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景点>湖南省>常德市>澧县旅游景点

城头山古文化遗址

城头山古文化遗址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城头山古文化遗址景点照片

城头山古文化遗址旅游景点介绍

湖南省澧县遗址

  城头山古文化遗址,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澧县,是中国南方史前大溪文化至石家河文化时期的遗址,也是迄今中国唯一发现时代最早、文物最丰富、保护最完整的古城遗址,被誉为“中国最早的城市”。

  1979年湖南省文物普查时,澧县考古工作者首次发现城头山遗址。1991年至2011年,由湖南省考古所主持,澧县进行了13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近9000平方米,先后出土有古城遗址、氏族墓葬、大型祭坛、灌溉设施完备的水稻田等大批珍贵文物。城头山古文化遗址代表了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古文明的发展高度,对研究人类文明的起源、早期城池的建立以及阶级、国家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1996年,城头山古文化遗址被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评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镌刻到“中华世纪坛”的青铜甬道上。

城头山古文化遗址发掘历史

  1979年7月,在全省文物普查中,发现城头山遗址。

  1991年10月,对城址进行第一次实测,解剖了西南城墙,将筑城时间定为屈家岭文化中期。

  1992年11月,在东城墙内揭露了从大溪文化至石家河文化的一批房基址,清理了数十座大溪文化的屈肢葬墓和瓮棺葬墓。

  1993年11月,发现了压在较晚城墙外坡下的大溪文化时期的环壕。

  1994年11月,在城的西北部发现了从大溪文化晚期至屈家岭文化晚期的墓葬区。在城的中心偏西揭露了一处包括多座陶窑、多余取土坑道和众多贮水坑、和泥坑以及工棚的大溪文化制陶作坊区。在南城墙下压的大溪文化环壕开挖段落中,发现了炭化稻谷、数十种植物籽实,竹和芦苇编织物以及木质船浆、船艄等。

  1996年,初现了四次筑城的地层关系,并小面积露出了压在早期城墙之下的古稻田。

  1997年,大面积揭露古稻田,同时将西南城墙探沟展宽并向东西伸展,取得了四次筑城完整、准确的剖面。

  1998年11月,揭露祭坛,在东城门内发现建城之前汤家岗文化时期的聚落遗存。

  1999年11月,发现了大溪文化一期早段(建城前)的稻田遗迹。

  2000年11月,对城的西北部位发现大溪文化时期所筑一、二期城墙的环壕。

  2001年,发现大型厅堂或宗庙式建筑,近百个祭祀坑。

城头山古文化遗址位置境域

  城头山古文化遗址位于湖南省澧县车溪乡城头山村,地处澧阳平原西北部,东南距澧州古城(澧县县城)10公里,东经112°,北纬29°附近。总占地面积约15.2万平方米,已发掘面积近9000平方米。

  城头山古文化遗址

城头山古文化遗址文物遗存

城头山古文化遗址古城

  城头山古文化遗址在高出四周平原2—4米的矮岗上,发掘表明,距今7000年前就有人类在这个岗地上居住和从事生产等活动。大约5000年前,人们即筑恒为城,作为防御,现存墙体宽25—37米,城高2—4米。城址保存较好,平面呈圆形,由护城河、夯土城墙和东、西、南、北四门组成,占地76000多平方米(不包括护城河)。

  城头山西南城墙,发现有四次大规模筑城的过程,形成相应的四期城墙,从下到上累次加高,每期城墙都有内外坡的堆积层。其中第一期城墙年代最久,距今6000年左右,直接筑造在原生土面上,未见明显的夯筑痕迹。

  南门为古城早期的陆地通道,发掘有大溪文化早期的壕沟,壕沟外坡发现有用竖立木桩,芦席,横木条和子篾扎紧成篱笆状的相当坚实的护坡设施,保存十分完整。壕沟中还发现了一件制作非常精致且保存完整的木浆、艄及壕沟上架设的木桥(已垮塌)。

城头山古文化遗址民宅

  保存较好,规格较高,规模较大的有三座屈家岭文化时期的房址,集中分布在城址中心附近。它们均筑有四面坡下的黄土台基,而后再在台基面上挖基槽,修整居住面,然后起建,平面形状为方形或长方形。

  一座是小型排房,中间为走廊,两边对称分布小房间,单个居室面积仅3~5平方米,表明已有分室而居的现象;一座是套房,前为餐厅,后为有四个连体灶的厨房;另一座是大型殿堂式建筑,室内面积达到63平方米,专家推定或为祖庙。房屋因使用功能不同而出现结构上的分化,是这一时期房屋建筑的一大特点。

城头山古文化遗址稻田

  在城南壕沟淤泥中,出土了稻、瓜等170多种人工种植和野生植物籽及猪、羊、狗、鹿等20多种家养和野生动物骨骸,其时间超过了1974年在浙江发现的河姆渡遗址。距离城头山遗址1公里处,还发现距今约8000年的人工栽培稻;距离城头山遗址10多公里处,则发现了距今约8000年的大量稻田实物标本,其中40%有人工栽培痕迹,有水坑和水沟等原始灌溉系统,是现存灌溉设施完备的世界最早的水稻田。

城头山古文化遗址陶窑

  在城头山遗址,已发掘10座陶窑,其中7座位于城址中部,有红烧土块、灰坑和灰沟,专家推测为砖的前身。另外,邻近还有多座简易工棚一类的建筑,仅见柱洞,不见基槽,它们与邻近陶窑一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制陶区,规模宏大,设施齐全,保存完整。这些陶窑、灰坑、灰沟和简易工棚一类的建筑都属于同一时期,即大溪文化第三期。

  此外,还发现有斟酒器陶鬶和贮酒器陶瓮,陶鬶、陶觚和陶温锅的发现,说明城头山及周边地区,5000年前饮酒已相当普遍和讲究,酒文化的发展已达到相当水平。陶温锅的发现,证明在城头山已出现了酒肆(酒店或酿酒手工作坊),从而将卖酒行业的出现大大提前。

城头山古文化遗址祭坛

  在城头山遗址东门豁口角城内,现存一个用黄色纯净土筑造的建筑基址,黄土台略呈椭圆形,面积约250平方米,在平地堆筑夯打而成,中间高,向边沿倾斜,在较高部位有五个圆坑,坑中置放大块卵石。在土台至高点有一个径近1米,深0.2米,底部平整、圆边极规则的坑,在坑中,平放着一块椭园形的大卵石。东缘发现数量甚多的大溪文化早期墓葬,墓坑四角之外各有一座没有随葬品的屈肢葬墓。其中一座墓的骨架葬于一大圆坑中,坑内随葬有牛的下颚骨和鹿牙,但没有陶、石器,专家考证所葬为巫师。

  城头山发现和揭露的是一座时代最早的完整祭坛和众多的祭祀坑,是大溪文化早期从事祭祀和宗教活动的大型祭坛。在同时期的各地发现中,它是最大、最完整也是揭露得最清楚的一处。

城头山古文化遗址遗址价值

  城头山城址的发现,表明长江流域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对研究人类文明的起源、早期城池的起源以及阶级、国家的产生具有意义,并改写了中国的史前史。

  在城头山古城未确证之前,中国已知最早的一座城为仰韶文化晚期筑造的河南郑州西山古城,距今约5300年。而城头山遗址始建于6000年前,从规模、从功能、从工程规划施工来看,已经属于“城”的范畴,曾为统领一方的政治中心,考古学家苏秉琦认定为“古国”。

  在城头山遗址发掘出有三丘古稻田,稻田西边的原生土上,有人工开凿的水塘、水沟等初步配套的灌溉设施,距今6000-6600年,这是现存灌溉设施完备的世界最早的水稻田。城头山古水稻田的发现,代表了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古文明的发展高度,对研究长江流域文明因素的形成、世界稻作农业的兴起和发展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并驳斥了“中国水稻是由南亚传来的”这一传统观点。

城头山古文化遗址管理保护

  1992年,城头山古文化遗址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

  1995年,国家主席江泽民考察澧县,题写了“城头山古文化遗址”。

  1996年,城头山古文化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7年,再次获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成为唯一一个两次获此殊荣的古遗址。

  2002年,澧县政府批准成立城头山古文化遗址管理处,开始在原址修建“城头山古文化遗址博物馆”。

  2003年,澧县政府正式确立了博物馆管理处机构;7月,组建了基本工作队伍。

  2004年,澧县政府组织修建了西南城墙剖面保护展示馆。

  2005年,城头山古文化遗址被确定为“十一五”期间国家重点大遗址保护专项单位,获得专款资助。

  2006年,城头山古文化遗址被团中央命名第四批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

  2010年,城头山被授予“省级地质公园”称号。

  2010年,湖南省政府批准成立“湖南省澧县城头山遗址保护利用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协调指导城头山遗址的保护利用工作。同年5月,城头山做为“中国最早的城市”被制作成大型模型,在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展出。

  2011年,城头山古文化遗址被正式列入国家“十二五”大遗址保护开发项目,成为湖南省古文化遗址重点保护开发工程。湖南省政府开始兴建集“遗址保护、文化展示、旅游休闲”于一体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总投资达6.5亿元。

  2011年8月1日,湖南省省水利厅批复《城头山遗址保护与利用项目水土保持方案》。

  2021年7月11日,结合专家评审和网络投票,城头山古文化遗址被列为湖南省十大考古发现名单。

  2021年10月12日,入选国家文物局《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十四五”时期大遗址”名单。

城头山古文化遗址外界评价

  1997年7月28日,在北京召开的“城头山古文化遗址学术意义专家论证会”上,中国八位考古专家认为:“城头山遗址是中国已发现的历史最早、保存最完整、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址。”

  2001年3月29日,城头山遗址被评为“中国二十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其考古发掘成果被记载到北京中华世纪坛的青铜甬道上,写进了大学和中学的历史教科书。

  张忠培:该城的发掘就有了很重要的价值,它带动也长江流域考古学研究,十分重要,使我们开阔了眼界。

  安志敏:城头山遗址非常重要,它在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当中是一个重要环节,新石器时代城起源比较早,国内还没有发现一万年的古城,城头山是最早的。

  任式楠:6000多年的水稻遗迹,稻作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一个很重要的文化,城头山那么清楚的稻作遗迹,其发现价值是很高的,就中国来讲,这是一个前沿性的课题。

  严文明城头山的重要性很少有遗址比得上。一是从城的角度上讲是中国最早的城址。它有四次建成,一次一次加高,工艺非常强。第二个是水稻田,中国是世界水稻最多的地区,而中国的水稻田一直没找到,现终于在城头山找到了,它还有一系列设备连成的一个系统,里面还有稻谷的植物硅酸体。再说里面的房子,保存得更好的中国也有不少,那是在北方,但是在江南这是唯一的。

  张学海到目前为止,没有第二个地方象城头山这样能解决中国城的起源问题,城头山这里有古文化、古城、古国的发展史。

  何介钧:城头山古遗址不仅对史前聚落的发展、筑城历史和技术、长江流域文明因素的形成、稻作农业的兴起和发展等学术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具有向广大群众展示和进行历史唯物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的优越条件。

城头山古文化遗址参观信息

城头山古文化遗址参观时间

  城头山园区正在建设,预计2015年下半年开园

  春冬季:8:30—17:00

  夏秋季:8:30—17:30

城头山古文化遗址交通路线

  城头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位于澧县县城西北12公里的车溪乡城头山村。

  公交线路:澧县汽车北站内乘坐大坪方向客车。

城头山古文化遗址所获荣誉

  2021年10月,被评为“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城头山古文化遗址其他介绍

  城头山古遗址

  新石器时代。

  位于湖南省澧县车溪乡南岳村,此为国内发现时代最早的古城址之一,并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水稻田。

  城头山古城址是澧县文物考古干部在文物普查中发现的,后由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1996、1997年进行发掘。通过对西南城墙的解剖,确认古城曾经4次修筑过,其中第一期城墙建于大溪文化时期,高3米多,垣底宽10米多,距今6000年前,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早的古城址之一。第二期筑造于大溪文化二期偏晚,高5米,顶宽20米,底宽30米,距今5300~5200年。第四期约筑于屈家岭文化中期。整个城址废弃于石家河文化中期。第一期除城墙之外,同时修造了绕城一周,宽1米、深3~4米、长1000余米的大环壕。沟内坡、外坡都有用木柱、芦席-的护坡设施,有的部位还有大块砾石筑成坡岸,东面南面有宽敞的通道,粗略估算,土堤超过3万立方土。为了使城墙发挥更大的防御作用,将城墙修在高于周围平地近2米的圆形岗地边沿,将外坡基部的岗地削成斜坡。在东城墙下的发掘,还揭露出面积达100平方米的汤家岗文化稻田,其可分两期:第一期利用凹槽地势稍加掏挖,利用原生土作为田埂;第二期则用人工将田埂加高。水稻田一侧,发现了用人工挖成的水坑,由西南至东北走向,通过水坑的数条小水沟,构成了原始的灌溉设施。田土呈灰绿色,厚达40厘米左右,内有大量的稻谷、稻叶、稻茎、稻的根须等。第一期水稻田的年代距今约6500年,是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水稻田,对研究水稻的栽培史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对大溪文化壕沟等发掘中,还清理出骨耜、骨耒、骨钻、骨凿、木刀等农业工具和手工业工具,以及陶器、玉器等遗物。第二期东城墙内揭露出与祭祀有关的夯筑土台,也十分重要。还在城中偏西位置,揭露两座屈家岭文化时期的房基,一座为前后间,后间为4个灶的灶房,另一座在走廊两侧有多间小房,显然也是对偶家庭使用。

  1996年11月20日,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号为17-17。

  门票

  15元

  开放时间

  7月1日-9月30日:8:30-16:30,10月1日-次年6月30日:8:30-16:00。如有调整,以景区当日公告为准。

  景点位置

  湖南常德市澧县车溪乡城头山村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城头山古文化遗址”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

  车溪河社区——车溪河社区是湖南省常德市澧县城头山镇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区划代码为430723118003,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430723。邮政编码为415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736 ,车牌号码为湘j。车溪河社区与张公庙社区、詹家岗村、大庙村、周家坡社区、黄河村、万兴村、护国村、牌楼村、群功村、东岳村、红星村、彭头山村、群乐村、古大堤村相邻。车溪河社区附近有…车溪河社区详细介绍

我要对“城头山古文化遗址”发表赞美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