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首峒河国家湿地公园旅游景点介绍
2009年12月,国家林业局“林湿发【2009】297号”批准湖南吉首峒河湿地公园进行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峒河国家湿地公园地处湖南省西部边陲。地理坐标为:东经109°30′31.3″~109°50′33.3″,北纬 28°8′42.2″~28°28′16.9″,总面积 9253.78公顷。
吉首境内峒河沿线及八仙湖水库第一重山脊以内为湿地公园的范围。湿地公园由西向东呈带状分布,西起峒河源头小龙村,东到河溪镇与泸溪县交界处。涉及矮寨镇、寨阳乡、河溪镇和双塘镇4个乡镇和峒河办事处,30个村。
峒河国家湿地公园共有湿地面积2850.89公顷,占公园总面积30.81%。参照《湿地公约》中的湿地分类系统,依据野外调查结果,将湖南吉首峒河湿地公园湿地主要划分为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2大系统2大类6个类型。
湖南吉首峒河国家湿地公园背景介绍
吉首峒河湿地公园是以宽谷河流、河漫滩、江心洲与草本沼泽为主体,包括库塘、沟渠和稻田等人工湿地在内的复合湿地生态系统,同时还包括谷坡两侧森林生态系统,典型的湘西农耕文明、民俗风情和民族文化赋予湿地景观以特殊的魅力。已具备建设国家湿地公园的必要性和基本条件。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森林是“城市之肺”,而河流、湖泊等各种湿地则是“城市之肾”,城市因为有了森林和流动的水体而风景优美,空气清新,景色宜人。近年来,吉首市围绕打造“城市之肺”和“城市之肾”,大力实施50万亩环城生态圈建设和峒河湿地公园建设,林水有机结合,实现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湖南吉首峒河国家湿地公园发展历史
时光回溯至1999年,该市20万亩环城生态圈建设经州人民政府批准立项,规划实施面积19.8万亩。近年来,该市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着力建设生态吉首,全市封山育林50万亩,大力开展退耕还林、世行贷款造林、日本小渊基金生态造林、国债资金造林等生态工程,完成人工造林26.8万亩。因退耕还林工程成绩突出该市被评为全国退耕还林先进县,中外林业科技合作项目———小渊基金吉首市峒河生态造林工程被日方赞誉为优质工程。实现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资源双增长,森林覆盖率达到61.8%,林业用地面积增至122万亩,森林蓄积量达138万立方米,较1999年分别增长4.1%、9.8%、72.6%。
核心区域生态建设力度加大。启动红枫、芙蓉岗等七大森林公园建设,城市绿化覆盖率、城区绿地率分别达到32.89%、27.1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7.16平方米。2008年,全市空气良好天数增加到355天,境域内主要流域峒河、万溶江水质保持在Ⅱ类以上,饮用水源水质合格率100%。2008年冬至2009年春,投入资金2200万元,在重要交通要道、江河两岸、城区四周精心组织实施“八百里绿色行动”,定植绿化大苗20余种、127万余株,完成绿化美化面积1.4万余亩,同步启动实施新老城区主要街道绿化美化工程,打造生态园林城市。
创新思路,强化节能和管护措施,积极开展生态综合治理。在农村大力推广新型适用节能技术,完成沼气池建设13000余口,年可减少森林资源消耗13万立方米。加强生态管护,计划设置林业管护公益性岗位235个,实现村村都有护林员目标。
吉首峒河国家湿地公园其他介绍
湖南吉首峒河国家湿地公园(以下简称峒河湿地公园)位于武陵山脉中段、云贵高原东部边缘,享有"湘西门户"之美誉的吉首市境内,地处我国素有华中"植物基因库"美誉的武陵山脉的核心区,为中亚热带和北亚热带过渡地带,是我国武陵山生态保护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公园建设对于实施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吉首峒河国家湿地公园”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