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景点>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旅游景点

水车窑

水车窑属于文化旅游景点
水车窑景点照片

水车窑旅游景点介绍

唐代烧造青瓷的古窑

  水车窑,又称梅县窑,是唐代烧造青瓷的古窑。据现有考古资料记载,其窑址约有七处,主要分布在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水车镇的瓦坑口、罗屋坑以及梅县区南口镇崇芳山等地,中心窑场在水车镇瓦坑口一带。水车窑青瓷兴盛于唐代中晚期,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客家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水车窑青瓷是中原文化和客家梅州本土文化的结合,也是唐代外销量最大的瓷器之一,其通过韩江远销南洋各国

  “水车窑”的名字是从梅县区水车镇而来。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博物馆考古队就在水车镇灯塔村瓦坑口发掘出多个唐代的青瓷窑址,并命名为“唐代梅县水车窑”。

水车窑历史沿革

  客家先民从中原南迁,带来了很多的生产技术,其中就包括很多陶瓷技术。先民们在梅江河边造了一个个瓷窑。而在唐代,梅州还是属于潮州府管辖。明代之前,梅州的手工业均无明确的史料记载。但根据考古专家的数次考察发现,从唐代开始梅州地区就有了陶瓷的出现。且很多水车窑都出土于唐墓,陶瓷发展史中也有窑址可考究。

  水车窑出产的瓷器也成为外销瓷,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远销到泰国、日本、朝鲜等亚洲国家。今朝鲜、日本、埃及、巴基斯坦、伊拉克、泰国等地,都出土过唐代邢窑白瓷、越窑青瓷、长沙窑、广东梅县窑及唐三彩。

  “梅县水车窑”这个名字的由来,一开始有很多种叫法。上世纪80年代之前,水车窑的价值还未得到认可之前,名字很多,如“梅州窑”“客乡青瓷”“唐宋客乡窑”等。1983年,专家在水车镇到畲江一带挖掘出不少水车窑的瓷器,是这个地区的一个名片。且周边地区也有其它不同的瓷器,为了区别地区之间的工艺差别,因而最后定名为“梅县水车窑”。

水车窑历史价值

  水车窑的价值体现在四个方面。其一是历史年代久远,世界各国及我国博物馆藏有像水车窑年代这么久的青瓷不是很多。全国各地的展览里面80%的东西还是以陶瓷为主。最早的丝绸之路留下来的陶瓷大多是在宋朝,保留下来最早的就是南宋的,唐代的陶瓷屈指可数。”

  其二是器型美观,观赏性强。说一个瓷器“本质”好,便是指制作的泥质要好、工艺要高。一般来说,瓷器的烧制要在1250度到1300度之间,而当时温度的掌控全凭工人自己。水车窑在古代陶瓷领域能够有如此令人瞩目的成就,与当时的技艺分不开的。2008年,CCTV的《寻宝》节目走进梅州。水车窑在众多的名贵字画、瓷器、木雕中脱颖而出,被评为“梅州国宝”。当时,很多的专家认为,水车窑能经历上千年的磨洗,却依旧非常漂亮,可见当时工艺之高;且保存完整,器型美观,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其三是如今存量稀少。20世纪80年代初期,当地人都不了解水车窑,刚开始要么就被不知情的农民丢弃、毁掉,要么就被一些收藏爱好者廉价买走。直到21世纪,一些专家、学者在报纸和书籍上发表有关水车窑的文章之后,才引起了广泛注意。由于水车窑是存在于千年之前的瓷器,且在当时只是普通用器,一般的老百姓家中几乎没有特意留下。据专家介绍,现存的水车窑应该不超过两百件,而且99%是古代的墓葬品。

  其四是非常具有梅州地域特色。对于水车窑的价值,客家文化研究学者熊青珍认为,陶瓷是一种材料,如果将“客家文化”引入青瓷艺术中去,对于形成独特的客乡青瓷文化将具有广阔的前景。随着客家文化在国内外的影响,梅州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前来考察者和投资者也越来越多,用青瓷艺术去表现它,以此提升城市的文化品味,丰富城市的文化内涵,不失为一种新的延伸。

水车窑水车窑特点

  水车窑于南北朝后期至唐代初期创烧,盛于中晚唐,宋代已少有生产。产品不仅满足当地市场所需,还远销海外。归纳有几个特点:

  品种多样,造型丰富

  据现有考古资料记载及笔者多年来收集的实物来看,水车窑烧制的产品有碗、碟、杯(盏)壶、鼎、盂、军持、罐、炉、瓶、灯、灶、砚等等。从陶瓷的功用来考察,这些种类可分为祭器、明器、实用器三大类;基本能满足唐代当地居民日常生活、祭礼、葬礼等所需并有批量销往海外市场。

  生产量最大的应是碗和碟。碗常见的有两类,一类是玉璧足葵口碗,四瓣口,又称四出线,四棱线(即碗边开对成四小口?每口有一凸线直下底心);另一类是矮圈足碗,同是四瓣满釉;器物和制作方法极似我国唐代最著名的浙江越窑的产品,唯支烧法有小区别,水车窑是满施釉后在碗外底足擦去三块釉后叉型支具装烧,三块擦痕明显。越窑产品则底不施釉,为圆型垫支烧、露圆形垫痕;此类碗有达34厘米口径的,应专为外销所制。

  釉色青莹,温润似玉

  梅州水车窑的胎质坚硬、厚实,但欠致密细腻,手指叩之,声音不够清脆。胎色多呈青灰色,深灰色或灰白色。水车窑主要以釉质釉色取胜,其能傲居唐代广东各瓷窑之首,全凭青翠娇嫩的釉色和温润似玉的釉质。釉质分玻璃质感和半透明釉,并有厚、薄釉之分,釉面有开片纹和不开片纹两种。开细片纹者,如宋代哥窑的鱼子纹。釉厚者如厚冰堆积、晶莹剔透。综合实物表明:水车窑大多以玻璃釉为主,上品者如琉璃,似玛瑙,观赏价值极高。其次为半透明釉,无开片纹(出土时间长遇空气变化亦有出现隐隐约约的浅裂纹);釉色有湖水绿色,豆绿色、黄绿色、艾色等,并有褐色的紫衣釉品种,无论何种颜色均朗润清淡、气韵天成。其中以湖水绿色最值一提,比之唐越窑秘色瓷的“千峰翠色”及后世宋代的盖世名品龙泉窑的粉青釉毫不逊色。

  光素无纹,不重装饰

  大唐时期上至皇室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皆追尚朴素、古拙、端庄、纯净、实用之风。由此,全国各地烧制的陶瓷大都以光素为主,极少纹饰,以釉面清纯、温润似玉为追求目标,尤其是皇室贵族用瓷。梅州水车窑所制青瓷亦步随此一风潮,迄今为止,尚未发现出土品有刻、划花等纹饰者,正如曾广亿《广东唐宋陶瓷工艺特点》一文中描述“广东唐代的日用陶瓷,从出土器物来看,除个别罐、盂镂连线孔外,其余均系素面,胎质厚重,可知当时在陶瓷的制作方面讲究实用,不重纹饰、在釉色方面追求玉的效果,一般唐瓷施釉较厚,就是这个原因。潮州北郊窑和梅州水车窑烧制的产品有不少碗、碟、壶、盆、罐等通体釉面光洁无瑕,色泽青中微泛黄色,晶莹夺目,达到了似玉的要求。”

  制作考究,技术先进

  根据现有资料表明,唐代梅州水车窑的青瓷制作技术和窑炉选型等方面都是比较先进且极富创新改革精神。基本上吸收了唐代同时期最先进的技艺,与被称为唐代青瓷瓷都——浙江越窑所使用的技艺几乎无区别,有些技术沿习至今还在使用。

  总的来说,梅州水车窑在中唐以来,以烧制青瓷为主,当地工匠积极吸收全国各地陶瓷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以及富于改革创新精神,产品既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又大胆借鉴国外金银器的造型,创造出具有外域风情的瓷品

水车窑地理环境

  梅县水车镇位于梅江边,水路交通便利,通过梅州可达潮州,而潮州港则是当时粤东地区的对外贸易港。加上梅州紫砂陶土、瓷土、钾长石、稀土等自然资源丰富,梅县水车地处粤东山区的梅江河畔,该地陶土资源丰富,取材方便,因而很快地就发展起来。

水车窑其他介绍

  水车窑位于梅县水车镇瓦坑口南坡,南距梅江河30米。年代为唐代晚期。1982年发现。1985年发掘两座窑。属馒头窑,由半圆形火膛、窑室、烟道三部分组成,窑室底部呈斜坡状,火膛低于窑室,窑尾端较窄。出土陶器有碾轮、匣钵;瓷器有碗、碟、盘、盆、壶、枕等,多数施青黄釉,部分瓷胎细腻,呈青灰色,器里外施青灰色或青中-釉,碗、碟类流行花瓣形口,璧形足。同类器物曾在泰国出土。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水车窑”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

  水车镇——水车镇位于梅县南部,镇政府设在水车圩镇,距梅城30公里。东南与径义和丰顺县建桥、丰良为邻,西南与畲江相连,东北与梅南交界,西北与荷泗和兴宁市径南、新圩接壤,是边远的革命老区。梅江河自西南向东北穿流,将地域分成东西两部分,206国道、广梅汕铁路、梅揭汕高速公路贯穿全境,交通条件极为便利。清代河东片称龙文堡,河西片称大小立堡,民国20年(1931年)为第七区所属,民国30年(1941年)为第二区大立乡和龙文的一部分。…水车镇详细介绍

我要对“水车窑”发表赞美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