝莲庵、回水庵。1986年南宫庵群被列为高州县文物保护单位。
《高州县志》载:“明朝后期,兵荒马乱,一明太子南避战乱时,夜宿(复龙)庵内,对其破败不堪的景象,曾许下诺言:如能保佑其平安度过劫难,则拨款重建。后来,果能如愿以偿,于是朝廷拨重金,重建庵堂,并更名为‘复龙’”。
南宫庵群其他介绍
南宫庵群位于高州市城南关的南宫岭上,座落于城南的南宫岭,与城西的观山隔江相望,遥相呼应,而且都是宗教群体建筑,使用功能相同,只不过是南宫岭与观山相比,面积稍小,高度稍低而矣。因此,人们又把南宫岭称作“小观山”。
南宫岭上的宗教群体建筑为佛教建筑。南宫岭面积约1平方公里,高度约40米。岭上分布有复龙庵、宝莲庵、回水庵等一批明清时代的建筑。这些建筑群体,错落有致,风格协调。
复龙庵位于南宫岭之巅,始建于北宋后期,明崇祯十七年(1643年)重建。据庵内尼姑代代相传:此庵原名“福隆庵”,后因明代有一皇太子到此庵避战乱,许愿重建,故改名“复龙庵”。此庵两进,面宽12.6米、总进深27米,重檐歇山顶,瓦脊用灰砂塑出花鸟浮雕图案。九架梁木构架,单檐斗栱挑出,覆莲状石柱础。天井两侧有回廊贯通。前殿山门为石质门框,门外石阶左右分立石抱鼓一对,其纹饰造型古朴,具明代风格。
宝莲庵在复龙庵左下方,始建于明天启六年(1626年),原名玄真观;永历二年(1648年)重修,改名为“玄元宫”;道光十九年(1839年)再次重修,易名为“清虚观”;1982年第四次重修,改现名“宝莲庵”。该庵两进,面宽11.1米、总进深15.1米。硬山顶。西侧回廊与雷神庙相通;东侧有小门盘级而上,与复龙庵相接。山门前面沿石阶盘旋而下,有三拱牌坊一座,坊额灰雕庵名,饰有花鸟图案。整座建筑玲珑别致,错落有序。
回水庵在复龙庵右下方,南宫岭南端,面临鉴江,与对岸宝光塔对峙。始建于明,清乾隆后期重建。共两进,面宽11.9米、总进深22.6米、硬山顶风火山墙。脊饰灰塑双龙戏珠及花鸟。前殿门框用花岗岩石打制,门额及对联文字用灰砂雕塑。
佛教是世界之大宗教之一,相传为公元前六至前五世纪北天竺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释迦牟尼所创。后在亚洲广泛流传,西汉末年传入我国。
佛教具有庞大的神鬼体系,佛、菩萨、罗汉、天神是佛教诸神的四种基本类别。佛学认为,佛是指对人生和宇宙的真实的觉悟者,是佛教的最高尊神,最常见的有观世教主释迦牟尼佛,未来世的弥勒佛,过去世的燃灯佛,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等。菩萨是能悟佛道、发愿普渡众生的候补佛,常见的有文殊、普贤、观音和地藏等,合称四大菩萨。其中观音又有白衣观音、千手千眼观音、十一面观音、水月观音、四臂观音、鱼篮观音、送子观音等,最受人们的喜爱。罗汉是灭除烦恼、超越生死而进入涅磐果位的解脱者,其中有十六罗汉、十八罗汉、五百罗汉之说。天神是佛的护卫神,如四大天王、天龙八部等都是0神。鬼、地狱也是佛教学说的重要方面。地狱有八热地狱、八寒地狱、阿鼻地狱、八炎火地狱等。管理地狱又有王,如十殿阎王等。
南宫岭上的庵群建筑,包罗了佛教中的基本体系,奉祀着佛教中所信仰的基本神祗,既可为研究佛教的分布与流传提供依据,又可为旅游者提供渡假消闲、访古、寻幽的理想场所。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南宫庵群”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